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動物奇事

    這是個好問題。戰馬是從馬匹中挑選身強力壯的,耐力和爆發力都比干農活的馬要好的多。可以連續跑多少公里,這個要看不同情況了。只統計輕甲騎兵,重甲騎兵沒法統計。

    先看幾個歷史上騎兵的行進記錄。

    1、公元121年河西大戰,漢朝名將霍去病帶騎兵從隴西出發,六日轉戰山千餘里,周秦漢1裡相當於現在415.8米,當時千里相當於現在415.8公里,大概每日70公里。(漢軍騎兵人均2匹馬

    2、公元1220年,滅掉中亞花剌子模後,蒙軍突擊攻佔北俄羅斯,日均進攻速度達到80公里左右,這是進攻速度。

    急行軍速度更快,公元1241賽約河之戰,速不臺3天時間就從魯斯卡山口越過喀爾巴阡山地,來到多瑙河流域的匈牙利首都格蘭城附近,行程近300多公里,大概每日99公里。(蒙古軍隊人均3匹馬

    3、漢朝末年,曹操追擊劉備,一日夜300裡,相當於現在的120公里,這是騎兵單日極限速度了,只能保持一天時間,所以諸葛亮說其勢曾不能穿蘆蒿。(單人單騎

    4、955年,拜占庭帝國的阿勒頗被圍攻,皇帝巴西爾二世,15天急行軍1200公里,日均80公里累死了一大半馬匹,只有1/3的軍隊到達目的地(顯然這個也是騎兵人均2匹馬,比霍去病走的更快時間更長,超過騎兵極限了。)

    5、1495年明弘治八年,吐魯番攻佔哈密,明軍3000騎兵從嘉峪關出發,14天急行軍600公里,期間和蒙古騎兵匯合修整除去1日,加上經過戈壁灘帶的水多,日均大約46公里

    6、1644年山海關之戰,八旗軍12天行程450多公里,日均38公里

    7、1673年,康熙年間爆發三藩之亂,前鋒營只用25天從北京行軍到荊州,幾乎是直線行程,約1200公里,則平均每天前進約48公里

    8、1806年,繆拉率領騎兵追擊普魯士軍隊,在一月內行程約1200公里,平均每天前進40公里。

    以耐力聞名的汗血馬,挑戰賽其長途行走的世界記錄是84天4300公里,日均51公里。而人類極限耐力挑戰賽的世界記錄是, 41天跑完4345公里,每天106公里。軍馬要帶東西,肯定比不了挑戰賽的速度和行程。

    古代騎兵養馬用馬經驗豐富,之所以不同的行進速度,肯定選的是最優結果,不同距離,根據人均馬匹多少,選的最優速度。

    總結:

    一人一馬,日行軍大概40公里,極限距離1200多公里。

    一人兩匹馬,日行軍速度70公里左右,極限距離只能更短,約500公里。

    一人三匹馬,日行軍接近100公里,極限距離只有300多公里了。

    一人一匹馬,日行軍120公里,極限距離就是120公里了。

    平時行軍都是很慢的,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打仗時都是極限速度。一場大戰十多天時間的話,跑下來,人瘦幾斤,馬瘦幾十斤。

  • 2 # 當年春水

    來來來,作為一個明末軍戶的後代,我來告訴你。首先,古代的戰馬行軍一般不能跑,而是走,四蹄快速的行走,一般是60到70公里(日)。如果想要達到120公里,就得有三匹馬,一匹馱物,兩匹換乘。上訴兩種情況馬每日還要有一餐細料,否則沒有戰鬥能力。最高的標配是三匹一人,一匹馱馬,一匹乘馬,一匹戰馬,小步快走,禦敵換乘戰馬,想想古人打仗也是在燒錢啊!

