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鵬友學習

    兵役制度的演變,是伴隨著國家形式的變化、生產力的發展、民眾階層的更迭而進行的。不能片面去說。

    夏商、西周時期,戰爭雙方的參戰人員多為公族成員。這是與當時井田制度有關聯的。公田由平民耕種,享有公田收益的公族則負責保護平民。這是簡單的分工。這個時候是沒有退役一說的。

    至周室東遷,春秋戰國時期,伴隨著井田制度的崩潰,戰爭規模的擴大,原有公族階層的沒落,新興貴族的興起與土地兼併,奴隸階層的消失,戰爭的參與者已經開始擴大到平民,並且根據戰爭需求,出現了趙邊騎、齊技擊、魏武卒、秦銳士等職業軍人。這個時候普通平民是徵召制,以享受戰利品的方式作為戰後安置,職業軍人則以授爵、授田、減賦、免稅、分享戰利品方式達到安置效果。

    秦漢時期,伴隨的國家大一統,生產力的進一步解放與發展,戰爭物件的轉變,軍人的構成變為了職業軍人和平民服兵役結合的形式。平民服兵役,是稅收的一種,戰後的和職業軍人一樣,以授爵、授田、減賦、免稅、分享戰利品方式達到安置效果。

    魏晉南北朝時期,常年戰爭,平民無法安心耕種,流民出現,大量的湧入軍隊,為解決軍糧問題,軍屯制度出現,開始出現平時耕種戰時作戰的職業軍隊和專職耕種的屯田軍。前者以授爵、授田、減賦、免稅、分享戰利品方式達到安置效果。後者不存在安置問題,就是軍職農民。

    隋唐時期,基本隨漢制,同時因為長期受北方遊牧民族影響,專職、世襲的軍戶開始出現。安置也如漢時。

    唐末至五代十國,府兵制崩潰,戰爭頻繁,猶如南北朝時期,兵役制度亦是如此。

    宋朝,隨著經濟發展,國庫充裕,兵役制度以募兵制為主,但是宋朝武人地位低下,甚至以徵兵作為賑災方式,冗兵嚴重。所謂安置多以貨幣安置。

    元明清隨宋制,募兵制成為主流,但也出現了軍戶、衛所、旗兵等具有時代特色兵役制度。安置方式則多以貨幣安置,特定物件授田爵。

    民國時期,中央政府無力,地方軍閥林立,戰事頻繁,短短几十年,僅有因戰退役人員以國家安置公職和領取退役金方式。

    隨著社會進步,國家發展,歷史反思,人們對軍人的認識進一步提升。以我國的體量和形勢來說,安定繁榮的生活,必須是建立在國家強盛的基礎之上,而國家的強盛又必然是黨的堅強領導和軍隊提供的國防安全基礎上。因此,不斷提升軍人地位,做好軍人安置工作,是必然舉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釋迦牟尼佛已經涅槃,那麼,他是過去佛,還是現在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