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6
回覆列表
  • 1 # 鐵面人解讀歷史人物

    孟廣祿老師,有名的京劇演員、京劇名家、京劇表演藝術家、有著中國京劇舞臺“第一花臉”美譽、京劇裘派花臉領軍人物、裘派傳人、國家一級演員。

    孟廣祿,有一個詞說人叫大忙人,他就是最大的忙人了,當時也經常有一些演出什麼的,一天到晚就是非常忙碌,他曾言,因為觀眾的需要,所以說我(他)們更應該出好的作品給廣大的觀眾,就是一年到頭覺得他好像就沒有閒的工夫,那麼他這麼繁忙、這麼緊張的這種演出任務,累不累呀,他覺得累是累,但是最累的還是心裡,心裡累,那怎麼講呢,因為每一場演出吧,可以這麼說,都是拿心來唱,所以說演出的場次,不論是場次、還是演出的物件吧,什麼樣的觀眾,他自己本身認為每一個演員也是應該做的,每一場演出都跟第一場一樣,所以他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擱在給觀眾奉獻的這種激情當中了。其實說到用心來表演,記得老先生就是老藝術家好像有那麼一句話,叫發於內而形於外,就是你演唱也好、表演也好,必須內心要有激情要有東西,之所以大家那麼喜愛孟廣祿呢,就是因為大家在看他演出的時候,總是覺得特別地酣暢淋漓,特別地過癮,然後看他是從來就是一股子使不完的力氣,有激情從裡到外的一種全方位的一種投入吧、全身心的投入。因為現在的觀眾要求也高,而且作為他們一名演員吧,就是這樣的努力就是認真,有的時候忽略了一點,都未必能達到觀眾的要求,所以每場演出,都是非常重要的。覺得人生活當中可能也會有不光是甜,肯定生活當中有一些其它的,比方說最近情緒不好或者身體不太好,但是一到臺上去,記得每一次看他尤其是清唱,能看清楚這個表情,完全都是一個勁,全是這種特別飽滿的。他說,因為觀眾是上帝,所以說觀眾喜歡京劇,他想他們就需要這種跟觀眾交流的當中,把一些不認識他們的觀眾,能領到他們這兒來,叫他真正的理解他們是用心來唱。所以每次演唱會,不管他是準備了幾段,那一定是要返場再返場,是這樣。

    在當今這個京劇舞臺上裘派演員當中,不管他承認不承認,總之是很多專家和觀眾都是這麼認為的,孟廣祿是佼佼者之一了。那麼對於這個裘派藝術,他個人是怎麼來理解這個裘派藝術的。裘派藝術呢,好多演員不但是裘派的這些演員包括生旦淨醜這些都一樣,他認為都有一句話,說聲情並茂。因為他感覺到真要做到聲情並茂,真是很難,真的,那是一個境界了。尤其到,就是在臺上,怎麼能把觀眾、怎麼能把人物真實地表現出來,而且沒有更多的那種就是實實在在的那種,臺上的那種你我,能不能跳出來,把自己的塑造的整個的形象表現給觀眾,是不是那人,那真是不那麼好做到的,所以他在看老藝術家的演出,每一場演出,都是跟自己吸收營養一樣,是一種學習。

    聲情並茂這是一個京劇演員的境界了,同時也是裘派藝術的一個精髓,那裘先生在這個四功五法、唱唸做打、手眼身法步方方面面都有建樹、都有創新,也都有他的特點。你比方說很多裘迷,都覺得裘先生這個眼神就非常的炯炯有神,尤其花臉演員更不容易,因為花臉你畫上之後就是一個五彩繽紛的那種場面,可是他的眼睛如果沒有神,你就無法表達出來他的人物的心靈,所以說在包公上到底怎麼個眼神,你比如他們花臉就這塊地方,就說他認為裘派的那種特點就是眼神,就把唱、先不提唱,就是他的整個神態的表演,眼神跟腰裡邊和腳底下,那是非常關鍵的,他的包公你看秦香蓮他一說,他這眼睛他琢磨這個,“我勸你認香蓮”,他那個內在的那種含蓄,就心靈的窗戶怎麼來表現,對觀眾非常重要,而且他畫的兩個眉攢的點,他非常地講究。

