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善良快樂

    我不贊同觀點!不要自私,不要控制孩子的能力發展,要為祖國培養人才做貢獻,社會在快速發展,這種思維跟不上社會的步伐。

    誰能想到,有個智慧手機一切能搞定(有錢就行)。

    如果孩子在你身邊,你老了需要人照顧的時候,讓孩子不工作伺候你?吃什麼,喝什麼。

    小時候有幼兒園,老了有養老院,不給任何人添麻煩,車到必有路,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活在當下,開心每一天。

    不指手劃腳,不控制任何人,(不控制人的思維,這也是我的教學習慣,體現在課堂上,體現在生活的字裡行間,不控制學生思維,使他們有後勁!)

  • 2 # HR的傳奇之路

    “太優秀”是何標準?!

    如果僅以學業、工作成就來衡量太過於偏頗。我認為何為太優秀:

    以德為先,懂得感恩孝順,不管身處高位還是平民百姓,懂得感恩是第一位。

    德不配位稱不了“太優秀”,所以教育孩子首先給他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到老自然可以其樂融融。

  • 3 # 黎明時分自然醒來

    孩子越優秀,老了就越指望得上。畢竟優秀的孩子一定孝順,越優秀就越孝順。

    大舜是最孝順的,也是最優秀的。大舜優秀到可以治理天下,對父母也就更孝順。父母親對大舜十分不好,多次要害死大舜,而大舜反而越來越孝順,把父母親對自己的不好看作對自己孝順心的培養。

    所以,孩子優秀不優秀,不全在於父母親的培養。父母親千辛萬苦培養,有可能孩子仍然不優秀,所以別擔心自己有什麼大能耐能把孩子培養成什麼太優秀的人物,大舜自己的兒子商均就不孝順,大舜再怎麼慈愛都不能做得更好一些了,所以《史記》說“舜子商均亦不肖”。所以我們還是多多努力為好,努力培養孩子的孝心吧。怎麼培養呢?一是我們自己孝順父母,孝敬天下一切長輩;二是我們慈愛兒女,慈愛天下一切孩子們。只要做到這些,就不要專門教導孩子來孝順自己的親生父母,因為那往往畫蛇添足,包含了私心,起到反效果。原因在於我們作為父母,對孩子的慈愛還不夠,不夠真誠,希圖回報。

    所以《大學》說,“為人父,止於慈。”

    作父母的,對兒女全心全意慈愛就足矣,不能要求孩子對自己孝。這就是“止”。知止然後有定。

    春風楊柳萬千條 六億神州盡舜堯

  • 4 # 閒雲看世界自由行

    我不贊同這個觀點。大部分優秀的孩子,越優秀越讓家長省心。現在養老也不可能指望孩子,只要他們能過好他們的生活,做父母的就知足了。

  • 5 # 古城晨早

    這個情況要看從那個角度來說。

    首先,不能說別把孩子培養的太優秀。自古以來,誰都盼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優秀的人。不說光宗耀祖,起碼孩子的生活會順當一些,條件會好一些,地位會高一些,自身的素質也會好一些。當然,孩子優秀了,素質提高了,更知書達理,更知道和更有條件孝敬老人。所以,孩子優秀是所有家庭的夢想,也是所有家庭為之奮鬥的目標。

    但是,現實情況有時候也會令人很尷尬。環顧周圍,我們可以看到一種現象。有一些孩子特別優秀的人,往往生活得很孤獨很寂寞。孩子出類拔萃,遠赴大城市去創業去工作,事業很耀眼。但是父母卻留在小城市、小縣城或農村寂寞得度著晚年。尤其是那些出國發展的孩子,其國內的父母更是感到孤獨。雖然表面上看很風光很榮耀,但是平時的寂寞無時不在。尤其是一個孩子的父母,這種孤獨和寂寞更是嚴重。雖然,有的孩子條件很好, 想把父母接過去居住,但是真正能長期住下去的少之又少,都是由於各種原因不願意長期住下去。倒是那些很平庸的孩子,沒有能力幹大事,只能就近打工或拼搏,總是離父母不遠,可能經常待在父母身邊,或隔三差五地帶著老婆孩子回家看看,父母能夠感受到天倫之樂。

