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農村人我行我素

    電商進駐菜市場,社會在進步在訊息時代不能去阻止,對於說壟斷,我相信國家有相關應對政策。另一說法電商興起會衝擊商販,造成大量失業,我認為就算是也是社會在轉變,商販也要跟著時代步伐去改變,不能說這行業利益受損就反對。我反而擔心的是如果商販垮了,大量商販退場而引起房地產斷供,一系列的蝴蝶效應銀行可能受不了。

  • 2 # 米絲的李生

    電商的背後是資本的博弈,永遠都是大魚吃小魚的套路,而我們老百姓就是小蝦米!

    第一資本圈地

    目前幾大代表的電商:多多買菜,橙心優選,美團優選,十薈團等正上演著激烈的“百團大戰”!

    網際網路的常規操作是以燒錢補貼迅速的佔領市場,拉資料,然後和競爭對手“血耗”,直到一家獨大。

    低價誘惑,手機下單,次日門口提貨!

    確實除了少數對價格不敏感的有錢人外,百分之95以上的消費者都拒絕不了低價的誘惑。操作簡單,而且可以就近取貨,方便而又實惠。

    一些上班的年輕人更是歡喜這樣的模式,本來上了一天班就累,下了班已經晚到菜市場都關門了,繞道去大型超市費勁。這種就在小區附近門店直接取貨,簡直體貼到家了。

    ”一分錢4個雞蛋,一分錢一斤水果~~“還有每日的特惠商品,反正兩個字就是”便宜“。一些家庭主婦,中年使用者誰不想佔個便宜?0.01元的雞蛋,0.01元的食鹽等等低價,圍繞著老百姓生活油鹽醬醋,迅速的拉新。再以各種優惠券,補貼的形式,增強使用者的粘度。就是要告訴你,”我這裡就是便宜,不怕你不來“

    ”跑馬圈地“沒有下線,只有你願意,你就是”團長“!

    對於一個良性發展的公司,對區域佔比數量都是有嚴格把控的。但是電商大戰不會,正是搶佔碼頭的時候,只要你願意就給你開設”團長“資格,哪怕一條街有20個店鋪,就有20個”團長“。

    這個階段的電商不會關心大多數”團長“能不能掙錢,區域會不會過於飽和等問題。只要平臺數據好看就行,只需要扶持幾個聽話的”團長“,讓少數幾個真的掙到錢,自然能吸引更多的門店加入。

    再加上目前電商平臺對”團長“的返利也非常的誘人,在實體經濟普遍下滑的情況下,誰不願意額外增加一份收入

    據瞭解,幾個平臺對”團長“的返點,一般是兩個標準,凡單價在3元以下的返3毛,單價3元以上返金額的10%。這裡需要解釋的是,平臺是按一個產品算一單。舉個例子,使用者下一單包含了10個商品,這10個商品每個都是3元以下,那麼給”團長“的返點就是3元。

    所以有的”團長“門店一天能接1000多單,收入還是挺可觀的,當然這是做得好的。至於那種一條街20個”團長“的情況,估計有10幾家都是掛零的。

    第二完成擴張後就是割韭菜的時候!

    用”金錢“開道,各大電商平臺迅速佔領了城市以及各地州市的市場,發展迅猛之勢是”海嘯“級的。

    遙想當初的美團大戰,滴滴的崛起,簡直就是複製貼上,不需要任何的技術,戰略,就是這麼的簡單粗暴。

    硝煙過後,以前的燒錢補貼沒有了,對商戶不斷的遞增加價。你再也吃不到只花1塊錢的午餐,餐飲店老闆利潤不斷被榨取,還不得不依附平臺,因為此時平臺已經掌握絕對的使用者資源。

    現在坐滴滴基本都趕超出租車了,滴滴司機收入銳減,”雙證“過後還由不得你任性,必須被滴滴平臺牽著鼻子走。高額的抽成被拿走,司機也只能無奈接受,因為此時的滴滴是絕對的霸主,已經被”營運“卡死的司機們,已經不屬於是”自己“了,只能奔波地為滴滴賣命。(營運車輛8年或60萬公里必須強制報廢,還需要繳納每年上萬的保險費)

    這樣的邏輯很好理解,現在給你的,早晚都要拿回來!

    當有一天你手機買菜養成了習慣,發現所有的商品都漲價了,也許你會想我放棄不就得了!而此時你走到小區附近會發現所有的賣菜小攤和菜店都沒了,要買只能去大超市,可是路遠,無奈又不得在手機上下單吧。

    第三科技背後是“帶血”的猙獰,不僅僅是讓小商販無路可走,底層的求職者也是犧牲品!

