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自然居客

    根據《山海經,大荒西經》記載,“西北海之處,大荒之隅,有山名曰不周山",並述“火神祝融戰水神共工"事。及《淮南子》記載有“共工怒觸不周山",故有人推測是崑崙山之北,今人以帕米爾高原為最可能。

    我覺得有幾個要點需要考慮,還可以進一步確定位置。

    一,結合神話傳說及古史記載,尤其山海經指出尋找“西北海"及“大荒”的準確位置是關鍵點。

    我從上古地理及氣候角度入手,可能會事半功倍,收到意料不到另闢蹊徑的結果。

    根據世界地質史推測,冰川期晚期,青藏高原因印度洋板塊擠壓引起抬升,氣候漸幹,氣溫下降,青藏高原以北至帕米爾高原之間(中國西北部),因冰川融化形成偃塞湖,即今天的天山南北的塔里木盆地及柴塔木盆地和準噶爾盆地所在地,古稱“青海”(約是山海經指出的“西北海”)。至今仍殘留塔里木河及青海湖,及羅布泊地下河等。中亞高原應是山海經“大荒"之義。

    山海經中記載“不周山",推測應是高原和山間盆地之間山脈(懷疑帕米爾以南,天山南北至崑崙山以北之間某山)。尤其當我們把氣候因素考慮進去之後,氣溫上升之時,沙漠盆地變淺湖後,一片無際大“海”出現眼前,山海經之“西北海”則可確定無誤了。推指塔里木海和柴塔木海及準噶爾海。

    而不周山脈應特指是兩海之間的山脈。因造山運動中的“活火山",天山常年噴火,形成“共工臺”即今天山天池,正是“不周”之義。加上火山噴發,形成“天柱″煙霧,後人延伸“火神祝觸大戰水神共工"十分合理。火神祝融應指火山岩漿,“天傾西北,地陷東南”,岩漿入水,洪水滔天,延伸為“水神共工”之“怒觸不周山”真是太形象了!

    如果再加上“軒轅臺"之傳說,推測軒轅臺是因西風帶之季風影響,火山煙塵飄向東方落到黃土高原處,形成今日黃土高原,則十分可能了,軒轅臺即黃土高原(黃帝在此)!

    透過如上分析和推理,我覺得天山山脈應是“不周山”正解,而不是帕米爾。一是海拔不夠,二是火山沒有,三是湖海沒有,四與古史記載不符。故覺得不靠譜。但天山一論權當一家之言,腦補之議。

  • 2 # 雲與燭

    山海經中,不周為名的山有兩座,一座是西山經中,西次三經的第三座山,首山崇吾山西北三百里為長沙山,再西北三百七十里處,介於西山經是起於華山山系,大概可以推得是在現在的崑崙山系附近;第二座是大荒西經中不周負子,從山海經的描述來看,第二座比較符合神話傳說中被撞的不周山。但是要說此山具體位置,就難說了。僅西山經記載,其總共有七十七座山,總距離一萬七千五百一十七公里,而西山首山是華山山系的錢來山。以此來看,大荒西經所載之山,應該已經不在國內。第一座又有在西北海外說明,此山和西山經所載之山至少是隔著一片海的,僅以現在地圖來看,描述過於模糊,加之尚有大洪水時代的存在,這個西北之海是否還存在尚且難說,所以此山具體位置難定。

    原文記載如下:

    《山海經-西山經-西次三經》“又西北三百七十里,曰不周之山。北望諸䗡之山,臨彼嶽崇之山,東望泑澤,河水所潛也,其原渾渾泡泡。爰有嘉果,其實如桃,其葉如棗,黃華而赤柎,食之不勞。”

    《山海經-西山經-西次四經》“右西經之山,凡七十七山,一萬七千五百一十七里。”

    《山海經-大荒西經》“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負子,有兩黃獸守之。有水曰寒署之水。水西有溼山,水東有幕山。有禹攻共工國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作為一個les怎麼面對身邊朋友和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