-
1 # 南朝居士
-
2 # 臥牛說歷史
太子怎麼好了?來題主,舉個栗子。
至於避免太子和漢武帝的衝突,只有一個方法: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
太子也是君,僅憑這一點就註定他和漢武帝間的矛盾。若漢武帝壯年時去世,那麼太子成年前不會威脅到漢武帝帝位,兩者不會有衝突,偏偏漢武帝命長。
人與人間的信任是很脆弱的,尤其涉及到自己的根本利益的時候。像漢武帝這樣雄主,只相信自己,連親人都不相信。
漢武帝會想:太子做大,會不會搞我?一次兩次這麼想沒事,但次數多了呢?這不叫多疑,這是對權力的本能保護。好比剛生幼崽的母守,見誰都是想害自己孩子的人。
漢武帝貪戀權勢,他就會認為其他人也這麼想,尤其最具威脅的太子。
漢武帝和戾太子間的事情不是孤例。秦始皇到死都沒有立太子,曹操也是離死沒幾年才確立曹丕的世子繼承人的地位。
李世民和李承乾,康熙和二阿哥,石虎殺了好幾個年齡大的兒子,最後立了一個娃娃。
太子立得早的,除非皇帝早死,否則沒幾個有好下場。朱標要不是早死,下場也好不到哪裡去。朱高熾差點被廢。
這樣的例子太多了。
-
3 # 春光乍洩嗷
皇權之下無父子。
古代為了權利弒兄殺父這回事可真的太多了,當然了這種事情大多發生在混亂的年代,穩定的年代倒是少,但是也不是沒有,像漢武帝和太子劉據,唐太宗和太子李承乾。
皇帝坐久了,大多會因為時間流逝身體衰弱對於朝堂的掌控變弱之後會產生 恐懼感,這種恐懼感可是不分親疏的,當我感覺我快掌控不了你了,最好的辦法是什麼?當然是把這個人給宰了。
要想安穩交接過皇位,最關鍵的是你不能逾越,老老實實安安分分的,像太子劉據那樣,聽自己老師的建議,問都不問自己老爸的意見,上來就宰了江充,還敢作死的去動軍權,軍權這東西作為皇帝的底氣,你私自去動那就跟造反無異了。
本來因為太子這邊名望已經很高了,背後還有皇后衛子夫以及一大堆官員世家大族的支援就已經讓我很擔憂和忌憚了,要是萬一哪一天你忍不住等不了了把我給宰了我上那說理去,尤其是你還作死的養了一大堆門客死士什麼的,一看就是居心不良。
在皇權下,皇帝就不是啥大氣的人,你那囂張跋扈的樣子看上去就是要造反的樣子,我人還沒死了,你們這些人就迫不及待的去舔太子了,那我算什麼?
事實證明,最後劉據和 皇帝的軍隊在皇城可是打了五天五夜,就足以看出來當時劉據的勢力已經達到啥地步了。
-
4 # 公明淏
這個太子劉據也太糊塗了!
很簡單的一件事,他發兵攻打丞相府的時候,左丞相劉屈氂逃跑,並丟了官印及綬帶!後來,漢武帝賜予劉屈氂加蓋了璽印的詔書:“捕斬反者,自有賞罰。以牛車為櫓,毋接短兵,多殺傷士眾。堅閉城門,毋令反者得出。”
劉屈氂把這份詔書傳給太子劉據了,顯然詔書確實是出自漢武帝。能加蓋璽印的詔書劉屈氂怎麼會有?他逃跑時自己的官印都不要了,哪來的玉璽!然而太子劉據卻發表宣言,向文武百官發出號令說:“皇上因病困居甘泉宮,我懷疑可能發生了變故,奸臣們想乘機叛亂。”
這應該是劉據的真實想法,他確實是懷疑發生了變故。問題是,太子劉據可是32年的太子,不是32歲!漢武帝說非常明白:“自有賞罰”。他爸爸平時什麼樣他應該清清楚楚,有什麼可懷疑的呢?再說,扶蘇當年面對趙高手中偽書是什麼情況,秦始皇死了,現在詔書的口氣是不是漢武帝說的你做太子的都分不清楚了?人家扶蘇既不是太子,還不在都城。怎麼能雲山霧罩呢!簡直就是糊塗的一塌糊塗!!!
