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柳雨風塵
-
2 # 退休老王vlog手機拍
中國是農業大國但不是農業強國,因為中國大部分產糧區是山區或丘嶺,小地塊坡地多,且北方大部分山區是靠天吃飯,三年兩旱,土地貧疾,產量很低。就是其它內地平原地區雖然土較平較大,但是人口密度大,人均佔有面積只有幾分幾畝。這些因素都不利於脫貧致富專案,所以脫貧致富專案也無法選擇種糧,只能選擇林果業和蓄牧業或是特色種植專案進行。
-
3 # 掉錢眼裡了vv
普通的種田致富真的不容易啊。如果搞一些特色的種植或養殖,機會應該會大一點。多看一下手機上的資訊,應該能找到適合當地的致富之路。
-
4 # 思想者197180896
我認為種糧是普邊性,勿屬於新科目,現在人都愛表新立異,忘失根本,三農就要以種糧為根本,兼學別樣,弄顛倒最後要吃苦頭的。
-
5 # 不想殺好人
不僅僅是種糧沒有稱讚的,什麼專案也沒有稱讚的。因為沒有得到農民的認可,也就是沒有認真調查研究,瞎搞。根本不瞭解農民真正需什麼
-
6 # 慧眼適心
感謝邀請,說到農民脫貧致富專案,為什麼總不提到因種糧而致富呢,我們就從改革開放以來,有誰靠種糧而發家的,可以說千萬分之一都達不到。農民種糧只是自給自足而以,幾十年來什麼物價都在幾十倍地上漲,而糧食始終不見上漲。人人都知道種糧越種多就越虧本,有誰為你多種糧而稱讚呢,因此政府在發動脫貧致富專案哪怕是種草,而從不提種糧的原因!
-
7 # 愛玩的老漢
種糧的收入不高,這是實際情況,所以光靠種糧達到脫貧致富是不現實的。要引領農民脫貧致富就要因地制宜,發展多種經營。
-
8 # 王其330
這個問題很簡單。就是價值決定價格。市場決定需求。收穫決定付出。
糧食的主要功能是飽肚子。在餓飯之時,糧食是寶中之寶。糧食比黃金還珍貴和重要。沒有食品就要死人!糧食就是命!還有什麼比命還重要?所以此時糧食就是無價之寶。一旦糧食多了。糧食就賤了。當吃個滾圓滾圓的肚皮時,誰又珍惜糧食?多了的糧食來幹什麼用。存上五年以上的陳化糧還能食用?不能食用又用來幹啥?出路在何方?
如果種糧能致富。哪就有成為專案的可能。也就會受到農民歡迎和稱讚。而當前我國商品糧主要由商品糧基地生產和供給。支撐這個低價位商品糧是靠國家巨大的種糧補貼。這也保證了飯碗端在自己手中。保證了人民生活不缺糧。承包戶農民產的糧主要是自食自用。剩下的只是對商品糧市場的一個補充。如果種糧成為專案。多生產出的糧食如何消化?出路在何方?這樣就會衝擊和削弱商品糧基地的作用!這就要出大亂子!因商品糧基地是國家佈局和管控。是全國人民肚皮不餓的保障。他的作用只能加強而不能削弱。這是國家必須守住的底線!
那麼其它產業都有成為專案的選擇性。唯有糧食不能。
-
9 # 路遙5357
這個不難理解,
這個不難理解,如果你是農村人你就會知道,農民依靠種植糧食,種得再好,一畝地能有多少收入?還致富呢,能解決溫飽就不錯了。
我們知道在農村,貧困的農戶不可能流傳到土地,指望自己的幾畝地種上糧食,就是產量再高,糧價在卻擺著呢!怎麼幫撫?假如給幾袋化肥和農藥加上種子,不過是成夲有所降低罷了。離致富還差遠著呢!
所以,就不是單單稱貲郵麼簡單,而是徒勞無功是不是?
