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貳一橙
-
2 # 這些歷史要讀
東吳的第一武將,自然是大都督周瑜周公瑾啦!
正如北宋大文豪蘇東坡在其《念奴嬌·赤壁懷古》中所言:“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當年,周瑜在指揮赤壁之戰時,是何其的雄姿英發。只可惜,天妒英才,周瑜年僅36歲便駕鶴西去。
然而,周瑜短暫的一生,對東吳卻是厥功至偉。其中有“三大功勞”,在東吳文武之中更是無人可比!
其一,是建基之功;作為江東小霸王孫策“二次創業”的頭號合夥人,周瑜是孫策“平定江東,奠基東吳”的核心人物。孫策起兵之初,兵微將寡,是周瑜從自己的從父、丹陽太守周尚那裡借兵,極大的支援了孫策的事業。之後,周瑜追隨孫策,武則統兵作戰、攻城略地,文則招賢納士、出謀獻策。憑藉個人出色的軍事能力和謀略,周瑜年僅24歲便被孫策授以建威中郎將之要職,在東吳軍中樹立起極高的個人威望。
其二,是匡扶之功;公元200年,孫策遇刺身亡,年僅26歲。臨終前,孫策將東吳的軍國大事託付於自己的弟弟孫權。而當時的孫權,年少資淺,根基未穩,是周瑜站出來力排眾議,盡心輔助孫權,進一步經營江東,聚攏人才,才穩住東吳的基業。
其三,是再造之功;赤壁之戰,基本統一北方的曹操,率領數十萬大軍南下,準備一舉吞併江東,統一天下。此所謂:“統雄兵百萬,上將千員,欲與孫將軍會獵於江東”。
在此存亡之秋,又是周瑜站出來,堅定主戰,穩定軍心。面對曹操的數十萬大軍,他沉著指揮,最終以少勝多,大敗曹軍。此戰,不僅葬送了曹操一統天下的霸業,還為東吳與蜀漢贏得了寶貴的發展空間,一舉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面,真可謂是一戰定乾坤!
所以,儘管論資歷,周瑜比不上早從孫堅時代就追隨孫氏的程普、韓當和黃蓋三員老將;論勇武,周瑜似乎又比不上太史慈、周泰、甘寧、凌操等先鋒猛將。但僅上述“三大功勞”,周瑜在東吳的地位便無人可比。
-
3 # 星空之下
孫十萬哪有什麼第一武將。憑孫十萬的多疑和小心眼,誰在他那兒掌兵權都靚不出五年。
如果說江東孫策,那麼就是大都督。
-
4 # 走遍千山只留腳步一串
甘寧-甘興霸,率百騎襲擊曹營,無一折損,孫權激動的說:曹賊有張遼、孤有興霸。三國各有英雄人物、勢均力敵,演繹了多少英雄形象,給後世留下很多成語故事,對了東吳還有老將軍丁奉也不賴,歷經幾代皇帝,八十多歲還誅殺權臣三兄弟
-
5 # 蟲孚蟲斿YOU
陸遜。
很多人會說周瑜,是因為他主導的赤壁之戰奠定了三國局面;輔任東吳兩位英主,孫策和孫權;受《三國演義》影響,曾和諸葛亮頻繁過招,“既生瑜,何生亮”,等。
但他還不足以成為東吳第一武將,一是任職期間短;二是官職偏低,生前最高職位為偏將軍。周瑜,魯肅,呂蒙都沒有擔任過“大都督”。
只有陸遜,不僅任職期間長,職位高,且拜將入相。無論是孫劉之戰,還是魏吳之戰,都是陸遜指揮並且取得多數勝利,從公元219年襄樊之戰~245年去世,25年時間在三國時代高層活躍。公元222年,孫權拜陸遜為大都督(第一任),公元229年拜為大將軍,公元244年,拜為丞相。
這樣一位征討山越、謀羽取荊、夷陵破蜀、石亭魏御等,這樣一位戰績斐然、位及人臣的陸遜,焉能不能擔任東吳第一?
