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點亮心燈心安即是家

    用佛法的話來解釋,他們造他們業。您的行為是您自己的。

    您是看姨媽又不是看在她的孩子面子上,另外也是為了母親。

    人死為大,所有的恩怨都要放下了[祈禱][祈禱][祈禱]

  • 2 # jinxing3209293254

    你父親過世你通知他們來沒有,如果你已通知他們不前來悼念是他們不對。如果你沒有通知人家沒來不足為過。他們家如有同樣的事只要人家通知告訴你,那你就要丟棄前嫌前去參加悼念活動,他們不懂禮,你不要學他不周。因為你是去悼念你姨媽,否則你以後早晚會有一些遺憾的。

  • 3 # 雨雪二姐

    其實姨家小孩未隨禮也沒什麼?你只認姨就好了,不要去糾結,俗話說:禮尚往來。下次遇同樣的事隨心處理好了。今年7月22日我公爹去世,家裡還請道長做了3天,收禮2萬8千多,安葬用3萬4千多。我們回家弟媳和弟弟說這次收的禮不拿出來用,理由是他們以後要還禮用;安葬費由我們兩個兒子存擔;但我婆婆不同意啊,父親死收的禮她有什麼權利拿著,媽說她還活著該由她管;如果禮錢拿出來用,那以後農村還禮讓我們必須回去。哎,無語。我們著為老大,希望平平安安把父親送上山,不想讓親戚朋友看笑話,我給媽媽做工作;讓我拿多少錢出來我一分不少。但媽媽認為我們為家付出太多,父親生病三年,父親也是企業退休職工;在綿陽住院吃住全由兩個妹妹和我們照顧,兩個妹夫對父母很好,在這裡也謝謝他們。所以我們也對得起父親了。家家都有一本難唸經。很多事為了家庭和協只能忍。這輩子是姊妹下輩子不一定是。幸好09年把媽媽農村戶遷往綿陽,給她辦了38000社保,現在每月領1800多社保工資。希望媽媽過好晚年,無後顧之憂。

  • 4 # 夢飛153591484

    禮上往來,你不來我可不往;做人,你可以不仁但我不能不義,但事情只能有一有二,不能有三有四。自已把握,親情難捨,盡心即可!

  • 5 # 黑龍長風

    不來往是不是以前有什麼隔閡?或者是他家有什麼需求你家沒滿足?亦或是你家他們高攀不起,還是你家窮人家不願意搭理你們。總而言之,那就老死不相往來吧。兩姨親不算親,打折骨頭斷了筋。

  • 6 # 保安老劉在盛澤

    我也碰到和你一樣的情況,父親一病重姨哥就知道,姨哥不在家有情可願,但是嫂子,兩個姨姐都在家,離醫院也就一二十里地,也該去望望,從病重到去世將近一個月不聞不問,父親去世我電話通知了姨哥,竟然不回家奔喪,母親從小父母雙亡,和大姨相依為命,唯一的親姨夫去世了理應回家,何況二姨弟也在上海工作!母親走了親情就淡了,工作忙走不開也就算了!但是一聽說堂哥去世了,連夜回家了!差別之大令人寒心!我母親去世早家裡窮,兄妹三人大姨也沒少照顧了,這個我和小妹鉻記在心,視姨母為親孃!視姨哥為親哥,但是畢竟不是親哥!有些人走著走著就散了,我想如果姨母去了!這些人也就散了!

  • 7 # 痴騎朽翁

    親戚之間,沒有事情的時候多走動走動,拉近互相之間的距離,到有了事情,親戚們自然而然的就來了。

    你平時和他們沒有任何聯絡和走動,到有事情了,想起來這門親戚,抱怨他們沒有來給你上禮,使你少收了錢。

    其實生活中什麼東西都是互相的,來往!來往!有來才能有往,有來無往非禮也!實際情況是(一些農村的老規矩)姨表之間在喪事上來往的很少,姑表之間在喪事上一定要來往。

  • 8 # G瘋子

    遇到這種事也是挺揪心的,所以我認為,遵從自己的本心就好!

    別人怎麼做,是他們自己的問題。但我們做事要遵照自己的本心。

    親戚走動多了才是親戚,走動少了就不親了。不看僧面看佛面,既然你跟你姨媽比較親,沒事的時候就去看看你姨媽,其他人咱們管不著對吧!

    說實話如果我遇到這種事,我也不想去的,無非就是長久不走動,人都斷了聯絡了。但看在老人的面子上,如果你有時間,儘量還是去一趟吧!不去也不好的,對吧!