-
10 # 依山看海
是目前技術和能力還不行,
不能自以為是農民就是種糧專家,你的技能在國內比都有差距,跟更先進的農業技術和能力比,簡直就是原始種植能力和技術。
-
11 # 錢德鑄
我的理解是:人們的生活分必需品和消費品兩種。
必需品:糧棉油等;消費品:例如私人汽車、奇珍異果、奶茶、高檔菸酒等。
必需品是人們的基本生活,國家必須控制物價,例如糧棉油國家原來是統購統銷,後來改革開放了,也一直在調控。我知道的,國家對農民的糧食生產一直在做4件事:
1,取消農業稅;
2,糧食生產補貼;
3,糧食最低收購價規定;
4,在國外進口糧食。
以保證人們基本生活水平的低消費。
現在要引領農民脫貧致富,怎麼會把糧食生產作為值得稱讚的首選專案呢?
生產糧食,事關萬家億戶,是人們生活、生命之必需,太重要!但不適合把種糧拿來當作“引領農民脫貧致富的(好)專案。”
-
12 # 1314永衛東
因為種糧不是脫貧致富專案,充其量解決溫飽而已。也就不會受到什麼稱讚。且因種糧不賺錢甚至虧本,從而大量土地被荒廢。
-
13 # 三農子弟之五福臨門
為什麼引領農民脫貧致富的專案沒有糧食的身影,這首先得從糧食的基本屬性說起。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糧食始終是人類生存的基本保障,也就是說糧食短缺也好,價格飛漲也罷,都會動搖社會的穩定。如果大多數人連肚子也吃不飽,談什麼富足?
在中國,絕大多數農村地區的人均耕地面積都很少,可能多數也就是那麼一兩畝地,甚至耕作條件很差,一年能打幾百斤糧食餬口。就算是糧食價格挺高,但是農民的糧食扣除了自用,能有多少餘糧用來變現?
賀雪峰先生在他的文章《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幾個問題》中,表過了這樣一個觀點:“僅靠農業,無論是種植大田糧食作物還是種植經濟作物,農民都是很難致富的……”事實也就是這樣,首先,糧食安全是國家的民生基礎,政府不會允許糧食價格飛漲從而影響社會穩定。其次,農民單家獨戶就那麼點土地,滿打滿算也不會透過種糧而獲得令人豔羨的收入!
可能有很多人鼓吹美國農民有200多萬人,可是他們卻供給了足以養活3億多美華人口的糧食,並大量出口。可是需要明白的一點是:所謂美國農民其實是農場主,他們是侵入美洲土地的殖民者,而非原來的土著居民--印第安人。美國農場是殖民者屠殺土著居民後掠奪大片土地建產的。而我們的農民與之恰恰相反,他們是如假包換的土著居民!在建國以後,無論男女老幼,他們都獲得了平均分配集體財產的權利。所以中國的耕地不可能不附條件地集中到少部分人手中,讓他們透過種地富起來!
事實上美國農場也並非我們想象中那麼賺錢!戚雲鵬先生在他的著作《一號問題:中國農業真相》中披露:美國的農產品其實也並不怎麼賺錢,但是他們獲得了政府鉅額補貼,並以此為基礎將農產品銷往全世界。而背後是與農業相關的市場主體透過農業擴張而發達,比如種企、飼料商、化工企業、地產商、銀行等等。
那麼農民是怎樣脫貧致富的呢?其實就在於發展適宜當地發展的高附加值農業專案,或者透過發展農產品加工、旅遊等其他產業來實現致富脫貧。而種糧始終只是一個保障民生的基礎作用。
-
14 # 大林W
中國是農業大國,人口眾多,每天人們都得吃飯,糧食對於華人來說是重中之重的頭等大事。毛主席說過"以糧為綱,全面發展"。一旦人們斷絕了口糧,何談生存,何談發展?人民幣也就是所謂的錢,可錢與物質應該是配套生存的產物,先有物質後生錢。如果先生錢後有物質就弄錯了,好比預算一年能賺一萬元,物質還沒生產來,就把一萬元花掉了,這就是借。應當先發展雞,才會生出蛋了,在孵化再生產。一個國家脫離了農業,就沒法吃飯了。
