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拾夢行者
-
2 # 水墨車事
冬天熱車與不熱車要取決於實際情況,露天存放的汽車有熱車的必要。在車庫、地庫存放的汽車就沒有熱車的必要了!
理論上電噴發動機已經不需要熱車,啟動後怠速運轉幾十秒到一分鐘左右就可以上路行駛。熱不熱車不同的廠家也有不同指導意見:
不同廠家的指導意見大同小異,基本上都是不建議原地熱車過久、而是啟動後片刻就可以上路,但是在水溫上來之前不允許車輛高速行駛,避免發動機磨損。可以看出來廠家的擔心有兩個:原地怠速熱車不環保、冷機高轉速會傷害發動機。
原地怠速熱車:燃燒環境溫度低,氣缸內殘餘廢氣量大,發動機為了保持平穩運轉不得不把混合氣濃度提高,混合氣濃度提高後燃燒惡化、碳氫化合物數量增加,對環境汙染較大。我們看一下不同工況下汽油發動機有害物質的排放濃度:
排氣管尾部的三元催化器可以淨化尾氣,廢氣中的CO、HC成分透過催化器的時候,在催化劑鉑與鈀的作用下會發生一系列氧化還原的化學反應,尾氣中的有害物質還原成水、二氧化碳、氮等無害氣體。
但是三元催化器工作時有兩個先決條件:催化器內部載體溫度必須上升到350℃、空燃比必須控制在理論空燃比14.7附近。低溫時催化器轉換率低,偏離理論空燃比時還原反應不完全,不徹底。這些因素都影響催化器淨化效率。而冷車啟動後混合氣偏濃,偏離理論空燃比,而催化器的溫度短時間內也很難上升到350℃,因此冷車怠速運轉時尾氣中有害物質比較多,啟動時能聞到濃濃的汽油味也是這個原因。所以廠家不建議長時間怠速熱車,除了浪費燃料之外也會對環境造成汙染,怠速噴油量高燃燒不完全積碳生成速度快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但是廠家還不希望你啟動後發動機高轉速或者全速運轉。
這主要是考慮到發動機磨損問題,理論上發動機啟動後短時間內機油泵就會建立油壓,潤滑油會在短時間內衝到各個摩擦面形成油膜降低零部件磨擦避免異常磨損。
但是要考慮到低溫對機油粘度的影響,溫度越低則機油粘度越高、流動性越差,機油衝到摩擦面的時間會增加。理論上熄火後零部件摩擦面上也會保留有一層油膜,可以降低啟動摩擦力,但是如果啟動後機油沒有及時的衝上來那麼這個油膜短時間內就會乾涸。因此發動機啟動後廠家不建議高轉速執行,就是怕萬一機油沒有衝上去那麼零部件就會產生磨損導致發動機壽命縮短。
如果啟動後能怠速運轉幾分鐘,那麼沉睡一夜的機油、變速箱油都會被喚醒。粘度下降,流動性增加,發動機遠轉阻力更小、聲音也更輕。變速箱運轉阻力也會降低,換檔更利索,升檔更加積極。以東北為例這幾天最低溫度已經下降到-20℃以下:
這種溫度下幾乎所有露天存放的汽車都會熱車,至少怠速運轉五分鐘以上。當然也不排除懶得熱車的人,趕時間、上車就走者也是常見的。那麼熱車與不熱車有多大的區別呢?先看熱車:怠速運轉幾分鐘後發動機變得輕快,變速箱響應積極、車子變得輕盈、提速也更快、 車內溫度上升的也快一些,舒適性更高。
打著火就走:機油、變速箱油溫度低,不僅發動機輸出動力差,而且變速箱換檔不積極,給人以澀的感覺。上路後車速低,提速只能使勁踩油門,發動機狂吼而車速不高。更何況有些帶有冷保護的CVT變速箱,冷車水溫上升到規定值之前車輛是被限速的。不預熱直接上路則發動機轉速高、車速低,車內噪音大。雖然硬體磨損可以忽略,但是舒適性完全沒有,車子阻力大開起來也不爽。
