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滏陽之聲

    難!很難!特別難!

    其二 關係稿佔一定分量,如果你能和大編扯上關係,還是大有希望的,如《詩刊》的“尿尿”詩怎麼上去的,天知道。

    其三 金錢稿佔一定分量,定刊的優先,贊助的優先,會員的優先,名家的優先……

  • 2 # 鄧軒蛟

    不是難,是很難。寫的人多,編輯不一定看你的,你等發表的訊息,很可能泥牛入海。我在國內大小報刊上發表過小詩。一句話,難。

  • 3 # 翟江華

    難。如果有關係就不難。《收穫》,《十月》,《當代》,這三本中國目前刊載文學作品最有代表的雜誌,如收穫,美術大師黃永玉的連載小說,五,六年了,還在連載。黃大師的繪畫才能天下無人比,但大師的文學作品實在不敢恭維。與他表哥沈從文水平相距甚遠。如果沒有關係怎麼能連載多年如此,這就是當今文學怪象。還有就是這些雜誌有的編輯居然能輕鬆在對方雜誌上發表作品,你發我的,我發你的,有錢大家掙。想要打進這個"朋友圈",對文學新人來講,難於上青天。中國文學經傷痕文學,改革文學之後,就很難看到震聾發聵的文學作品,作家還是那些老名字。寫來寫去,千篇一律。如果文學界還不清醒,中國文學真沒希望。如果仍然近親結婚,不會生出健康的孩子。

  • 4 # 十一大大

    上去四十年,倒不是件難事,我偶爾就發幾篇,編輯老師那個識真啊,令人至今暖心。現在,你投稿,還不如把稿子扔河裡能見個動靜

  • 5 # 臘月十三

    這個不能一概而論,回答難或者不難。

    刊物分層次,層次低的容易,層次高的難。通常意義上講,最低層次的屬於縣區文聯舉辦的文學刊物。一個地方的文學愛好者,或者說偶爾舞文弄墨者,只要作品基本上過得去,比如一篇小說,有故事,語言通順,表現正能量,篇幅符合要求,一般都可以在家鄉的縣區級刊物上發表。市級刊物稍難一點,但市級刊物同樣是以發現、培養地方文學新人為主的,因此即使是文章平庸一點,只要多寫,也是有機會發表的。如果編輯覺得文章好,認為作者有潛力,也會主動聯絡作者,讓作者參加相關的培訓、活動,以後發作品的機會會更多,而且還有可能被推薦到更高級別的刊物。在省級刊物發表作品相對而言更難,我朋友圈裡的很多文學愛好者,他們堅持寫作,自信滿滿,但苦於才氣不夠,因此上省級刊物的機會就比較少,有的寫了十多年,依舊沒機會上。偶爾雖然也發表了,但無非是湊版面。國家級刊物,要在上面發表作品就更不容易了,除了作品足夠好,還需要機遇。

    也就是說,一個人的文學創作要在紙質刊物發表,基本上可以這樣認為,作品的質量決定了作品所上刊物的級別。至於作品的質量,取決於作者的愛好、積累、努力和才氣。最後一點是關鍵,沒有才氣,即使努力,成就也不會有多大。但這也是最難判斷的,尤其是每一個寫作者,他們幾乎都認為自己很有才氣。

  • 6 # 夕陽正濃之山水之間

    文學作品上紙質刊物難不難呢?回答是難!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腐朽。這裡所說的腐朽,有兩個層面的意思。

    第一,文化層面的腐朽。

    中國報刊的編輯們,或多或少都受到傳統文化影響,編輯文學作品一認人,二認名。

    這類編輯,往往都還是事業型編輯,他們渴望編出好作品,把優秀的精神食糧奉獻給廣大讀者。在工作中,他們比較重視名家和名作,工作希望得到名家支援,編出優秀作品奉獻讀者。他們同時也為了省事、省心,只編那些成熟作家的作品,或者他熟悉的風格作品。對於一些不熟悉的人和風格不符合自己興趣的作家作品,他們往往讀幾行就棄之不用了。這樣做,他們既省心有沒有風險。