    有的人會說,不優秀的孩子,很多人都不懂得孝敬老人,虐待老人的不少。其實,不優秀的孩子大部分還是對老人有孝心的,這是人之常情。優秀的孩子也不能保證個個都對老人孝敬。

    可能有人會說,硬把孩子留在身邊,影響孩子的前途,是父母自私的表現。這完全是另一碼事。這裡只是說一種客觀存在的尷尬現象,並不是要提倡不顧孩子的前途,把孩子壓在身邊。

    每一個人都盼望過上好日子,能夠享受美滿的晚年生活。如果孩子的前途和自己的理想有衝突,任何一對父母都是會考慮孩子的,不會自私地去限制孩子。

  • 6 # 斌哥有數

    這話太對了!

    如果優秀在國內,我覺得多遠都不算遠。

    如果優秀在國外,我覺得多近都算遠。

    看看身邊白髮蒼蒼的幾個老哥,子女們定居在米國。他們當時是多麼優秀,孩子也是多麼優秀,現在呢?真靠不上。

    也有幾位老教師,他們的孩子在國內大城市。說起來也特別自豪。

    特別是經歷了今年,在國內好,還是國外好。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

  • 7 # 燈火闌珊似水年華

    理兒是這麼個理兒,但是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但優秀而且還希望自己的孩子出類拔萃。如果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優秀的話,父母幹嘛不惜任何代價都要讓孩子受高等教育,去上花費高的貴族學校去唸書,為得就是將來出人頭地,即使老了指望不上也盡其所能。那些恨鐵不成鋼的父母為了孩子的學習,情願不去掙錢就是讓自己的孩子以後有個好前程。

    父母從來都不求奢取,不圖回報,只有任勞任怨的付出,希望的就是兒女幸福。

    說真的,兒女優秀遠離父母,即使物質生活富有,總不能在身邊陪伴幸福。可是,人都是要往高處走的。

  • 8 # 墨煜寒

    我記得爺爺在世的時候,常說的話,三十年前看父敬子,後三十年看子敬父!

    有個優秀的孩子是父母的驕傲,至於養老有很多種形式!

  • 9 # 紫色靈香草

    我覺得培養孩子是每個公民對國家應盡的義務,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我們享受了親情,享受了培養人的快樂和成就感。孩子長大了能獨立自主,能為國家做貢獻,能讓人類得到延續,能讓我們繼續享受親情溫暖、天倫之樂。我們為孩子的優秀而驕傲,可以分享他們成功的喜悅,這也是我們的培養結果,多好啊!

    至於孩子優秀了不能靠得住這根本就不成立,你打算讓孩子幹什麼?天天在家做飯洗衣服?不優秀的孩子就一定做這些嗎?要是孩子連工作都沒有,整天啃老就靠得住?所以,孩子靠得住靠不住關鍵看孩子自己教養怎樣。也許優秀孩子沒時間多陪老人,但是不等於不孝順,他可以透過不同的方式,比如給你錢請保姆,給你出錢住高品質養老院,都會有能力。

  • 10 # 笑顏叮咚

    這個問題的邏輯是孩子優秀了,就去發展自己的事業了,沒時間陪伴父母了,沒出息的孩子才會承歡膝下,所以,為了老有所養,老有所依,父母不能太過用心培養自己的孩子。

    我相信有這樣想法的父母是極少數的。絕大多數的父母是偉大的,從孩子呱呱墜地的那天起,父母的心願就是孩子能夠健康快樂成長,將來學有所成,有選擇生活的權利,能夠遊刃有餘地應對一切挫折和困苦。為了孩子的美好未來,父母會用盡心力去培養孩子,不惜精力,不惜時間,不惜金錢。在培養的過程中,父母一般都會處於忘我狀態,只想付出,不圖回報。也只有父母才能做到這般無私和偉大。

    如果優秀的孩子能夠將學識和心思用在事業上,能夠將自己的家和生活經營好,能夠為社會和國家做出貢獻,做父母的只會感到驕傲,而不是遺憾孩子怎麼不來陪陪自己。

    養孩子不是一種投資,不是付出了就一定要有利益回報。養老應該依靠制度健全、保障到位的社會,而不是依賴孩子。

  • 11 # 使用者醜陋的我

    每個父母在培養孩子的時候都希望他是優秀的。

    我們常常看到的是,只有優秀的孩子才有能力給自己、給父母更好的生活。並且給社會和他人創造更多的價值。

    人生沒有千篇一律的,而老了能不能指望又豈是人自己可以左右和預料的?