其實,這個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鎮靜。既然是丞相領兵來的,那就按照丞相的意見辦。否認謀反不就什麼事兒都沒有了嗎!本來就沒有謀反。詔書說是“捕斬反者”沒謀反的人就不應該被斬,天經地義的事!跟著丞相劉屈氂一起去把事情說清楚,漢武帝此時已經到了長安城西的建章宮,也不是很遠。
就這麼點小事兒,結果越鬧越大。又是假傳聖旨又是調兵遣將,漢武帝本來年齡就大了,再不冷靜,真就以為太子確實是在謀反,也開始調兵遣將了……
或者是太子劉據什麼都不做,也可以避免這場風波。在沒有得到漢武帝確鑿的訊息之前,靜觀其變,就完全可以避免父子兵戎相見。說到底還是太子不稱職!皇權就不該是他的。
看看漢昭帝!一切都明白了,漢昭帝可比他強的太多了……
-
5 # 雄觀歷史
也許最好的辦法就是逃出去。
春秋戰國的時候,遇到繼承人之爭,勢單力薄的公子會逃到別的諸侯國,以待時變。
比如晉文公重耳,齊桓公小白,都是經歷了顛沛流離最後返回國家,成就了一方霸業。
太子劉據面對江充的誣陷,他以史為鑑,想到的是當年趙高陷害公子扶蘇的事例。於是誠惶誠恐。
秦始皇當年讓公子扶蘇去邊境帶兵,也許考慮到了自己駕崩後,諸位公子會爭大位,於是讓公子扶蘇去邊境帶兵,還把大將蒙恬調到他身邊。這也是一種保護,既遠離了朝堂之爭,一旦有變,他還可以憑藉手中的兵來奪得皇位。
秦始皇廢除了分封制,自己的兒子們都沒有分封出去,讓公子扶蘇在外帶兵,就是一種變相的分封,讓他遇到大變好有所依靠。誰成想,公子扶蘇太孝順了,僅憑一紙詔書,也不辨真假就自殺了,棄大秦江山於不顧,令人惋惜。
劉據當時面對誣陷,在不知道漢武帝生死狀況的前提下,最好是躲到一個諸侯王那裡去,慢慢透過中間人來陳述自己的冤情。
如果漢武帝覺得劉據是被冤枉的,會召回劉據。如果漢武帝繼續被江充等輩古惑,劉據可以繼續呆在諸侯王那,以待時變。實在不行,聯合各諸侯王清君側,這樣自己的勢力也大些,不會有沒兵力的困惑。
所以最好的選擇是逃出去,選擇一個諸侯的地方躲起來。
-
6 # 棲鴻看紅樓
很可惜,但是也很無奈,沒辦法避免。
封建社會,父死子繼,權力轉移。但是權力太過誘人,太子有時會等不及“父死”,就急著“子繼”,而老皇帝呢,又時時擔心太子“逼宮”奪權。父子矛盾,不可避免。
另一方面,太子作為皇位的繼承人,在正式登基之前,應該有學習的過程。如果不經培養,直接上位,又是對國家、對政權的不負責任。
所以,漢武帝一方面要培養太子,一方面又時刻提防劉據。這是他內心的矛盾,誰也解決不了這個問題。
要培養太子,具體來說,給太子一定的衛隊,讓他監國、主持日常事務。
提防太子,簡單點說,就是不信任他,而信任、提拔與太子有仇的人。比如直接導致冤案的始作俑者江充,就是曾經“公正無私”處罰過太子的家臣,與太子結怨。
太子劉據有沒有想過繼位之後報復江充呢,歷史上並沒有記載。但是江充肯定有此擔心,於是找個機會,向信任他的漢武帝誣告太子、皇后、嬪妃、公主等多人。