    這種型別的編輯還是好編輯。

    另一種編輯,就是人品和道德都有問題了。

    中國是一個人情社會,凡事都講求人情世故。我們知道,許多報刊雜誌社的編輯,同時也是寫作者,是作家。他們自己手裡擁有一本刊物或者一張報紙,就等於有了一個供自己謀福利的自留地。他們往往編輯別人的稿子,他們也把自己寫的作品投給別的編輯,相互開綠燈,互換髮表,謀取私利。

    這類編輯基本上不用沒有交換價值的陌生作者尤其是沒有園地可供交換的普通作者稿件。不管你的作品寫的多好,他都一律扔進廢紙堆裡。專撿有園地作者稿子發表。

    如果一個作者,遇到這類編輯,你就永遠沒有出頭之日。

    當然編輯界也不乏好編輯,他們不屑流俗,唯好作品,發掘優秀作者和優秀作品。他們就像伯樂,孜孜以求尋找千里馬。在自然來稿裡就像一個淘金客,發現了優秀作品,比自己寫出好作品還要高興。

    如果作者遇到這類編輯這可謂三生有幸。

    在這類編輯面前,你如果有真才實學,寫出優秀作品就不會被埋沒。上稿就不難。上不去稿件就要全是自己水平有限。

    記得上世紀八十年代,筆者作為一個農村基層寫作者,每寫出自作,都抱著極大的希望投稿。許多都如泥牛入海,投出去就沒有了音信。有人教我,自認為好的作品,要反覆投當年有一句很出名的話叫做:“東方不亮西方亮”。本人許多習作,都是投三四次,五六次才得以發表的。

    後來,迫於生計,多年沒有寫稿,也就不投稿了。

    近年來,網際網路崛起,自媒體發達,沒事這點兒小文章,投在自媒體平臺上,沒有了給紙質報刊投稿的困擾,也就不去糾結那方面的問題了。

    但筆者身邊還有不少業餘作者,他們依然熱衷給傳統的紙質報刊投稿。每每聚會怨聲載道,抱怨編輯們還是沿襲著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痼疾。

    筆者也有做編輯的朋友談論不熟悉作者投稿,尤其是一些無名作者,他們基本不避諱:根本就沒有多餘的版面發表那類人的作品。不管他的作品寫的多好。除非,當期沒有關係稿,那文章有寫的確實好偶爾才會編髮。

  • 7 # 看山忘水

    寫詩第三年就開始在個大詩刊發表詩和評論了。當時臺灣《葡萄園詩刊》還有稿約。不過很快決議安靜修煉文字上挑戰世界級大師去了。說發表其實也不難,刊風好那會兒,只要有文學才氣,勤於學習,而不是一門子隨意寫,幾年就能提高到發表水平。風氣差了向發表也容易,跟編輯拉好關係就行。不過現在上刊已經沒有實力水平證明意義了,搞寫作的混文場詩壇的誰都知道是怎麼回事。文學圈各種交易潛規則,誰拿些發表獲獎成績顯擺我是不以為然的,拿“著名”都忽悠不了我一點敬意。

