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萬生先生,京劇表演藝術家、有名京劇演員、裘派花臉、有名銅錘花臉、國家一級演員、淨行藝術家、京劇名家、天津三大花臉為鄧沐瑋、康萬生和孟廣祿。京劇名角。
康萬生先生,他曾經在天津大戲院開辦了一個個人演唱會,他是一口氣連續演唱了兩個多小時,創下了一個奇蹟,18齣戲,38段唱,讓人覺得非常了不起。為什麼呢,因為普遍的一出大戲當中,主角兒也就是十幾段的唱。應該說沒有好的身體是萬萬不行的,沒有好的氣力、沒有功底是不可能,那他是不是平常經常參加體育鍛煉,舉舉重啊什麼的。小時候踢球,後來也不踢了,就是喜歡唱,他一唱就是多唱,多唱就是在多練功,就練自己的耐力,這就是他唯一的秘訣。一口氣連唱38段,你甭說一般的演員了,尤其對於他來說,他當時零幾年都59歲了,真的是不容易。相信就是,康萬生先生他有很多他的戲迷,但是恐怕有很多的觀眾朋友對他的這個從藝經歷,因為我們知道他從藝經歷非常的曲折,大家還不是很瞭解。
有人說呢,可能是他是梨園世家出身,他那個其實不是,家裡頭沒有幹這個,他是工人出身,家庭也沒有幹這個的,就是從小、就是酷愛,從小學八歲時候吧,就開始在門口票房遙吟京劇社,那是每天晚上開鑼,他下學以後,他寫完作業,他就奔那兒去了,他就鑽、就成迷了,到了1958年吧,就考了這個半工半讀小紅花劇團,轉年考了天津戲校,當時老師呢,肚量很寬丶戲碼很多,就是花臉的,所有的,叫什麼的,武的、花的、文的、武的都有,他的很多。他們就是跟老師按部就班的,好好學,那時候也沒有趕上流派嘛,以後才慢慢有點經驗了,才追求開了,後來就是一直追求裘派。
他當時在戲校學習的時候,就是學了多長時間,學校那時候是八年制,八年學習,一年實習。當中呢,沒到實習呢,就趕上文化大革命運動了,就停止了,到1964年,打四清開始,老戲不讓唱了,因為那時候他變聲比較晚,又瘦小枯乾,這麼一個不起眼的小演員,倍兒瘦、倍兒瘦的,一般的小時候扮戲時候,都老師把他抱在箱子上頭,因為太小,演不了東西,後來呢,改了樣板戲。現代戲呢,他就正面來不了,一切都是反面人物,這時進來就正好演樣板戲的時候,來一個小股長,《紅燈記》可能是第六場,第六場有一個是鬥鳩山這個事,一個切光,當時鳩山喊把李玉和帶到那兒去,到刑場,到那兒去,當時有個小股長,挎王八盒子那個,鴉雀無聲、一片黑啊,就整個的,就等第七場亮光了,這其中喊一個(句),帶李玉和,他喊完以後,觀眾給他一個掌聲,惹禍了,就這個事,李玉和沒出來,你一日本兵,你是什麼態度,給他無限上綱,他一看實在是不能演了,正面來不了反面惹禍,他就批改內申請、改行,到自行車廠,飛鴿自行車廠的、安裝大把,原來把不都是活的嘛,上那把篼吧。那他甘心嗎,不甘心也沒辦法,已經這樣了。完事就是部隊演出樣板戲,就把他招上,當時也不是演出,正面人物還是演不了,只能是清唱,給大夥兒排排練哪,那會兒練練功啊、排排戲,是這樣。
