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榮耀歷史

    朱棣得位不正,因此後人黑他的太多了,最著名的就是誅方孝孺十族,然而這只是祝枝山在《野記》中說法,《明史》記載“丁丑,殺齊泰、黃子澄、方孝孺,並夷其族”,通常指夷滅其父族,根本沒有誅九族,十族。

    歷史上僅有的被傳誅滅十族的二人,除了方孝孺還有就是景清。他和鐵鉉到底怎麼得罪朱棣了,竟然會被傳處以如此酷刑?

    鐵鉉,建文朝山東布政使。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從北平攻向南京,濟南是關鍵節點,然而由於鐵鉉的鎮守,朱棣屢屢受挫於濟南城下,還差點把命丟了。

    白溝河之戰李景隆兵敗,朱棣趁勝追擊,兵圍濟南,鐵鉉死守,燕軍無法攻克,便打算掘堤淹城,鐵鉉見勢不妙,假意向朱棣投降,請朱棣進城受降,朱棣不疑有他,騎著高頭大馬準備入城,突然從門洞中砸下一塊鐵板,正中其馬頭,稍遲一點便是朱棣被砸成肉泥,這一切都是鐵鉉的安排。

    朱棣驚怒交加,急忙返回下令攻城。燕軍使用大炮轟城,城頭守軍漸漸不支,這時鐵鉉又想了一招,命人在一塊木板上寫“高皇帝神牌”掛在城牆上,高皇帝就是朱元璋,朱棣一看傻眼了,這是他老爹的神位啊!趕緊停止了炮擊,只能望城興嘆!

    靖難之役結束後,朱棣都進了南京城當了皇帝,濟南還在鐵鉉手裡,堅決不投降,這讓朱棣頗感“無地自容”,派大軍再次圍攻濟南,孤立無援的濟南城破,鐵鉉被捕,朱棣下令“磔刑”,即凌遲處死。

    鐵鉉死得很慘,但是並沒有被滅族,他的父母、兒子都被髮配海南,後來朱棣提到鐵鉉還會稱讚他的忠義,現在山東各地還有鐵公祠。

    景清,建文朝御史大夫,南京城破時,他本來和方孝孺等人商議一同殉國,但是被朱棣單獨召見後,卻恢復原職,繼續當他的御史大夫。方孝孺等人都以為景清背叛了建文帝,對其破口大罵,有志之士也往他家們潑糞,景清都忍下來了,每天若無其事上朝辦公。

    其實景清一直沒有忘記為建文帝盡忠,只不過他選擇的方式與方孝孺不同,他準備行刺朱棣。有一日欽天監慌忙向朱棣報告,說“異星赤色犯帝座”,朱棣心中驚駭,等到上朝時,朱棣發現只有景清穿著緋袍,緋色就是紅色,和欽天監說的“赤色”相同,便命人搜查景清,果然在他袍內搜出匕首,原來景清一直把匕首帶在身邊,隨時準備刺殺朱棣。

    眼見事情敗落,景清破口大罵燕賊,朱棣大怒下令“磔刑”,死法和鐵鉉一樣,不過景清還被夷族,此外他的家鄉也被“瓜蔓抄”,與之相關的人員都被治罪,整個鄉里淪為一片廢墟。

    鐵鉉和景清都是朱允炆的忠臣,是朱允炆的無能辜負了他們。

  • 2 # 不知道叫啥子3

    首先糾正一點,鐵鉉和景清雖然死得很慘,但並非被“油炸”和“剝皮”…

    鐵鉉是被凌遲處死的,家人中,父母妻兒被流放、發配…景清是被磔刑(應該是五馬分屍,或者類似),明史記載是“磔死,族之,籍其鄉”,按照當時的刑法規則來看,應該就是滅了三族,具體來看就是父親、祖父、叔伯、兄弟、兒子、孫子(如果有的)全部處死,上述人員的妻子、姐妹則發配教坊司(不一定是進青樓,也有可能是分配到某些地方做女僕),同時鄉鄰則被流放(具體力度不明,主要是表明徹底毀滅其家鄉的態度)…

    然後來回答問題…

    鐵鉉在靖難之役的濟南戰役期間,把朱元璋的靈位掛到城頭上,迫使朱棣和燕軍放棄攻城,很多人說他是“智退”,但實際上這就是作死,而且是作大死!!!