漢武帝劉徹英明神武了一輩子,到老了精神衰弱,疑神疑鬼,總擔心有人用巫蠱之術害自己。江充就把這股禍水引向太子。但是這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還是漢武帝對太子的不信任——再往深裡說,就是漢武帝對失去權力的恐懼。
因為害怕失去權力,他不相信自己的兒子,寧可相信江充。因為他不相信兒子劉據,那麼劉據的一切辯解,都會“解釋就是掩飾”,說什麼都無法取信於漢武帝。
除了武裝奪取政權之外,劉據沒有別的路可走。
-
7 # 周柃利
在我看來,太子就是太得人心,所謂的太仁義,所以才遭此禍事。
他只有服軟,表現的懦弱一點,才有可能活命。
1、衛太子之死,關係皇權政治,沒那麼簡單
漢武帝和衛太子之間,根本不就是“江充等人構陷”這麼簡單的事,事關皇權政治,複雜得很。
漢武帝晚年疑心病重,貪戀皇權,這是很多皇帝的通病。
而衛太子一黨根基深厚,權勢大,又深得民心,這就造成了漢武帝和衛太子之間很深的矛盾。
官家父子,權力只有父親給,而不能兒子去爭。
兒子的權勢過大,對父親的皇位造成威脅,父親就會動殺心。
2、漢武帝哀思衛太子,卻不一定是後悔殺了他
你別看漢武帝在衛太子兵敗自殺後,哀思悲痛,還為衛太子建歸來望思臺。
他這是以勝利者的姿態去做這些事的,殺死了自己的兒子,良心上過不去,所以做給世人看,我作為父親為兒子的死傷心。
這種做法可以看做是一種政治手段,為的是收買人心。
漢武帝向天下人頒佈《輪臺罪己詔》,其用意也是這樣。
要再來一次,你死我活的選擇,漢武帝可能還是會殺衛太子的。
再說“巫蠱禍事”,衛太子被江充等人陷害,看上去問題出在江充等小人身上,可實質上,問題的癥結在漢武帝身上。
因為漢武帝對衛太子有疑心,江充等人才膽敢放手去做。漢武帝有幾次機會可以救衛太子。
第一次,衛太子誅殺了江充等人,漢武帝派人去城裡打探訊息,使者膽小不敢進城,就汙衊太子謀反,漢武帝竟然輕易相信了。他本可以再派人去核實一遍,他沒有。
第二次,衛太子兵敗,逃出城去。漢武帝沒查明爭相,派人搜查,最後導致太子自殺。他本可以先去了解實情,然後再做行動,他沒有。
漢武帝寧可相信小人,而不相信自己的兒子?漢武帝真的這麼昏庸嗎?
實際上,在漢武帝看來,真相不真相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手裡的皇權不能受到威脅。
所以,衛太子死了他思念歸思念,在皇權上的把控上反而高枕無憂了。
3、衛太子想要不死,只有服軟,削弱自己的權力
衛太子是怎麼得罪江充的?
是因為太子派人去甘泉宮慰問在那裡養病的漢武帝,使者乘坐的馬車行駛在了皇帝專用的馳道上。太子想要江充不要告訴漢武帝這件事,而江充不願意隱瞞,告訴了。
於是,兩人就結仇了。
側面看這件事,也就是太子和漢武帝有嫌隙了。
想想,本來是皇帝專用的御道,太子的奴才居然敢走?
這不是藐視皇權是什麼?