    如果你姨媽走了,這個我想告訴題主,無論啥情況,在哪裡,都要去的!

  • 9 # 胖叔情感擺渡

    如果是我的話,我肯定會去。

    說說我吧,每年過年回老家,都會挨個去看自己家的親戚,送點禮物,或者直接給點錢,但是親戚家的兒女卻從不主動來看我父母,不過我從來沒有說過什麼,不為別的,就為了讓父母能夠不為難,同時也顯得咱從小家教好。

    血脈親情濃於水

    我能理解你,當初自己父親去世,他們全都沒有來,那種無奈又生氣的心情,但是反過來想,不看僧面看佛面,不管你姨家的兒女怎麼做,那是他們的事情,但是畢竟有你姨在那。

    她和你母親是姐妹,不去的話,你母親心裡確實很難受,我想你母親平時也不是這樣教育的,現在你很糾結,不然你不會在這裡尋求幫助了。

    記住,他們如何做,那是他們自身的素質問題,做好自己就好,把該盡的禮數盡到,那就夠了,不為別的,為你母親不為難。

    逝者為大,別太計較

    不管怎麼說,人已經去世了,那為了表示對去世之人的尊重,你也應該去,先不說他們兒女如何,但是你姨是你的親姨,她並沒有不理你家的事情。

    所以沒必要較這真,你完全可以在以後的日子裡,不搭理姨家的這些兒女便行了,其他的不用考慮。

    一句話,逝者為大,沒必要跟他們計較這些,安頓好去世老人的後事,那才是最重要的。

    冤冤相報不如以德報怨

    如果你的做法跟你姨家孩子的做法一樣,那跟他們還有什麼區別呢,本身我們是有理的一方,這樣一來我們也會覺得理虧了,甚至以後心裡會遺憾。

    而且容易把路堵死,如果以後必須要聯絡的時候,矛盾就很難化解了。

    但是如果我們去了,那結果就不一樣了,外人看了也會誇你幾句,覺得你懂事識大體。

    當然這不是重點,重點是,與其一直在心裡芥蒂這件事情,還不如主動邁出一步,看看你姨家的孩子會怎麼說。

    不管怎麼說吧,起碼你已經是高姿態了,從此心裡也就不會記恨這件事情了。

    以德報怨永遠比心中記恨讓人輕鬆,而且更容易讓人釋懷。

    總而言之,為了你的母親,為了以後能輕鬆,為了逝者為大,我覺得都應該去。大家覺得呢?

  • 10 # 跳老爺好

    “父親去世,姨家孩子一個理的都沒有…!”此事,即便是姨家的孩子有錯在先,你總不能因姨家的孩子做了錯事,而以不認姨媽、姨夫的方式去懲罰他的父母吧?!如果你堅持那樣做了,你母親當然會傷心!這也等於變相懲罰了你母親。

    所以切記這種情況不要做所謂他不仁你就不義的事。為鬥一口“惡氣”而傷害到身邊其他親人,得不償失的!

    話又說回來,老話常說:“朋友有遠近,親戚有厚薄!”這本來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無論親戚或朋友,常走動的關係就親密,關係越親密就更願意走動;而再近的親戚,少來往就生疏了,越生疏就越不願意來往了!此事很難以雙方的對與錯來評判的!

    每個人一生都會有很多走的近的、走的遠的親戚、朋友!而遇到類似的事情,不一定每個親戚朋友都會通知到你;反之你也不可能百分之百都要去參加的。只是每個人心裡都是有桿秤的!量力而行,問心無愧就好!

  • 11 # 我是海巖

    父親去世,姨家孩子一個理的都沒有,等他們遇到同樣情況我該去嗎?

    我認為該去,打個不恰當的比方,狗咬你一口,你難道非要咬狗一口嗎?話雖然糙,但是道理不糙。你阿姨家的孩子可以不懂事,你不能不懂事,必須到場。不能留閒話給別人說,因為公道自在人心。