1973年他又回到工廠,回來了、回工廠,而且還是不讓你迴文藝界,到哪兒哪兒到(都)超編,咱那時候還是不行,樣板戲還是進不去,改電工他都不要你,怎麼辦啊,他說就得了,就耗著吧,耗了五年。但這五年當中呢,就不是熟練工了,就學了一個模具鉗工,轉年1978年,他就無意識遇上他一師哥,他回國以後,他後來在美國了,是拉胡琴的,是他們上面大一班的,他是1958年入校的。無意識,那時候他剛要有點苗頭,剛要恢復傳統戲啊,說你來段唱唱,康萬生一唱,他說嗓子這麼好,不行,我一定把你介紹到我們團裡去,當時是天津市京劇三團,回到那以後呢,這個團長趙峰同志一看上,就看上他了,當時那個、工廠調動也不是那麼容易的,可是廠子對他特別好,你先去吧,不行你再回來,這一去呢,就是從一月份報到完事呢,到五月份,排了一個《清明雨》現代戲,那時候紀念週總理逝世一週年,就四月份演完了以後,五月份紀念延安講話那個,他就說咱排一個傳統戲吧,排什麼呢,他就琢磨,咱乾脆就來一個《赤桑鎮》吧,當時他呢用了三天,都忘了,那已經十年、好多年不唱了,就找詞兒、又找老師問,用那三天呢又把它攻下來了,給攻下來了。攻下來以後呢,頭一場是在5月29號在天津市幹部俱樂部給唱了一場,他沒想到一場,這一場就一鳴驚人了。好傢伙,都知道,又出了一個花臉,從哪兒來的,就議論紛紛,當時他也非常高興,回來以後呢,就感覺到轟轟烈烈了,就給了他第二次生命了,這心情就無法表現了,非常激動那時候,就是酷愛,他就是睡覺什麼什麼,做飯那會兒,他都哼哼,應該說他又是幸運的,因為他最終還是回到了這個他的藝術舞臺上面,能夠向大家展示他的才華,讓他的戲迷們有幸又聽到了他優美的唱腔,那他在這麼多年的舞臺生涯當中,他演得最多的一齣戲是哪齣戲,那也就是剛起頭那個《赤桑鎮》比較多。
那後來好像又還有《包龍圖》這一齣戲,這個包四出就是從那個過來的,從《赤桑鎮》完事了,慢慢就拓展出《鍘包勉》、《赤桑鎮》、《遇皇后》、《打龍袍》稱為包四出,包四出也叫全部《包龍圖》。那這個包公戲他覺得就是,雖然說比如說是天天演日日演,但是每天都是有不同的感覺吧,對,一個戲一樣,人物、刻畫人物、劇情、本子、排練、排順序也都不一樣,人物的感情也不一樣,比如《赤桑鎮》它就跟那個老包的《秦香蓮》又不一樣,它那個好像就是自己家裡的事,怎麼能忍心把自己的親侄子給鍘了呢,這一齣戲呢,當初是他師爺1961年在那個展演時候的一個紀念什麼什麼一個日子跟李先生演的這麼一個《赤桑鎮》,非常到位,到現在就是所有唱花臉的、唱銅錘的,沒有不會的。只要你是唱花臉、唱銅錘的,《赤桑鎮》必須得唱,因為它這個太深了,因為它這個詞句也好,唱腔也非常到位,還是一個創新的新板式。具體的舉個例子,就是他在具體就是扮演這個角色的時候,他的一些細微的處理,細微處理,他就感覺散板時候,那真是動情,二簧的自幼兒那句、後邊那個,就一點“見嫂娘,直哭得,老太太一直在哭,把她兒子給鍘了,淚如雨下,縱然是,就上去了,鐵面人,也要,他這用小嗓,也要心傷,轉過來,還得。勸嫂娘,息雷霆,你從寬著想,懇求嫂娘原諒他,這是一段,哪一段都是比較好,他除了三眼,也是非常高階的。花臉三眼很少,出來,剛給鍘了,在這個館驛上面行走,跺了跺步,琢磨,嫂娘來了我怎麼辦,我怎麼跟老嫂娘說什麼呀,這麼樣,聲情並茂,拿這情、拿這唱腔,贏得觀眾的好評,而且非常難學。
