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恰恰無心用

    中國海軍在役的驅逐艦有051B、051C、052、052B、052C、052D、055、現代級等型號,不同型號裝備的反艦導彈也不一樣。051C、052、052B裝備鷹擊83導彈,052C裝備鷹擊62導彈,052D、055裝備垂髮的鷹擊18,051B和現代級經過大改後換成鷹擊12。導彈型號這麼多,一是因為這些艦服役時間有早有晚,有的還是進口的。二是因為中國一直很重視研發新型反艦導彈,技術上有很大提高。所以不同時期服役的驅逐艦裝備了不同型號的導彈。這會帶來一些保障方面的麻煩,但對於敵方來說,多種打擊模式的導彈同時攻擊會非常難以防禦,這也提高了作戰時的攻擊優勢。

  • 2 # 國平軍史

    上世紀50年代末,引進了蘇制P-15艦艦導彈,北約代號SS-N-2,仿製代號為544,在仿製成功的基礎上,誕生了海軍第一款反艦導彈上游-1號,上艦裝備我海軍的是上游-1甲。

    導彈長6.55米,彈徑0.76米,彈重2.095噸,彈頭裝藥量513公斤,爆炸威力相當驚人,飛行速度0.8馬赫,飛行高度100-300米,最大射程40公里,採用慣性主動雷達制導,裝備在07型驅逐艦、01型護衛艦,以及024型導彈艇上。

    在上游-1甲基礎上,軍工研發成功了海鷹-1反艦導彈,彈長6.6米,彈徑0.76米,彈重2噸,彈頭裝藥500公斤,飛行速度0.8-0.9馬赫,射程70-90公里,裝備在海軍051型第一代國產驅逐艦上。

    據此,國產反艦導彈起步就非常快了,1984年10月1日,國慶35週年閱兵式上出現了外觀形狀與剛參與馬島戰爭不久,聲名鵲起的法制M-39“飛魚”反艦導彈一模一樣的鷹擊-81反艦導彈。

    此後,鷹擊-81改進型飛行速度1.2倍低超音速鷹擊-83反艦導彈,就成了我海軍022型導彈艇、053H3型、054/054A、056/056A型護衛艦,051B/051C型、052/052B型驅逐艦反艦導彈的標準配置。

    鷹擊-12,是軍工研發的一款超音速反艦導彈,在導彈飛行到距離需打擊的目標約40公里時,彈上的主動雷達會自主開啟,且採用3-4倍的超音速進行末端衝刺,對目標以雷霆一擊,現有艦載防空反導系統,對於鷹擊-12的打擊,極難做到有效攔截。

    目前,重型反艦導彈鷹擊-12,裝備在改造提升完畢,重新歸建南海艦隊某驅逐艦支隊滿載排水量6600噸的051B型驅逐艦167深圳艦上,以及裝備在經過現代化改造提升滿載排水量8000噸的現代級956E型驅逐艦136杭州艦和137福州艦上。

    鷹擊-18,是我軍工在引進俄羅斯3M-54E亞超相結合反艦導彈的基礎上,透過消化吸收已經掌握了相關技術的國產化“雙速制”反艦導彈,即導彈在巡航階段採用0.9倍高亞速飛行,在距離打擊目標約40公里處,開啟彈上的主動雷達搜尋攻擊目標,同時導彈加速至4倍音速左右高速衝向需攻擊的目標。

    此型我海軍裝備的新穎反艦導彈,開闢了亞超相結合的新模式,在同一彈體上實現了亞音速巡航+超音速突防,同時有效地兼顧了彈體、重量和射程三者之間的矛盾。

    鷹擊-18,採用艦載垂直髮射新模式,目前,裝備在滿載排水量6500/7000噸的052D/052DL型大型防空驅逐艦以及055型萬噸驅逐艦上。

    事實上鷹擊-18反艦導彈600公里的打擊距離,具備一定的對陸攻擊能力,稱得上是一型中近程對陸攻擊巡航導彈,是典型的“一彈兩用”的代表。

    現在,我海軍在驅逐艦、護衛艦等主戰水面艦艇上,形成了鷹擊-83、鷹擊-12、鷹擊-18三大系列對海打擊反艦導彈,其中,鷹擊-83裝備數量最為普遍,是我海軍水面艦艇對海打擊主力,射程150-250公里,是低超音速反艦導彈,採用2聯裝(056/056A型護衛艦)或4聯裝(其他驅逐艦或護衛艦)甲板佈置傾斜發射方式。