    為啥靖難之役打了那麼多年,南北雙方打了無數座城,甚至北京攻防戰、南京攻防戰這種決定性戰役都沒采用這個“好辦法”?反而只有他一個“機靈鬼”?

    因為這TM是在侮辱先帝朱元璋,也是在侮辱整個皇室家族…皇帝的靈位讓你掛城頭擋炮??還有比這更大不敬的麼?

    別說最後是被他坑了的朱棣成功上位,就算是朱允炆最終獲勝,也絕對會秋後算賬!不然他爺爺朱元璋的靈位分分鐘被人掛得到處都是…所以鐵鉉不是“智將”,而是徹頭徹尾的“智障”…

    然後是景清,這個人從精神上我還是很佩服他這種剛烈之人,和當年荊軻非常類似…

    但他假意投降,然後對朱棣(已經是皇帝了)展開刺殺,這件事就是鐵打的“謀逆”、“刺駕”,還是眾目睽睽之下在金殿上被當場抓住,這個性質,基本上已經是封建王朝最嚴重的罪行了…

    所以被“族之”,也就是順理成章…

    這種封建時代的政治鬥爭,沒有一個人是乾淨的…只能用事實說話,事實就是朱棣確實是比朱允炆更好的皇帝,不管怎麼說,朱允炆(以及他背後的支持者)都只是失敗者…而朱棣不但獲得了皇位爭奪的成功,在做皇帝這個職位上,表現也可圈可點…

  • 3 # 亮羽飛雲99

    不知道。應該是真實的吧。

    祝子山不必要黑朱棣吧,況且祝子山是明朝人,龍椅上座著的是朱棣後代,祝子山黑皇帝老祖宗,皇帝能讓他過關嗎?!

    古人是循規蹈矩的,不象現在人膽子大,什麼謊都敢扯。封建時代那些都得殺頭、滅族,所以說古人對本朝先皇、皇帝不敢胡編亂造的。

  • 4 # 青史鑄劍

    關於這個問題,筆者可以負責任的告訴讀者,都是造謠!

    說朱棣殺人這個沒錯,殺成這樣就是大謬!說什麼油炸剝皮!這純粹就是在故意摸黑朱棣!

    明成祖畫像

    眾所周知,明史是滿清修的,裡面有諸多纂改之處。但是明史作為正史也沒有記載油炸鐵鉉,剝皮景清這類事情!

    這件事的出處來自蔡東藩的《明史演義》一看名字大家就知道,這是一本類似《三國演義》小說而已,偏偏裡面內容把朱棣摸黑的極其厲害!

    鐵鉉像

    我們來看鐵鉉這一段:

    燕王強令一顧,終不可得,乃命人將他耳鼻割下,爇肉令熟,納入鉉口,並問肉味甘否?自古無此刑法。鉉大聲道:“忠臣孝子的肉,有何不甘?”燕王益怒,喝令寸磔廷中。

    鉉至死猶罵不絕口,燕王復令人舁鑊至殿,熬油數鬥,投入鉉屍,頃刻成炭。導使朝上,屍終反身向外。嗣命人用鐵棒十餘,夾住殘骸,令他北面,且笑道:“你今亦來朝我麼?”一語未完,鑊中熱油沸起,飛濺丈餘,燙傷左右手足。

    看見了沒?蔡東藩寫起來為了藝術效果是怎麼誇張怎麼寫!咱們再看《明史》的記載:

    燕兵渡江,鉉屯淮上,兵亦潰。燕王即皇帝位,執之至。反背坐廷中嫚罵,令其一回顧,終不可,遂磔於市。

    《明史》記載就比較靠譜,是凌遲處死,不是下油鍋。凌遲也是按照當時的法度來執行,並非創造性的刑罰!當然也是很慘,比起下油鍋割耳朵那就好了很多。

    再看另一位景清的,蔡東藩是這樣描述的:

    惟左僉都御史景清,平時倜儻尚大節,至燕王即位,聞他重名,令還舊任,他仍受命不辭,委蛇朝右。有人從旁竊笑,說他言不顧行,偷生怕死,他也毫不為意。遷延至兩月餘,欽天監忽奏稱異星告變,光芒甚赤,直犯帝座。燕王頗為留意。八月望日,燕王臨朝,驀見景清衣緋而入,未免動疑。朝畢,景清忽奮躍上前,勢將犯駕,燕王立命左右將他拿下,搜尋身旁,得一利刃,便叱問意欲何為?清慨然道:“欲為故主報仇,可惜不能成事。”燕王大怒,把他剝皮。清含血直噴御衣,謾罵至死,骨肉被磔,懸皮長安門。一日,燕王出巡,駕過門右,所懸的皮,自斷繩索,撲向燕王面前。燕王很是詫異,立命取皮付火。既而晝寢,夢清仗劍入宮,突然驚覺,憤憤道:“何物鬼魂,還敢作祟?”隨令夷滅九族,輾轉牽連,稱為瓜蔓抄,株累甚眾,村落為墟。

    看見了沒?燕王直接活脫脫變成閻王了!景清這個慘!蔡東藩可真能寫!

    景清像

    再來看看《明史》的記載:

    清素預密謀,且約孝孺等同殉國,至是獨詣闕自歸,成祖命仍其官,委蛇班行者久之。一日早朝,清衣緋懷刃入。先是,日者奏異星赤色犯帝座,甚急。成祖故疑清。及朝,清獨著緋。命搜之,得所藏刃。詰責,清奮起曰:“欲為故主報仇耳!”成祖怒,磔死,族之。

    怎麼樣,正規史書記載的就是這樣,和鐵鉉一樣,凌遲,夷族。這死法比起蔡東藩老先生的可就人性化了許多!但是瓜蔓抄這事是確有其事。

    鐵鉉大家都知道,得罪朱棣是因為當年朱棣進攻濟南,這個書呆子二桿子病發作,把明太祖朱元璋的靈位給掛在了城上!還詐降用鐵籠子差點把朱棣砸成肉餅!朱棣深恨之!所以才有了後來的凌遲。

    景清嘛,就是筆者上述那樣,為了刺殺朱棣全君臣之義,最後沒有成功!算是捨身取義了!

    總之明成祖靖難成功以後確實有殺戮,但是不至於毫無人性,一切都是按照古代那一套來執行操作的!

  • 5 # 笑語千年

    建文元年(1399) ,燕王朱棣以“清君側”為旗號起兵對抗建文帝,四年後成功登基稱帝,史稱“靖難之役”。

    史學界對“靖難之役”的研究很多,但大多集中在建文帝如何削藩操之過急,朱棣起兵如何英明神武,以及以齊泰、黃子澄、李景隆為代表的建文臣子如何喪失良機上。對靖難中殉難的明朝大臣的研究,也多集中在方孝孺身上,而對景清、鐵弦這樣的遜國諸臣關注相對較少。這一方面固然是因為朱棣上位後,明史“為尊者諱”而刻意對遜國諸臣沒有宣傳;另一方面是在傳統觀念中,英明神武的朱棣取代建文帝,被人們認為是歷史的進步,所以也很少有人想過要為景清、鐵弦這樣的遜國諸臣翻案。事實上,朱棣在對待不配合、不服從自己的建文臣子上,是非常狠毒的,這還真不是黑他。