  • 3 # 機單軌珠海

    古代戰馬一天跑多少,今天的人說不多清楚。我們不是專業的,只能請教專業人士。馬跑的最快時候,一個前蹄先著地,其它三蹄交替著地,最耗體力,一小時跑30多公里,持續跑七八十里能累死!澳州馬初速快,但持久力不如蒙古矮馬。馬最合理的跑步方式是四個蹄兩個兩個的交替著地,親自問過一個騎馬的,從早晨4點出發,到晚上10點,走180裡,其中一多半為山路,如果是平地應超過220裡。古代戰馬不僅駝人,馬還要披甲,平常平民騎馬也就負重140斤,但戰馬負重200斤一260斤,古人一人二馬或三馬,交替著騎,據說日行150裡就不錯了,急行軍250裡不能持久,也就能跑一兩天。騎兵一人一馬一天也就百來裡,每兩三小時要喂一次,放開帶子讓馬放鬆一會。

  • 4 # 秋風送爽630218

    古代行軍打仗,都是走,不是跑,除非追擊敵人而跑,再就是被敵人追著打的時候,不客氣說就是逃跑,那都是玩命的跑,實在追不上故人,或者逃脫不了,只能認命了,因為馬也是肉體凡胎,不是神馬,也不是機器。

  • 5 # 笑語千年

    龍德不可系,變化誰能謀。驊騮亦駿物,卓犖地上游。怒行追疾風,忽忽跨九州。轍跡古所到,山川略能周。鴻蒙無人梯,沆漭繞天浮。巉巖拔青冥,仙聖所止留。欲往輒不能,視龍乃知羞。 ——王安石《驊騮》

    在動物中,四肢修長,肌肉發達的馬是最擅長長途奔跑的。當然,再好的馬兒也不可能像小說中描寫的那樣“日行千里,夜行八百”。因為作為食草性動物,馬的能量聚集的速度很慢,而奔跑是一項特別消耗能量的運動。

    現在公認馬匹中跑的最快的是英國的純血馬,但是這種馬持久力差,擅長短途衝刺,不能跑長途;相比之下,阿拉伯馬的永續性較強,其奔跑的平均時速大約為20公里,衝刺時達到60公里。以20公里的時速計算,阿拉伯馬可以連續奔跑100公里。

    史書中也記載過一些特殊的“寶馬”,其在馬族中的地位,可能相當於人類中的一級運動健將吧。據說汗血寶馬時速能達到80公里左右,可以連續奔跑200公里以上,不過這種記載的可信度我是不太相信的,即使是有,也只能是特例。

    自古論兵,必以馬為先。在冷兵器時代,若沒有強大的騎兵,就不可能成為軍事強國"。冷兵器時代,騎兵是具有決定意義的兵種。在古代戰爭中,騎兵就是一支機動性極強的機械化部隊,以步兵對抗騎兵,難度是十分大的。說戰馬是古代決定戰爭勝負的重要因素之一,大體是不錯的。

    如果單論經濟文,宋朝是中國封建時代的高峰。但是無論是面對契丹人,金人,還是西夏人,戰馬的劣勢使得宋朝在戰爭中總是十分吃力,可以說是敗多勝少。這是因為宋朝喪失了北方大部分戰馬產地,騎兵的發展先天不足,導致軍力弱小。那些適合馬匹生存的地區,基本都被少數民族政權掌控,宋朝失去了優良戰馬來源,焉能不敗?

    宋朝雖然透過建設馬監,推動馬政發展,但是,馬匹質量還是難以和西北地區區的戰馬相比。所以宋朝不得不向吐蕃、党項購買戰馬。但是後來宋朝同西夏交惡後,宋朝失去了西北地區這一戰馬的重要來源,只得轉而購買川馬。矮小的川馬無論戰鬥力還是負載力,都無法同西北的戰馬相比,因此宋朝的騎兵戰鬥力也急劇下降。

    馬的運動黃金年齡是三歲至十歲,此時的馬正處於青壯年時期,速度最快,耐力最強。為了保證戰馬的質量,古代統治者很重視馬匹的飼養管理和病馬的治療。宋朝時,就設定了專門養馬的“謙兵”,併為部隊配備隨軍獸醫,以治療病馬。

    與宋朝同一時期的契丹、党項、女真和蒙古等北方遊牧民族,騎馬射箭是其基本生活方式,也是他們的基本生存技能。強大的騎兵,在其崛起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這些遊牧民族生活在草原地帶,極擅養馬。遼道宗時,“牧馬蕃息多至百萬”‘;金國的馬匹雖沒有遼的多,但也有五十餘萬。因此,北方少數民族的騎兵一般在長距離行軍中,都會帶上兩匹或者更多的戰馬,以便隨時換乘,滿足奔襲作戰的要求。所以,我們不能單純被史料上記載的這些遊牧民族騎兵的機動能力給騙了,實際上並不是他們的馬能一口氣跑幾百裡,而是他們的騎兵“每軍一名,馬三匹”的結果。如果單純以每一匹馬的腳力來算,也就是每日百里左右的速度。

  • 6 # 探尋歷史者

    兵法曰:“日行三百里,必闕上將軍。”三百里就是極限了。古代騎馬行進最快的就是驛馬,最高的是800里加急的傳遞,但是不是一匹馬,而是要在中間路過的驛站不斷換馬的。馬畢竟是動物,體力是有限的。

    古代戰馬每天能跑多遠,急行軍能跑多遠?