所以衛太子說不上好壞,而被稱為小人的江充,其實也說不上多壞。
江充有本事去搞太子,背後肯定也是有漢武帝授意的,個人覺得漢武帝就是想借巫蠱之事敲打一下自己的兒子,可沒想到兒子竟然反抗地那麼強烈。
太子不服管,還把江充給殺了,這就留不得了。
太子想要活,從一開始就不該表現得太英明,太得人心,要服軟。
只有服軟,才有可能活。
-
8 # 至尊寶5685
沒有太好的辦法,秦皇漢武都是以戰功標榜自己的不世功勳,據《史記》記載,秦始皇的太子扶蘇是接到父親讓他死的假聖旨馬上就自縊了,甚至連和蒙恬將軍商量一下都沒有,要知道蒙恬將軍手裡有三十萬正規軍,是抵禦匈奴的虎狼之師,可見怕父親到什麼程度!而且接到聖旨時,嬴政已經死過了,趙高打了一個時間差,資訊不對等!
這邊的太子劉據面對這個強勢的父親也不好辦,而且晚年的漢武帝猜疑心很重,變態級別,絕對的權力造就絕對的殺戮,漢武帝年輕的時候就玩死過不少大臣,光丞相就四五個,殺人隨心情,呵呵
要說辦法,認慫保平安,反正是殺心一起,皇位是沒希望了,就跑吧!
像趙高,江衝這些小人物改變了我們中華民族的歷史走向,如果這些太子能平穩繼位,特別是西漢王朝,不但能延續江山,老百姓也相對能過幾年安穩的日子,可是,歷史無法假設啊!
-
9 # 鶴川剪輯
其實巫蠱之亂開始前,劉據已經沒有退路了。
漢朝沒有一個太子不是戰戰兢兢度過自己的太子生涯的,比如漢惠帝之於漢高祖,漢景帝之於漢文帝,太子劉據之於漢武帝。至於廢太子劉榮暫且不提。他們為啥戰戰兢兢無非一點當時的天子認為自己的太子不類己。
惠帝羸弱漢高祖寵信劉如意。景帝多變漢文帝更寵梁懷王,劉據性溫和守成有餘進取不足。而當時的武帝正處於打擊匈奴的高漲時期,縱使此時霍去病,衛青已經故去,而自己垂垂老矣卻不妨礙他一心開疆擴土。
而他的兒子卻處處與他不對,鼓吹和平。這與積極進取的武帝自然背道而馳,所以此時的劉據已經在漢武帝心中埋下了易儲心思。
其次,劉據重視儒家穀梁學派,此學派在當時的鼓吹和平共事,力求與匈奴和親解決。劉據深以為然。然而在武帝心中一直記得漢高祖數代下來的恥辱,對於這種誇誇其談不做實事的學派深惡痛之,繼而對太子劉據也漸漸失望。
之後就是,衛皇后的年老,鉤弋夫人得寵。隨之而來的也就是對劉據的冷落劉弗陵的寵愛。對於天子來說在皇位面前兒子不算什麼。而此時不得寵的劉據的太子之位更加岌岌可危。
再有就是漢武帝的超長待機,劉據已經做了很長時間的太子,未來只有三種情況。一就是順利繼位,二就是等待被廢,三就是鋌而走險把漢武帝拉下馬自己做。除此之外劉據的身子可能還熬不過劉徹。
而題目說到為何北軍,胡人沒有響應。這就是劉據的態度問題了。漢朝真正擁有權柄的除了皇帝外就是軍功列侯世家,而他們的功勞從何而來,自然是上陣殺敵建功立業。至於當時壓根就沒有文官一說。而一個喜歡和平並且還勾結生死仇敵湖人的太子誰會去響應。列侯的爵位權勢都是靠軍功得來的。這樣的太子誰能保證繼位後不會偃旗息鼓。
所以說到底劉據的失敗是有原因的,或許劉據在宋朝可能吃香,但是劉氏漢朝除了漢盈帝基本全是軍功天子,劉據的溫和軟弱不適合在匈奴未滅的時間段做天子。這也是他和武帝走向對立面的根本原因。
所以從一開始除非劉據急流勇退,做一個太平王侯。但是離那個位置一步之遙的他也不可能退。
-
10 # 一個人的歷史