因此東北露天存的汽車,啟動後怠速運轉幾分鐘是可以的。其他最低溫度盡在-10℃左右的地區,冬季啟動後不需要刻意熱車,怠速運轉一分鐘左右就可以放心上路了。
-
3 # 有得亦有失
首先冬季熱車是有必要的,但是不是原地熱車。原地熱車發動機溫度提升的慢,長時間原地熱車會導致發動機內積碳增多。
正確的熱車方法是啟動發動機掛擋走,剛開始行駛的時候不要高速行駛,等發動機溫度升上來就行了。
-
4 # 生活讓我不斷奔跑
冬至來了,接下來的日子天氣會越來越冷了。最近不少朋友說,天氣越冷,汽車啟動後熱車也成為了必然要做的事情了。那麼,為什麼很多人說冬天一定要熱車呢?難道不熱車不行嗎?今天,小編就為大家普及一下冬天熱車的小技巧。
一. 為什麼很多人說冬天一定要熱車呢?其實,熱車並不是為了讓“汽車發動機變熱”,而是要保證機油回位前,不讓零部件劇烈工作。由於汽車經過長時間停放,發動機內的機油又流回發動機下部之機油底殼內,尤其是上半部分會缺少機油,為了保護各個零部件,應該先等機油重新回到零件表面,全面覆蓋形成一層穩定的油膜。這道理四季通用夏季也一樣,所以不存在冬天才需要熱車的說法。但是,低溫環境下,機油的粘度高,流動性差,潤滑能力差,所以才有了“冬天要熱車”的說法。其實只是熱車在一年四季都需要進行,只是冬季時車主們對愛車熱車的重視度比較強而已。不熱車是不行的。
二. 一定要這樣熱車,老司機推薦目前,網上關於熱車的方法或方式五花八門,那麼究竟如何熱車才是正確的姿勢呢?今天,就為大家解讀,有人把熱車比作做菜,需要文火慢燉翻炒。其實用這種說法形容的還是相對比較恰當的,在這裡建議大家千萬不要再長時間原地怠速熱車了。為什麼呢?打個比方,我們炒菜時把菜往鍋裡一扔就不管了,那是不是有的菜會糊了,有的菜還不熟?其實原地怠速熱車是一個道理,我們熱車的目的是讓各個零部件全面覆蓋形成一層穩定的油膜(像炒菜不斷翻炒),原地怠速熱車真的達不到我們想要的效果,原地熱車燃燒不夠充分,廢氣的汙染劇增不說,還極容易產生積碳,對愛車是有危害的。當然,打著火就走,這樣對車也不好。究竟該怎麼辦呢?
在冷車啟動時,剛開始發動機的轉速相對比較高,這個時候不要著急發動車輛,等發動機的轉速有了明顯的下降之後,差不多30秒左右,再慢慢的起車。記住,一定要低速行駛,不要大腳給油門,在愛車行駛5-10分鐘之後,基本就可以正常行駛了。
-
5 # 柳小北的肉
冬天到了是否熱車又成了好多人關心的問題了。
說實話理論上來說不用熱車,但是好多人都在老司機的宣傳下說需要熱車。
我一般給朋友講的熱車是,啟動後發動機的怠速穩定後十幾秒就可以了,就可以上路了。然後路上轉速不要達到2000轉以上就好,等水溫上來後開始正常行駛的。我是反對原地熱車的。
不過早晨我的車都需要熱車幾分鐘,因為有時因為有霜,還有主要是因為我嫌車內較冷。我一般是啟動後去買早飯,買完早飯回來就開車出門了,那時車內溫度基本也就上來,不那麼冷了,不過帶來的後果是發動機容易產生積碳和油耗的增高。
雖然我知道這樣熱車不好,但是車內寒冷的溫度真的受不了,尤其還是皮座椅,還沒有座椅加熱,冬天真的有點難以忍受,如果我是帶孩子出門,我熱車時間會更長,因為孩子還小
-
6 # 珠海交警
隨著短影片的崛起,在遍地自媒體的時代,理論派的駕駛員也是越來越多,這不,前幾日,有這麼兩口子,為了冬季是否需要原地熱車的問題爭吵不休,險些離婚。