    古代行軍不是看馬匹的,馬匹都是小跑而已,主要是看步兵行軍速度,所以最多一天行軍150多里,雖然可以行軍更遠,但是多日急行軍士兵身體會受不了的,一般都是限制在150裡以下。

    精兵軍隊,一些步兵裡面精選出的精兵步兵軍隊,一天可以急行近250裡,不過組成這種精兵的都是30歲以下體質較好的年輕人,跑累了睡一覺第二天就恢復了。

    專門的騎兵部隊則要快得多,一天400裡左右,不過騎兵這種速度也只能急跑兩三日,如果加快600裡800裡中途必須要換馬匹才行,馬匹的耐力並不比士兵強多少。

    古代的馬一天能跑多少裡?

    馬的速度20-60公里,一次最多連續可以跑60-100公里。當然如果不心疼馬,一晚上跑300公里撐死,馬也掉膘,估計要個把月才能恢復。一般情況下連續跑30裡,古代驛站,大概30裡一個,也就是說,快馬加鞭,30裡後馬就得休息,如果要保持高速,只有換馬匹。估計古代戰馬可以連續不停跑30裡.。

    行軍的話:夏侯惇三日五百,六日一千,被稱疾行將軍。大概是14裡,即7公里。行軍要比單人騎馬慢很多的,而且馬不可能連續奔跑幾個時辰的,那樣馬就廢了,最好一人三騎互換。

    古代最快的是800里加急,指的是一天跑400公里,這就是神速了,一路上每10公里換一次驛馬,有時還經常跑死馬。

    古代各個地方馬的速度對比

    蒙古馬8小時可走60公里左右路程.

    三河馬跑70秒可跑1千米.

    伊犁馬載80千克物體可以7小時跑120多公里.

    汗血寶馬日行500公里.

    普通騎兵大致是每天30---40公里。

    馬的耐力不足,24小時最多能夠跑400華里即200多公里,這個速度跑兩三天就要休息一段時間。

    這個資料是現代馬術長途比賽的距離,沿途有充足的精飼料供應,有獸醫服務。

    驛站是利用馬匹的短距離高速衝刺,平均每20-30裡設一個驛站,驛站養多匹更換的馬,可以利用馬匹的短距離高速衝刺速度不斷換馬運送信件。

    古代官方的急件,有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幾個不同級別,據我所知,八百里加急是最快的,一路上換人換馬的運送急件,一整天不過800裡。而這一整天時間,至少要換15次馬,5次人。

    單人單馬,是不可能達到這個速度的。

    結語

    一般來講,馬奔跑時的時速大約20公里/小時,最快的能達到60公里/小時,而行駛距離大約是100公里,行駛時間為5-6小時。

    馬匹中跑的最快的是英國的純血馬,但是持久力差,相比之下,阿拉伯馬是跑的又快又持久的。

  • 7 # 漩渦鳴人yy

    這個問題是真不好回答!為什麼原因很簡單,你騎兵部隊根本就不可能尥開蹶子,往前面狂奔,你必須得攜帶一些東西!

    首先先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得先問下大家,大家知道日常的步兵行軍速度正常是以什麼樣作為一個急行軍的界限嗎?大約就是40km左右!40km往下那是正常的行軍速度,或者稱之為急行軍,40km往上,那就是強行去,也就是不顧人類身體本能和身體極限的情況之下強力突襲!

    在中外歷史上面,有多次強行軍的案例,在這其中也有的日行可以達到70km左右,這什麼,這其實就是撒開腳,往前面狂奔了,一路都是保持一種狂奔的狀態!但是這樣的跑法很容易造成一個問題,就是你的軍隊等到到了戰場之上就已經失去戰鬥力或者戰鬥力盡失,不僅是人數上的因素,你整個人也可能會累趴下,馬拉松為什麼被稱為馬拉松,就是因為這個姓氏跑完整個馬拉松,好多廣場之上喊了一句話,然後就精疲力盡,吐血而亡!

