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宮道中醫
-
2 # 河洛堂
最早莫過神農氏嘗百草的記載,但我個人認為,恐怕還要早,從動物受傷後可發現,它們會做一些簡單的治療,更何況人類,所以我感覺,應該是有人類時便產生了簡單的中醫知識。
-
3 # 袁聰
中醫不是起源於道教,而是起源於道家。
道家與道教完全是兩碼回事,完全是兩種不同的學說、觀念、概念和說法。
道家:是指客觀惟物主義論和主觀唯物主義論;是指宇宙萬物、自然物質世界萬事萬物存在的惟物物質信仰。
道教:是指客觀唯心主義論和主觀唯心主義論;是指宇宙萬物,自然物質世界不存在的唯心精神信仰。
道家與道教兩者之間的關係:道家包括、包含道教,但是,道教不包括、不包含道家;先有道家,後有道教。道教———是在道家的先決條件、前提條件和物質文化基礎之上發展起源、起來的產生而形成的道教。
-
4 # 化蝶139816186
知道神農氏嘗百草嗎?神農氏是什麼時候的人,盤古開天闢地,,道教才多久在中華大地?分清楚這個就知道中醫為什麼被毛主席稱為中華民族的國寶了
-
5 # 明陽博士
中醫不是起源於道教。與道教沒有任何關係。道教是張道陵創立的,最早用五斗米換取入教的資格。透過符籙水進行治病。跟中醫沒有一毛錢關係。
中醫最早緣起於大巫,理論根基是《黃帝內經》。
由於古代研究道學的修煉者,呼吸吐納,煉丹出神。並在修煉中不斷進行各類實踐嘗試,尋求突破,所以對經絡體感均有研究。
傳說有些修煉者可以內視透視到身體的結構和經絡。並根據這個繪製了經絡圖和身體的結構圖。例如扁鵲。
由此中醫與道學有一定的交集重疊,傳說中醫的最高境界就是道醫。同時中醫吸納了大量的驗方。
現在修煉者寥寥無幾,只餘下的一定數量的驗方和修煉小周天的方法。(見真氣執行法)
我的回答希望您喜歡。
-
6 # 癲濟哥
中醫理論經絡與五行,道教修煉亦是根據經絡與五行,譬如,早期道教修煉法門,根據五行編排,首先修煉任督二脈,下週天。然後在轉金木水火土的肺肝腎心脾,奇經八脈,修煉大周天。修煉完成後產大藥,結丹。
大概是因為修煉大周天後,體內產生的大藥能治病,所以,人們憑想象做實驗,能不能找到大自然恩賜的尋常物來代替修煉的煎熬痛苦後產生的大藥。你看中醫藥,是不是什麼活絡丹,什麼六味地黃丸,和修煉的叫法都很像。道教修煉把上丹田向內叫泥丸宮。道教人修煉到明心見性後,也就開悟見道後。發現性光(道光)顏色是五顏六色的球體,因此產生了體外煉丹的方法,硫磺,亦是黃色,水銀髮明亮色,硃砂紅色,木炭等等,想當然地煉丹,於是火藥誕生。而硃砂本來有鎮靜作用,道教拿他們的丹藥實驗,有些病真好了。這可能是最早的中醫了。
-
7 # 使用者大山深處老陳頭
中醫確出道家,儒家也有醫,儒醫,道醫路數不同,所學不同,醫術不同,道醫精於術,儒醫精於嘴,魯迅先生說的庸醫就是儒醫
-
8 # 雲遊四海578
答,非也!中醫起源於巜易經》。巜易經》為本源,生成哲學和古代中醫學。
無極生有極,有極生太極,太極生八卦,八卦生五行,五行生萬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無極就好像一個不可預測的浩瀚宇宙;有極就是銀河系;太極分出了陰陽,陰陽生成了八卦;八卦即是一個代名詞,好像是abcdefgh一樣,同樣指八個方位;五行是五種簡單的物質,即,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剋。
人體有陰陽,表裡,虛實,寒熱之分,是即統一又對立的綜合體。金木水火土又代表人體的五藏,功能各有所屬。
西方屬金,在人體為肺;東方屬木,為肝;北方屬水,為腎;南方屬火,為心,土居中央為脾胃。
致病的內因是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外因則是六淫,風寒暑溼燥火。外因是條件,內因則是核心。
以此類推,中醫形成矣!
