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威威電影
-
2 # 馬華藤
存在時間比較確定的諸侯國是越國。
大約公元前1950年,夏朝少康庶子于越的封國, 國君為姒姓。商、周兩朝都認可越國的地位。
在春秋晚期越王勾踐稱霸兩淮,進軍中原,成為春秋時代最後一位霸主。
勾踐死後他的子孫爭奪越國王位,陷入了長時間的內亂。公元前306年,越王無疆攻楚兵敗身亡,越國分裂為東越,閩越等國。
秦漢時期百越還存在,漢武帝時期,前111年,閩越餘部遷徙到了江淮一帶居住,徹底消亡。
算到楚滅越國,立國時間1644年,算到漢武帝時期,立國時間1839年。
另外還有個國家不可考證:薛國
薛國的第一代君主傳說是黃帝的兒子禺陽,初封在任地,以任為姓,禺陽的後代奚仲輔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在薛地,建立薛國,薛國從上古傳承到了公元前298年,被田氏齊國所滅,傳了大概2000年。
-
3 # 零守護
存在時間較長的幾個諸侯國:
衛國,約前1040年 - 前209年,是周朝存在時間最長的諸侯國。
齊國,前1046年(一說前1044) - 前221年,不過在前386年田氏代齊,雖然仍叫齊國,但國君已經完全不同。
燕國,前1046年(一說前1044) - 前222年。
晉國,前1042年(一說前1033) - 前376年。
-
4 # 旅行者說文史
在周王室分封的各諸侯國中,存在時間最長的國家是衛國,共立國907年,秦始皇平定六國,唯衛國獨存,直到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將衛君角廢為庶人,衛國才徹底滅亡。
衛國的開國之君康叔
下面,我們簡單介紹一下衛國的歷史。
康叔立國衛國的立國之君為文王第九子,周武王姬發胞弟康叔。周武王初封天下的時候,康叔的封地並不在殷商故地,而是在畿內之地康地(今河南禹州西北),故稱康叔或康叔封。周武王把殷商故地則分封給了商紂王(帝辛)之子武庚,利用他統治殷商遺民,並派遣其兄弟管叔、蔡叔、霍叔在殷都附近建立邶國(大約在今淇縣以北,湯陰縣東南一帶地方)、鄘國(在今河南衛輝北、新鄉西北一帶)、衛國三個諸侯國監視武庚。
三監之勢
周武王死後,其長子姬誦繼位,是為周成王。周成王年幼,由周文王第四子,周武王胞弟周公旦攝政。管叔為周文王第三子,也是周武王的胞弟,他認為,攝政大權應該由他來擔任,於是就詆譭周公旦,並聯合了蔡叔、霍叔和商紂王之子武庚發動了叛亂。周公旦臨危受命,東出西岐,用三年的時間平定了“三監之亂”,中原諸侯國重新洗牌。
春秋時期地圖
周王室決定在黃河和淇水之間的廣大領域建立一個衛國,其疆域橫跨豫、冀、兗三州,南至濟水,北逾衡漳,西阻太行,東到兗州桑土之野,方圓四五百里。在周公旦的建議之下,康叔被從康地重新分封到了殷商故地朝歌,建立了衛國。康叔年幼,並不願意去衛國。周公旦為此寫下了《康誥》《酒誥》《梓材》三篇交給康叔,並告誡他:你到朝歌以後,按照我給你留下的施政綱領,納賢愛民,一定能讓那裡的子民安居樂業。
