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怎樣做饅頭。
第一,用面最好是農村自己磨的那種面(原生態,沒加任何新增劑;做出的饅頭很有咬頭,很有嚼勁);
第二,最好是用“老面”發饅頭,不用酵母;
第三,如果沒有“老面”,應當如何用酵母發麵呢?
在這裡,我向大家介紹一下“用酵母快速發麵的方法。分以下三步:
第一步“和麵”。將乾酵母兌入適量的30度左右的溫水(麵粉和水的比例是2:1左右)化開,雞蛋打散再倒入拌勻,靜置5分鐘後,再分多次倒入麵粉中拌勻(便倒水便用筷子攪拌,水都倒完了,面也拌勻了,直到沒有乾麵為止),然後將面充分揉成光滑的麵糰(以不粘手為度,最佳狀態是“三光”:“盆光、手光、面光”)。
第二步,“第一次發酵”。在蒸鍋內放入60至70度左右的熱水和一個支架,面盆放在支架上(不要接觸熱水),蓋上鍋蓋,發酵16分鐘左右即可(原則上不要拘泥於時間,要以麵糰的狀態為標準。麵糰發酵好的狀態是:其體積膨大至原來的1.5至2倍左右大,有醉人的酵香和麵香味,麵糰表皮薄、透明、光亮且能看到破孔,麵糰內部充滿著均勻的蜂窩狀)。
第三步“第二次發酵”。將麵糰取出放在面板上靜置一小會兒,然後充分揉制至光滑後,放入面盆中,蓋上保鮮膜,在室溫下進入第二次發酵。當面團內部再次呈現均勻的氣孔時,麵糰發酵便大功告成了。
為了進一步提高“發麵”的質量,藉此,我向大家介紹點小常識:
現實用的發酵劑有三種:即小蘇打、麵粉(老面)和乾酵母粉。其中活性乾酵母(酵母粉)是一種天然的酵母菌提取物,它不僅營養成分豐富,更可貴的是,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用它發酵製成的麵食要比未經發酵的麵食,如餅、麵條等的營養價值高出好幾倍。
發酵粉是天然物質,用多了沒有副作用,還能提高發酵的速度。因此,其用量應當“宜多不宜少”,尤其是麵食新手,多放一點有利於保證發麵的成功率。
此外,“發麵”時新增少許鹽,能縮短髮酵時間還能讓成品更鬆軟;新增少許牛奶,可以提高成品品質和營養價值;新增少許酸奶,能使酵母菌的功能發揮的更充分!
第四,“發麵”的制形,一般有五種:
一是把發好的面揉成圓條,用刀切成方塊兒,便是“刀切饅頭”;二是用手罩在面板上,將面塊旋轉、輕揉,便可製成“圓形饅頭”;
三是將面製成花捲形即成“花捲”;
四、五是將發麵入餡,便可做成“包子”和“蒸餃”。
第五,上屜燜蒸,其方法和技巧有以下五點:
一是依次往蒸屜裡擺放時,要留一定的間隔,留出“發”的地兒。
二是鍋裡的水沸滾後,再放入蒸屜開始蒸。
三是燜蒸的過程,不要開啟鍋蓋,“饃爭一口氣”,氣跑掉了,夾生了,變味了,也不易成熟了。
四是燜蒸的時間:“饅頭”25~30分鐘,“包子”和“蒸餃”10~13分鐘;“花捲”17分鐘。這樣蒸出的成品才又暄又好吃。
五是要及時把饅頭等成品從蒸屜中取出,以防粘底損壞。
第六,判斷饅頭生熟的方法有三:
一是用手輕拍饅頭,如有彈性即熟;
二是用手撕一塊饅頭的表皮,如能揭開即熟;
三是用手指輕按饅頭後,凹坑很快平復為熟饅頭。
大家有何高見,請不吝賜教!
(如何做包子待續)
先說怎樣做饅頭。
第一,用面最好是農村自己磨的那種面(原生態,沒加任何新增劑;做出的饅頭很有咬頭,很有嚼勁);
第二,最好是用“老面”發饅頭,不用酵母;
第三,如果沒有“老面”,應當如何用酵母發麵呢?
在這裡,我向大家介紹一下“用酵母快速發麵的方法。分以下三步:
第一步“和麵”。將乾酵母兌入適量的30度左右的溫水(麵粉和水的比例是2:1左右)化開,雞蛋打散再倒入拌勻,靜置5分鐘後,再分多次倒入麵粉中拌勻(便倒水便用筷子攪拌,水都倒完了,面也拌勻了,直到沒有乾麵為止),然後將面充分揉成光滑的麵糰(以不粘手為度,最佳狀態是“三光”:“盆光、手光、面光”)。
第二步,“第一次發酵”。在蒸鍋內放入60至70度左右的熱水和一個支架,面盆放在支架上(不要接觸熱水),蓋上鍋蓋,發酵16分鐘左右即可(原則上不要拘泥於時間,要以麵糰的狀態為標準。麵糰發酵好的狀態是:其體積膨大至原來的1.5至2倍左右大,有醉人的酵香和麵香味,麵糰表皮薄、透明、光亮且能看到破孔,麵糰內部充滿著均勻的蜂窩狀)。
第三步“第二次發酵”。將麵糰取出放在面板上靜置一小會兒,然後充分揉制至光滑後,放入面盆中,蓋上保鮮膜,在室溫下進入第二次發酵。當面團內部再次呈現均勻的氣孔時,麵糰發酵便大功告成了。
為了進一步提高“發麵”的質量,藉此,我向大家介紹點小常識:
現實用的發酵劑有三種:即小蘇打、麵粉(老面)和乾酵母粉。其中活性乾酵母(酵母粉)是一種天然的酵母菌提取物,它不僅營養成分豐富,更可貴的是,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用它發酵製成的麵食要比未經發酵的麵食,如餅、麵條等的營養價值高出好幾倍。
發酵粉是天然物質,用多了沒有副作用,還能提高發酵的速度。因此,其用量應當“宜多不宜少”,尤其是麵食新手,多放一點有利於保證發麵的成功率。
此外,“發麵”時新增少許鹽,能縮短髮酵時間還能讓成品更鬆軟;新增少許牛奶,可以提高成品品質和營養價值;新增少許酸奶,能使酵母菌的功能發揮的更充分!
第四,“發麵”的制形,一般有五種:
一是把發好的面揉成圓條,用刀切成方塊兒,便是“刀切饅頭”;二是用手罩在面板上,將面塊旋轉、輕揉,便可製成“圓形饅頭”;
三是將面製成花捲形即成“花捲”;
四、五是將發麵入餡,便可做成“包子”和“蒸餃”。
第五,上屜燜蒸,其方法和技巧有以下五點:
一是依次往蒸屜裡擺放時,要留一定的間隔,留出“發”的地兒。
二是鍋裡的水沸滾後,再放入蒸屜開始蒸。
三是燜蒸的過程,不要開啟鍋蓋,“饃爭一口氣”,氣跑掉了,夾生了,變味了,也不易成熟了。
四是燜蒸的時間:“饅頭”25~30分鐘,“包子”和“蒸餃”10~13分鐘;“花捲”17分鐘。這樣蒸出的成品才又暄又好吃。
五是要及時把饅頭等成品從蒸屜中取出,以防粘底損壞。
第六,判斷饅頭生熟的方法有三:
一是用手輕拍饅頭,如有彈性即熟;
二是用手撕一塊饅頭的表皮,如能揭開即熟;
三是用手指輕按饅頭後,凹坑很快平復為熟饅頭。
大家有何高見,請不吝賜教!
(如何做包子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