    被朱棣欽定為“奸臣”的鐵弦

    鐵鉉,字鼎石,河南鄧州人,由國子監生入仕,建文年間歷任山東參政、布政使,兵部尚書。靖難之役後,被朱棣俘獲,不屈被殺。

    鐵鉉可不是隻會空談的齊泰、黃子澄之流,也不是提不出救時方略、只會盡愚忠的方孝孺,而是一位以文臣之身,力守濟南數年,迫使燕軍繞道的大才。後人稱鐵弦是"忠烈之臣,以守土之才而兼殉身之烈“,可見並非浪得虛名之輩。

    朱元璋在世時,曾視察過國子監。當時的鐵鉉正在國子監就讀,朱元璋在視察中發現了這個年輕人,不久任命鐵鉉為禮部給事中,很快又升為山東布政使。鐵弦被朱棣殺害時僅 36 歲,著實令人惋惜。

    史書記載鐵弦長得一表人材,且熟習兵法,擅長騎射。在擔任禮部給事中時,朱元璋有一次派他去雲南考察地方政事。他到了雲南後,發現一些勳貴仗勢欺壓百姓、魚肉鄉里,立即著手整頓,該判刑的判刑,該殺的殺。有人勸他為自己留條後路,他卻慷慨激昂地說:當官就應當上忠於君,下效力於民,生而無愧,死而無憾!朱元璋知道後,贈他白銀千兩,予以獎勵。

    此後,鐵弦受到朱元璋的重視,特賜"鼎石"二字為號,並被破格提升為山東布政使司參政。他在山東關愛百姓,平反冤獄,獎掖士子,贏得了山東父老的愛戴。

    建文帝繼位後,聽從齊泰、黃子澄之計,迫不急等的削藩王。燕王朱棣於建文元年七月以“清君側”為旗號起兵,建文帝則令長興侯耿炳文統帥 40萬大軍北上征討,鐵鉉則被安排負責管理供應前線糧草。但是建文帝在耿炳文於滹沱河大敗後,讓曹國公李景隆取而代之,結果李景隆與朱棣戰於河北霸縣白溝河,大敗而歸。燕軍乘勝追擊,李景隆的部隊望風潰逃。燕軍大舉圍攻濟南。

    在濟南被燕軍圍困之前,鐵鉉正在督運糧餉,當聽到李景隆敗逃的訊息後,急忙返回濟南。他會同參將盛庸,收集從前線潰散下來的將士,返回濟南後又動員壯丁,誓與濟南共存亡。

    五月十三日,燕軍在濟南城外築起堡壘晝夜攻打。鐵鉉、高巍、盛庸親自督促軍民固守,數次大敗燕軍。朱棣向城內發射招降書信,被鐵鉉撕碎扔出城外。朱棣又命令部下在城外築起高壩,挖開河道引水向城裡灌,鐵鉉則招募水性好的兵勇,在水中撬塌堤壩,水反流灌進燕軍營盤裡。

    朱棣重新築壩灌城,濟南變成了水澤之城。鐵鉉於是暗地裡於甕城內挖下陷坑,令兵士伏於牆邊,派人出城向朱棣試探"請降"。第二天朱棣得意洋洋的率領衛士來到城下,見城門大開,士兵、百姓跪伏地上,高呼千歲。朱棣剛走到城門前,只見城門上方懸著的千斤鐵板直向自己壓來,忙策馬後退,鐵板正好軋中馬頭,朱棣驚嚇得掉下馬來,在衛士的簇擁下,連忙換馬而逃。等鐵鉉率人追出城外時,運氣極好的朱棣已逃得遠了。

    上了當的朱棣發誓"不破濟南,不擒此賊,暫不回軍",命令士兵背土填河,架雲梯攻城。燕軍的大炮特別厲害,一發石彈,便將濟南城牆穿個窟隆。鐵鉉又想出一計,命人在城上懸掛出數塊寫著"太祖高皇帝之靈"7個大字的木牌,掛於城牆之上,朱棣無可奈何,不得不停止炮擊。