-
6 # 怪獸-小銳
蜀漢武將第一關雲長應該沒錯,但是曹魏武將第一當屬兩人典韋許褚,夏侯惇論戰力不及這兩個人。東吳我認為也應該是兩個人一個是早期的東萊太史慈,還有就是錦帆賊甘寧甘興霸。
-
7 # 塵子渝
周瑜啊,不用懷疑,無論是《三國志》,《三國演義》還是其他史料來看,周瑜都是第一,包括很多後世議論說孫權和周瑜有齷齪,但其實孫權自己評價周瑜也是,眾人之冠。
孫權喜愛淩統、呂蒙、魯肅但最為敬重和看重的還是周瑜江東四大都督都有角逐第一武將的資格,首先所謂的都督自然是武職,包括《三國演義》中老實憨厚的魯肅,其實也是正兒八經的武將。魯肅歷任贊軍校尉,漢昌太守、橫野將軍,是正宗的武將。
《三國志呂蒙傳》:孫權與陸遜論周瑜、魯肅及呂蒙曰:“公瑾雄烈,膽略兼人,遂破孟德,開拓荊州,邈焉難繼,君今繼之。公瑾昔要子敬來東,致達於孤,孤與宴語,便及大略帝王之業,此一快也。後孟德因獲劉琮之勢,張言方率數十萬眾水步俱下。孤普請諸將,諮問所宜,無適先對,至子布、文表,俱言宜遣使修檄迎之,子敬即駁言不可,勸孤急呼公瑾,付任以眾,逆而擊之,此二快也。且其決計策意,出張、蘇遠矣。後雖勸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損其二長也。周公不求備於一人,故孤忘其短而貴其長,常以比方鄧禹也。又子明少時,孤謂不辭劇易,果敢有膽而已。及身長大,學問開益,籌略奇至,可以次於公瑾,但言議英發不及之耳。圖取關羽,勝於子敬。子敬答孤書雲:‘帝王之起,皆有驅除,羽不足忌。’此子敬內不能辦,外為大言耳,孤亦恕之,不苟責也。然其作軍屯營,不失令行禁止,部界無廢負,路無拾遺,其法亦美也。”
周瑜自然也不例外,歷任都督、偏將軍、南郡太守、中護軍等等也全都是武職。孫權實際上評價過幾位都督,在《三國志呂蒙傳》中記錄了一次孫權和陸遜談論周瑜、魯肅和呂蒙的看法的。孫權認為“學問開益,籌略奇至,可以次於公瑾,但言議英發不及之耳。圖取關羽,勝於子敬。”也就是說孫權心目中呂蒙次於周瑜,而勝過魯肅。
至於陸遜,在陳壽看來應該才是東吳第一武將,因為陸遜和諸葛亮是唯二單獨列傳的臣子。因此陸遜和周瑜才是東吳的最有能力爭奪東吳第一武將的資格的。
那麼孫權心中周瑜和陸遜誰更重要呢?顯然還是周瑜,因為周瑜的身份特殊,這一點不僅比夏侯惇在曹魏的位置要高,甚至高於關羽在蜀漢的位置,關羽地位自然是特殊的,連諸葛亮也得捧著,但是周瑜就地位更高了。
《三國志周瑜傳》:周公瑾英雋異才,與孤有總角之好,骨肉之分。
因為雖然關羽和夏侯惇都是主公的最為信任的兄弟,但是周瑜不僅是上一代東吳主公的兄弟,還是託孤大臣,也是經過孫權母親認定過的孫權以兄長視之。
那麼孫權本人對此有沒有意見呢?答案是沒有,至少三國志中是找不到孫權忌憚周瑜的隻言片語的,有也只是劉備和曹操對周瑜的一系列挑撥離間。
陸遜實際上是孫權心中僅此於周瑜的,和陸遜談論周瑜的時候說:“公瑾雄烈,膽略兼人,遂破孟德,開拓荊州,邈焉難繼,君今繼之。”意思是說想周瑜這樣的人才,是很難有人能繼承的,但是你陸遜是可以的。
孫權對周瑜也是最為器重和厚待的,赤壁之戰是戰是和真正一錘定音的是周瑜,是周瑜的才能和威信讓孫權下定決心聯劉抗曹。孫權賞賜周瑜的衣服也是最多的,《吳書》上記載:孫權每賜周瑜衣,寒暑皆百領,諸將皆不及。
孫權也幾乎對周瑜言聽計從,這是陸遜遠遠不及的,周瑜死後,孫權感嘆:“公瑾有王佐之資,今忽短命,孤何賴哉?”更是親自穿上喪服為周瑜舉哀,一應喪事費用都有吳國承擔,可謂“國葬"。
陸遜就不行了,雖然孫權和陸遜有一段蜜月期,但是骨子裡孫權從未真正信任過江東世家,當然這是任何那個時代的必然,蜀漢也從未信任益州本土士族,曹魏也是一直打擊門閥的,直到時代開始妥協,曹叡又開始打壓,最終司馬懿等人還是成為主流,這是東漢甚至從漢初就終究會席捲天下的門閥政治的必然。
孫權最終稱帝的時候,也對周瑜非常感念,認為“孤非周公瑾,不帝矣。”
因此在孫權心中的排名是:周瑜、陸遜、呂蒙、魯肅。