  • 12 # 香林陳奶奶

    謝謝邀請。“別把孩子培養得太優秀,當心老了指望不上,你怎麼看?”題主提出這個問題,邏輯思維過於簡單。如果每一個家庭的父母,在孩子培養的問題都有這種想法與理念,那麼在當今的社會里,許許多多的年輕父母就不用如此為自己的兒女操碎了心,不用花費巨資讓孩子們參加什麼培訓班、䃼習班、興趣班了。目的就是一個,把孩子培養得出人頭地,成為國家建設的棟樑。把自己的孩子培養得很優秀,這是每個父母應有的義不容辭的責任與義務。他們決不會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也是作為父母的社會責任。如果每個父母在培養孩子的問題上都有這種狹隘的不可取的思想,國家的發展、社會的振興、國強民富都靠誰?靠的就是那些撐握知識的優秀人才,那些學業有成的孩子們。老了靠誰?就是靠自己。就算我們不培養自己的孩子,讓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你養老一定有希望嗎?這主要取決於自己的意願和認識。不管是優秀人才的家庭還是平庸之人的家庭,作為兒女他們都有自己的事業與家庭,總不能天天圍著老人轉吧!到老人需要照顧的時候,他們會毫不猶豫地來到打理父母之事(自己沒時間請保姆或去養老院)。孩子越優秀,父母就越省心。因為父母從來不求兒女的回報,只有盡心盡責的付出,兒女優秀就是父母最大的福氣與榮耀。父母是偉大的,是無私的!

  • 13 # 陪寶寶讀書

    老了指望不上是極有可能的,但是孩子優秀與否,確實不能和這個未知數掛鉤。

    雖說“養兒防老”,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越來越多的父母年近花甲,身體不適或者有情感需求,卻得不到孩子的迴應。

    孩子們要麼忙於工作,要麼忙於自己的小家庭。也許有的父母覺得自己辛苦一輩子把孩子養育成人,有的還頗有成就,到了老年卻得不到想要的回饋,就覺得是不是不應該把孩子培養的太優秀。

    要明白,孩子是我們自己願意生的,從一歲以後,他就開始出現獨立性,展示出他本來就是獨立的個體的事實。為人父母,本就有養育子女的責任和義務,若擔心未來孩子指望不上,就不盡全力給予他們好的教育成本,無疑是有點自私的想法。

    再者說,未來的世界千變萬化,孩子需要生存,需要有技能,需要有自己的立足之地。父母離開人世,孩子還要繼續生活,他本可以優秀卻被折斷翅膀,父母不會因此心痛嗎?

    父母子女一場,本就是漸行漸遠的關係。若在父母的庇護之下,孩子能長出堅硬的翅膀,面對未來的風吹雨打,是最好的結果。

    而且,請相信,一個被父母全心全意對待的孩子,未來一定不會對父母棄之不管。他內心有愛,心中有力量,就能有足夠寬厚的臂膀守護家人

  • 14 # 近六旬的年輕人

    “老了指望不上”,首先要想明白你想指望什麼?我的理解是老人需要陪伴,不管是“身”還是“心”,能領悟這一點並努力去做的就是個好孩子。離得遠不一定就是優秀,在身邊的也未必個個都好。優秀不問遠近。當我們老了,兩個孩子四個老人,想想都有點頭皮發麻,再優秀的孩子都很難兩全。時代變了,養兒防老的思想也得改了,轉變觀念靠自己。培養孩子成為優秀是做父母的職責,站得高看得遠,選擇的機會也多。孩子好了父母就安心舒心,且這樣的心情一直會持續,好心情也有利於健康。

  • 15 # 豪晨七月

    你是指望孩子給你月月打生活費?還是指望孩子天天陪在你身邊?還是指望孩子能在你老年的時候盡心盡力的照顧你,寸步不離?

    你到底指望啥?你這個對孩子的指望是合理的還是過分的?