    鷹擊-12,是款重型反艦導彈,在海軍內部有“航母殺手”美譽,但只能採取水面艦艇甲板傾斜發射模式,又由於發射重量大偏大,因此,只裝備在個別大噸位的驅逐艦上,已知只裝備上3艘驅逐艦上,參考本文上述提及到的文字。

    鷹擊-18,是我海軍最新的反艦導彈,採用新穎的亞超結合飛航模式,當下除了俄羅斯和中國以外,沒有第三個國家能自行研發,擁有對亞音速和超音速反艦導彈無與倫比的優勢,體現了在反艦導彈領域的高科技結晶。

    由於鷹擊-18具備了垂直髮射能力,海軍裝備的052D/052DL型和055型驅逐艦,擁有標準的巧克力形狀大尺寸和大型深的艦載垂直髮射裝置,因此,就成了上述我海軍大型防空驅逐艦上反艦導彈的標配,極大地提高了我海軍水面艦艇對海打擊能力。

    當然,我海軍也裝備了鷹擊-62反艦導彈,但當初開發時是作為岸艦導彈來使用和裝備的,因此,在海軍水面艦艇上的裝備數量非常有限,僅裝備在海軍6艘滿載排水量6000噸的052C型防空驅逐艦上,不具備普遍意義,算是一個比較特殊的案例。

  • 3 # 科技之重

    我國現役的反艦巡航導彈只有“鷹擊-12,鷹擊-18,鷹擊-62,鷹擊-83,鷹擊-83K”;反艦彈道導彈只有“東風-21D,東風-26C”;其中艦載的反艦巡航導彈有“鷹擊-12,鷹擊-18,鷹擊-62,鷹擊-83”;機載的有“鷹擊-12,鷹擊-83K”這兩2種。

    之所以會有4種艦載反艦巡航導彈,而不是統一為一種型號,主要是考慮“不同艦艇的作戰定位和搭載能力”。因為我國海軍裝備有055,052D,052C,052B,051C,051B,現代級等驅逐艦,也有054A,056A,056護衛艦。這些艦艇的搭載能力和作戰定位是不一樣的,所以搭載的反艦巡航導彈各不一樣。

    先來看搭載鷹擊-18反艦導彈的艦艇。搭載鷹擊-18反艦導彈的就只有055和052D型驅逐艦了,因為這2型驅逐艦安裝的尺寸為850毫米X850毫米的通用垂髮,是裝不下鷹擊-12反艦巡航導彈的。所以只能搭載尺寸稍微小點的鷹擊-18垂直髮射反艦巡航導彈了,也就是說,鷹擊-18反艦巡航導彈只能由通用垂直髮射系統發射了。

    再來看另外艦載的鷹擊-62反艦巡航導彈。其實鷹擊-62反艦巡航導彈的研發,在那個時代也是一種無奈了。畢竟鷹擊-62是全程亞音速飛行的反艦導彈,儘管飛行高度很低,但是可以被攔截的成功率還是很高的。在現役近防導彈和近防炮的作用下,鷹擊-62反艦巡航導彈的突防率還是很低的。只不過在研發052C型驅逐艦時,還無法研發鷹擊-18這樣的反艦巡航導彈,所以也只能使用技術難度低點的鷹擊-62了。

    最後來看,艦載版的鷹擊-12反艦巡航導彈,該導彈主要是由升級後的現代級驅逐艦搭載的,且使用了傾斜發射裝置。鷹擊-12反艦巡航導彈的尺寸較大,是無法裝進通用垂髮系統的,所以只能由傾斜發射的發射裝置發射了。

    055,052D,052C,現代級這4型驅逐艦的排水量比較大,續航里程比較遠,具備比較強的遠洋作戰能力,是我國海軍水面打擊力量主力中的主力。所以這4型驅逐艦必須具備較遠的攻擊能力,由此來看,所搭載反艦巡航導彈的射程就得足夠遠,這也是鷹擊-12,鷹擊-18,鷹擊-62射程比較遠反艦導彈被這四型驅逐艦使用的主要原因。

    最後來看,鷹擊-83反艦巡航導彈。裝備該反艦巡航導彈的驅逐艦有054A,054,056A,056護衛艦,也有052B,052,051B,051C等驅逐艦。

    鷹擊-83反艦巡航導彈的射程在280千米左右,而以上的驅逐艦和護衛艦的排水量,續航能力,作戰能力都不如現代級,052C,052D,055等驅逐艦。雖說,以上艦艇中除了054系列和056系列其他都是驅逐艦,但是在我國海軍現在的裝備序列中,定位和護衛艦差不多了,雖然它們也具備遠洋作戰能力。所以說,只需要安裝射程在300千米左右的反艦巡航導彈就行了,畢竟隨著055和052D數量的增加,遠海作戰,以及給航母護航根本就用不到護衛艦了。這些艦艇只需要在北海,東海,南海進行活動就行,所以也沒必要使用鷹擊-12,鷹擊-18,鷹擊-62這種射程高達400千米左右的巡航導彈了。