像他從事的這個行當,一般我們叫花臉,又叫黑頭、淨行,然後就是好像是演文戲的,還有叫銅錘花臉,為什麼叫銅錘,這銅錘到底是什麼意思呢,這銅錘戲就是指什麼呢,現在就是大夥兒所知的就是《大.探.二》,就《大保國》、《探皇陵》、《二進宮》,這個就是,因為他是抱著個大銅錘,一晚上唱三個摺子,叫銅錘戲,黑頭是一個老包,以包公戲為主,叫黑頭,當然還有好多了,什麼白臉、什麼張飛了,就是花臉、架子花臉、銅錘的,銅錘的以唱為主,架子以做念這樣為主,當然銅錘也得念,都有。就是銅錘這麼分的,以唱功為代表的。
注意到他在《探皇陵》當中有幾個唱段,跟原來好像一般的唱法不一樣,康萬生說唱法基本差不多,就是詞句改了,因為他這個改的,當時有一個老文學家現在已經去世了,他看他唱戲時,他說萬生,給你提幾個詞兒,僅供參考,他說行,您說吧,他就說從《探皇陵》起這麼說起吧,導板完了,這沒有毛病,[回龍]他說你別唱開山府,開山府,朝代也不對了,是常寶童,中山府是徐達,是徐家門的,你改成中山府定國王侯,康萬生他說這當然可以了,我這個腔不改,我就改個字,後來還有這個叫家將,掌紅燈是不合理的,紅字當然是好唱,花臉正得勁,紅好唱,這個銀呢,最合適,因為這你去弔孝,你不能打著紅燈籠去,這紅燈你就改成銀燈,他說這也可以,這個就太好了。還有那個熄了燈、龍鳳閣也不行,這齣戲叫《龍鳳閣》,龍鳳閣就是錯,龍鳳閣是李豔妃住的地方,現在都唱龍鳳閣走,不行,你是探皇陵,就是本身帶著家將去弔孝去,這句給改了,還有那個叫家將熄銀燈,熄了燈,這個也不合理,你是地下,你要一把燈都吹滅了,你就唱《三岔口》了,所以這個老先生就提出來,他說給改一改,符合歷史、符合劇情,符合當時那個處境,他就給改了,後來他改了兩回,唱了兩回,觀眾給他幾個掌聲,好,改得好,一定要按這樣唱,透過這個就是改革嘛、繼承發展嘛,他(咱)們這個也不叫發展,就是改變。
康萬生先生,京劇表演藝術家、有名京劇演員、裘派花臉、有名銅錘花臉、國家一級演員、淨行藝術家、京劇名家、天津三大花臉為鄧沐瑋、康萬生和孟廣祿。京劇名角。
康萬生先生,他曾經在天津大戲院開辦了一個個人演唱會,他是一口氣連續演唱了兩個多小時,創下了一個奇蹟,18齣戲,38段唱,讓人覺得非常了不起。為什麼呢,因為普遍的一出大戲當中,主角兒也就是十幾段的唱。應該說沒有好的身體是萬萬不行的,沒有好的氣力、沒有功底是不可能,那他是不是平常經常參加體育鍛煉,舉舉重啊什麼的。小時候踢球,後來也不踢了,就是喜歡唱,他一唱就是多唱,多唱就是在多練功,就練自己的耐力,這就是他唯一的秘訣。一口氣連唱38段,你甭說一般的演員了,尤其對於他來說,他當時零幾年都59歲了,真的是不容易。相信就是,康萬生先生他有很多他的戲迷,但是恐怕有很多的觀眾朋友對他的這個從藝經歷,因為我們知道他從藝經歷非常的曲折,大家還不是很瞭解。
有人說呢,可能是他是梨園世家出身,他那個其實不是,家裡頭沒有幹這個,他是工人出身,家庭也沒有幹這個的,就是從小、就是酷愛,從小學八歲時候吧,就開始在門口票房遙吟京劇社,那是每天晚上開鑼,他下學以後,他寫完作業,他就奔那兒去了,他就鑽、就成迷了,到了1958年吧,就考了這個半工半讀小紅花劇團,轉年考了天津戲校,當時老師呢,肚量很寬丶戲碼很多,就是花臉的,所有的,叫什麼的,武的、花的、文的、武的都有,他的很多。他們就是跟老師按部就班的,好好學,那時候也沒有趕上流派嘛,以後才慢慢有點經驗了,才追求開了,後來就是一直追求裘派。