    由於鐵鉉率軍民堅守濟南,朱棣顧慮燕軍糧道被斷,不得不回師返回北平。鐵鉉乘燕軍北返,連夜出擊,燕軍大敗,鐵鉉乘勝收復了德州。建文帝為表彰鐵鉉堅守濟南、屢挫燕軍,加封鐵鉉為兵部尚書,與盛庸一起謀劃軍中事務。

    建文三年,朱棣繞道河北、山西向南進軍,與盛庸大戰於夾河。次年正月,燕軍陷進入淮北,平安被俘,盛庸敗逃。燕軍遂一路南下,於六月渡過長江,進入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終。此時,鐵鉉仍在率領部隊在淮河岸截擊燕軍,終因寡不敵從,被投降朱棣的濟南官員擒住,獻給了朱棣。

    鐵鉉被押解到南京後,朱棣親自審問。鐵鉉反背坐在庭中,對朱棣的問話始終一言不發。氣極敗壞的朱棣命人割去鐵弦的耳、鼻,用火燒後讓鐵鉉吃下去,還問:"味道甜嗎?"鐵鉉大聲答∶"忠臣孝子的肉,豈能不甜!"殘暴的朱棣又命人將鐵鉉屍體投入油鍋。噩耗傳到山東之後,濟南城內悲聲動天震地,百姓家家頌經,焚香拜祭,悼念忠魂。

    其實朱棣本人也是很佩服鐵弦的。清初史學家查繼佐就曾在他的著作中寫過:“太宗每對群臣言,特稱其 ( 鐵鉉 ) 忠焉。”只不過這種稱讚並不能公開,因為是朱棣下令殺鐵鉉的,如果承認鐵弦是“忠臣”,那肯定會有人非議;鐵鉉忠於建文帝,稱讚鐵鉉之忠,則自己起兵靖難的合法性難免受到質疑。因此朱棣在世時,鐵鉉的形象始終是個”奸臣“。

    二、效法荊軻的景清

    景清是明代邠州人,自幼父母雙亡,但其聰敏好學,穎慧過人。就讀國子監時,景清身上發生過一個有名的故事。

    景清在京城國子監求學時,跟他同住的一個書生收藏有一本書,景清向他借,書生不肯。景清再三求借,說好次日早上就還。 第二天早上,那個書生向他要書,景清說:我不知道什麼書,也沒有借你的書。書生很生氣,找國子監的老師告狀。景清拿著借的書,說:這是我辛苦所學之書。說完將書整篇背了出來。老師問那個書生,他卻一個字都背不出來。於是老師將書生趕了出來。景清跟著出來,把書還給了那個書生,說道:我因為你太過珍惜這本書了,所以特意用這個方法與你開個玩笑罷了。這就是著名的”景清借書“的故事。

    洪武二十七年,景清高中榜眼,被授為御史。他為官灑脫豪爽,注重大節,剛直不阿。洪武三十年,任左僉都御史。後來奉詔巡察陝西、四川,授金花知府。建文初年,景清任北平參議,累遷為御史大夫。

    景清很早就察覺燕王圖謀篡國,便與方孝孺、練子寧等結盟起誓,力保建文帝。建文四年六月,朱棣終於登上皇帝寶座,景清只得委曲求全,伺機再圖舉事。八月十五日那天早朝,各官都穿著常服,唯景清身穿紅色官袍,朱棣非常起疑,命校尉搜查,果然在景清身上搜出了暗藏的利刃。

    景清見事敗露,怒斥朱棣:“燕逆叔奪侄位,如父奸子妻!吾欲為故主報仇耳!”朱棣令人將景清牙齒全部打掉,割去舌頭,景清將口中鮮血噴向朱棣,血染朱棣龍袍。惱羞成怒的朱棣將景清車裂而死,並滅其九族。