  • 8 # 劉傳忠

    難,太難了。我曾拜訪過某文學雜誌社的一位遍輯,他講:一期刊物,只給詩歌預留兩至三個頁面,其中大部分給了特邀作者,新人給兩個豆腐塊。為紙質刊物投稿,想都不敢想。

  • 9 # 天地人2019

    總的來說,不管任何體裁的文學作品,被紙質刊物採用是比較難的。但由於紙質刊物的定位不同、級別不同,被採用的難度和機率也不盡相同。

    一、在專業的文學期刊上發表文學作品難,在國家級的文學期刊上發表作品更難。比如,對普通作者來說,短篇小說要在《人民文學》上發表,詩歌要在《詩刊》上發表,長篇小說要在《收穫》上發表,那是十分困難的。切莫以為您也能寫出類似《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與領導一起尿尿》的詩歌,就能在這些國家級的文學期刊上發表作品了。因為這些國家級的文學期刊,約稿佔了很大的比例。約稿的作者,一般都是當今文壇上叱吒風雲的大家。給文學新人留出的版面很少。名氣不大或根本無名氣的作者,要在這些刊物上發表作品,除非您的作品十分優秀,在同類作品中出類拔萃,能讓編輯眼前一亮,耳目一新。否則,是絕不會入編輯的法眼的。大多數作者,比如我,終其一生,連一篇作品也沒有在這類頂級的文學專業期刊上發表過。在省級的文學期刊上發表文學作品,難度雖比國家級文學期刊上相對容易一些,但也是“青錢萬選”,相當不容易;在地、市級文學期刊上發表文學作品,相對容易些。但對沒什麼名氣的作者來說,在所投的稿件中,能十中二、三,就非常不錯了……。

    二、在綜合類的刊物上發表文學作品,相對要容易得多。綜合性刊物,尤其是省、地(市)級的綜合性刊物,一般來說,大牌作家是不屑於把自己的作品投到這裡的。因為他們覺得,在這些綜合性刊物上發表的作品,影響不大,稿酬較低。這樣,這些綜合性刊物的文學版面,就給了普通作者發表文學作品提供了平臺和機會。而且,這些刊物對文學作品的質量要求,相對於專業文學期刊對作品質量的要求,要低得多。因此,對於普通作者來說 ,如果在專業的文學期刊上很難發表自己的作品,那倒不如另闢蹊徑,先在綜合性刊物上發些作品,待有了一定的積累和名氣,再試著先在省、市級的文學期刊上發表些作品,然後再“進軍”國家級文學期刊。

  • 10 # 張君剛文集

    這個問題分幾種情況:

    一.民間刊物(包括縣級各文藝家協會編印的紙質刊物)

    一些民間文藝團體(包括縣級各文藝家協會)自發編印的一些紙質刊物,他們有的個人集資,有的拉商業贊助,有的是為企業服務幫助企業打造企業文化的刊物(當然是企業出資)。這些紙質刊物,門檻低,稿件缺,大部分都是為了推銷自己。因此要求作品的文學性不高,一般的文學愛好者的作品都可以上。有的還有一定的物質獎勵。當然,這些紙質刊物更喜歡名家名篇,然而,文學大家一般都不會參與這類刊物。

    二.官辦刊物(這裡特指各級作家協會主辦的紙質刊物)

    1.市級、省級作協內部交流刊物

    雖然是內部刊物,但門檻相對來說比較高了,這類刊物重點推出新銳作家作品,相對來說比較公平公正,當然偶爾也會有人情稿,都能理解。一般來說,只要是有實力的作品,都不會被埋沒。一般的省級作家,作品都有機會在市級刊物發表。而國家級作家,都有機會在省級刊物發表。尤其是新晉級的作家作品,發表非常容易。

    2.省級、國家級公開發行的刊物

    一般作者的文學作品很難在省級和國家級公開發行的刊物發表。這些刊物版面資源有限,有的刊物是季刊,有的是雙月刊,有的是月刊,有的是半月刊,這些刊物重點推出名家名作,新人新作,鳳毛麟角,每期一般一位新人。全國文學作者成千上萬筆耕不輟,發表作品的難度太大了。能夠在這些刊物發表作品的人,大部分都是圈子裡面的人,互相認識,互相推薦,要想發表作品,除了作品質量好,還必須懂人情世故。只要你的作品好,又懂人情世故,發表作品就有希望。當然,如果你是高階領導,商業大款,又愛好文學,即使作品質量差,只要不是特別差,也有發表的可能。

    三.黨報副刊

    各級黨報副刊,發表文學作品的版面很有限,但是相對來說還是公平公正的,只要符合要求,高質量的文學作品機會很多,人情稿件也有,編輯把關很嚴,畢竟這是黨報,不能太任性了。

    不得不說一句,現在的紙質刊物,越來越脫離群眾,遠離大眾的視線,互相冷漠,互不打擾。在網路時代,給廣大文學愛好者提供了廣闊的平臺,只要你想寫就能隨時隨地的發表,只要你的作品好,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不是個別報刊雜誌編輯部的編輯憑著自己的喜歡選擇稿件,而是千千萬萬的讀者網友憑自己的感覺點贊評論。這無疑是文學發展的好時期,希望廣大文學愛好者珍惜機遇,寫出自己想寫的東西,遇見自己想遇見的人。

  • 11 # 蘇拉木塔格

    以一名文字經營者的身份告訴你,很難!