    前些年好像針對某些名貴的馬種進行過實驗,比如說歷史上,傳的神乎其神的汗血寶馬就曾經在84天裡面!跑了大概八千多公里!這已經算得上是汗血寶馬的極限。

    正常打仗,軍隊裡面資中糧草兵器,還有騎兵本身的重量壓在馬匹身上,讓他狂奔的50km,那這馬等到投入戰鬥的時候就已經沒有任何戰鬥力,反而各種各樣的戰力都表明這些急行軍的騎兵部隊在快速的趕到戰場之後還擁有戰鬥力!

    這就需要進行換乘!騎兵在前進的時候需要不停的更換自己胯下的戰馬,騎大戰吧,跟隨著騎兵騎的戰馬在不停地前進!

    但是這樣挑戰生物本能的事情,最終造成結果就是戰爭結束之後會有大量的非戰鬥減員,包括馬匹也會有大量的損失!

    漠北之戰,漢武帝的十幾萬的騎兵部隊,在進入漠北之後,經過長時間的作戰,最後回來的不到數萬匹戰馬,這還只是精銳的戰馬數量,包括有很多的做苦力的拖曳的馬匹!這麼算下來的話,這個損失數可以達到十不存一,這樣一個恐怖的數字!

  • 8 # 敏敏的歷史枕邊書

    正常情況下,一匹馬最多隻能跑半天,大概也就跑一百二十公里,但是馬和人是兩個變數多有不同都是因人而異的。

    古代的關羽的赤兔馬,據說可以日行千里,夜行八百,但是感覺上有些誇張化了,在能跑也跑不了那麼快啊,畢竟重量和馬的持久力擺在那。

    如果是軍隊所使用的戰馬,按照能量轉換的計量方法,一匹馬最多也就能跑30公里左右。

    如果是普通馬的話,最多可以跑10多公里左右,這些是較為合理的演算法,如果想要十分精確的話,要切合到實際情況運用馬力來計算。

    一匹馬如果連續奔跑的話,一般也就能跑4.8公里左右,走就要走36公里左右吧。

    而且根據馬的身高,胖瘦都會有侷限性。在馬匹當中跑的最快的還是屬是英國的純血馬和阿拉伯馬,不過這兩種外國馬相對比的話,還是阿拉伯馬相對較好。

    馬,它是草食性動物,早在很久很久以前大概四千年前就已經被人類馴服,馬在古代曾經是交通運輸、軍事和農業生產等活動的主要動力。光是馬的品種,在全世界馬的品種有達兩百多種。

    不過隨著現代科技的水平提高,加上交通工具的多元話,以馬作為生產和運輸的主要工具的時代,早已經過去。

    在古代最典型的馬,同時也是最為神秘的馬,就是汗血寶馬了,相傳此馬從脖頸留下來的汗水呈現血色,而且它可日行千里,夜行八百,故此人們稱它為汗血寶馬。

    此馬它是長距離的騎乘馬,而且具有無窮大的耐力和持久力,自漢代以來,西域汗血寶馬的神話已流傳一千多年,當時漢武帝為了尋找到此馬曾經兩次派兵遠赴西域尋找此馬。 最為典型的說下關羽和這個汗血寶馬的故事,這個村子原名叫小馬莊,後來改成現現在的赤兔馬村。傳說在當時的三國時期與這個官渡之戰有關。

    袁紹與曹操在官渡決戰,就在關鍵時刻,曹操立馬將困居許昌的關羽調來協助戰鬥,關羽騎著他心愛的赤兔馬,不日就來到官渡西邊的這個小馬莊。

    當時看見這裡野草肥美,官渡河景色宜人,就決定在此稍作停留,當時稟明曹操他隨叫隨到。當時這裡的村民們聽說關將軍來他們村駐下,大傢伙都來慰勞參拜。

    突然有一天,村子裡有一位少女準備過河的時後,突然看見有一個怪物,嚇得這個小姑娘邊跑邊大喊 “救命”。

    就在在此時,通人性的赤兔馬,在聽到小姑娘的哭喊聲後,放棄了吃食,立即就身上掙脫韁繩向小姑娘的哭喊的方向跑去。

    小姑娘的哭喊聲,同時也驚動了村民們,在村民們趕到後,看見赤兔馬前蹄踩著一個大水怪,並用嘴將這個水怪咬死了。這個小姑娘因此得救了,村民們很感謝赤兔馬為民除害有功,所以認定它是一匹神馬。