    去年,我大阿姨因為車禍去世,我媽姊妹九個,我有四個阿姨,四個阿姨家一共八個子女,悉數到場,無一人缺席。

    辦喪事那幾天,看的出來村裡人都紛紛稱讚。

    出殯的前一天晚上,按照我們蘇北的習俗,要唱戲的,這個時候就是活人掙面子的時候,點歌,煙花一樣不能少。

    作為後輩,這種場合非但不能塌了面子,而且要把面子掙的足足的。

    於是,吃了中飯我就把我們姊妹八個叫到一起開會,徵求大家意見。讓我非常感動的是,意見出奇的統一,該掙面子的時候,沒有一個人往後縮的。

    商量了一下,每人500塊,其中400塊買菸花,100塊點歌。這個錢跟我們的父輩沒有關係。是我們晚輩的心意。

    下午我就把3200塊錢的煙花全部採購好,整整拖了雙排座卡車的一車廂,因為賣煙花的是我朋友,所以又多送了好多。

    他們村上人看到拖來這麼多的煙花,紛紛豎起大拇指說,看看人家這些侄兒侄女。

    晚上,演出開始後半小時,我特意又寫了一個稿子給主持人。大概意思就是,漫天煙花送阿姨,一路走好,願天堂裡沒有車來車往。

    然後,特意留了半個小時,給我們表演了一場大型煙花秀。

    我相信,阿姨在天之靈,看到這八個侄子侄女這樣對她,也會漏出欣慰的笑容。

    所以,做人做事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就行了!千萬不要想著,別人對我怎麼樣,我就應該怎麼樣對他!這樣就太累了。不能跟不會做人的人一般見識!切記!做好自己!

  • 12 # 知足常樂223214230

    禮上往來是中華傳統,既然姨家人不願來往,你也不要太在意,順其自然吧以後要是她們家辦事,想去就去不想就免了,個人觀點。

  • 13 # 津武馮

    死人是死者家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傷心最痛苦階段,"死者為大"是常理,多少人為死者傷心流淚,而且全村人都會自願上門去"弔唁",哭的、流淚的、鞠躬的、磕頭的、隨點禮,送個花圈等等,這即是鄉情,又是常情,而且這種鄉情可以說在大城市中很難體現的,我母親去世時全村基本上家家有人出來幫忙,抬棺材人有近百人,這說明老太生前為人不錯,農村人都很講究禮節。

    樓主說的這種情況讓人有點心酸,姨家的孩子沒有特殊情況下應該參加你父親的葬禮,除非有極特殊情況,否則就是失禮,真是親情還不如鄉情,村情厚,禮尚往來是人之常情,也可能是你倆家平時關係一般般,平時交往較少,即是這樣也沒有理由拒絕參加你父親的葬禮,於理,於情說不過去。

    至於你以後他家有事你是否參加?回答當然要去,而且要大大方方的去參加,不能他不情你不義,這樣只能讓別人看不起,親戚是靠走的,越走越親,越走越近,至於你姨家的孩子有什麼事,通知你了你就去,不通知你也裝不知道即可,從此你們下一輩的親情隨緣就是了,但長輩的事必須禮到。

  • 14 # 雲南無心

    禮,信,仁,義是個人修養,是可以傳承的家風,禮不是禮品,禮上往來,也不是互動。而是自己認為應該去做的必須去做,而不是和沒禮的人,你也不講禮。

  • 15 # 關山聽風

    父親去世是孩子最悲痛的事,最希望得到最親近的親戚的慰撫,姨家的孩子一個也沒有來,心裡肯定窩火。但是,事情過後,該冷靜地思考一下,不能一味地責怪,出現這樣的事,一是要看在哪個環節上出了問題,二是要看他們不來的原因。

    題主在提問時,沒有說明姨家孩子為什麼沒有來參加喪事的理由,就不知道為什麼他們不來的原因。這裡,我以農村喪事中的傳統風俗習慣為例,將其中的原因分析一下,如果我說的這些風俗習慣與讀者家鄉不同,讀者朋友可以飄過,或者忽略。

    1、是不是沒有通知到位的原因?

    按農村傳統習俗,嫁女、結婚、喪事為三件為農家最重要的事,喪事又排在第一位。如果操辦這三件最重要的事,比較親近的親戚不來往,農村稱之為“斷親”,也就是說以後這類親戚之間斷了來往。

    但是,這其中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禮信”要到。這裡的“禮信”不是指錢和禮物,而是指報信或者請柬。按農村傳統習俗,除結婚要給舅舅家族及姨發請柬外(自己家族及姑表不發請柬只報信),嫁女不發請柬,但要報信。而喪事有點不同,舅舅家族及親戚要報喪,報喪時只報一家,一般是親舅舅中的排行老大,再由老大分別給家族及親戚報信。這裡面就包括姨家也是舅舅去報信,孝家不必親自上姨家的門報喪。

    像農村喪事,如果報信不到,姨家不但不會來,心裡必然會窩火,反而會責怪孝家或者舅舅家不知“禮儀”,看不起人。如果是這種情況,孝家怪姨家不來,叫做“怪人不知禮”