    到了這步,基本是某家電商獨大了或者兩家平臺獲勝,這個時候的規則將由勝利者來寫!

    這不是預想,很多小商販已經在這個過程中慢慢被淘汰了。曾經繁榮的實體店經濟就是前車之鑑!

    傳統的菜市場,社群的生鮮店還有一些位置不好的小超市,陸續的已經有人支撐不住。

    一些菜市場商戶表示,近月來的銷售量銳減了差不多一半,某商戶老闆稱,要不是靠一些餐飲老客戶支撐,估計現在都關門了。

    一個賣菜小販,賣菜的收入可以養活一家三口人。年輕一點的商販還可以轉型或做其他的行業,但是中國有很多小攤點都是夫妻店,一些上了年紀的只能依靠賣菜養活的又怎麼辦?

    網際網路巨頭正在用資本奪走無數小商販的飯碗!就連一些拿著佣金的”團長“也非常憂慮,團戰導致了店內商品銷售下滑,目前是有佣金來補貼店內的損失,但是佣金能一直拿下去嗎?

    下手物件不僅僅是社群的店鋪,年輕的求職者也被捲進深不見底的巨口中。

    電商要迅速的招募更多的“團戰”,佔領城市,區縣的市場,難道是等“團長”們自覺來加入嗎?肯定不是,要人,要大量的人,用行業術語給個職稱:BD。簡單來說就是銷售或者地推

    用大量的人,地攤式的拜訪社群商戶。人從哪兒來,電商委託職業中介,在各大招聘網站上以超出當地城市的相同崗位薪資標準為誘,短時間召集大量的人。

    以一個三線城市為例,當地的BD基本底薪是3000+提成。而電商平臺開出的薪資是無責任底薪5000+績效5000,而且入職當月就購買五險一金。大平臺,高薪水,同樣的職位,看似只有傻子才不會選擇。但是當你真的去了,多半註定成為犧牲品。

    我一個朋友曾去當地某“優選”平臺面試過,簡單說說他的經歷。

    她原先做的是酒店接待的工作,每月收入4000左右,可以說是沒有任何的銷售經驗。

    有天她在BOSS上註冊了賬戶,還沒來得及填寫自己的簡歷。就只是在網站上逛了下,點開幾家公司看看,其中就有某電商團購,結果人家回覆了,沒有要求看任何簡歷,就可以參加面試。我朋友看了下薪資和任職要求,覺得可能勝任不了。

    第二天,她去了,一到公司就有點懵!沒有任何一個人來接待講解,看到的是烏泱泱一群人,基本都是年輕人,到了9點,她就跟著一群人來到所謂的會議室。到了此時她都不知道應該聯絡誰,會議室擠滿了人,估計不下100人,然後臺上有人(應該是領隊)開始分析各區的開拓團長,下單等資料情況,說一些鼓勵,分享的話。

    感覺就像傳銷一樣,這時候我朋友忍不住了,在面試群裡問,新來的應該找誰,結果才找到“組織”。等到所謂的總結會結束後,她就被要求跟著老員工到地區去開發新“團長”。

    到離開公司那刻,都沒有一個人事或者其他工作人員,來給她講解一下相關的公司情況和工作內容,沒有說填一份登記表,更別說來了解一下你準備的簡歷。NO接待,NO交談。(可能是來的人真的太多了)

    就這樣“懵”的狀態跟著一個老員工(後來瞭解,也只不過先來了一個月左右)去了區域,老員工不到十分鐘的講解,就讓她一個人獨自去開發新“團長”。

    後來她說,要不是這個公司頭頂著著名電商平臺的”光環“,都懷疑它是騙子,搞傳銷。對新員工完全不負責,不顧生死。

    簡直是以高薪為誘,大量的吸引人來為其開拓市場。人來了,不用對你進行前期的培訓,不用對你說詳細的職業規劃,直接放你去市場上。你離開了不怕,還有更多的人來。

    用一句流行語”電商平臺不講武德“。真的能不能拿到其宣傳的薪水不得而知,但是不得不承認,這樣的方式確實是快速的吸引了大量的人員進入,招來100個,走掉90個無所謂,反正對平臺來說沒有多大損失,如果在走之前,還能開發了幾個新”團長“那就更好了。

    而留下了的人也不會是少數,畢竟招聘太猛,基數很大。市場上的社群門店是基本固定的,等差不多被開發完的時候,還會留下那麼多人嗎?

    總結:

    電商入駐菜市場到底對不對?

    對於我們在城市生活的普通老百姓來說,能節約生活成本,帶來便利,這是好事!