衛太子劉據和漢武帝之間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問題的關鍵在於漢武帝不想放棄權力,堅持繼續開邊興利的國策,儘管他內心中也害怕出現秦末的危機,但是他還是相信在自己的掌控下大漢帝國不會重蹈亡秦的覆轍。
很多人認為衛太子劉據和漢武帝之間的矛盾是因為有江充這個小人從中作祟,但就算沒有江充,也會有其他人出現,因為問題的關鍵不在於江充,而在於漢武帝自己的態度。他一方面想繼續開邊興利,一方面又想做守成之君,儘管他對衛青說太子是守成之君的最佳人選,但是漢武帝從來就沒有想過交出權力,他安撫衛青是怕衛氏孤注一擲,如果衛青發動政變,確實對於漢武帝會構成巨大的威脅。
衛青去世之後,衛氏一族不斷被打壓,有人說是李夫人人一派,有人說是江充找人作祟,實際上都是漢武帝的可以安排。對於外戚勢力,漢武帝一直心存忌憚,這和他的成長經歷有關。竇太后、王太后、竇嬰、田蚡,這些人都曾經是漢武帝親政的攔路虎。好不容易絆倒了外戚勢力,衛氏一族又在自己親政的過程中被培養,衛青和霍去病這對帝國雙壁,讓衛氏一族走上了權力的頂峰。他們是衛太子的堅定支持者,如果漢武帝和衛太子間發生爭端,他們就是太子的左膀右臂。
衛太子最後也沒有平反,這也是劉據被稱為“戾太子”的原因,他起兵的目的不是殺死江充,江充之流用一個獄卒就足以對付,他起兵的目的是推翻漢武帝統治,讓自己提前上位,為了達到這一目的,京城之地血流成河。漢武帝和劉據是父子,也是競爭對手,他們之間因權力而走向了對立和對抗。衛太子劉據身處其中沒有選擇的餘地,他面前只有一條路:奮起反抗或許還有一線生機。
-
11 # 洛辰
題主所說的應該是漢武帝嫡長子劉據,劉據的母親是衛子夫,舅舅是衛青,而且在七歲的時候,就被漢武帝立為太子,而且生性仁慈寬厚、溫和謹慎。不過漢武帝一直不喜歡這個兒子,嫌他不像自己,而且曾經說過,“由我來擔當艱苦重任,而將安逸的事情留給你,不也挺好嗎?”
劉據當了二十三年的太子,再加上他仁厚寬德之名,可以說是深得民心。那麼這麼一個太子究竟是怎麼被冤殺的呢。
漢武帝晚年寵信奸臣江充,而江充此人行事狠辣,跟劉據性格不合。於是趁武帝遊幸甘泉宮之時生病之際,陷害劉據藏有人偶。劉據又不能向在甘泉宮的漢武帝證明自己清白,於是起兵自衛,後被殺。史稱《巫蠱之禍》
不難看出,如果劉據不想與漢武帝兵戎相見,就不能進行起兵自衛,應及時採取措施,與甘泉宮的漢武帝取得聯絡。
-
12 # wangkai101
這寫的啥呀?瞎扯淡吧,我看你實際根本就沒見過吧。漢武帝為什麼要殺自己的兒子,太子就是因為他喜歡自己的小兒子,所以他想把皇帝的帝位傳給他的小子,所以他必須要殺了自己的太子和自己的皇后就跟朱元璋誅殺群臣一樣的。
-
13 # 星空之下
太子劉據當時的態勢只有兩條路可以走,而且兩條路都必須走到極端。
第一,把玄武門之變的故事提早一千年。但衛青已死,劉據不事兵旅無威望無兵權無權臣支援,這就是一條死路。
第二,示弱。必殺江充。然後從長安開始明告天下,“願以太子之命位為父皇祈壽”。一定要弄得人盡皆知,特別是各大軍營一定要送到宣讀。畢竟還是太子也是君,其他詔書不好使,但“罪己”肯定是沒有問題的。
表面看是“巫蠱之禍”,實質上是漢武帝老邁,不捨權柄,認為太子劉據威脅到了他自己的皇權。這種時候要麼走李世民的那條路,要麼就擺明了放棄君權。
-
14 # 吐槽能
他應該去找他爹,面對面把處境說清楚。若不得見,應去設法聯絡他媽衛子夫…交給他媽去擺平!