曾記得建國初期,有這樣一句話:"七級工八級工不如在地裡栽兩壟大拉蔥"。活生生的歷史教訓我們不能忘,農村農民脫貪之路,有!首先種好僅有的一畝三分地,保證口糧。在者向荒山開發營造果樹,早時成為富業銀行。另外,充分利用大地秸稈飼養牛養驢馬等,這也是迴圈發展的必由之路。眼前的專案搞好,深化比什麼都好始。高談闊論吹牛逼現實嗎!不切合實際的所謂專家休息去吧。切合實際的發展,中國農村、農業、農民的未來,一定會更加美好。一定會早日走上世界之首。
-
15 # 黃志明288
要引領農民脫貧致富只能靠養殖業,林果花木,中藥村等。因為農民手裡沒有多少投入資金,更沒有大片土地,糧食價格偏低,所以不可能以種糧來脫貧致富,只能其他副業逐步賺錢來脫貧走向小康。
-
16 # 農村創業高華
不知道大家認不認可這句話啊:種地不賺錢,種糧要虧錢。
發家致富的前提是能賺錢,而農業利潤低下是公認的,種植經濟作物可能還有利可圖,而種植糧食幾乎是無利可圖。我們確實經常可以看到某某地由於種植什麼東西帶動了當地發展,但很少看到某地種植糧食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的,那是因為種植糧食的利潤真的太低了,就算大規模種植糧食的實際利潤也很低,很少有人靠種植糧食發家致富的。
人們看農業利潤都是看畝產利潤是吧!中國的農業發展也有了不少年了吧,根據以往的經驗基本可以大概推斷出農業的各個專案的利潤了,比如說每畝蘋果可以產生多少利潤啊,每畝生薑可以產生多少利潤啊,每畝水稻可以產生多少利潤啊。種植蘋果可能需要數年以後才能有收益,但是種植蘋果物超所值。種植生薑雖然受行情影響大,但是還有派頭。但是種植水稻啊,每年的畝產利潤幾乎是恆定的,比如說今年水稻畝產利潤是500元,來年也差不多是這個利潤。雖然有可能每年種植10畝有5000元,每年種植100畝有5W元。但這裡有個很大的問題就是人力有窮盡之時,也就是說一個人就只能種植10畝或100畝,多了要請人,而基本上超出自家種植規模的土地產生的利潤只夠付人工費。也就是說,種植糧食每年產生的利潤對於農民家庭的極限可能就是每年5W元,多了的全部要給別人算人工。我想這可能就是為什麼很少有人種糧發家致富的原因,也很少有地方用種植糧食來帶領農民脫貧致富。
確實啊,有地方靠種植蘋果帶領農民致富的,有種植中草藥帶領當地農民致富的,養豬的也有,很少有地方靠種植糧食帶領當地農民致富的。
-
17 # 遠方179124732
中國是個農業大國,地理條件千差萬別,從業人口眾多,由於聯產責任制等因素,現在們農業生產基本是一盤散沙。國家扶貧的目的是一點帶面,想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人們至今都不能忘記,小崗村的試範作用,也可以說是中國農民擺脫貧困,走向溫飽的領路人。可是,小崗村是怎麼走過來的,現在的情況又如何?當時人們心目中的一面旗幟,政府投入了多少資源,而至今不溫不火。
所以說,要想搞活農業,調動農民的種糧的積極性,就不能搞單一的專案。跟聯產責任制剛開始一樣,一道政令下,千軍萬馬齊響應,沒有攻不的難關。更何況,國家現在以有這個實力,在政通人和的氛圍下,農業的未來可能要比工業發展更具有可持續性。
到那時,一個人人稱讚的農業,就展現在我們面前。
-
18 # 伍增傑書法詩詞歌賦
農業是第一產業吧?人多地少。工業,服務業不太行。服務業也不好好做,就想坑呢!給別人挖坑時也給自己挖好了坑。就是“互害”。
人多不實際出發,還要快速,基調錯了。
回覆列表
誰說農民不願致富,有誰不想過好日子,只要不傻,誰都想。只是如何致富?農民要致富第一須要資金支援,第二要有市場。農民一無資金二無市場,請問大家農民如何能致富。其實農所產出的產品除開中間商獲利外,農民沒有得利,如何能富。最苦的還是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