州籲之亂衛國初為伯爵,到了第八任國君衛頃侯的時候,他用重金厚賂周夷王(西周第九代國王),使他的爵位由伯爵升為侯爵;到了第十一任國君衛武公的時候,他施行康叔政令,使百姓和睦安定,並輔佐周平王東遷洛邑有功,被升為公爵。
衛武公的兒子,就是衛莊公。衛國曆史上,有過兩位莊公,為了區別,分別稱為衛前莊公和衛後莊公。衛前莊公在史籍中記載不多,他的正妻莊姜是齊國的公主。齊國是姜太公之後,姜姓;衛國是周文王之後,姬姓,姬姜兩姓一直以來就有通婚的歷史,據說,周武王的正妻(周成王生母)就是姜太后的乾女兒,在今天山西太原的晉祠還有供奉她的聖母殿。
莊姜是一位美女,也是一位才女,據說《詩經》中的《燕燕》、《柏舟》都是她的作品。但是,莊姜沒有兒子,她便將衛前莊公另一位早逝的妾戴媯所生的庶子公子完收為養子;但衛前莊公卻喜歡另一個寵妃的兒子公子州籲。
莊姜
由於莊姜是衛前莊公的正妻,所以莊姜收養的公子完就成為了嫡子,是將來衛國繼承人的不二人選。但是公子州籲卻不這麼認為,他仗著衛前莊公的溺愛,成天舞槍弄棒,大有圖謀繼承人的架勢,而衛前莊公對此也沒有過多的干涉。
衛前莊公死後,公子完理所當然的成為了衛國的國君,是為衛桓公。公子州籲對此極為不滿,全然不把衛桓公放在眼裡,繼承驕奢淫逸。衛桓公無奈,只好罷了州籲的官,將他驅出了京都,把州籲趕回自己的采邑。
州籲回到自己的封地,和衛國大夫石碏之子石厚、鄭國國君鄭莊公的弟弟公子叔段勾結起來,大肆招兵買馬,經過十四年的經營,勢力越發強大起來。公元前719年,公子州籲借衛桓公前去周王室覲見的機會,假意為衛桓公設宴踐行,於酒宴之中發動政變,殺了衛桓公,取而代之成為了衛國的國君,這就是衛前廢公。衛前廢公殺死衛桓公是春秋弒君第一案,從此以後,弒君自立成為了春秋戰國時代稀鬆平常的事,當然,衛前廢公最終也沒有逃脫被弒殺的命運。
石碏大義滅親
衛前廢公為了證明自己的合法地位,在叔段的教唆之下,聯合宋國、陳國、蔡國等外部勢力進行擴張戰爭,炫耀自己的武力,讓國人心服口服。其結果是,數次戰爭以來,國人對他的印象不僅沒有好轉,反而更因為他的窮兵贖武,加深了對他的厭惡。無奈之下,他只好向在家養老的衛國大夫石碏請教治國之道。
石碏足智多謀,在衛國有很大的影響力,對衛前廢公弒君自立非常不滿。於是,他設計讓衛前廢公前去陳國,託陳桓公的關係,讓衛前廢公得到周天子的承認。衛前廢公不知是計,於是帶著石厚前去陳國拜見陳桓公。陳桓公早已得到了石碏的通知,於是就在陳國將衛前廢公和石厚抓了起來。石碏派人來到陳國,在引渡回衛國的途中,就殺死了衛前廢公和自己的兒子石厚,將衛前莊公的另一個位公子晉從邢國迎回衛國,立為國君,是為衛宣公。(“大義滅親”就是來自石碏)
宣姜之亂然而,衛國的內亂並沒有因為衛宣公的繼位而停止,反而愈演愈烈。衛宣公的人品並不比衛前廢公好多少,衛前廢公愛權,而衛宣公好色。衛宣公早在衛前莊公的時候,就和衛前莊公的一位寵妾夷姜有染,並生下了一個兒子,這就是公子急子。衛宣公繼位後,就把夷姜立為了正室,急子理所當然的成為了他的嫡長子。而在這之前,衛宣公已經明媒正娶了邢國國君的女兒為正室,而夷姜又是自己的庶母,如此之舉,衛宣公不僅公然違背了周禮,更有亂倫的嫌疑。