主要是他太把太子這身份當回事兒了……太子一天不登基,就是盤菜。得隱忍、得含蓄……
-
15 # 嘎吱嘎吱嚼冰糖
避免不了,問題出在他老師身上,太子的想法和漢武帝的政策背道而馳,說白了就是太子反對漢武帝的政策,太子如果上臺,政策全改,這能有好?漢武帝又不是隻有你一個兒子?以前不動太子是因為衛青還活著,漢武帝忍了。即便是沒人陷害太子,太子也很難繼位。
-
16 # 人間原理
我覺得他們兩個人很難和解,即使太子能夠開誠佈公地解釋,漢武帝也很難達到對他的以前的信任程度。同時,帝王之術可以說使這個問題無解。
回覆列表
看你提問,太子老師的建議真感人,殺江充?殺了皇帝的親信?江充無宰相之名,行宰相之實,你殺江充不是造反是什麼?
招兵買馬,擴充胡人兵團,
太子招兵買馬,擴充兵團,這不是造反是什麼?太子招兵,想想就恐怖啊!
調東北軍,北軍是長安的正規軍,保衛長安的,你去這就是赤果果的造反了好嗎?北軍是皇帝的命啊,你去調北軍?
太子老師的三個建議,真的是醉了,這智商焉能不敗?跟建文帝的三個智障團有什麼區別?
儒生誤國啊!
你之所以認為太子是好人,是因為你認為漢武帝昏庸、聽信奸臣讒言,導致誤殺太子。
但實際上,太子跟皇帝的兵馬在長安大戰五天五夜,太子的實力多麼強大,想過沒有?他用的是衛子夫和東宮的兵馬加上圈養的死士、囚徒。
太子被殺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太子威脅皇權了,
《滿城盡帶黃金甲》裡周潤發有一句話,“皇位我可以給你,但是你不可以搶”。
皇位漢武帝可以傳給太子,但是太子不能搶,這是皇帝的底線,不能觸碰的底線。
別說搶了,就是你有搶的實力,都是罪過。
皇帝不會等你造反再殺你,你有造反的實力,就得提前收拾你。
你認為,太子有造反的實力?
巫蠱之禍的實質是,太子黨實力強大,又有軍隊,得民聲,朝臣很多站隊太子,包括宰相都是太子黨。
這讓漢武帝感到了危機,如果不提前下手,太子就會奪權。
於是讓自己的親信爪牙江充去削弱太子,太子服管就留著,不服管就鎮壓。
結果太子直接武力對抗,殺了江充,起兵造反
漢武帝就只能讓丞相劉屈氂派兵鎮壓了。
太子談不上好壞,政治家哪來好壞之分?他被逼造反,只是因為他勢力太大,讓皇帝感到恐懼了。皇帝睡不著,後果很嚴重。
後來的楊堅看到太子楊勇,也感到毛骨悚然,晚上睡覺不敢上廁所,經過太子宮如臨敵國,太子就只能被廢了。
劉據想和平登基,就只能安分守己,不僭越,基本就沒問題了,可是那麼容易的嘛?
他家的奴才都可以駕車在馳道上賓士,馳道只能皇帝走,太子和丞相都不可以,太子的家奴居然敢,這是人臣該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