    一,難的原因:

    1、紙刊越來越少。

    受蓬勃發展的自媒體影響,紙刊漸漸失去訂閱者,失去訂閱者就意味著失去辦刊經費,越來越多的紙刊只能關門停業。

    2、圈子現象嚴重。

    紙刊數量的減少,使有財力辦刊的紙刊投稿者甚眾,稿源巨量。大量的紙刊選稿只在熟人的圈子裡,有些編輯根本不看圈子外作者的投稿。

    二,怎麼才能上刊?

    1、寫好作品。

    即使投稿環境再惡劣,好作品仍然可以得以發表,一本雜誌,總要選一些好作品來支撐門面。

    2、交換資源。

    假如你是某家雜誌社的編輯,這本雜誌就是你的資源。你可以與其他雜誌的編輯交換髮稿。

    3、名家效應。

    修煉出一定的寫作能力,然後精心包裝、四處宣傳,把自己鼓吹成一名家,你的發稿率就絕對很高。即使你的垃圾,也會有人發的。

    4、阿諛奉承。

    5、混圈子。

    精準地瞭解名家的圈子、編輯的圈子,比如某雜誌的老大是誰,那些人跟他關係好,然後想辦法接近他們,成功混進圈子,然後享受福利。

    6、參加名家講座。

    這些名家其實也講不出什麼道道兒,他們只是來混吃混喝混錢的。這樣的活動多參加,混熟了,也可在他們掌控的雜誌上發作品。

    7、……

    還有幾個方法,你再自己悟一悟。

    總之,在當下文人普遍丟失氣節、在大部分編輯淪為草寇的環境下,在紙刊上發表作品真的很難。除非你按上述思路去操辦。

    倘若你寧折不彎,那麼,就不要過多地考慮紙刊發不發表你的作品了。你只要用心去寫,寫好作品,在紙刊發不發表都沒有關係,因為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 12 # 火熱情

    刊物上發表文學作品說難也不難,說不難還真難。正常情況下一篇優秀的文學作品,如果有關係又有熟人,這就很容易發表。如果作品質量一般,既沒熟人又沒關係就很難發表了。你可以細心關注一下當下的每份出版的刊物,每期刊登的作品都是那麼幾個人,不是領導就是名人、“熟人”。偶爾有匹“黑馬”,也是為了欄目湊數所需。

  • 13 # 高粱179816305

    說難,也不難,說不難,也難,何也?

    如果你成名了,擁有了資源和人脈,本身寫作水平又高,上紙刊,何其難也?

    遠的不說,就說我們奎屯出來的作家李娟,以寫阿勒泰而聞名,並斬獲魯迅文學獎,你想,她上稿難嗎?

    回答是肯定的,絲毫不難,可以說,她要上大紙刊,名刊,猶如探囊取物耳,唾手可得,而且對方還巴不得恭敬的向她約稿呢,這就是名人專利和優勢,沒有辦法,誰讓人家手藝好,青睞的人多啊。

    要說不難,它確實又很難。不難是對名人和高手說的,很難是對不是名人,手藝不怎麼驚豔,不上不下,沒有獲得過魯迅文學獎和茅盾等文學獎的不溫不火的作家來說的,這些作家,人脈也有點,資源也不點,只是沒有火,在地方上有知名度,在大刊上,在全國範圍內,卻星光黯淡,你的稿子可上可不上,就是上了,也是遠遠地被排在名家的後面,那有風光呢?