周瑜雖然壽命短暫,但功績是東吳最高的另外提一句,陸遜實際上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武將,最開始是孫權幕僚的,屬於文職,後來更是出將入相,但是周瑜確實一輩子戎馬生涯。
周瑜的功績也是最為影響深遠的,沒有周瑜赤壁之戰打敗曹操,三足鼎立之勢是根本不可能形成的。赤壁之戰和諸葛亮關係十之一二,真正最大功臣毫無疑問是周瑜,上將邢道榮說的非常正確:“赤壁鏖兵,乃周郎之謀也“。
夷陵之戰實際上並不足以動搖三國格局,三足鼎立之勢已經達成,劉備雖然舉國而戰,但是江東即使沒有陸遜,即便大敗也不至於真正被滅國。因為陸遜真正發威是在劉備已經無力再度擴張,陷入僵局的情況下,才反敗為勝的。
東吳最差是什麼結果呢,將荊州再還回去,劉備無力長久佔據江東,江東民心基礎和士族門閥是孫權遠勝過劉備的,而且綜合實力和人口劉備也不如東吳。更何況如果劉備真正打到江東本土,以前出工不出力的江東世家將爆發前所未有的能量來。
部曲制度為主的東吳,為什麼總是進攻的時候總是孫十萬的戰績,但是赤壁和夷陵這種自衛反擊打的從無敵手。包括曹丕後來的幾次徵吳都是給江東刷戰績,這是江東獨有的國家制度有莫大關係。
戰略高遠,氣度恢弘陸遜實際上戰略格局是不低的,但是其趨向保守是因為其代表的始終還是世家和吳國之間是有所平衡的。這是周瑜能不遺餘力推進併吞巴蜀,劃江而治和曹操二分天下,而陸遜無論是夷陵之戰後採取和蜀漢繼續聯合,還是石亭之戰見好就收,一方面是國力條件不允許,另一方也是陸遜是比較保守的戰略規劃有關係。
周瑜的二分天下實際上是比較高明和切實的策略,因為孫權實際上遠比劉備更有能力和基礎爭奪巴蜀的。這也是龐統願意跟隨周瑜,而不跟隨孫權的原因之一,周瑜在世的時候,二分天下之計,孫權採納了,但是周瑜一死。
形式和機遇都改變了,再加上魯肅的戰略規劃是聯劉抗曹,因此孫權終其一生,喪失了和曹操並立爭雄的資格。
這也是評價周瑜總是喜歡用雄姿英發的緣故,因為周瑜的戰略高度和氣魄是整個三國罕有的,魯肅和諸葛亮都說曹操是此誠不可爭鋒,並沒有單獨面對曹操的氣魄,但是周瑜有。
周瑜在算計赤壁之戰的時候,就開始算計劉備了,可惜對周瑜言聽計從的孫權,這一次並沒有聽從,周瑜的建議不是《三國演義》中的賠了夫人又折兵,而是軟禁劉備,直接管理劉備的軍隊。
真要這樣做,可以說劉備根本沒有翻身之地,但是孫權人小心眼不少,認為劉備可以牽制曹操,魯肅等人也是如此認為,只有周瑜一眼看出,劉備必然不會甘居人下。
孫權等人的謀劃實際上和劉表比較類似,這也是這些進取不足的主公的通病,劉表之前接納劉備,張繡無一不是想讓其作為藩籬,幫忙抵抗曹操。結果都是為他人做嫁衣,張繡雖然一度打的曹操,連曹昂、典韋都戰死,但最終還是投降。
劉備更是憑藉南郡等地,奪了大半荊州,又奪了益州,漢中,孫權眼紅了之後討要荊州,結果妹夫好言好語,就是不還,還說要打下涼州再還。
戰略高度和豪邁氣魄,以及洞察人性這是周瑜遠遠穩居東吳第一將的最大優點,甚至可以說比看誰都第二的的關羽在蜀漢,戰無不敗的夏侯惇在曹魏的特殊地位要更名副其實。
-
8 # 左將軍
蜀漢的關羽,曹魏的夏侯惇,東吳的是誰?
要想得出結論,我們就要先找出關羽和夏侯惇的共同點,然後再在東吳團隊中找尋相對應的人。
關羽和夏侯惇都擁有強悍的個人戰鬥力;都具備統帥能力(儘管夏侯惇是百戰百敗);二人都是宗親、心腹、嫡系(關羽與劉備雖沒有血緣,但勝似兄弟);二人都非士族出身,都是從基層摸爬滾打上去的;二人在各自政權絕對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存在。
按照這樣一系列條件,我們來看東吳那邊應該是誰?
很多人說是周瑜,但我不認同。
周瑜的統帥能力出眾但個人戰鬥力並不強悍;周瑜出身名門望族。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周瑜是孫策的心腹,在孫權時期,周瑜有輔政之尊,地位雖高,卻不是孫權親自提拔的,算不得是孫權的心腹。
魯肅、陸遜也都是士族出生,而且更偏儒將型。
除此之外,還有有哪些人物滿足上述的條件呢?