    在京劇界裡,人都說梅蘭芳大師,為了練這個眼神,你比如說養鴿子,或者是哪位藝術家是點香火頭,這麼轉眼神,這是旦角,但是沒有聽說過說花臉演員還要注意這個眼神,他要怎麼樣去練這個功,大家看這個電影就是裘先生了,《鍘美案》、還有一個黃蓋就是《群英會》,你看兩個不同的角色,一個武將、一個文官,但是他透過這個眼神,尤其是特寫的時候,你看的可清楚。可以說拿眼睛可以說話,就是內在、藝術的悟性是有語言的,現在他研究這些個事。悟性,他們說這些悟性高與低,但是悟性是有語言的,兩人之間自己為什麼走一個動作,知道他幹什麼呢,這是一種悟性的表達,你就知道他要幹什麼,透過眼睛上。那麼這是兩方面,一方面是他作為演員,他表達得準確,作為觀眾呢,才能看明白,演員如果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應該怎麼表演,這就是從心理來揣摩出來的人物,表現的就是恰如其分的。就是花臉演員透過眼神來表現人物這也是裘先生的最大特點,裘派藝術的一大特點。我們在孟廣祿的演出當中也能夠看到這一點,這是一個眼神、也就是表演,另外裘先生的唱還是覺得是第一位,大家非常喜歡聽,十淨九裘。因為他的年齡沒有趕上裘先生,他也可以這麼說一生太遺憾了,如果他要能親眼看見裘先生的演出,他想對他們這一代人更有,因為他終歸我看見過,現在他沒看見過,只有聽他的唱,但是聽裘先生唱,就像能看見人一樣,就是他的唱的感染力要有多強,就那個形象馬上就出來了,所以說實在是功力太深了,裘先生應該算是著名的銅錘,健他有一些架子的東西,也是糅進去,比方說他的《盜御馬》非常的棒,簡單的舉一個例子,比方說《鍘美案》裡邊他的這個唱,他是怎麼透過這個氣息、怎麼透過這個運腔、行腔來體現人物的,而再比方說《盜御馬》裡邊,他透過這個工架怎麼來體現這個人物的,使我們更能夠切身的體會到裘派藝術。裘派,因為他上面還有好多老師,他呢,只能談他自己對裘派的個人的看法,他想未必對,但是他總認為藝術觀跟人生觀一樣的,只要你的觀念對的,他也許就是,你體會就對了,裘先生就是,他的唱包括他的眼神,裘先生最好的地方,當然裘先生都好,真的,孟廣祿他非常遺憾這一輩子就沒見過裘先生,自己太遺憾了就是,這年齡上沒趕上就是,裘先生的氣息,氣息、人物上的表達,他哪一句唱都是“我勸你認香蓮”,就跟大家真是勸你那種感覺,情真意切的。所以他在氣息上的表達,他的人物上的表達,還有他身上的表達,他們說唱戲,這人唱的味真好,那個味道不單是光一個唱的味道,他有人物的味道,人物的份量,那都是表達的淋漓盡致的。裘先生不是讓唱拿住裘先生,是裘先生拿住了唱,他跟你表達的,那就是觀念,他的點就是正確的,所以說觀眾看著舒服,身上的表演也舒服。唱不瘟、不火,而且人物的表達恰到好處,包括他自己作為演員既演人物也得演自己,他這種表達把自己最好的東西獻給了觀眾。

    既演角色又演自己,這就是既作(做)戲又演人物,覺得這個拿捏的就不太容易,演戲,演人物就是要做戲,演的是包公,我就是讓你看我演的是包公,演自己就是要有自己流派的特點,要有自己的認識。你還要把這個人物,為什麼是揚長避短呢,如果你不明白這些個東西,你怎麼能把自己的長處揚出來呢,所以說揚長避短,就是把自己的缺點能不能掩蓋了,把自己的好的東西能不能奉獻給大家來欣賞,這是一個。咱們說揚長避短,其實裘先生有一些他自認為可能不是特別佔先的優點,應該說是小缺點了,他有一些能夠掩蓋下來,比如說個頭的問題,他跟比方說李多奎先生可能配戲,誰往前來點,誰往後來點,他舞臺排程,透過這種來彌補,那麼,據說孟廣祿他在學藝過程當中,可能也是由於一些條件的限制,受到一些坎坷和挫折,有沒有這回事,有。

    他那是在中國戲校畢業之後,那陣也是,都是小孩不懂什麼,當時跟你說王老師或者張老師,我畢業之後上您那兒去,那行,條件那麼好上我那兒去,人家就把你戶口拿走了,哎喲,給他擱河南去了,他們家六個孩子,他最小,全部上山下鄉,他父親又是非常先進的一個老黨員,上山下鄉都走了,就他自己了,他說這怎麼辦,河南怎麼辦,完了之後,他父親就說,哎呀,你還是別去了,自己(我)慢慢歲數也大了,身邊得留個人呢,怎麼辦呢他說,完了他就考天津戲校,但是沒有考上,他當時考中國戲校的時候,他考過天津戲校,也沒有考上,那當時他覺得是什麼原因,但是全國要十個,中國戲曲學院考上了他,考完了之後,而且開蒙的老師很好,都是孫盛文孫老師、開蒙趙榮欣老師、馬名群老師、還有孫富亭老師那時候教戲,他感覺到提起老師呢,那一代的老師真是太好了,不但是在他們身上,真是一種儒家的那種非常的能教育人,非常的能理解人,就像跟臺上一樣忠孝節義那種,特別能感染,所以說他們也是一樣,在那兒排完戲,教完課,就老師給拿過來,那怕是水果糖呢,給你來塊糖,那時候小時候感覺挺幸福的,就拿著杯子給老師打水去,打完之後,唱一天了也渴了,在那兒兌點自己喝,再給老師拿來,老師一看,老師也不知道,就說,這水可淡了,就是互相開個玩笑,很融洽這種師徒之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實體店被淘汰,40歲以上沒有穩定工作的人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