他當時在戲校學習的時候,就是學了多長時間,學校那時候是八年制,八年學習,一年實習。當中呢,沒到實習呢,就趕上文化大革命運動了,就停止了,到1964年,打四清開始,老戲不讓唱了,因為那時候他變聲比較晚,又瘦小枯乾,這麼一個不起眼的小演員,倍兒瘦、倍兒瘦的,一般的小時候扮戲時候,都老師把他抱在箱子上頭,因為太小,演不了東西,後來呢,改了樣板戲。現代戲呢,他就正面來不了,一切都是反面人物,這時進來就正好演樣板戲的時候,來一個小股長,《紅燈記》可能是第六場,第六場有一個是鬥鳩山這個事,一個切光,當時鳩山喊把李玉和帶到那兒去,到刑場,到那兒去,當時有個小股長,挎王八盒子那個,鴉雀無聲、一片黑啊,就整個的,就等第七場亮光了,這其中喊一個(句),帶李玉和,他喊完以後,觀眾給他一個掌聲,惹禍了,就這個事,李玉和沒出來,你一日本兵,你是什麼態度,給他無限上綱,他一看實在是不能演了,正面來不了反面惹禍,他就批改內申請、改行,到自行車廠,飛鴿自行車廠的、安裝大把,原來把不都是活的嘛,上那把篼吧。那他甘心嗎,不甘心也沒辦法,已經這樣了。完事就是部隊演出樣板戲,就把他招上,當時也不是演出,正面人物還是演不了,只能是清唱,給大夥兒排排練哪,那會兒練練功啊、排排戲,是這樣。
1973年他又回到工廠,回來了、回工廠,而且還是不讓你迴文藝界,到哪兒哪兒到(都)超編,咱那時候還是不行,樣板戲還是進不去,改電工他都不要你,怎麼辦啊,他說就得了,就耗著吧,耗了五年。但這五年當中呢,就不是熟練工了,就學了一個模具鉗工,轉年1978年,他就無意識遇上他一師哥,他回國以後,他後來在美國了,是拉胡琴的,是他們上面大一班的,他是1958年入校的。無意識,那時候他剛要有點苗頭,剛要恢復傳統戲啊,說你來段唱唱,康萬生一唱,他說嗓子這麼好,不行,我一定把你介紹到我們團裡去,當時是天津市京劇三團,回到那以後呢,這個團長趙峰同志一看上,就看上他了,當時那個、工廠調動也不是那麼容易的,可是廠子對他特別好,你先去吧,不行你再回來,這一去呢,就是從一月份報到完事呢,到五月份,排了一個《清明雨》現代戲,那時候紀念週總理逝世一週年,就四月份演完了以後,五月份紀念延安講話那個,他就說咱排一個傳統戲吧,排什麼呢,他就琢磨,咱乾脆就來一個《赤桑鎮》吧,當時他呢用了三天,都忘了,那已經十年、好多年不唱了,就找詞兒、又找老師問,用那三天呢又把它攻下來了,給攻下來了。攻下來以後呢,頭一場是在5月29號在天津市幹部俱樂部給唱了一場,他沒想到一場,這一場就一鳴驚人了。好傢伙,都知道,又出了一個花臉,從哪兒來的,就議論紛紛,當時他也非常高興,回來以後呢,就感覺到轟轟烈烈了,就給了他第二次生命了,這心情就無法表現了,非常激動那時候,就是酷愛,他就是睡覺什麼什麼,做飯那會兒,他都哼哼,應該說他又是幸運的,因為他最終還是回到了這個他的藝術舞臺上面,能夠向大家展示他的才華,讓他的戲迷們有幸又聽到了他優美的唱腔,那他在這麼多年的舞臺生涯當中,他演得最多的一齣戲是哪齣戲,那也就是剛起頭那個《赤桑鎮》比較多。