-
9 # 河間金棟
所謂道教,是指在中國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礎上,沿襲方仙道、黃老道的某些宗教觀念和修持方法而逐漸形成,以“道”為最高信仰,相信人透過某種實踐經過一定修煉有可能長生不死、成為神仙的中國本民族的傳統宗教。道教的正式誕生,在東漢順帝、桓帝之際。早期道教派別分為五斗米道(張陵所創)和太平道(張角所創)。
首先,中醫不是起源於道教。因為中國的道教創始於東漢時期。而中醫之起源明顯早於道教。
其次,據醫學史料,中醫起源有多種說法。如中醫起源於聖人(伏羲、神農、黃帝)、起源於巫(毉,從巫)、起源於醫學本能與醫學實踐等多種說法,各有其理。
最後,如果以中醫經典、今通行本《黃帝內經》而言,讀之則會發現,該書的體系是天人相應(受西漢大儒董仲舒之影響),其方法是比類取象(與戰國時期之《易傳》取象或同出一轍),並以陰陽五行說為核心理論,這些都與儒家學說有關,與道家、道教關係不大。據醫學典籍——今本《黃帝內經》《難經》《神農本草經》《傷寒雜病論》的成書年代、中醫理論體系之成熟時期,當在漢代。因為這四部中醫經典,皆約在東漢或以後時期成書。
-
10 # 翀淵之道臨天下
那麼,道家是幹什麼的,又是怎麼來的呢?
首先應知道,道家要探究的根源問題是無如何生有,其理論成果即是道學。其次,應知道道家的基本探究方法是內在身心自證。正是因為身心內證的方法學要求,所以只有道家才能講清楚病症如何無中生有,又如何將其從有化無,這就是為什麼中醫與道家五行理論密切相關的原因。
道家治病有兩種基本手段。第一位的理念是:身心乃大藥根本,即身心自己就能治病,故修道之人原則上可以透過主動調整身心狀態來自動去除疾病。這其實沒什麼神奇的地方,因為人的免疫系統就是幹這個事的,不同之處在於普通人因不知而無法主動調控而已。
第二種方式就是藉助外物,如針灸中藥等,這就是中醫了。簡單來說,中醫的根本問題在於兩方面:首先是要定義什麼樣的身心狀態是正常的,從而引申出什麼樣的症狀是非正常的,也就是疾病,以及理論上如何才能回覆到正常狀態,這就是中醫理論及診斷。另外一方面是研究外在媒介如中藥的特性,以及其與調節身心狀態的聯絡,這算是藥理與處方。
所以很顯然,對身心狀態的理解是中醫的根本,也是中醫與道學的內在聯絡。然則,道學已幾近斷絕,身心實證已經沒人能真正瞭解,所以中醫也只能學習古典傳承中的知識部分,方法學上將毫無建樹,更談不上發展超越。如今唯一能深入的方法是,廣泛開展黑盒實驗然後再進行經驗提煉,這就是現代中醫可能的進步方式。悲夫!
-
11 # 半個南山人
中醫是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部分,中醫完整的講應該叫中國醫藥學。那麼中醫起源於道教嗎?答案:不是!