宣姜
然而,被美色衝昏了頭腦的衛宣公絲毫不管這些,他在急子成年之後,為他迎娶了齊僖公之女宣姜。當宣姜來到衛國之後,衛宣公馬上就被她的美色而吸引,居然色心大動,起了取而代之的心思。他藉故派急子出使宋國,將淇水之畔搭起新臺,將宣姜納為自己的偏室,這就是“新臺故事”的典故。
宣姜也不是什麼良善之輩,她和衛宣公成親後,居然又生了兩個兒子。宣姜為了能讓自己的兒子成為衛國的國君,竟然挑唆衛宣公殺死嫡長子急子,另立宣姜之子為王室的繼承人。衛宣公竟然還同意了宣姜的建議,密謀之下,假意讓急子出使齊國,喑中派出刺客在半路埋伏,給人造成一種路遇匪徒的假象。都說虎毒不食子,而衛宣公此舉連禽獸都不如。
與衛宣公、宣姜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宣姜的兒子公子壽與公子急子雖然是同父異母,卻相處的十分融洽。當他得知母親要殺死兄長的訊息,情急之下,星夜出城,追上了毫不知情的急子,將事情的經過原原本本的告訴急子,希望急子不要再去齊國,而是逃到其他國家避禍。
急子天生仁孝,雖然知道這一切,卻並不願意違背父親的指令,執意要繼續出使齊國。公子壽無奈之下,只好借為急子踐行為由,在酒宴上將急子灌醉,自己換上急子的衣服,坐上急子出行的馬車前去齊國。
衛宣公
衛宣公派出的刺客不認識急子和公子壽,見急子的馬車前來,一擁而上,就把公子壽砍死了。急子醒來,發現不見了馬車和衣服,就想到了公子壽要替自己去送死,就匆匆趕到了現場,此時公子壽已死,兇手還沒有離開。急子見兄弟已死,心灰意冷,決定與自己的好兄弟一同僕死,高聲說道:你們殺錯人,我才是急子。刺客見此,乾脆一不做二不休也將急子殺死了。
衛宣公得知此事後,深深被公子急子和公子壽的兄弟心情深所打動,突然良心發現,陷入了深深的悔恨之中,不久就在悲痛之死去了。衛宣公死後,宣姜的另一個兒子公子朔以嫡子的身份繼承了國君之位,是為衛惠公。然而,衛國人由於感念公子急子和公子壽的大義,對衛惠公並沒有什麼好感,於是衛國貴族就發動了政變,推翻了衛惠公,另立急子的親兄弟為新的國君。衛惠公本是齊僖公的外甥,於是就逃到了齊國尋求庇護。齊僖公之子齊襄公就糾集了其他諸侯,打著周天子的旗號殺回了衛國,將衛惠公重新扶上了國君之位。
衛國,從州籲之亂到宣姜之亂,再到齊國殺入衛國,就這樣,在內憂外患之下逐漸衰落下去。
懿公好鶴衛惠公重新坐上國君之位,並沒有給衰落的衛國帶來一絲絲的好轉,反而在他死後,在衛懿公的時候,衛國又經歷了一次滅國之禍。
衛懿公是衛宣公的孫子,衛惠公的兒子,祖孫三人一個比一個奇葩:衛宣公好色,衛惠公奸詐,而衛懿公的愛好又跟別人不一樣,他喜歡仙鶴。
仙鶴
衛懿公下令,凡是向他進獻仙鶴的人,都可以得到賞賜。當然,對於一個國君來說,如果他僅僅賞賜向他進獻仙鶴的人,也實屬正常。但是,衛懿公覺得這樣還不夠,他還根據仙鶴的品種、毛色,給仙鶴封了爵位,讓仙鶴和國內的大夫享受同等的政治待遇。於是,衛國人就開始對衛懿公越來越不滿意了。
公元前660年,狄人大舉南侵,直奔衛國而來,衛懿公慌忙之中召集軍隊迎敵。將士們紛紛對衛懿公說:請國君派您的鶴將軍前去迎敵吧!