    綜合來看,我國之所以發展不同的反艦巡航導彈,就是因為各型艦艇的的定位和搭載能力不同。如果說,我國海軍的主戰艦艇可以統一型號,那麼反艦巡航導彈的型號就有可能統一了。

    當然了,除了艦載反艦導彈之外,還有空基的。主要就是戰鬥機掛載的鷹擊-83K,以及轟炸機掛載的鷹擊-12了。因為鷹擊-12的體積較大,像戰鬥機掛載難度比較大,也只能掛載體積稍小的鷹擊-83K了,而鷹擊-12也只能由轟-6轟炸機掛載了。基本上,世界各國的反艦導彈都不會只有一個型號的,美國,俄羅斯都是這樣。

    由此可見,反艦巡航導彈的發展是根據各國海軍的需求而定的。

  • 4 # 軍武雜貨鋪

    鷹擊12和鷹擊18不是一代的反艦導彈,用途和發射平臺也不一樣

    反艦導彈的型號是一代一代發展而來。中國的反艦導彈發展到現在,頗有點美俄混血的意味。鷹擊12作為中國第一代超音速跨入高超音速門檻的反艦導彈,服役至今,好像已經落後了。所以我們又發展了另外一款亞超結合,三級變速的鷹擊18反艦導彈。至於未來戰爭中到底哪種反艦導彈的突防能力更強?還需要戰爭來檢驗。

    鷹擊12主要發射平臺是空射,而鷹擊18的通用性較強,也比較先進。目前艦艇裝備鷹擊12的也僅僅只有改進後的深圳艦051B和改進後的現代級驅逐艦。因為鷹擊12全程超音速,而且可以達到4倍音速,所以個頭的話比較大。要想獲得理想的射程就必須將導彈的發射放到高空,依靠飛機的速度和高度為其提供射程加持。而鷹擊18則是亞超結合的反艦導彈,設計重點在於末端超音速突防,前期亞音速燃料效率比較高,所以適合在艦艇上發射。

    接下來我們就根據世界上主流反艦導彈的發展趨勢來為大家分析一下這兩款導彈有什麼不同!

    美俄在反艦導彈的發展思路上的差異

    美國和俄羅斯在反艦導彈的發展領域走了兩條不同的道路。美國現在的方向是反艦導彈隱身化,而俄羅斯則追求高超音速。不過無論是美國還是俄羅斯,反艦導彈發展思路有兩點是相同的,那就是超遠射程和突破防禦攔截。俄羅斯很顯然繼承了前蘇聯的導彈發展路線,繼續在超音速方面持續進步。而美國也開始擺脫魚叉這種過時的亞音速反艦導彈,轉而追求一種射程上千公里,同時又能夠隱身的反艦導彈。俄羅斯的最新型號是鋯石導彈,射程1000公里,全程8-9馬赫高速突防。而美國的最新型號是AGM-158C射程可以在570公里和1600公里之間根據任務需要調節。屬於亞音速飛行的反艦巡航導彈。典型特徵是隱形。依靠導彈本身的隱身能力達到突防的效果。

    鷹擊12是中國仿製前蘇聯的白蛉反艦導彈,有明顯的前蘇聯反艦導彈印記

    鷹擊12是中國在引進現代級驅逐艦之後,吸收白蛉導彈的經驗自主研發的中國產超音速反艦導彈。研製的開始時間大概是本世紀初。當時追求的雙四標準也基本達到了要求。那就是400公里射程和超過四馬赫的速度。

    這款導彈相比其前輩白蛉(也就是北約代號的日炙反艦導彈)在突防速度和射程方面都有所提高。曾經一誕生,就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存在。這款導彈可以透過飛機和艦艇搭載,大家曾經熱議的轟6K戰神搭載的6枚反艦導彈就是鷹擊12。中國從俄羅斯採購的四艘現代級驅逐艦和中國唯一一艘051B改裝之後,都是搭載的鷹擊12反艦導彈。而052D,055艦則大多搭載了鷹擊18。而一些效能更弱的艦艇比如054A和056等則是搭載的艦射鷹擊62反艦導彈。