那後來好像又還有《包龍圖》這一齣戲,這個包四出就是從那個過來的,從《赤桑鎮》完事了,慢慢就拓展出《鍘包勉》、《赤桑鎮》、《遇皇后》、《打龍袍》稱為包四出,包四出也叫全部《包龍圖》。那這個包公戲他覺得就是,雖然說比如說是天天演日日演,但是每天都是有不同的感覺吧,對,一個戲一樣,人物、刻畫人物、劇情、本子、排練、排順序也都不一樣,人物的感情也不一樣,比如《赤桑鎮》它就跟那個老包的《秦香蓮》又不一樣,它那個好像就是自己家裡的事,怎麼能忍心把自己的親侄子給鍘了呢,這一齣戲呢,當初是他師爺1961年在那個展演時候的一個紀念什麼什麼一個日子跟李先生演的這麼一個《赤桑鎮》,非常到位,到現在就是所有唱花臉的、唱銅錘的,沒有不會的。只要你是唱花臉、唱銅錘的,《赤桑鎮》必須得唱,因為它這個太深了,因為它這個詞句也好,唱腔也非常到位,還是一個創新的新板式。具體的舉個例子,就是他在具體就是扮演這個角色的時候,他的一些細微的處理,細微處理,他就感覺散板時候,那真是動情,二簧的自幼兒那句、後邊那個,就一點“見嫂娘,直哭得,老太太一直在哭,把她兒子給鍘了,淚如雨下,縱然是,就上去了,鐵面人,也要,他這用小嗓,也要心傷,轉過來,還得。勸嫂娘,息雷霆,你從寬著想,懇求嫂娘原諒他,這是一段,哪一段都是比較好,他除了三眼,也是非常高階的。花臉三眼很少,出來,剛給鍘了,在這個館驛上面行走,跺了跺步,琢磨,嫂娘來了我怎麼辦,我怎麼跟老嫂娘說什麼呀,這麼樣,聲情並茂,拿這情、拿這唱腔,贏得觀眾的好評,而且非常難學。
像他從事的這個行當,一般我們叫花臉,又叫黑頭、淨行,然後就是好像是演文戲的,還有叫銅錘花臉,為什麼叫銅錘,這銅錘到底是什麼意思呢,這銅錘戲就是指什麼呢,現在就是大夥兒所知的就是《大.探.二》,就《大保國》、《探皇陵》、《二進宮》,這個就是,因為他是抱著個大銅錘,一晚上唱三個摺子,叫銅錘戲,黑頭是一個老包,以包公戲為主,叫黑頭,當然還有好多了,什麼白臉、什麼張飛了,就是花臉、架子花臉、銅錘的,銅錘的以唱為主,架子以做念這樣為主,當然銅錘也得念,都有。就是銅錘這麼分的,以唱功為代表的。
注意到他在《探皇陵》當中有幾個唱段,跟原來好像一般的唱法不一樣,康萬生說唱法基本差不多,就是詞句改了,因為他這個改的,當時有一個老文學家現在已經去世了,他看他唱戲時,他說萬生,給你提幾個詞兒,僅供參考,他說行,您說吧,他就說從《探皇陵》起這麼說起吧,導板完了,這沒有毛病,[回龍]他說你別唱開山府,開山府,朝代也不對了,是常寶童,中山府是徐達,是徐家門的,你改成中山府定國王侯,康萬生他說這當然可以了,我這個腔不改,我就改個字,後來還有這個叫家將,掌紅燈是不合理的,紅字當然是好唱,花臉正得勁,紅好唱,這個銀呢,最合適,因為這你去弔孝,你不能打著紅燈籠去,這紅燈你就改成銀燈,他說這也可以,這個就太好了。還有那個熄了燈、龍鳳閣也不行,這齣戲叫《龍鳳閣》,龍鳳閣就是錯,龍鳳閣是李豔妃住的地方,現在都唱龍鳳閣走,不行,你是探皇陵,就是本身帶著家將去弔孝去,這句給改了,還有那個叫家將熄銀燈,熄了燈,這個也不合理,你是地下,你要一把燈都吹滅了,你就唱《三岔口》了,所以這個老先生就提出來,他說給改一改,符合歷史、符合劇情,符合當時那個處境,他就給改了,後來他改了兩回,唱了兩回,觀眾給他幾個掌聲,好,改得好,一定要按這樣唱,透過這個就是改革嘛、繼承發展嘛,他(咱)們這個也不叫發展,就是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