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穿插游擊隊

    這個問題,帶有濃濃的上世紀九十年代氣息。

    比如某本2017年出版的專著如此寫道:

    “在改革開放之初,我們就曾因為麻痺大意、保密意識不強,而洩露了三大國粹的秘密,以至於‘國寶技術秘密’被他國輕易竊取。一是中國宣紙製造技術洩密。……二是蠶藥製造技術洩密。……三是景泰藍技術洩密。”

    先說“宣紙工藝洩密案”。

    此案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即流傳得沸沸揚揚。常見的說法是:

    “安徽涇縣紙廣生產的宣紙,在世界上首屈一指。1981年幾位日商要求參觀在涇縣紙廠幫助下建立起來的一個宣紙廠,並進行技術交流。日商來廠後,第一天聽介紹情況,參觀生產宣紙的全過程;第二天座談;第三天對生產宣紙的全部過程進行了錄相。在參觀和座談中,日商對宣紙生產技術上的問題,詢問甚詳,還索去了某些原料,並以幫助化驗為名用瓶子裝去了造紙用的井水。就這樣,生產宣紙的全部技術,包括原料樣品,都被人家搞去了。”①

    洩密之說越傳越廣,給安徽涇縣和當地的宣紙廠,造成了巨大壓力。1990年,《文匯報》的記者前往涇縣調查採訪時,發現“凡宣紙廠門口都沒有廠牌,廠牌都靜靜倚靠在廠長辦公室內”,宣紙廠所有的運輸車輛,也都刷掉了廠名標誌。藏起廠牌、刷掉廠名的目的,據說是為了防止外商循著廠牌、廠名,潛入進來偷盜技術。連記者前往宣紙廠採訪,也必須“持有縣保密委員會介紹信才能觀看抄紙、壓榨、焙紙、剪修等後道工序。”

    “正宗的中國宣紙生產技術並沒有洩密,雜誌所披露的‘洩密事件’只是發生在浙江某一個縣裡。那裡一家生產一般書畫紙(比宣紙低一等級)的廠家,對外商宣稱自己生產的是宣紙。外商打著合作幌子,攝錄了生產過程,便以為取到了真經。”②

    ♦ 人民日報刊文《宣紙技術有沒有洩密》

    “洩密與保密的問題,洩密的已經洩密,仿宣紙早幾十年就出來了,現在想保密的也難以保密。但我們在認識上要站得高一點,問題的關鍵是,我們現在處在資訊社會時代,靠的是高科技、高技術領先,而宣紙生產方式仍是勞動密集型,許多生產環節仍然依賴強體力勞動,而這種生產方式不是時代特點的東西,這樣的東西就是不保密,人家外國也不會仍然按照你的一套去做。外國人所要做的就是用現代科學技術來研究你的東西,用更先進的東西來代替你,來超過你,這是現代科技發展的規律。與其這樣在洩密與保密問題上爭論,不如加快研究,使宣紙這門工藝技術進入世界造紙技術先進行列,永遠保持領先的水平。”③

    再說“景泰藍工藝洩密案”。

    此案也與“日商”有關。1982年7月22日,《美洲華僑日報》刊文《景泰藍的教訓》,稱日本人“收買了一個日本華僑”,讓他以代理商的名義回國,去景泰藍工廠“參觀”,此人在參觀中“從頭到尾拍了照片”,從而使得中國的景泰藍製作技術被日本竊取,“MADE IN JAPAN”的景泰藍已在國際市場上與中國產品展開了競爭。文章警告說:

    “在不久的將來,當那家日本工廠以先進的裝置大量生產景泰藍,在國際市場上把我們徹底打垮的時候,我們的工廠就要關門;我們的工人就要失業。”④

    當時,由北京市琺琅廠和北京華藝景泰藍廠提議,景泰藍的製作工藝(主要是三項:1.銅胎成型;2.釉料配方;3.焊藥配方),已獲輕工業部的審批,被定為絕密級國家機密。曝出這樣的新聞,很自然地引起了輕工業部等機構的高度重視,調查也隨之展開。

    ♦ 景泰藍山水雙瓶,藏於沃爾特斯藝術博物館。圖片引自維基。

    第一次調查的結果是:日本人生產的同類產品“七寶燒”沒有掐絲品種,所以來中國竊走了景泰藍製作技術中的掐絲和鰾絲工藝。第一次洩密發生在1976年,日本稻葉的“七寶燒”株式會社來華考察,參觀了北京工藝美術廠掐絲工藝的革新裝置和實際生產過程,並拍了照片。第二次發生在1979年,日本的“七寶燒”工作人員參觀了北京市琺琅廠,拍了一些工人制作產品時的照片。