    兒女有出息本身優秀,那麼他們一定在社會或者家庭中擔任著重要的角色,他們身上的負擔也很重。因為他們優秀,社會、家人就希望他們能肩負更多,回報社會,養活家庭。兒女們也很累的。

    而且不是說有出息這樣,就算是個普通的兒女也要有自己的生活吧,他們生活的中心不可能,也不應該是你。

    年紀大了有養老保險,有醫保,有養老院,啥都有。國家幫你安排的好好的,你卻非要要求自己的孩子如何如何,這顯然是愚蠢的,你應該怎樣想著減輕孩子的負擔,而不是加重!

  • 16 # 小草PCS

    可憐天下父母心,說一千道一萬,父母總是為了兒女著想,父母對兒女真心實意,兒女對父母卻多元“因素″未別盡心“盡孝″。兒女越有出息,如大鵬展翅行萬里;父母養老守護家中靜心享福,總感覺兒女越有出息″高飛”了,指望不上,有些失落感。這是天下做父母的普遍共識。

    父母一生含辛茹苦,把兒女培養成人不容易,兒女越有出息,父母越有成就感,心情愈快,心意滿足;自古忠孝難得兩全,兒女為國效力,也是為家擔當,常言道:國富民強,有國才有家。時代在進步,國家富裕了,養老的思路也在闊寬,我們做父母的為了養老,怎不能把兒女天天困在身邊全值指望,也是自私的、不現實的。

    現代60、70後的兒女,大多獨生子(也有少量二孩),成家立業後,他(她)們也面臨著雙方父母的養老照顧,加上自身生活和工作上的困擾,承擔著雙倍乃至更多的壓力,我們做父母的應多理解,如今在田間地頭、在廠礦企業、在建築工地、保安、清潔環衛…到處可以看到五、六十歲不服老的勞力者,盡興忙碌著,一個目標:不拖累兒女、自備一點養老看病錢、反哺孫輩怕兒女過度勞累,而發揮餘熱,對社會對家庭多出一份貢獻。

    未來的社會,我們做父母的老年人,不必怕養老指望不上兒女,而真怕兒女沒有出息!

  • 17 # 風吹不倒的秋草

    兒女有出息一定就是事業上有成績了,相對就很忙,天天忙於事業,忙於工作,更是沒有時間來照顧父母。

    做父母的也不要責怪他她們。

    父母一輩子培養孩子,不就是為了讓他她們長大後有出息,出人頭地,為父母爭光嗎?既然父母對兒女的願望實現了,那就不要強求養老指望兒女了。

    兒女要是能給父母出點僱保姆費,和上養老院的錢,那就更好了。事業好了,關心父母就少了,這也是兒女沒辦法的事,一心不能二用。

    父母應該在這方面多理解一下兒女,想的開,兒女出息了,是做父母往日沒白付出的結果,是父母的驕傲,父母走到最後閉上眼睛那天,也就知足了。

  • 18 # 芳華自傲嬌

    回覆誠邀:為什麼感覺有的兒女越有出息,父母老了以後越指望不上?

    我個人以為,當下有類似於這種現象也確實不少見:其實也很好理解,因為有錢的人,他大部分時間都是用在不斷創業上,因此沒得空陪伴在父母身邊,實乃“忠孝不能兩全。”如此這般,也就很容易可以解釋的通,並且我個人以為有情可原。當然我們說:這也不足以可以認為,我們能不經常回家,照顧好老人的理由。

    似水流年中親情永遠是割捨不掉的,親情之間的邂逅,他們的一抹微笑,就是我們心中的那份暖。換言之:我們做家長的也多加點理解孩子的不易,應居安思危,大徹大悟之下,才能不計較,不拖其孩子的後腿,努力鼓勵,支援推進~引導讓他們努力創業,才能精於勤奮持家!

  • 19 # 宏治123

    這個問題不單是父母有這種感覺,就是他媳婦也是同樣的有抱怨,還美其明曰的說:

    我需要你的陪伴,不需要錢。如果常陪伴她身邊沒有錢,又說這個老公天天守在家裡,無所事事沒出息了。常說的一句話,甘蔗沒有兩頭甜,捨得,捨得,有舍才有得。在單位是個好工人,是個好領導,在家裡就不一定是個好兒子,好老公,和好父親了,實屬正常現象。

    人都要有個滿足,不能人心無足蛇吞象,吃了五穀,想六穀。

    好兒女志在四方,舍小家為大家!值得讚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說說你們追過的劇?值得推薦的一部好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