因為兩者起源的時間不同。
道教起源於東漢末年,道教是後人將先秦方術、巫術,鬼神信仰的基礎上,又把老子的思想加入其中而形成的。
中醫則起源於最早的原始社會末期,是當時的華夏先民在長期的勞動中總結出來的,並已具雛形,只是因為沒有文字記載,所以只留下了一些傳說,比如神農嘗百草和伏羲制九針,從這些傳說中,就可以知道神農氏和伏羲就是中草藥和針灸的創始人。
再者,兩者的理念方法不同。
疚熨、針刺和湯藥是中醫的三大基本治療方法,疚熨是源自於對火的道教中醫的起源對火的使用,針刺出自於對石器的應用,而湯藥則是產生於在尋找食物過程中,不過這些初始階段都是在不自覺中偶然發現,後來才逐漸發展成了一種確定的知識,形成了中醫的起源。但因上古時期,巫術流行,對疾病的治療基本都是與巫術的結合在一起,所以當時的巫、醫是一職。到周代時,專業的醫師隊伍開始出現,並且開始醫學分科,也建立了醫政制度。到春秋戰國至秦漢時中醫就已經進入全面成熟。
煉丹、養生、房中術是道教的三大理念,認為人透過修煉,可以長久生存,達到肉體和精神的長生不死。
綜上所述,中醫的起源並不是道教,但道教的生命觀對中醫的治療也有一定影響。
-
12 # 曹彬45530801
中醫起源於病人,那時候沒有醫生這個詞,肚子不舒服,弄點生薑水喝喝,好多了,發熱的時候弄點薄荷,然後從食品中找點對那個地方不舒服能有效的東西,久而久知,就形成了醫。什麼道教佛教的,不存在的事。外華人講,人是猴變的,這玩意我不信,我們山上的猴子幾百年幾千年也沒看變成人。外華人祖宗是猴,我們的祖先是人。中醫來緣於病人是肯定的
-
13 # 順世隨緣
盤古初分開天闢地,伏羲玄懷老神侖,名為三皇聖帝君,神侖嘗百草,百草精華預選十二藥精,七柱名香,是歷史傳承各有神奇妙法,天地人合一,是人身隨小按和天地與氣溫變化,辨證陰陽五行論中醫傳承之道,是現實看不見的規律,可是治病救人標本兼治,大有作為。
-
14 # 懷疑探索者
就這個問題,我本心中有了答案,為了更嚴謹起見,我專門請教了中國中醫科學院博士生導師、教授張洪林先生。張洪林教授的看法和我是一致的,印證了我之前的認識沒有錯。
張洪林教授指出,道教起源於張道陵,但是中醫起源要遠遠的早於漢朝。據考證,在中國的先秦時期,已經形成系統的中醫經典理論。比如中醫的經典著作《黃帝內經》,很可能出現的時間比漢朝更早(注:我曾經又就此請教過另外一位中醫院的博士生導師,他認為《黃帝內經》大致起源於東漢。這裡暫且取用張洪林教授的說法。)。
中醫也不是起源於道家這麼簡單,而是人們在生活實踐過程中逐步經驗積累形成的。張洪林教授指出,在中醫的原始最早期,與巫術有過混在一起的階段。也可以說,起源於大巫。中醫發展過程中,一些有道家、道教基礎的中醫人的理論論述,被摻雜了進去。
可以這樣理解,中醫在發展過程中被加入了一點點道家思想。有道家、道教思想在裡面,但是不多。
張洪林教授是知名中醫專家。他的觀點恰巧與我不謀而合。
回覆列表
人和其他哺乳動物一樣,具有保護個體的本能。魯迅先生說過:“大約古人一有病,最初只好這樣嘗一點,那樣嘗一點,吃了有毒的就死,吃了不相干的就無效,有的竟吃到了對證的,就好起來,於是知道這是對於某一種病痛的藥。這樣地積累下去,乃有草藥的記載,後來漸成為龐大的書。”中醫不是起源於道教,而是起源於本能。到了春秋戰國時期,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產生了陰陽五行學說,中醫藉助於這些學說作為理論工具,有了《內經》這部比較系統的中醫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