    這是因為鷹擊12本身特別重。由於其全程超音速,所以射程其實並沒有那麼遠。要想獲得更遠的射程,最好的辦法就是空中發射。依靠其高度和慣性延長鷹擊12的射程。其實艦艇搭載的鷹擊12也只有200多公里的射程,這是鷹擊12的一大弊端。或者說鷹擊12本身就是適合空中發射的反艦導彈。

    鷹擊12為何落後,為何要研製鷹擊18?相比大家對此並沒有過很仔細的比較。今天我們簡單的梳理一下。隨著技術進步,美國宙斯盾技術越來越先進,對於音速6馬赫以下的反艦導彈都可以做到有效的攔截。而本世紀初設計理念的鷹擊12當時看上去擁有不俗的效能。甚至在2014年這款導彈首次亮相的時候軍迷興奮的以為,再過十年也不會落後。其實鷹擊12出道即巔峰,它趕上的是超音速導彈的最後一班車。此後的反艦導彈由於反導技術的突破,進而追求更強大的突防。鷹擊12的落後的根源還是其不高不低的突防速度和沒有末端機動的一根筋突防已經落後於時代的要求了。

    鷹擊18屬於結合美俄所有優點的反艦導彈。

    鷹擊18的通用性相比鷹擊12要大得多,可以艦用發射,潛艇發射,空基發射等。而且相比於鷹擊12只依靠超音速突防不一樣,鷹擊18屬於比較智慧的反艦導彈。在飛往目標的途中採用亞音速的方式前進。當靠近目標一定距離的時候則拋棄第一級發動機,採用更高效率的發動機將導彈加速到超音速狀態。在末端對目標進攻的時候,第三季發動機點火,並繼續將速度提升到3馬赫左右的速度,同時末端階段開始機動前進,以規避可能到來的攔截。相比於鷹擊12的一根筋,鷹擊18顯然要聰明的多。

    鷹擊18是中國目前除了反艦彈道導彈之外,最先進的反艦導彈。不過對比美俄最新型反艦導彈似乎又落後了。武器裝備就是這樣,發展過程中總會面臨被趕超的命運。不過相比於美俄的超遠射程和超高因素的落後。我們的鷹擊18在設計理念上並沒有落後。第一,注重末端機動突防,這是反艦導彈開始向智慧化進步的開始。第二末端超音速,是結合傳統高速度突防優勢的體現。我相信我們未來設計的反艦導彈會和鷹擊18一樣,結合美俄的優點,設計出更優秀的反艦導彈!

  • 5 # 魑魅涅槃

    更直觀來說的話就是,不同軍艦定位不同、裝備服役年代不同,所以搭載的導彈型別也有所不同,這就造成同樣是我軍現役艦載反艦導彈,有的軍艦隻搭載獨立發射箱且亞音速飛行的鷹擊83K反艦導彈,有的軍艦則搭載了垂直髮射、超音速飛行的鷹擊18反艦導彈,當然有的軍艦則因為自身原因只能搭載傾斜發射的鷹擊12超音速反艦導彈。

    具體一點來說的話,鷹擊12超音速反艦導彈更像是“瘦身”後的3M80白蛉重型超音速反艦導彈,首先從整枚導彈的氣動、動力佈局來說,鷹擊12的氣動、動力佈局和蘇聯時期的3M80超音速反艦導彈很是相似,都採用了火箭助推+衝壓發動機設計、同時也都採用了四個獨立設計的超音速進氣口設計。但是鷹擊12在具體細節上撇棄了3M80粗胖的氣動設計,整體設計更“細長”,這不僅使得鷹擊12超音速反艦導彈的飛行阻力更低、同時雷達波反射面積也更小、更有利於鷹擊12超音速突防作戰。

    畢竟鷹擊12可是一款最大射程超過200公里、末端突防速度超過4馬赫以上的重型超音速反艦導彈,搭載的大當量戰鬥部只需要一枚即可讓一艘4000噸級導彈護衛艦完全喪失戰鬥力,兩枚鷹擊12更能夠癱瘓一艘萬噸級軍艦,所以這種實力不容小覷。但是鷹擊12也不是沒有缺點,因為其研發時間在本世紀初,整枚導彈的氣動佈局又基本照搬進口的現代級導彈驅逐艦上搭載的3M80超音速反艦導彈,這就使得鷹擊12就算是經過瘦身設計,整枚導彈彈體四周佈置了無法隱藏的進氣道+佈置在進氣道上的摺疊彈翼,也使得鷹擊12的全尺寸彈徑達到一米左右,那麼對於我軍現階段裝備的多款主力戰艦而言,就算是最新建造的052D和055大型導彈驅逐艦上,搭載的中國最新設計的全球口徑最大的通用化導彈垂髮系統而言,最大850毫米口徑限制也使得其根本無法內建鷹擊12超音速反艦導彈。