原來,這名女子在短影片上看到了這樣的觀點,冬季熱車能夠將沉底的機油重新迴圈至發動機的各個零部件,能夠降低沒有機油保護時的引擎內部磨損,並且熱車過程中冷卻液溫度上升,引擎將在更加良好的環境中工作。
聽起來不無道理,但丈夫卻明確表示,冬季原地熱車已經是化油器時代的老黃曆了。
那時候的化油器車型,汽油低溫流動性差,機油效率差,燃油供給不穩定,因此來需要熱車。
而現在都是電噴乃至缸內直噴車型,根本不需要原地熱車,直接開走就行,只是不要在起步階段大腳油門就可以。
眼瞅著上班就快要遲到了,作為強勢理論派的妻子卻依舊不依不饒,不原地熱車十分鐘堅決不讓走。
這讓其丈夫瞬間火冒三丈,責怪妻子天天在短影片平臺上學習汽車知識,學開車,學理論,不注意實際操作,理論一套一套的但違章罰單不見少。
而很多短影片內容也純粹是胡說八道,今天讓買汽油新增劑,明天讓加98號汽油,“好學”的妻子讓他不厭其煩。
但正如上文所講,在油水沒有達到工作溫度之前,還是需要儘量避免大腳油門,隨著發動機溫度的升高,機油的溫度升高,粘度逐漸下降,潤滑條件改善,磨損隨之降低,此時便可以正常行駛了。
那麼為什麼原地熱車效率低呢?
原地著車,也就是讓車處於怠速狀態,而怠速狀態即是穩定處於一個低轉速狀態,維持低轉速同樣需要燃油,而此時的燃油做功,主要是為了克服發動機內部機件阻力來達到低轉速的要求。
因此,低轉速時,汽油燃燒僅僅是為了避免熄火而已,並不會多做功,因此,產生的熱量很少,能夠被利用的熱能自然也不多,所以,怠速狀態下,水溫和機油溫度的上升是極慢的。
換句話說,怠速情況下,所消耗的燃油,不僅沒有起到加溫機油、冷卻液的目的,而且也沒有幫助汽車行駛,基本上就等同於浪費了。
而且,熱車的要求,是儘快讓引擎進入正常的工作溫度,顯然,怠速熱車有悖於“快速”進入工作溫度的初衷,所謂原地熱車效率低,指的就是這一點。
除了效率低之外,原地熱車還有以下幾點弊端,一是長時間怠速狀態下,尤其是冷機狀態下,汽油燃燒不充分極易產生積碳,二是不充分的燃燒會產生有害氣體,再加上上述浪費的汽油,原地熱車,基本上可以說是有百害而無一利。
最後再來解決一個原地熱車派最擔心的問題,就是引擎冷啟動的幹磨階段,是否具有很大傷害?
首先,汽車冷啟動會增加磨損,這是毋庸置疑的,而原因就是得不到機油的有效保護,但是,因為冷啟動造成的磨損,並不會影響到汽車的正常使用。
因為冷啟動是發動機耐久性試驗非常重要的一項,設計壽命為40萬公里的引擎,並不會因為冷啟動這一項而減少使用壽命,儘管冷啟動確有磨損。
但40萬公里的設計壽命已經將這類因素考慮在內,而導致引擎壽命差異化的原因,是其他不良的駕駛習慣,因冷啟動造成的差異是微乎其微的。
所以,我們日常用車時,只要保持正常的保養規律,正常的開車習慣即可,無需太過關注其他問題。
所以,原地熱車真的已經是老黃曆了,一般來說,冷啟動時,引擎只需要不到10秒鐘就可以讓機油流遍內部需要潤滑的機件。
點著火,繫上安全帶,再設定一下電臺即可安心上路,不用太過擔心。
-
7 # 小派駕道
每到冬季,汽車啟動的時候要不要熱車,又成為了熱門話題。很多老司機總是津津樂道的冬天開車要熱車,氣溫這麼冷,機油都凍了,不熱車會磨損發動機,說不熱車的都不懂車。還有人認為車輛冷啟動發動機轉速高於怠速,如果這時候起步,容易造成發動機磨損,我就想問問,你是從哪冒出來的民科?天冷機油凍住了?機油是水做的?寶馬奧迪的說明書都明確註明了不需要熱車,人家工程師沒你懂車唄?