這個時候,衛懿公才知道惹了眾怒,為了安慰將士們,只好將那些仙鶴全都放掉,並決定帶領將士前去抗擊狄人。然而,此時衛國軍心不齊,又是倉促應戰,很快就潰敗了。此時的衛懿公倒是很有骨氣,守著衛國的大旗不願離去,被趕來的狄人砍為了肉泥。
衛國大夫弘演因出使陳國,躲過這些滅國這禍,等他回到衛國,衛國已經淪陷。弘演來到戰場,找到了衛懿公那堆血肉模糊的爛肉,悲痛之中,他抽出配刀,劃開自己的肚子,將衛懿公的肉泥放到自己的腹中,說:“主公屍骸不全,無法收葬,就用我的身體給你做棺木吧!”說完,就倒地而亡。
衛懿公雖然昏庸,死後還有忠臣從容僕死,著實讓人動容。
衛國雖然在齊國的幫助下,最終在曹地(今滑縣道口鎮東)復國,但是,從此也成為了大諸侯國附庸了。秦滅六國之時,衛國之所以獨存,這是因為,衛國先是魏國的附庸,秦滅魏國後,衛國自然也就變成了秦國的附庸。到了秦統一天下時,衛國只剩下都城那麼大的地盤,滅與不滅,意義並不在了,這也算秦始皇給姬姓家族留下的最後一點尊嚴。隨著衛君角被秦二世廢為庶人,周諸侯國中最後一個國家正式宣告滅亡。
-
5 # 葉飄刀
春秋戰國存在時間最長的諸侯國,周代分封的諸侯國很多,但經過春秋戰國的兼併潮,最終還留下來的大家首先想到的也就是戰國七雄這幾個留到最後的,那麼到底哪些諸侯國存在時間最長呢?
戰國七雄之中,趙魏韓是三家分晉的時候才建立的,存在的時間相對較短。
另外四個國家之中,齊國經歷過田氏代齊,實際上是類似三家分晉的情況,可以不算在內。
剩下的就是秦國、燕國、楚國。
一般人會認為,最終滅亡六國存留到最後的秦國,自然是存在最長的國家。但秦國建立於公元前770年,比楚國與燕國建立得都晚幾百年,所以秦國也被排除了。
那麼就是楚國與燕國了。
楚國的時間是公元前1042年到公元前223年。
燕國的時間是公元前1044年到公元前222年。
兩國的時間長短相差無幾,但燕國畢竟先建立後滅亡,燕國看來是最長的,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春秋戰國時期真正存在最長的諸侯國——衛國衛國,在春秋戰國時期的存在感感覺很低,但其國雖小,卻出了很多的人才比如主導秦國變法的商鞅,就是衛華人。然而卻是一個在夾縫中一直存在下來的國家,並且在六國覆滅之後都還存在了一段時間的國家。
衛國建立於公元前1115年建立時間比楚國燕國都早。
而衛國滅亡於公元前209年,滅亡的時間比楚國、燕國都晚。
可以算是真正春秋戰國時期的生存大師。
回覆列表
最長的兩個諸侯國應該齊國、燕國。
齊國,前1044年—前221年,太公望輔佐周武王滅商後,始封侯爵,建國立邦,煮鹽墾田,富甲一方、兵甲數萬。傳至齊桓公時,已是疆域瀕臨大海的東方大國,齊桓公透過“尊王攘夷”,成為春秋五霸之首,姜齊傳至齊康公時,大夫田和自立為國君,是為田齊太公。公元前386年,田和被周安王列為諸侯,姜齊為田齊取代,田和正式稱侯,仍沿用齊國名號,世稱“田齊”,公元前334年,齊侯田因齊稱王。齊湣王時期,齊國對外擴張,南吞宋國,西卻強秦,後列國公憤,五國伐齊,剩兩城差點滅國,雖後復國,國勢大減。前221年,齊王建向秦王政投降,齊國覆滅,歷823年。
燕國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222年,周武王滅商後,封其弟姬奭於燕地,是為燕召公。前323年,燕易王稱王。前316年,燕國爆發子之之亂,兩年後,齊宣王借平亂之名,派大軍滅燕。前312年,趙武靈王扶持燕昭王歸國登基,燕國復國。燕昭王廣納賢士,勵精圖治,任用樂毅合縱攻齊、破東胡朝鮮,盛極一時。公元前222年,秦王政派王賁率軍攻遼東,虜燕王喜,燕國滅亡,歷8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