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情感王子ABC
-
2 # 手機使用者大漢
彩禮是中國的傳統風俗,一般都是做為一個定婚的證據,意義就象現在的交易定金一樣,至於多少要根據雙方家庭的能力和意願,實際解放後已經廢除了賣婚姻,現在又俏然興起!
-
3 # 農墾子弟
我覺得國家應該稍微干涉。但重要的是應該干涉把房價降到人人只要工作就能買房的狀態。那樣年輕人結婚花個十萬內的彩禮還是可以讓大家接受的。畢竟現在年輕人不想結婚和生孩子很大的原因來自高房價和高物價。
-
4 # 阿西莫機器人
所處位置的不同會引來觀點的各自不同,家裡有獨生女兒的當然會和家裡有獨生男孩的想法不同,大多數人們總是從自己利益的角度上去看待問題,哈哈。
-
5 # 梅子145529338
感謝邀請!假若國家給現在婚姻彩禮去設限,我舉雙手贊成!男聘女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男女雙方確定關係後,男方為表達誠意,和對女方家長的尊重及養育女兒的不易,主動或經雙方商定予以一定的聘禮是理所應當的。是雙方結為奏晉之好的一種禮節及誠意。不過近些年,我國一些地方,特別是農村某些地方,出現了天價彩禮及攀比彩禮的不良風俗。有的要車要房不算,還要現金幾十萬甚至上百萬不等。男方為娶一房媳婦回家,父母多年辛苦勞累,捨不得吃,捨不得穿攢下的錢都不夠女方隨便提出的一個條件,縱使男方使上渾身解數滿足了女方條件,把媳婦接回家,卻早巳傷筋凍骨,掙扎在絕望的邊緣上。好多家庭小夫妻婚後婚姻生活並不幸福,巨大的債務是壓跨婚姻的最後一根稻草。所以鑑於社會這些不良風氣的滋長漫延,國家出臺一些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規:即男女雙方願意達成之後,男方下聘即給予女方的彩禮或其它硬體條件總價質不超過法規的範圍之內,這樣既有章可尋,又予以未來小家庭保駕護航,還給兩親家有和睦相處之路,更發揚了中華文明婚姻史禮儀,真是一舉多得!給力,點贊!
-
6 # 曾經滄海85707291
彩禮這件事之所以沒有國家用法律去規範,是因為這是一種約定俗成,是一種民間自覺自願的非正規協議,而不是某些勢力單方面強加。之所以有不少人對彩禮這麼牴觸,不惜藉助於輿論工具來妄想來個好看點沒有副作用的拒絕彩禮行動,正如對待房價壓力所做的那樣。這樣的行動能達到目的嗎?我感覺是痴心妄想了。彩禮對於一部分人是有壓力,因為有個客觀標準貨行情價碼擺在那兒。但要知道,這不是一家定的,這是多數家庭達成的共識,有壓力的部分是很無奈的,但並非無解,條件太差 才華補,才華不夠時間湊,實在不行就耐心點等待門當戶對的姑娘也是可以的。國家最多號召一下,解決不了問題。
-
7 # 常富老人
支援!堅決支援!
要彩禮的婚姻歸根結底就是買賣婚姻。
是不尊重人格的婚姻。
雙方父母應該齊心協力為子女籌辦婚禮才對。
國家早就應該出臺限制彩禮法。
-
8 # 陽朔驢窩窩主
我支援!現在婚姻彩禮金額一年比一年高,一家比一家多,其實,都是相互攀比心理在作祟,很多人已經是哭不堪言,卻又無可奈何罷了,假如國家能夠給婚姻彩禮金額設限,剛好給大家一個臺階下了,一定很多人都鬆了一口氣,終於可以輕鬆地戀愛結婚了。
-
9 # 讓瘋再狂一些
我肯定支援,我建議彩禮給多少由兩個新人做決定,小兩口商量好在自己可以承受的情況下決定給多少,不得由雙方老一輩人一口價的思想影響非常嚴重!
-
10 # 廣西陳生
就我們的國情而言,婚姻狀況大都是男婚女嫁,一對戀人雙方滿意而就此組成新的伴侶新的家庭,這一系列的執行操作過程需要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舉行婚禮,消費鉅額的金錢財富買車買樓,但是這筆物力財富又從何而來呢?這就無可避免涉及到由婚姻產生而來的禮金問題了。
一般情況下禮金都是由男方向女方付出一定數量的現金,普遍來說這個數量都是經雙方長輩多次反覆商量而定的,我們這裡普通農村家庭嫁女兒收取男方禮金從25000到100000不等,別的地方就不瞭解了。
-
11 # 臥巢馬趙學軍1
當然支援
現在農村最大的包犾就是彩禮,如果國家出手干預設限將是最大的慧民政策,壓垮農民的最後一根稻草就是它。
回覆列表
支援!
彩禮,本身是男方給女方的信譽金,逐步演變成為攀比風。
好像誰家收的彩禮多,誰家就有面子一樣。
彩禮,本身就是可有可無的,而有的人偏偏要大做文章。這就與婚姻的初衷背道而馳了。
按照我的理想,最好規定彩禮在5000元至20000元之間,這樣才比較合理。問題是現在有的地方彩禮要30萬元,還有“下車費”和“改口費”還要數萬元,還有買商品房,轎車.家電.傢俬,一般的人家能達到這個標準嗎?
達到這樣標準的人家鳳毛麟角,剩下的光棍無疑,這種讓男人娶妻無望了,今後隨著光棍的逐年遞增,各方面的隱患是必然的。
如果政府大力推行零彩禮,比如由婦聯牽頭多辦一些集體婚禮,這樣既排場又經濟實惠,同時還具有教育意義,利國利民的好事,何樂而不為?
其實,彩禮多不代表就一定會幸福。
相反女方收太多的彩禮,女兒嫁過去,一樣要過苦日子。自己就情願女兒嫁過去受苦嗎?
你的良心不痛嗎?現代社會,有的人家,女兒比兒子還要孝順。
我身邊的有女兒的,他們的日子過得都較好,相反沒有女兒的,他們的日子,反而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