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凡君

    你這麼問就說明收入不高,很少了,老死不相往來的朋友就不要隨了,白白扔錢,同事同學覺得以後沒啥來往就算了,還有一點是你結婚了沒有很關鍵

  • 2 # 內地姑娘在香港

    有是有,因為這個問題呢分好多種說法。

    第一種就是什麼朋友熟不熟,是不是朋友的朋友,門面上請你沾沾喜氣而已,如果不太熟又不想去那就隨100元吧,加上疫情關係,今年經濟又不景氣,好多人工作都沒有,又要養一家幾口,100元算好的了。

    第二是不是在農村或者鎮上的,現在好多農村,或者鎮上的都統一一百元。如果有錢的話,可以給多一點也無所謂,關係好點的話可以給多一點。也有一種就是又不想去,又不隨禮的也有,不是說不結面子,但是人家有苦不說而已,體諒一下。

    總結起來的就是結婚不要太在意隨禮,有就給多一點,沒有就少給一些,只要你自己過的幸福,那一百塊錢算不了什麼,而且你結婚也沒說一定要隨多少。如果人家這次隨一百元給你,你以後也隨100元給他就是啦,這種東西有來有往,如果人家往1000的話,人家以後有喜事的話,你也要隨1000哦。

  • 3 # 若水29

    也要看情況吧,如果你結婚的時候,都隨的100,你朋友也隨100。現在別人隨多少你也隨多少,畢竟隨大部隊沒錯。因人而異吧,這個隨多隨少憑你自己,別人真不好提意見。

  • 4 # 惹不得大爺

    婚禮本來是為自己舉辦的,但中國式的婚禮已經完全脫離了婚禮的初衷,變成了送禮的攀比,變成了相互的攪擾,變成了對人格尊嚴的褻瀆。因此最好的婚禮,有兩種,一種,隆重的,可以舉辦西式的婚禮,讓親朋好友到教堂親眼見證兩人的結合,沒有禮金,沒有宴席,只有鮮花和祝福。另一種,簡樸的,兩人旅行結婚,回來和雙方的父母吃一頓飯,表示慶賀。

    我們這代人,婚禮都是簡樸的,沒有攀比,沒有鬧婚,沒有表演,自己不會被人當猴耍。同事結婚,如果是好一點的同事,會在一起吃一頓飯。如果是關係一般的同事,會在結婚回來,發一顆糖。

    把婚禮變成負擔,是一種愚蠢的行為。

  • 5 # 退而求其次379

    有啊 怎麼沒有 我10.27那天結婚 等著晚上在家數錢的時候有個人紅包裡就給了100 而且那天我物件有個哥哥關係挺好的 還一分錢沒給呢

  • 6 # 杜金搖錢樹

    現在我們這裡至少是200了。

    我2002年左右結婚時,禮金有40、50、60、100,有的還多,但是以50和100居多,但是低於100元的只是隨上份子,是不去吃飯的。

    後來到了2012年左右,禮金就全部都是100甚至以上了。低於100的也有,但是很少。

    到2014年左右,禮金就是以100、200為常見了。隨100的一般都是隻隨份子不去吃飯。

    到2016年,禮金就是出手至少200元了。再少的拿不出門。

  • 7 # 嶽陽樓記

    有,10O元賀禮是最低者,這種情況多見於關係一般者,比如某人在縣城工作,其本村老鄉有5O人,那麼老鄉會會長會通知全村老鄉會會員一同前往赴喜宴,這限於五線六線小城市,當地宴席價格較低,一席幾百元而已。如果是農村青年結婚,賀禮已升至200元,也有500元的,反正有專人記賬,日後看賬逐個還禮,禮尚往來不應攀比,量力而行。

  • 8 # 哭泣的農民1978

    朋友結婚,禮金隨100,這也太多了吧。你們的交情有那麼深嗎?

    禮金就隨10塊錢算了。10塊錢已經很大方了,好多地方人情份子錢才1元錢呢。

  • 9 # 提神

    又是一年臘月日,不斷上演著“相親潮”,未婚的青年男女會扎堆兒婚嫁。婚嫁免不了要隨個人情份子錢,你家他家,張家李家。有的時候,一家人還要“分頭行動”,人到情到才是真心。

    甭說也會遇到朋友也要婚嫁的可能,隨禮必不可少。隨多少錢,還隨100元行嗎?這事也沒有統一的尺碼,要因人因事,酌情權衡。

    有過百元人情往來的,100元恐怕拿不出手

    隨禮金,又叫人情份子錢。既然是“份子”,便有了你來我往的意思。人情的往來,也不僅僅侷限於結婚,還有孩子滿月、房子喬遷、晉級了加薪了、店鋪開張了、升學宴等等的“喜”事,更別說喪葬了。這些大事的“相遇”,有先有後,偏偏是“你”捷足先登,有朋友為你隨禮了。當時可能是100元,但也不止是某一件大事,兩三件呢?

    風水輪流轉,這一回朋友要結婚了,到底隨禮多少,還是要仔細想想。若朋友曾在你或你家的“大事”上,至少也隨過兩次,且每次都是100元,那麼這次朋友要結婚,你至少也要隨200元。看似“不對等”,是“虧”了,全盤考慮,你還是“賺”了。是朋友至少隨禮兩次。

    若朋友只給你隨禮一次,且只有100元。朋友結婚你還想100元,這也不行。那是以前,物價再漲。就是那100元在銀行存上定期,也不至少還是100元,再說都是過不去的朋友,於情於理也說不過去,倒不如隨個200元讓面子過得去。

    100元的禮金也可以隨,分清情況有何不可?

    新交的朋友,100元的禮金也夠“大方”了。人生在世,朋友也是“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有些朋友,走著走著就散了,有些人不斷的來往中還成了朋友。對於新結識的朋友,由於時間短,可能還沒有人情份子錢的來往。朋友要結婚了,人情在,友誼存。隨上100元禮金也是可以的,初次相交,“禮輕人意重”。待接觸的時間長了,交心交底了,朋友再遇到大事了禮金“加碼”何嘗不可?

    收到多年沒有來往的朋友結婚的請柬,100元的禮金是給足了他的面子。不能不說,還有一類朋友,多年未曾聯絡。透過朋友,或微信新增的方式“舊情復燃”了。於是乎,邀請來了,去還是不去?對於咱們華人來說,還是很愛面子的。朋友結婚之喜還是要祝賀的,或親自前往,或發個紅包,100元也就行了。因為在許多地方人均最低收入還不足2000元哩!

    隨禮之事,是禮尚往來的。難怪有人把份子錢叫無息貸款。禮金的多少,有地域的侷限性,也與民風有很大的關係。比如,在我們當地農村,鄉鄰隨禮20元起步,50元封頂。親朋好友還不是100元洋洋灑灑拿出來了。要我說,朋友結婚100元禮金也可以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代的企業誰是真正的主人,老闆還是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