    同樣對於裝備垂直髮射系統的054A型導彈護衛艦而言,鷹擊12的直徑過大根本無法內建在導彈垂直髮射系統內,又因為054A型導彈護衛艦自身噸位較小的原因,也不適合搭載體積和質量過大的鷹擊12超音速反艦導彈。所以現階段裝備鷹擊12超音速反艦導彈只有滿載噸位超過6000噸以上、且經過現代化改裝的中國產051B型導彈驅逐艦和進口的四艘現代級導彈驅逐艦搭載了鷹擊12超音速反艦導彈。

    鷹擊18則更像是“中國產版3M54E俱樂部”超音速反艦導彈,3M54E作為俄羅斯早在蘇聯時期開始研製的新一代反艦、/陸攻巡航反艦導彈,最大的優勢就是透過換裝不同戰鬥部即可滿足反艦和陸攻作戰需求,同樣也是一款超音速導彈,且也是實現空基、艦載、魚雷管多用途發射能力。當然從整體技術水準來說可要比鷹擊12先進的多了,比如鷹擊12的原型3M80雖然搭載了末端突防速度能夠達到4馬赫以上的衝壓發動機,但是最大射程不過120公里,中國產版本的鷹擊12雖然透過氣動減阻+增加燃料箱等方式,使得其最大射程增加一半。但是隻有200公里的最大射程放在如今就連四千噸的導彈護衛艦都裝備最大探測距離高達400公里的相控陣雷達時代,只能說勉強夠用,而且鷹擊12超大的體積和重量也不適合搭載在不同噸位的軍艦或者戰機上。

    所以中國研製了射程更遠、且同樣可以超音速突防的鷹擊18超音速反艦導彈,首先從鷹擊18的原型3M54E導彈可以使用標準魚雷管發射來說,其最大彈徑不過533毫米,但是其反艦版本最大射程超過300公里,陸攻版本超過1500公里,533毫米的彈徑也使得鷹擊18不僅可以搭載在052D、055大型導彈驅逐艦搭載的新一代導彈垂髮系統中實現垂直髮射,同時也可以搭載在054A型導彈驅逐艦搭載的導彈垂髮單元中去,更可以搭載在包括039B常規動力潛艇、093A型攻擊核潛艇上發射。

    總結來說的話,鷹擊12受限於研製時間較早的緣故,其雖然末端突防速度快、且搭載了大當量戰鬥部,但是其尺寸和重量過大也限制了其搭載空間,所以只能採用單獨的傾斜導彈發射管、搭載在包括051B和現代級導彈驅逐艦上。同時也因為其射程較短和需要單獨空間佈置發射管的問題,使得其在適裝性上並不如射程更遠、體積、重量更小的鷹擊18反艦巡航導彈,不適合搭載在包括052D和055大型導彈驅逐艦上。至於我軍為什麼沒有用適裝性更強的鷹擊18替代鷹擊12超音速反艦導彈也是有原因的,主要原因就在於鷹擊18雖然射程更遠、但是搭載的戰鬥部威力過低,在作戰威力上反而不如搭載了大當量戰鬥部的鷹擊12更有優勢。

    後面或許隨著作戰模式的改變和降低後勤保障壓力下,我軍未來將會逐步用鷹擊18取代鷹擊12反艦導彈,只保留亞音速的鷹擊83K和超音速的鷹擊18兩款反艦導彈吧。

  • 6 # 東龍45

    武器的仿製和研究不是能同時成功的,裝備部隊也就只能分先後了,不能有了新的馬上扔了舊的,當然太舊的應該淘汰了,很多國家的裝備都是幾代並存的,美國空軍裝備了B一2也不扔掉B一52。還有就是武器裝備用途不一樣,有應付低強度戰爭的,也有應付高強度戰爭的。

  • 7 # 鄉村中庸

    鷹擊12研發列裝時間比鷹擊18早,並且還發展出了海軍型、空射型和岸擊型,品種多,而鷹擊18現在是專門的垂直髮射型,主要列裝052D、055驅逐艦。但不管那種型號都是射程遠、突防快、威力大、無法攔截等優點,具有一招制敵之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魔獸世界:暴雪放棄大秘境職業平衡,修改MDI比賽規則,職業不準重複。如何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