個人戰鬥力強;具備統帥能力;心腹嫡系;從基層實幹晉升;有非常高的地位。
同時具備以上條件的就只剩孫皎、呂蒙、朱然。
三人中,我選擇呂蒙。
三人都是同期人物,都是前線大都督人選,最終孫權選擇了呂蒙。
輪江東眾將中,在孫權心中的地位排名最高的就是呂蒙,其次是淩統,第三是朱然。
呂蒙也絕對和關羽、夏侯惇的人生軌跡類似。
所以這道題我選呂蒙!
回覆列表
從題目來看,第一武將的定位標準不是以武力為主的,畢竟盲夏侯在曹操陣營中武不及張遼、許褚,智不如徐晃、李典,所以這定位應該是以忠誠度而言,是那種足以託付性命的忠誠,同時又必須有一定的武力,關羽的戰力和忠誠自不必說,而夏侯惇至少也能在關羽手裡走個十幾回,還硬幹過呂布,武力這塊肯定是不低的。
而結合這兩個方面,我個人找出了四個有資格競爭“東吳第一武將”名號的人選:周瑜、太史慈、周泰、甘寧。
周瑜是孫策定鼎江東的關鍵人物,深受孫策、孫權兩代重用,負責鎮守邊境,地位與關羽相當,此外周瑜的武力值在江東諸將也是排得上名號的,雖然沒有正面對敵的描寫,但南郡之戰在中了毒箭後,數日之間就康復了,而且還冷靜應對曹仁大軍,誘敵深入,最終擊敗曹仁,可謂是智勇雙全了,比關羽一昧以武獲勝要強得多。
而且周瑜和孫策還有昆仲之情,孫策大周瑜兩月為兄,周瑜為弟,若從智慧、謀略、親疏關係來說,周瑜是孫策時期,當之無愧的東吳第一大將了。
太史慈作為能與小霸王孫策鬥個旗鼓相當的猛將,其武藝自然高人一等,北海救孔融時,太史慈一人一馬衝入被數萬黃巾軍包圍的北海城中,如入無人之境,後出城找劉備救援,又是單人匹馬出城,黃巾將領明知太史慈是要出城求援的,數百人八面圍困太史慈,結果太史慈八面射箭,賊軍應弦落馬,數萬人就這樣眼睜睜看著太史慈揚長而去。
之後神亭嶺鬥孫策,雙方全力大戰了一百回合勝負未分,要不是太史慈顧忌孫策後面的十二騎武將,也不至於用詐敗計了,最後孫策奪了太史慈的戟,太史慈摘了孫策的兜鍪,各自奪彩,依舊是難定高下。最後合肥之戰,太史慈大戰張遼,與其大戰七八十回合不分勝負,後用計策反張遼手下養馬後槽,裡應外合夜襲遼營,可惜被張遼看破,太史慈身中數箭,病重不治了。
周泰早年作為江賊,在攔路打劫的日子中練出了一身驚人的武藝,後和同鄉蔣欽一起投奔了小霸王孫策,在駐守宣城時,夜間遇到山賊襲擊,周泰為保護尚且年幼的孫權,讓孫權上馬快走,自己在步行斷後,以一人之力力殺數十人,奪馬退出宣城,周泰身披十二槍傷,後逍遙津之戰又拼死保護孫權,身中數槍,箭透重鎧。
孫權大敗後,設宴慰藉諸將,周泰兩次救孫權於絕危之中,忠誠可嘉,得孫權“待以骨肉之恩,賜以兵馬之重”之任,“共榮辱、同休慼”之信,賜予青羅傘,以凸顯周泰地位,孫權這番說話情真意切,毫不虛偽。
甘寧早年仗著家裡有點餘財,糾結鄉黨在當地為非作歹,人送隊伍外號“錦帆賊”,後率部曲投靠江夏黃祖,但多受猜忌,後渡江投靠孫策,反擊黃祖,在江夏之戰中一箭射死黃祖,其後在江東立下了諸多戰功,逍遙津一站百騎劫曹營,大鬧一場後全軍撤退,無一損傷,被孫權譽為“江東之張遼”(孟德有張遼,孤有甘興霸,足以對敵)。
甘寧戰績冠絕江東諸將,熟練多種兵器,有大刀、弓箭、鐵鏈等等,在戰場上也多為先登衝鋒,但由於之前在黃祖手下時,曾一箭射死孫策嫡系的凌操,直接導致孫策奪取江夏的計劃失敗,所以在江東陣營中一直處於被排擠的情況,其器重也不如周泰、周瑜等人,可論其武藝來說,卻不在孫策、太史慈之下。
綜上所述,四人皆忠誠敢死是肯定的,但甘寧是反水而來的,忠誠度這一塊比不上太史慈、周瑜、周泰三人,論武藝而言,周瑜又比不過太史慈和周泰,而論受重用而言,太史慈又不及周泰,所以江東第一武將應該是周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