    不知題主所說的問題,是不是在這方面出了問題,如果是這方面出了問題,怪姨家的孩子不來參加喪禮,從農村的角度來說,那是沒有道理的。

    現在雖然有很多的民間風俗習慣發生了變化,但在農村,喪事這一塊的風俗大多儲存比較完整,包括報喪和報信程式,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如果不懂這些程式,自己失禮了還不知道,反而去怪別人,這就不妥了。

    當然,一些姨表兄弟之間經常來往,比較親熱和隨便的話,現在有手機,不管路程有多遠,聯絡起來比較方便。有的人不按老程式,直接用電話通知,也是可以的。不知題主在這方面是否給姨表兄弟打過電話?

    2、通知到位沒有來的原因

    如果通知到位了,姨表兄弟姐妹沒有來,又沒有特殊的原因,這裡面的原因就比較複雜一些,但可以說,問題出在三方面:一是父母與姨媽和姨父之間結怨,二是姨表兄弟姐妹之間實際上早已“斷親”,三是父母與姨媽和姨父之間有來往,但姨表兄弟姐妹之間沒有來往。

    第一種情況,如果是父母與姨媽和姨父之間結怨,實際上他們之間已經長期沒有來往了,像這種親戚家裡的大事,那邊的姨表兄弟姐妹就是接到了通知,因怕惹父母不高興,也就沒有來參加。若是這方面的原因,那這門親在父輩手裡就斷了。那是父輩之間的恩怨,作為晚輩也不好說什麼,也沒有什麼可窩火,更不用為此事糾結了。

    第二種情況,姨表兄弟姐妹之間實際上早已“斷親”,也就是說,姨表兄弟姐妹平時很少有來往,特別是他們那邊有一些重要的紅白喜事,如嫁女、結婚、喪事等,你們這邊沒去,而你父親去世時想到了他們,他們認為沒有來往的必要了。這種情況,按農村的說法,實際上早就“斷親”,互相不來往了。在農村,姑表之間比姨表之間的往來延續得要久些,姨表之間的親戚關係相對來說要脆弱一些。

    第三種情況,父母與姨媽和姨父之間以前一直保持相互之間的來往,但是,因他們之間年紀大了,疾病纏身,因出行不便,想來往自己也做不到了,也很久沒有來往了,而姨表兄弟姐妹之間平時基本不來往。俗語說:“崽大爺難做”,人老了,說話子女不聽了。但是,父輩之間的姐妹情還在。

    如果屬於這種情況,我認為,這次你父親去世他們沒有人來,下次姨媽姨父百年之事以後,只要知道了就應該去參加,去送老人最後一程。

    我自己有三個姨媽,經常來往的只有一個姨媽表兄弟姐妹。另兩個姨媽的表兄弟姐妹因相距較遠,幾乎不來往了。但是,這兩個姨媽及姨父行動方便時,他們之間經常來往,只是後來年紀大了,走不動了,也就到了“七十不留飯,八十不留客”的年紀,不便來往了。

    我多年前父親去世時,這兩個姨媽的表兄弟姐妹沒有來,但是,前年與去年,我兩個八十多歲的姨父相繼去世,我們兄弟姐妹都前往參加喪禮。

    平時有時間,我也常去看望兩位姨媽。我認為,姨是姨,表是表,兩者要分清楚。對姨來說,我盡了尊重長輩之責,其實也是對自己父母的尊重,這沒有什麼可計較;對老表來說,那是人情,俗語說:“人情是把鋸,你拉過來,我拉過去”。

  • 16 # 楊柳葉

    這個問題你只需問你母親,如果你不去她能否接受?如果能,那你去幹啥?如果你母親需要你陪著去,那你去去有何妨?

    你父親去世,通知姨家沒有?如果只是姨家孩子沒來沒關係,只要有代表來即可,到時你也可以不去他們家,你母親去便可,無可厚非。

    現在年青人工作壓力大,沒時間也很正常,不用去糾結。再說,也許你們晚輩平時關係就不怎樣,走動也少才會有此局面,不過,下次他們家出現此類事,你去了也感動不了誰。這世界氣候是全球在變暖,人情卻越來淡薄,習慣了就好。

  • 17 # 痴騎朽翁

    親戚之間,沒有事情的時候多走動走動,拉近互相之間的距離,到有了事情,親戚們自然而然的就來了。

    你平時和他們沒有任何聯絡和走動,到有事情了,想起來這門親戚,抱怨他們沒有來給你上禮,使你少收了錢。

    其實生活中什麼東西都是互相的,來往!來往!有來才能有往,有來無往非禮也!實際情況是(一些農村的老規矩)姨表之間在喪事上來往的很少,姑表之間在喪事上一定要來往。

  • 18 # G瘋子

    遇到這種事也是挺揪心的,所以我認為,遵從自己的本心就好!