    後來關羽騎著赤兔馬,在官渡之戰中立下了大功後,村民們在得知關羽勝利的訊息後,為關羽將軍和赤兔馬慶祝。

    在後來傳來關羽走麥城遇害、赤兔馬也追隨關羽而去,村民們聽到這個訊息以後,村民們唉聲痛哭祭奠關將軍和這個神馬。

    當地的百姓還為關羽一座關帝廟,在廟內有關羽的全身像。而且廟內還有一尊神情樣子和赤兔馬一樣的戰馬,一年四季焚香祭祀,以此來紀念這位英雄和這匹神馬。

    之後當地的村民們為了紀念關羽以及關羽的坐騎赤兔馬,將村子名改為了赤兔馬村。

    1938年,赤兔馬村被黃河水沖毀,後來又在原來的村子南邊2公里處重新修建了新村,村名仍然叫赤兔馬村。

    雖然關羽的全身像和赤兔馬的雕像被毀,依然不影響當地的村民對於關羽和赤兔馬的祭奠,赤兔馬出現大約在189年,也就是丁原死的那一年,死於220年,也就是關羽死的那年。據說是活了三十一年。

    有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大家都知道唐太宗李世民是一個喜歡馬之人,他這一生愛馬,嗜馬成癖,都知道唐太宗李世民是在馬上得的天下,所以他一生與馬結下了不解之緣。

    在這當中也發生了很多的小故事,根據歷史記載,李世民在初建立唐朝之時和統一全國的過程當中曾乘過六匹駿馬,他當時還為了這六匹駿馬分別起了很酷炫的名字:特勒驃、颯露紫、拳毛駒、什伐赤、青騅和白蹄烏。

    在早些年的時候,他與他的第一匹馬“白蹄烏”,唐太宗李世民在率領大軍與隴西割據軍閥薛舉之子薛仁杲打仗的時後,他當時的騎著他的坐騎駿馬“白蹄烏”, 連續跑了一天一夜兩百多里地,乘勝追擊,包圍薛仁杲並逼迫使他率殘部投降。

    他與他的第二匹馬“特勒驃”李世民在與割據軍閥劉武周的主力宋金剛打仗的時候,他騎著他的坐騎駿馬“特勒驃”,猛插敵軍背後,當時宋軍陣營頓時大亂,潰不成軍,向北逃竄而去。

    他與他的第三匹馬“颯露紫”,李世民當時在與割據中原的王世充打仗的時候,他騎著他的坐騎駿馬“颯露紫”,僅僅率領了十餘騎,用突然襲擊的方式,奇襲了敵軍陣營。

    他與他的第四匹“青雅”,李世民在與“夏王”竇建德在武牢關打仗的時候,他騎著他的坐騎駿馬“青騅”衝進了敵軍陣營,幾個回合下來就打敗了敵軍。“什伐赤”也是李世民在武牢關時所騎坐的駿馬。“

    而拳毛駒是秦王李世民在擊敗劉黑闥時騎乘的駿馬,加上之前的那些戰馬,都在多次的戰役中立下了汗馬功勞。

    馬是有靈性的它們為我們人類做出了很多貢獻,而且不僅如此,它們如果認定了這個主人,它們就會誓死效忠於他,忠於它的主人,而且馬的平均壽命30到35歲之間,最長可達60餘歲。使役年齡為3到15歲,有的可達20歲。所以他們的壽命也不是很長,我們要善待它們。

  • 9 # 山野論史

    連續奔跑可以跑多少公里,還要排除一天可以跑多少公里,有些優秀的戰馬,一天可以跑一百公里,但是他不可能不間斷奔跑,中間需要休息和加喂草料,屬於間斷性奔跑,與題主的提問也不相關。