    所以說,他們也難,也不容易,心中悽楚的苦,他們最有體會。

    至於更底層小作者,那就更難了,連省級作協的名頭都沒有,對那些高高在上的大編輯來講,他們猶如叫花子要飯一樣,更可憐,難於上青天,夢裡也遙不可及啊。

    在這個小廟裡,有方丈師傅培養著,眷顧著也不錯,清風明月不缺,寺中藏書也有,只要潛心學習和努力,沒準哪天,也會走出一位名震天下的大作家來,誰也不敢輕視,尤其是在新疆這片雄渾遼闊的大地上。

    話說回來,無論是大紙刊,小紙刊,大和尚,小和尚,都乃世間風物,只要心中供奉著一輪明亮的皎月,守著初心,小小的苔米之珠,也可放出燦爛的光華!

    前提是,你的筆下得有一匹堅韌不拔,馳騁萬里而不懼的奔馬。

    否則,被一叢野花勾住了,被一叢嫩生生的苜蓿草擋住了,下面的故事就不好說了。

    好了,高梁就此打住,我也要沾著露水去洗筆尖去了,拜拜!

  • 14 # 曹宗國

    普通作者的文學作品上紙刊非常難。這是因為現在的紙質文學刊物在內容管控和市場消費雙重壓力下,銷量很少,只能靠財政補貼勉強生存,用稿量很少。二是文學刊物圈子化很嚴重,只有少數名作家的作品才能刊出,有的編輯還只認熟人朋友,或在刊物之間互相交換。這種不正之風也讓普通作者難以問津。

  • 15 # 清香益遠5

    文學作品上紙質刊物難,很難,很難!

    一、紙質刊物用量少,一般報刊間周或每月一版,用三幾篇文學作品。刊物有月刊,雙月刊。紙質刊物已是企業化管理,要考慮閱讀量,發行量。

    二、有身份的作者,如中國作協的,省作協的,大學教授等,編輯見稿後會認真閱讀,也容易刊用。

    三、贊助商、老朋友的作品,有時,編輯可下功夫修改刊用,但不會多用。

    四、我以往的經驗,不出名的作者,若特別特別優秀的作品,吸引讀者眼球的作品,編輯喜歡,也容易發表。因為銷售量大,效益好。

    總之,要想在紙質刊物上,發表作品,必須下苦功夫學習、練習寫作,具有寫作天賦。否則,很難上一篇,這樣的例子很多。

  • 16 # 劉春榮

    因人而異吧。

    對於一些名家來說,很多雜誌都有約稿,換句話說,雜誌為他們量身定做,需要稿子就向他們約稿。很多時候,他們的稿子是被“搶”的這麼一個狀態,還沒有寫好,已經有雜誌編輯在那裡等著了。對於他們而言,發愁的是如何快速完稿交差,而不是如何發表的問題。這樣的大腕,眾多雜誌以約到他們的稿子為榮,哪兒存在上刊難不難的問題?

    對於一般的作家來說,上一篇稿子就比較難了。費盡心血寫稿,保證稿子的質量的前提下,還要面對同行的競爭,最終稿子能勝出,還要靠也許運氣吧。

    最難的就是普通作者了。作品想上紙刊簡直太難了。有的文學愛好者甚至窮極一生也沒有上刊機會。能夠從眾多作者中間脫穎而出的作者,絕對是寫作的高手,並且運氣爆棚。

    偶爾一次上刊,不能證明什麼,也許僅僅是刊物需要這方面的文章,而你的文章恰好被編輯看到。這次過去,也許會沉寂一段時間,也許會永遠沉寂下去;當然也有可能一鳴驚人,名揚天下了,但這種機率比彩票中特等獎差不多。

    文學門檻很低,只要你喜歡就可以去寫作。大浪淘沙,最後堅持下來並功成名就的人屈指可數。所以,以一顆平常之心對待吧。不要刻意想著上紙刊,畢竟現在活下來的純文學刊物越來越少,上刊就好像購買奢侈品一樣,量力而為吧。