有些人就是對車太上心了,今天問冬季天冷要不要熱車,明天問大腳油門傷不傷車,後天問高速行駛馬上熄火傷不傷車,我就想問問你是哪來的精神頭,你哪是養汽油車啊,你是在養“汽油爹”啊。明確地說,大部分的家用車冬季行駛不需要熱車,就算你是東北的,只要能點火都不需要熱車,只有兩種車型除外。
為什麼有熱車的說法?因為十幾年前,大街上跑的都是化油器的車型。化油器就是在發動機工作產生的真空作用下,將一定比例的汽油與空氣混合的機械裝置。在寒冷環境下,化油器不能正常工作,燃油不能被充分霧化,造成發動機供油不穩定。出現汽車啟動困難、怠速不穩、動力不足,但是如今,化油器的車都已經成為了老古董了,現在的車都是電噴,而電噴的車型都帶有冷啟動加濃、自動冷車快怠速功能,能保證發動機不論在冷車或熱車狀態下順利啟動,所以如果你的車,冷啟動困難,要麼是化油器的車型,如果是電噴的車型,那就是火花塞出問題了,去檢查檢查吧。
我見過的還有最可笑的是,冬季氣溫低,機油凍住了的,你家機油摻水了吧?機油都有一個工作溫度,比如0W-40,W前面的數字代表的就是機油低溫的流動性,0W-40的機油,在零下35度也有不錯的低溫流動性,除非你機油標號選錯,否則怎麼可能出現機油低溫凍結?
還有說長時間靜止不動,機油下沉到發動機底部,因為機油對於發動機部件起不到潤滑的作用,因為必須要熱車的,更是可笑。首先,機油是油性液體,有一定的粘性,除非你拿著洗潔精刷洗,否則怎麼可能會流乾?而且車輛發動後,機油泵立馬開始工作,瞬間就能建立油壓,機油會瞬間被送到各個零件上,你還擔心機油不能潤滑零件?是不是要給你個機油刷子,往發動機各個零件上刷機油?
不僅不需要熱車,熱車還會導致汽油損耗,發動機積碳增多,排放物增加,跟你切身相關的就是增加油耗,有這錢去買點排骨吃不好嗎?天天想著伺候好汽油爹?
前面我們說了大部分的家用車,都不需要熱車,只有兩種車型除外,一種就是日產的CVT車型,另一種就是一些匹配較差的乾式雙離合車型,我直接點名吧,第一代的上汽乾式雙離合,廣汽第一代的乾式雙離合,最好需要熱車。日產CVT車型需要熱車是因為熱保護,冬季即使你油門踩的再狠,速度也不會超過40,發動機不會升擋,如果熱車個幾分鐘,冷保護問題會得到明顯改善。而這些乾式雙離合車型,因為冷啟動變速箱平順性較差,熱車可以稍微改善發動機平順性。
因此,除了以上兩種車型,現在的家用車都不需要熱車了,怠速高一點也沒事,對汽車沒有任何傷害,不要那麼玻璃心了。有這時間和精力,多去照顧下家裡的人吧。
回覆列表
再回答這個問題前,先來看看這個問題的產生!以前的車,由於製造工藝、技術限制等等原因,導致很多時候,各種零部件的磨損和質量問題層出不窮!也就出現了一些車在天氣好冷等特殊情況下需要給發動機進行預熱和等待!為了減少磨損!但是隨著科技發展,現在的車製造工藝比以前有很大提升,精密度也提升很多!所以不存在以前的那種說法了,但是這種說法已經根生地固了,導致人們還以為冬季依然需要熱車!正常情況下,冬季啟動車輛,尤其隔夜後冷啟動,發動機會比其它時候磨損大些,但是完全不用擔心,啟動後,只需要原地等待幾分鐘,待轉速下降到正常轉速,就可以起步走了,但是還需注意,水溫沒達到最佳溫度,所以暖風不要開啟,行駛速度不要太快(急加速、大腳油門等),待水溫正常,就可以了!切記不要原地熱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