    朱棣殘害景清之事,明代文人作品中多有記載。明代昝穆思的《祭景公》寫道:“山下孤城水抱流,依然嗚咽未曾休;幾回欲問中丞事,直恐傷神一段愁。”鞏我雙的《謁景忠烈公祠》也寫道:“大節分明垂宇宙,甘為瓜蔓盡誅人;辛莊莫惜存五戶,短劍空憐未剌秦。”這都證明景清是謀刺朱棣事敗同,被朱棣用”瓜蔓抄“誅連九族的,這一點也沒有黑朱棣的意思。

    三、鐵弦和景清終被平反

    公道自在人心。雖然朱棣以下的仁宗、宣宗、英宗、代宗時期,不斷有人提出要給鐵弦、景清這樣的靖難遜國諸臣平反,但為了肯定朱棣起兵的法理性,這種要求明朝統治者是不可能答應的。

    在永樂至嘉靖的百餘年間,明朝統治者對鐵鉉等靖難遜國臣子目為“奸臣”的態度並未鬆動,但民間早已有祭祀鐵弦、景清等人的現象出現。到了萬曆時期,就有不少大臣不斷要求表彰靖難遜國諸臣,王世貞向萬曆提出追諡鐵鉉“於植倫常,表忠憤,光聖徳,鼔士氣,寧淺淺也” 。

    追崇鐵鉉、景清等人的現實意義,在於培植為國盡忠的倫理綱常。這種現實意義終於在明末這個特殊的歷史時期得到重視。也許是時局艱危,統治者“國難思良將”,需要在面對農民起義軍和滿清軍隊時出現更多類似鐵鉉這樣能夠力挽時艱的忠勇之士,挽救國家於危難之中。

    在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南明弘光朝終於為鐵鉉冠上“忠襄”的諡號,只是這個諡號還是反映出了統治者內心的想法。當時禮部為鐵弦提出了“忠襄、忠烈”二諡,但最終皇帝選擇

    “忠襄”。“甲冑有勞謂襄,有功安民謂烈”,“襄”相比”烈“字更為中性,其中的春秋之意不言自明。

    清朝乾隆年間,乾隆帝敕令修撰《欽定勝朝殉節諸臣錄》,將鐵鉉等靖難死事臣子同鼎革之際殉國諸臣一同表彰,並將他們塑造為忠臣義士的典範,鐵鉉因而被賜諡“忠定”,景清被諡為“忠敏”。乾隆還為濟南鐵公祠御製碑文: “仲秋諏吉祀,以少牢,巡撫親詣,行二跪六叩禮。”

    鐵鉉和景清在死後 390 年,終於得到了公正的評價,雖然清朝對他們褒揚的目的在於“為百世效忠者勸”;但是他們的忠魂義魄,”經鼎鑊而不變“,這種賓至如歸,仗義成仁,以身殉國的大無畏精神,不管在哪個時代仍然都是寶貴的。

  • 6 # 遼寧遼陽菸草抄我家

    朱棣這個老匹夫,就是個亂臣亂臣賊子,最後一個朱三太子也沒活下來。明代皇族被明末起義軍,清軍,吳三桂,殺了個片甲不留。真是報應。

  • 7 # 一切都付笑談中

    兩人慘遭殺戮都和明朝初年的一次軍事行動有關,那就是“靖難之役”,最終結果是燕王朱棣取得了勝利,君臨天下,而建文帝卻下落不明,雖然建文帝窩囊無能,集大明所有的優勢資源敗給了區區幾萬兵馬的朱棣,但是因為建文帝在任內推行文治天下的方略,提拔了不少讀書人,籠絡了不少文人士大夫,比如齊泰、黃子澄,還有上面提到的鐵鉉,景清都誓死效忠建文帝而對朱棣嗤之以鼻,認為他是逆臣,當朱棣成為勝利者之後,自然要對前朝遺臣進行政治清算,鐵鉉和景清因為效忠建文帝,而慘遭殺戮,不過歷史上並沒有明確記載鐵鉉被油炸,景清被剝皮,這應該來自野史傳說,有抹黑朱棣之嫌,不過正史裡明確提到兩人的死用的是“磔刑”。何為磔刑,通俗來講就是凌遲之刑,這種刑法也夠慘烈的,也可以看的出來,朱棣對他們多麼的痛恨。

