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比如,小學使用隸書課本,初中使用柳體課本,高中使用趙體課本。
11
回覆列表
  • 1 # 成功從調整開始

    完全可以啊,先回答這幾個問題:

    一、關於學生

    當學生用隸書寫答卷時,如何提升速度呢?

    當高中生高考時,又用哪種書體呢?

    當學生問及老師,書寫為什麼不按照課本書體,老師又該如何回答?

    二、關於語文教師

    當語文教師教學生書寫生字時,用哪種書體合適呢?

    當語文教師碰到繁體字、異體字時,又該如何處理呢?

    當師範類教師在畢業前,書法方面必須要達到一定水平呢?

    當筆畫起收達不到課本上的印刷效果,又該怎麼辦呢?

    三、其他

    書法水平提高受課本印刷影響的因素大不大呢?

    書法教育忽視兒童年齡階段的書寫基礎教育,鼓勵個性張揚嗎?

    義務教育階段一定要強調書寫用筆自由嗎?

    義務教育階段扔掉楷書教育,學習其他個性化較強的書體合適嗎?

    義務教育階段拋開硬筆工具書寫習慣,強調寫出毛筆風格合適嗎?

    能把以上問題解決個八九不離十,可以完全按您的想法印刷課本了。

  • 2 # 大悔憶智周

    記得有文章說民國的國文課本就是當時書法家唐駝寫的。我覺得比冷冰冰的標準印刷體更具親和力,而且可以給學生的書寫作個近距離的示範。

  • 3 # 馬井人士

    有一定的作用,但遠遠不夠,如果學校專門開設書法課並把它當著主科一樣考試這樣對提高全民書法水平應該有很大的作用。我認為小學課本不宜用隸書字型,可以用正楷字型,初中用顏體,高中用隸書,大學用隸書、篆書、和金文。

  • 4 # Hello字先生

    課本內容裡的文字,必須側重 【識別度】 以及 【可閱讀性】,提高書法鑑賞力還是交給專業的課程吧,你這樣的方式只能是杯水車薪,成效不大;更有甚者,可能導致,孩子們的視力問題變得更加嚴重。

    現代文字(黑體/楷體/大標宋)排版有它的「準確性」「識別性」「易讀性」等優勢。您說的方式,可用於標題,或者註解等區域性,可增強藝術性和創意性,千萬不能運用與大篇幅的內容,弊大於利。

  • 5 # 元竹書屋

    沒有必要!還是印刷體更規範,這樣不容易出現錯別字。可以在語文課堂開闢書法章節,增加漢字書寫的樂趣和美感,同時讓孩子瞭解漢字的發展過程。

  • 6 # 雷水初六

    改變課本教材的字型確實會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書法欣賞能力———所謂素養,薰陶。

    但效果不會很大,且存在不少問題。

    首先,書法水平既包括書寫也包括欣賞品評,只是潛移默化了欣賞水平。

    其次,理想情況下,應該是採用經過時間考驗的名家法貼字型作為文字字型。但目前用的簡體字是沒有公認的經典的,短短半個世紀沉澱不夠。歷史上都是毛筆,目前用的硬筆,書寫方法技巧效果皆不同。

    再次,如果重新簡體書寫,公認誰來寫?這簡直就是兩桃殺三士!各類培訓材料,同步,作業題,考卷是不是都要手寫?誰來寫?來得及嗎?

    最後,整體社會氛圍,廣告媒體,報刊雜誌,其他書籍印刷都用的是電腦印刷體,整體大環境會抵消這種潛移默化。

  • 7 # 方哥教育

    課本是用來讀的,不是用來賞的

    1. 書法至上不要過,氾濫課本就是災;課本使用字型,主要是方便學生學生學習科學文化,不是用於書法學習。

    2. 目前一二年級教材使用楷書印刷。

    如果使用書法,恐怕很多字怎麼寫,學生和家長甚至包括語文老師都稀裡糊塗。

    如果三四年級以後課本使用行書、行草、草書、隸書、小篆來印刷,恐怕連你也不會同意。

    即使三四年級使用行書來印刷,也是讓人害怕的,因為這樣的書不是用來讀的,是用來賞的:

    行書的結構特點是大小相兼,每個字呈現大小不同,存在著一個字的筆與筆相連,字與字之間的連帶,有斷有連,顧盼呼應,既有實連,也有意連;收放結合,一般線條短的為收,線條長的為放,多數是左收右放,上收下放,回鋒為收,側鋒為放;濃淡相融,墨色安排上應首字為濃,末字為枯;線條長細短粗,輕重適宜,濃淡相間;疏密得體,一般是上密下疏,左密右疏,內密外疏。

    3. 書法如同“貴族寫字”,普通人可學可不學,別“強 奸大眾民意”。

    讓書法走進尋常百姓家,成為人人皆學的藝術,其實並沒有多大必要;雖然連方哥都特別熱愛,甚至崇拜藝術家到了屈膝的地步。但我們必須冷靜地去了解一個事實,即使文學、音樂和美術,都是小圈子裡的文化,不是大眾菜。

    4. 書法薰陶基本無用。

    一個學生即使熱愛書法藝術,如果天天窩在書法精品堆裡,如同天天大魚大肉,讓他膩得慌。一些書法愛好者對於當前許多學生的書寫,顯示出異乎尋常的憤怒,因為字烏七八糟,不堪入目。別說繼承,連基本的筆畫和間架結構都不講究,讓人痛心疾首。我當語文老師的,也是捶胸頓足,暴跳如雷。

    5. 別希望學生課本“印刷專業”了,就會寫字“靠譜”了。

    書法家都是業餘書法家,沒有專業書法家;天天開口書法閉口書法的人,因為沒有文化,而難以成為真正的書法家。

    鍾繇任宰相、太傅;王羲之任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擅詩文。晚年在父母墓前起誓不再做官,但並不是為了專心練字,而是與道士許邁共修服食、採藥石不遠千里,遍遊東中諸郡,窮諸名山,泛滄海,嘆曰:人座當以樂死。

    王獻之任中書令(宰相級);顏真卿任平原太守、吏部尚書、太子太師。楊凝式任少傅、少師、太子太保、左僕射(宰相)、卒贈太子太傅;蘇東坡是禮部尚書,更是大文學家,書法乃餘事之餘事;趙佶、趙構都是皇帝??毛澤東是大軍事家、大政治家。魯迅是大文學家、大思想家,也都是真正的大書法家。

    歷史上沒有一個以書法為業而能成為書法家的。而現在很多人以書法為業,書也不讀,事也不幹,天天練字,結果練出什麼名堂呢’中國有幾十萬人、上百萬人號稱書法家、著名書法家、書法大師、泰斗,我看他們連寫字匠都算不上。我們經常看到古代的手抄本著作,大多出於寫字匠之手,都比現在號稱“ 著名書法家”的字好得多。

    6. 首先明確一個理念,文字是記錄文化和傳播文化的載體:

    首先,漢字是中國文化的重要載體,儲存了有文字記載以來的中國傳統文專化的精屬華。

    其次,漢字是中國人溝通交流的工具,在普通話普及之前尤為重要,是維繫中華民族團結的紐帶。

    再者,漢字是中國人的特有發明,不但有著交流溝通的意義,也有著美學藝術上的功能,書法,朗讀,文學等。

    7. 書法是附著在文字上的藝術,再怎麼藝術,也不要忘了文字最本質的最主要的作用是交流和傳播文化。

    書法一旦離開了文字所表達的思想內涵和精神境界,就如同藝術只剩下技術而毫無風骨氣韻,書法藝術唯有思想上的高尚,文學上的滋潤,文化上的傳承,心靈上的寄託,才能展現出打動人心的魅力。因為低年級文字的簡單、內容的簡明和符合兒童心理等特點,不宜出此主意。

    如果簡易地給書法藝術下一個定義的話,可以說書法是寫字的藝術。如從美學或者藝術哲學的高度來論的話,“書法是以漢字為素材,以線條及其構成運動為形式,表現性靈境界和體現審美理想的抽象藝術”。因為書法是以漢字為素材進行創作的,故不寫字不能稱其 為“書法”。再者書法是以線條運動為表現形式,也就是說,書法必須是講究技巧的,由技成能,胡亂塗抹無以稱“法”,兒童或少年接受不宜。

  • 8 # 以寫

    這可不行,首先,毛筆書寫不能確保一致性,沒有一致性,就會讓人產生錯覺,誤判字的對錯。其次,學生是以學業為主的,並不能過分去關注書法,這樣會影響學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沒有大師級的中醫,中藥還有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