    但是長遠來看,其電商平臺的真正目的肯定不是來做善事大發慈悲的。被電商衝擊的傳統菜市場,社群便利店和生鮮超市,逐漸淘汰消失。

    目前這樣的補貼模式是不可持續的,在達到一定的規模之後,還是會正常收費甚至高於正常收費,但哪時可能傳統的菜攤肉販都被擠出了市場。當消費者回過頭來再想去逛逛菜市場,已經沒有了,被迫只能在平臺上購買。

    《價格法》第十四條規定,經營者不得有下列不正當價格行為:在依法降價處理鮮活商品,季節性商品,積壓商品等商品外,為了排擠競爭對手或著獨佔市場,以低於成本的價格傾銷,擾亂正常的生產經秩序序,損害國家利益或者其他經營者的合法權益。

    顯然現在目前這幾大電商平臺都做到了!1分錢購物,獨佔市場,損害小攤小販個體戶的利益。

    有了美團,滴滴這樣的網際網路大鱷做榜樣,所以別奢望能永遠佔得到便宜。我們看的是眼前,人家看的是未來,可以預見,現在佔的便宜以後估計會加倍的吐出來,這還能是是好事嗎?

    所以最終認為,電商入駐菜市場一定不是什麼好事!

  • 3 # 熱愛生活愛運動

    這看從哪方面說。

    我個人也並不看好電商進駐菜市場,覺得如果這個模式完全建立起來,以後百姓中的失業者很可能會增加很多,原因就是電子技術代替大部分人工,沒有更多僱傭勞動者的地方,所以他們只能被淘汰下來,這對於百姓的生活很不利。

  • 4 # 仲景我師

    當然是錯的。

    這樣的百團大戰,導致壟斷,最後吃虧的是老百姓。只有存在競爭,老百姓才有選擇權。

    國家應該出來管管了。

    現在連小攤販菜販子的生意都要被電商搶走了,這還是市場經濟嗎?

    從古至今,小商小販的存在,才是人間煙火,才是經濟繁榮的表現。看看清明上河圖上面,360行多麼興旺發達,這才是人間的樣子。

    現在什麼生意都被電商搶走,大家都宅在家裡等外賣。

    美團,餓了麼,承包了年輕人的胃。這些外賣會毀了華人的健康。

    電商現在入住菜市場,搶走老百姓的菜籃子,以後一家獨大,價格他們說了算。別看現在比小攤販便宜,等小攤販被擠垮了,到時候大家就知道菜肉之貴了。

    農民也慘了,電商把價格壓得再低,他們也不得不賣。

  • 5 # 網際網路潛伏者

    對還是錯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他們是為割韭菜做準備。

    資本永遠是逐利,它不會便利。

    首先電商入駐社群團購,他們的目的是什麼,我們都知道,搶佔使用者市場。那麼當他們搶佔了使用者市場以後呢?

    看看現在的打車 外賣你就會知道。

    他們的運營肯定會按照這一套來。然後還利用所謂的大資料給你推送。最終目的是資本獲利,而菜農被剝削,你花更多的錢。

    為什麼這麼說。

    很多網上高大上的理論,說什麼社群團會最佳化什麼生鮮蔬菜的配送。什麼物流資訊配送等等。

    我不可否認,它在某些方面確實會做到這一點。但更多卻缺乏了實際的考慮。

    以蔬菜為例子,現在基本就是兩種模式。一種是菜農直接給到小商戶,基本上就算我種什麼菜,每天定點給幾個商家。這種事一般發生在城市周邊的蔬菜基地。他不存在哪些理論上所謂的二手商家。一種是要長途運輸,例如大白菜,基本就算販子就菜地收菜,拉到市場批發。這是會有物流中間商成本。

    現在不是十年前,大部分已經不存在那麼多二道販子,都是一手貨。

    但如果給所謂的社群團購,這些能剩下嗎?不見得會剩下,很多時候經過他們包裝反而變得更復雜更高大上。最後還是糊里糊塗。

    所以很多時候看似這樣,實際只是趕盡殺絕一波人,然後自己做運動員,做裁判,還想做規則的制定者。

    當他們成功的一天,那麼菜農的苦日子才開始,因為他們利用所謂的大資料去做了,這個菜不行啊 沒人要,沒人吃,收割要便宜啊,反正就算無盡其中打壓收購價格,然後收進冷庫冷藏,進行所謂的大資料按需分配。而你買菜他就根據資料分析,嗯,你這個人住的小區高檔,有車有房,好,給你高價。最後的結果就算,原來菜農一塊錢的批發價,到你手本來是兩塊的新鮮蔬菜,經過他們的包裝。菜農三毛的批發價到你手邊五塊的冷藏變質蔬材,哦 還要十塊的配送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母乳的“質”和“量”一樣嗎?如何提高母乳質量,實現純母乳餵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