    朱棣是明太祖的四子,按照漢家嫡長子的皇位繼承製,朱棣無緣皇帝之位,但是朱棣性格上很像他的父皇朱元璋,聰明有野心、心狠手辣,打仗也很厲害,當他的父皇把繼承權傳給了他的侄子朱允炆之後,他心中開始忿忿不平,耿耿於懷,只是父皇在時攝於他的威嚴,不敢表露出來,當朱元璋一死,他那顆蠢蠢欲動的心早已按耐不住了,就在建文帝即位的第二年,朱棣就以清君側為由,發動靖難之役,目標直指南京的皇帝寶座。

    這場戰爭明眼人都看的出來,就是朱棣想當皇帝,因而對於那些深受孔孟之道薰陶計程車大夫來講,這就是謀逆,朱棣就是叛臣,很多當時的名家大儒都痛斥朱棣的不齒行為,而誓死擁護建文帝,這其中就包括鐵鉉和景清。

    先來說說鐵鉉,靖難之役發生時,鐵鉉時任山東布政使,建文二年四月,朱棣在濟南城外大敗李景隆,隨之包圍了濟南,濟南形勢告急,鐵鉉一面積極發動百姓參與保衛濟南,一面與濟南都指揮使盛庸歃血為盟,共同約定死守濟南城,面對銅牆鐵壁般的濟南城,朱棣連攻三個月無法克城,最後陰謀引黃河水淹城,鐵鉉為了城中百姓,決定詐降朱棣,朱棣不知是計,聞言大喜。在朱棣率領眾卒進入城門的時候,鐵鉉事先準備好命人將門拱上的鐵閘降落,旋即砸中了朱棣的騎坐,但朱棣僥倖逃脫,之後燕軍士卒也紛紛逃走,鐵鉉帶領士兵騷擾襲擊燕兵,燕軍大敗,不得不退兵,從此南伐不再取道濟南,但也因此對鐵鉉恨之入骨。建文四年,朱棣繞道濟南向南挺進,突破淮河防線,順利攻佔南京,趕走侄兒,登上皇帝大位,朱棣始終念念不忘濟南的羞辱,派重兵進攻濟南,這次鐵鉉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最終城池陷落被抓捕,當鐵鉉被押赴到南京之時,朱棣早就按耐不住心中的憤怒,命人將他凌遲處死,家人被充作官奴。

    而景清的死更是讓人無限的感概,早年的景清是朱元璋時期的御史,為人剛正不阿,敢於直言,也因此得罪權貴被數次彈劾,但好在朱元璋知其忠心,遭彈劾沒過多久又復其官位,到了建文一朝,建文帝大膽起用一批文官治理國家,景清也因忠貞不二,被委以重任,景清很感激建文帝的知遇之恩,一直盡心盡力的輔佐建文帝,直到靖難之役,朱棣造反成功。

    景清因為沒有在明面上公開反對朱棣,而被朱棣保留官位,但其實景清心中仍然奉建文帝為正朔,只不過他是暫時委曲求全,等待機會替建文帝報仇,一次早朝會上,景清暗自攜帶匕首,準備尋找機會刺殺朱棣,不料被守衛察覺,搜出匕首,刺殺行動失敗,朱棣問景清為何要刺殺他時,景清大義凌然的說到,"欲為故主報仇耳”,朱棣聞言大怒,命人將景清動之磔刑,這時的大明世人才明白景清只不過是詐降朱棣,是寧死不屈的建文忠臣,是和方孝孺一樣的忠義之人。

    雖然正史上沒有記載朱棣油炸鐵鉉,景清剝皮,但是作為兩位建文帝舊臣,在已成為案板上的魚肉無力反抗之時,仍然被朱棣判凌遲處死,也是夠心狠手辣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放下一個自己喜歡很久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