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二鍋頭餃子哥
-
2 # 高明揚
答:東北二人轉,是高雅的,是民間藝術,是樂觀向上,百姓的東西,非物質文化遺產,趙本山老師把它傳承,搶救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有攻臣的,是個帶頭人,是一件好事,辦班就是傳承東北二人轉文化,他的電視劇《鄉村愛情》就是現實中東北人都故事,生活接地氣的東西,不管人物上,怎麼包裝,很現實的,全國人們的認可,趙本山給全國人們帶來了歡笑,我們不能忘,春節聯歡晚會上,小品我們記憶猶新,給觀眾留下回憶,小品《相親》《牛大叔提幹》《昨天今天明天》《賣車》《賣柺》《紅高粱模特隊》等等都是東北人的笑料,包袱,都是那麼響,都愛看,東北話普通話,都能聽懂,年年春節聯歡晚會盼趙本山小品上場,看完了他的小品,好打麻將去,趙本山小品演完就把電視關了,包餃子啦!春晚沒有趙本山小品不是過大年,沒有笑夠。
-
3 # 鄭捕頭
除了趙本山,很少有哪位文化名人能夠對他所在的地方文化,形成如此廣泛而深入的影響。
那麼,趙本山所影響的東北文化到底包括什麼呢?
其一,喜劇文化
如今的人們說起來,對東北人性格的一大概括,就是幽默。這種印象是怎麼來的呢?主要就是透過趙本山的小品。
從1990年登上春晚開始,趙本山的外在形象幾乎沒有變過,破舊中山裝加上舊帽子,每年都在除夕晚上給全國觀眾帶來歡樂。尤其到後期,趙本山幾乎成為很多觀眾對春晚的唯一期待,很多人在他出現之前該幹什麼幹什麼,只要一開演,就等著被逗笑。
東北人說話本來就帶有一定的幽默性,趙本山的小品影響之下,更給華人帶來一種東北人說話逗的感受,性格中幽默直爽的部分被放大。
其二,二人轉文化
在趙本山走紅之前,二人轉在東北已經唱了很多年,但對於東北之外的地方來說,大部分人都沒有接觸過二人轉。趙本山成名之後,將自己從小學習的二人轉發揚光大,不僅在小品中做展示,還舉辦二人轉大賽,將二人轉進一步淨化,後來更是建立劉老根大舞臺,讓二人轉逐漸走出東北,開始影響到更多地方。
如果沒有趙本山,很難想象二人轉這種形式還能開到北京,這和趙本山對二人轉的推廣密不可分。
其三,語言文化
大部分東北之外的人,也都能聽懂東北話,而且東北人即使離開家鄉,基本也不用講普通話,即使說家鄉話也差不多被接受。
還不僅是發音,很多東北詞彙比如磨嘰、忽悠、嘚瑟,說出來也不用解釋,東北之外的人也明白。為什麼能做到這樣呢?很大程度上就是趙本山小品和影視劇的影響。
趙本山的作品中,除非極其少用的東北詞彙,很多詞語說出來大家也能聽懂,忽悠這樣的詞不僅能夠被聽懂,慢慢逐漸成為普通話的一部分,方言詞彙進入普通話,這是很了不起的事情。如果不是趙本山作品曾經這樣使用,很難想象這種事情的發生。
當然這也會帶來一種誤會,有些人認為東北人說話都像趙本山那樣,其實並不是這樣。趙本山說的話其實是遼寧人說的話,往北到吉林和黑龍江,其實普通話水平是越來越高的,因此不能籠統地說東北話如何如何。
在趙本山作品的影響下,東北文化變得更容易被接受。在這些作品中,東北人儘管顯得過於鄉土,但那種幽默和民間的小智慧,以及濃濃的人情味,是非常吸引人的,這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東北人在其他地區人心中的位置。
只可惜,如今趙本山已經多年沒有正式登臺演出了。
回覆列表
何謂關東文化?簡言之,關東文化就是東北文化,是自明清以來形成的區域文化,非常的有個性、有特點,既包括主流的漢族文化,也包括滿、蒙、女真、達斡爾、朝鮮、赫哲、鄂倫春等族的文化,甚至還包括了日本、俄羅斯的文化,因此關東文化是個大雜燴,包容並蓄,多元碰撞,彼此影響。關東文化深刻影響著東北地區人們的性格,比如俠義豪爽、心大寬厚、質樸包容等。那麼趙本山對關東文化的貢獻是什麼呢?
一、最初以小品的形式將關東文化推向全國
趙本山,家喻戶曉,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小的時候,一到春晚,翹首以盼,就等著看春節壓軸戲—趙本山的小品,看完小品以後,才會去意猶未盡的過春節或者睡覺。特別是當年的《相親》《三鞭子》《昨天今天明天》《賣柺》《賣車》《不差錢》等下品,現在看來還是捧腹大笑,令人回味。熟不知,廣大的觀眾朋友們,正是一開始透過趙本山這些小品展現出來的東北方言和故事情節,在無形之中就已然認可了關東文化。
二、持續以電視劇、電影形式輸出關東文化
特別是當年的《劉老根》,火的不得了,萬人空巷。還有《男婦女主任》《馬大帥》《鄉村愛情》系列等影視劇,讓人深入瞭解的關東文化的風土人情、人物性格和有趣故事等。
三、首提“綠色二人轉”,改變“二人轉”低俗化現象
一提關東文化,往往離不開“二人轉”,很多人的印象裡都覺得比較低俗,趙本山為此第一個提出了“綠色二人轉”的概念,併為此創立了“劉老根大舞臺”,進一步提升檔次,將“二人轉”文化發揚光大。
四、從小就身懷絕技,靠關東文化吃飯
趙本山從小就練就了二人轉、唱小曲、吹嗩吶、拉二胡等技藝,且非常精通,走到哪就唱到哪、跳到哪、說到哪,讓關東里裡外外及周邊的人都見識到了東北文化的多元性、有趣性。
五、身體力行,積極弘揚關東文化
無論是政協委員、曲藝家協會副主席還是藝術學院院長、傳媒集團董事長,本山大叔心中都記得自己是一名東北人,代表的是關東文化的形象。本山大叔先後多次被評為鐵嶺市、瀋陽市、遼寧省、黑龍江省等形象大使,可謂是關東文化的傑出代表人物。 同時,趙本山也開設了趙家班,將一幫有理想有才華的能人聚集到一起,進一步弘揚了關東文化。
結論:正是因為有了趙本山,才讓全國觀眾深入瞭解了關東文化、知道了關東文化、懂得了關東文化。關東文化絕對不是低速,也可以很高雅、很情趣、很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