    1993年,已過去了十年的“景泰藍工藝洩密案”再次引起了輿論關注。於是,國家保密局、輕工總會、國家科技保密辦等多個部門機構組成聯合調查組,重新調查此案。調查結論是:北京工藝美術廠在七十年代接待日本訪客時,確實存在違反接待方案的情況,但並未造成景泰藍的製作工藝洩密。具體情況如下:

    (1)中國的景泰藍在制胎、拋光、釉料等主要工藝方面,要比日本的“七寶燒”落後。日本製胎時採用模具可以一次成型;中國的景泰藍仍要靠分段拉伸和焊接。日本的釉料經過化學檢測科學配料後無雜質,細膩透亮色彩豐富,附著力強;中國的景泰藍還在用煤火燒、大鍋煉、鐵鍬翻,雜質多,色相少,附著力也差。

    (2)因釉料的附著力不夠,燒製過程中容易從銅胎上脫離造成“崩藍”。為防止崩藍,景泰藍採用了“掐絲製作錦地工藝”,將銅絲做出各種圖案花紋黏在銅胎上,這也成了景泰藍的一種特別的風格。日本的“七寶燒”因為釉料對銅胎的附著力強,所以用不著這項工藝。日本的“有線七寶燒”掐絲也很少,用不著盜竊中國的掐絲裝置。

    (3)景泰藍之所在以國際市場上不敵“七寶燒”,是因為國內的景泰藍工廠遍地開花,質量參差不齊,競相壓價出售。這種劣勢,並不是洩密造成的。⑤

    1993年12月6日,經中國輕工總會保密委員會批准,“景泰藍工藝不再列為國家機密”。《北京工業年鑑》如此解釋這一舉措:“由於我國對景泰藍工藝封閉自守,長期沿用手工操作方式,束縛了景泰藍生產的發展。為此,中國輕工總會於1993年7月會同國家保密局、國家科委、北京市國家保密局、市科委和中國工藝美術公司、北京工美集團總公司,對景泰藍技術現狀,及解密後產生的利弊進行了充分的調查研究,提出瞭解除景泰藍國家秘密及其密級的意見。”⑥

    ♦ 《北京工業年鑑》1994年版

    最後再簡略說一下“蠶藥配方洩密案”。

    所謂蠶藥配方,指的是於溪濱1979年完成研究的“柞蠶空胴病防治法”。此案常見的表述是:

    “日本人在一次國際蠶業學術會上,對中方代表極盡東道之誼,規格之高,令中方代表受寵若驚。原來中方在學術報告上將獨創治柞蠶流行病的配方、施藥方法甚至病源研究都和盤托出,日本人不過是回報以東方式的答謝罷了。”⑦

    所謂“國際蠶業學術會”,應該是指1980年在日本京都舉行的第十六屆國際昆蟲學大會。於溪濱在會上宣讀了自己的論文《柞蠶空胴病的研究》並當選為國際野蠶學會副主席。

    此事之所以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被誤認為是一次“國粹洩密”,可能與中國人當時剛剛接觸到專利制度有關係。事實上,於溪濱在國際學術會議上所做的,不過是一個常規性的學術報告,並不涉及產品專利問題。該報告同時還公開發表於1979年的《蠶業科學》和1980年的《遼寧農業科學》上,人人皆能查閱,並不是什麼國家機密。⑧

    ♦ 《遼寧農業科學》1980年刊登的論文

    學術上的進步,須仰賴研究成果的自由交流。於溪濱的“蠶藥”,其實只是針對“柞蠶空胴病”研究的一個小的起步。直到今天,“柞蠶空胴病的研究基礎仍十分薄弱”,“目前,關於柞蠶空胴病致病機理、病原菌侵染過程及傳播機制等仍不清晰”,“由於空胴病發病原因複雜及耐藥性等問題,現尚未有防效穩定的藥劑投入柞蠶生產”。⑨

    綜上。所謂“三大國粹洩密案”,其流行說法,皆與事實存在不小的差距。

    ①李繼祥,李素賢編著:《商品經濟大觀園》,遼寧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09-10頁。

    ④《<美洲華僑日報>文章:<景泰藍的教訓>》,《參考訊息》1982年8月17日。

    ⑤韓江雪:《景泰藍“洩密”始末》,《經濟月刊》2000年第4期。

    ⑥北京市經濟委員會編:《北京工業年鑑》,企業管理出版社1994年版,第234頁。

    ⑦關立勳主編:《公關例項典範整合》(上),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85頁。

    ⑨孫影;楊金琛;尚銘宇;何瑤;季明剛:《柞蠶空胴病研究現狀及進展》,第十七屆瀋陽科學學術年會會議論文,2020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父親是農民,64週歲,被車撞了,對方全責,賠償有誤工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