    古代戰馬連續不停奔跑,能夠跑多少公里?這個從戰例中還真是很難分析得出來,但是也不是無跡可尋。因為確實存在需要馬匹連續不間斷奔跑的時候,那就是八百里加急,這種情況是不允許馬休息的,而是以最快速度連續奔跑,跑不動了就換馬,驛站一般提供後備馬匹。這樣透過換馬來實現不間斷快速奔跑。這樣,我們就可以透過一戰的設定,大概估量出一匹馬連續不斷奔跑的大概里程。

    漢代,驛站之間的距離是三十里,到了元朝驛站之間的距離還是三十里,所有通至各省之要道上,每隔二十五邁耳(mile),或三十邁耳,必有一驛。無人居之地,全無道路可通,此類驛站,亦必設立。……合全國驛站計之,備馬有三十萬匹,專門欽使之用。即便是無人居住的荒野,也要設驛站,可見三十里的設定是有使用根據的,古代對資訊的傳遞非常重視,所以驛站的馬匹肯定也不會太差,否則遇到八百里加急,豈不誤事?

    三十里設定一個驛站,說明戰馬連續高速奔跑三十里後就沒勁了,即便是還能跑,肯定是速度要打折扣了,所以三十里設一驛站,應該是為了滿足戰馬能夠保持基本的奔跑速度設定的。另外一般在驛站之間,還會設鋪,就是比驛站小的傳遞點。一般是三十里一驛,十里一鋪。作為驛站的補充。

    我們透過這個驛站的設定,就可以大致知道,普通戰馬連續奔跑三十里後,體力就會出現明顯下降,當然驛站的設定不可能達到馬匹的極限,那樣對馬匹傷害太大,傳遞效率也會降低。但是從驛下還要設鋪,這三十里也不能保證馬匹都能順利完成,為防意外,還會在驛站之間設鋪。所以我們可以大致估計,一般戰馬,不間斷奔跑五十里基本到極限了,這摺合現在,不超過25公里

  • 10 # 滇南紅河之心橋之情

    馬長時間長距離奔跑看地理情況氣候條件,馬品種是主要關鍵,精飼養的馬綜合體質比散養以草為主的馬強健健,古代戰馬驛馬現在也只有傳記無影像資料可證,蒙古大草原年那達慕現在有混血馬包含中國馬場主多種改良馬進口純種馬分組比賽,有興趣愛好的可以到現場見識各種馬的優缺點佐證古今文件對馬的記錄評價。

  • 11 # 清新清泉Ro

    我提幹剛分到邊防派出所時,所裡也養了20匹馬,用於邊防巡邏,那時的馬己不常用,一個月最多能出去用一次,所以我想肯定不能和戰時相比,記的有一次所裡一名戰士騎馬也就跑了五六公里,回來時馬身上的汗水多就像剛洗完澡,所以從我的角度看,馬能連續急跑十公里就很不錯了。當然我不會騎馬,也沒養過馬。

  • 12 # 南瓜大爺

    其實從運輸效率來說,馬不如牛!

    如果是專業的長途貨物運輸,牛車遠遠超越馬!

    別的不說,專業的牛車隊,一天負重500斤左右,行駛距離必須在80裡起。

    如果沒有這個移動距離,就會虧本。

    據老人說,解放初期的黃牛車隊,一般長途貨物都在每天100裡以上,並且還是每天如此!

  • 13 # 博學的熊貓39

    古代兵書有騎軍行進的規定,三十里紮營修整,洗嗽馬嘴,鬆開馬鞍洗刷馬身。白日行軍,下午就開始擇地紮營。下雨天大太陽天都不準行軍,就是保持人力馬力。

    長途行軍時,至少一人兩馬,其中一馬馱人,一馬馱兵甲飼料,每日只能喂精料,如此才能較長時間保持馬力。

    古代軍隊最怕遇伏,因為行軍途中,軍士們是不穿甲不持刀的,這樣一天也只能行進三十里。但是可以數月保持戰力。

    所以大唐李靖雪夜長途進襲突厥王庭才成為千古絕唱。突厥也是馬上民族,但也沒料到在不能行軍的雪夜,李靖能百里精準突襲。一戰封神,後無來者。

  • 14 # 山林鬼

    騎兵除了開戰的時候會高速衝鋒,平時急行軍基本上都是小步快跑,小步快跑可以持續相當長的距離!但是高速衝鋒距離就想當有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裸車20萬左右的車,哪一款價效比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