  • 17 # 慢悠悠的草民生活

    說一下我的親身經歷吧,十幾年前寫稿比較多,投稿也很積極,用稿率應該算比較高吧,有兩件事印象深刻。

    第一件事是一篇短篇小說,被一家全國發行的文學雜誌(現在仍然在發行,祝他們越辦越好)看中,回信我說準備刊登,那時很是激動了一陣,因為不管用與不用,編輯很少回信的。但過了好久一直沒用,於是電話詢問,說是已準備用,但要排期,需要等待。好傢伙,這就耐心地等吧,誰知等到我離開部隊還沒刊登出來,當時挺失望的。可就在我灰心的時候,收到了他們的稿費單。趕緊去書店買那一期,一看日期,離我接到用稿通知,已經是兩年了,這是我用稿最慢的一次。

    一般來說,雜誌難,而且慢,報紙要快和容易得多。

    第二件事是被無視,當垃圾一樣直接扔進垃圾桶。也是在部隊的時候,經常給上面報紙投稿,都是純文學作品,詩歌散文小說都有,但是總也沒被採用過。後來團裡的新聞報道員告訴我一件事,說他去那個報社出差時,親眼看到我寫的稿件被扔在垃圾桶。我問為什麼,他說別人看稿件會先看信封上的單位,像我們這樣的小單位(部隊基層連隊)別人拆都不會拆。從此以後,我再也沒給他們投過稿。

    這都是十幾年前的事了,要說上稿難,確實挺難。現在基本不給紙媒投稿了,所以現在的情況也不清楚。

    圖源網路,如侵即刪

  • 18 # 張定成

    國內出版刊號業餘選手基本沒路,都是專業作家的指定版。不然作家隊伍怎麼有飯吃。而且他們寫的都有鮮明的主題,適合國內紙刊的味道。業餘選手當做愛好,到一定年齡整幾本個人專輯,也不錯的。

  • 19 # 劉唐襄光

    這個問題我喜歡,因為我從1958年至今,給報紙雜誌投了幾十年的稿,雖是"豆腐塊",但也常常得以發表。交道打多了,甚至摸熟了各種刊物用稿的側重點和編輯們的喜好。這樣寫起來中標率就高了。

    經驗是:作品要有趣味性、適時性、社會性,且最重要是後者——精神食糧是要給社會正能量的——這是每一位作者對社會應負的責任!

    (關於"適時性",補充一下我經歷過的小插曲:下面配圖二里的《詩二首》,我是在某年的春末夏初寄給報社的,可能作品內容與季節已不適應而不便於發表,但編輯又捨不得"槍斃"這篇作品,於是將稿件硬生生的保留了一年,待到來年初春時才刊登出來——可見報紙對"適時性"是非常重視的。)

  • 20 # 蒼狼的歌謠

    本人當過地市級文學刊物主編,以親身體驗回答一下這個問題:說難也不難!

    說難,是因為每個雜誌的版面有限,只有幾十至百多個頁碼,但每天收到的稿子上百篇,每月就是數千篇,而每期的發稿量,只有二十至三十多篇(首),兩者比例在1%左右。其難度可想而知了吧!

    說不難,是因為每本雜誌都強調刊物質量,都希望發表質量最好的稿子。只要你的稿子寫得好,水平高,肯定會能夠發表的。

    至於說到名家稿子和關係稿,名家稿子肯定會優先的,因為之所以成為名家,是已經努力,磨鍊錘鍊過的,稿子出手就不同於初學者。如果某篇稿子實在不行,也不會給他發表的,因為關係到刊物的質量和聲譽。關係稿有沒有?我想不能說沒有,但也不能說關係稿橫行其道。本人所在的刊物,就很少這樣的現象,一直堅守質量第一,作者第一的準則,以培養作者為己任。我們的雜誌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創刊,本地隨後出現一個全國少有的“作家群”,這與我們這個雜誌的一直堅守,是有密切關係的。

    最後送給想向文學期刊投稿的文友一句話:不要有畏難情緒,不相信名人稿、關係稿橫行的傳聞,專心修煉內功,提高作品質量。只要你寫得好,你的作品就不會被埋沒,一定會在文學刊物上綻放出絢麗的花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馬雲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