    別人怎麼做,是他們自己的問題。但我們做事要遵照自己的本心。

    親戚走動多了才是親戚,走動少了就不親了。不看僧面看佛面,既然你跟你姨媽比較親,沒事的時候就去看看你姨媽,其他人咱們管不著對吧!

    說實話如果我遇到這種事,我也不想去的,無非就是長久不走動,人都斷了聯絡了。但看在老人的面子上,如果你有時間,儘量還是去一趟吧!不去也不好的,對吧!

    如果你姨媽走了,這個我想告訴題主,無論啥情況,在哪裡,都要去的!

  • 19 # 胖叔情感擺渡

    如果是我的話,我肯定會去。

    說說我吧,每年過年回老家,都會挨個去看自己家的親戚,送點禮物,或者直接給點錢,但是親戚家的兒女卻從不主動來看我父母,不過我從來沒有說過什麼,不為別的,就為了讓父母能夠不為難,同時也顯得咱從小家教好。

    血脈親情濃於水

    我能理解你,當初自己父親去世,他們全都沒有來,那種無奈又生氣的心情,但是反過來想,不看僧面看佛面,不管你姨家的兒女怎麼做,那是他們的事情,但是畢竟有你姨在那。

    她和你母親是姐妹,不去的話,你母親心裡確實很難受,我想你母親平時也不是這樣教育的,現在你很糾結,不然你不會在這裡尋求幫助了。

    記住,他們如何做,那是他們自身的素質問題,做好自己就好,把該盡的禮數盡到,那就夠了,不為別的,為你母親不為難。

    逝者為大,別太計較

    不管怎麼說,人已經去世了,那為了表示對去世之人的尊重,你也應該去,先不說他們兒女如何,但是你姨是你的親姨,她並沒有不理你家的事情。

    所以沒必要較這真,你完全可以在以後的日子裡,不搭理姨家的這些兒女便行了,其他的不用考慮。

    一句話,逝者為大,沒必要跟他們計較這些,安頓好去世老人的後事,那才是最重要的。

    冤冤相報不如以德報怨

    如果你的做法跟你姨家孩子的做法一樣,那跟他們還有什麼區別呢,本身我們是有理的一方,這樣一來我們也會覺得理虧了,甚至以後心裡會遺憾。

    而且容易把路堵死,如果以後必須要聯絡的時候,矛盾就很難化解了。

    但是如果我們去了,那結果就不一樣了,外人看了也會誇你幾句,覺得你懂事識大體。

    當然這不是重點,重點是,與其一直在心裡芥蒂這件事情,還不如主動邁出一步,看看你姨家的孩子會怎麼說。

    不管怎麼說吧,起碼你已經是高姿態了,從此心裡也就不會記恨這件事情了。

    以德報怨永遠比心中記恨讓人輕鬆,而且更容易讓人釋懷。

    總而言之,為了你的母親,為了以後能輕鬆,為了逝者為大,我覺得都應該去。大家覺得呢?

  • 20 # 跳老爺好

    “父親去世,姨家孩子一個理的都沒有…!”此事,即便是姨家的孩子有錯在先,你總不能因姨家的孩子做了錯事,而以不認姨媽、姨夫的方式去懲罰他的父母吧?!如果你堅持那樣做了,你母親當然會傷心!這也等於變相懲罰了你母親。

    所以切記這種情況不要做所謂他不仁你就不義的事。為鬥一口“惡氣”而傷害到身邊其他親人,得不償失的!

    話又說回來,老話常說:“朋友有遠近,親戚有厚薄!”這本來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無論親戚或朋友,常走動的關係就親密,關係越親密就更願意走動;而再近的親戚,少來往就生疏了,越生疏就越不願意來往了!此事很難以雙方的對與錯來評判的!

    每個人一生都會有很多走的近的、走的遠的親戚、朋友!而遇到類似的事情,不一定每個親戚朋友都會通知到你;反之你也不可能百分之百都要去參加的。只是每個人心裡都是有桿秤的!量力而行,問心無愧就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貓可以聰明到什麼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