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行者不寂寞

    作為一名戶外愛好者,每年看到驢友因為各種原因而發生事故,直接感覺就是痛心疾首,我覺得合理合規有規劃的探險活動可行,但是盲目衝動的冒險行為不可取。那麼為什麼我認為不值得,就具體從2019年的一些資料來說一下。

    戶外運動近些年發展迅速,事故高發、型別多樣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對傳統旅行和運動的方式越來越不滿足,從而促使戶外運動快速發展,而從業者和參與戶外運動的人數也急劇增加。每年我們在媒體上時常可以看到驢友遇險的報道,戶外安全問題也連續多年成為影響戶外運動健康發展的關鍵,更成為政府、行業機構和社會大眾關注的焦點。

    我從網上找到了中國登山協會登山戶外運動事故研討小組的2019年統計,統計顯示2019年中國大陸全年事故發生的活動中參與總人數2055人,事故總人數942人;受傷事故82起(其中兩起受傷事故與死亡事故是同案例),受傷人數105人;死亡事故49起,死亡人數69人;失蹤事故5起(其中兩起失蹤事故與死亡事故是同案例),失蹤人數5人(如圖1);無人員傷亡事故140起。

    與2018年相比,2019年事故起數下降76起,下降率為21.84%,事故總人數下降193人,下降率為17%;受傷事故下降33起,下降率為28.69%,受傷人數下降18人,下降率為14.63%;死亡事故上升9起,上升率為22.5%,死亡人數上升24人,上升率為53.33%;失蹤事故上升1起,上升率為25%,失蹤人數上升1人,上升率為25%。

    從對比來看,2019年事故整體呈現下降趨勢,但因發生3起群體性事故,死亡人數明顯上升,死亡和失蹤人數之和達歷年之最,其中,男性死亡數量佔比78.38%,女性死亡數量佔比21.62%。

    從2018/2019兩年的資料來看,事故數量的增多導致事故型別也越來越多,從迷路、滑墜、被困、高墜、疾病等上升到十幾種。2019年與2018年相比,事故型別基本相同,迷路事故數量仍高居榜首,同時也出現了多年未曾出現的捕獵夾致傷的事故。

    單從事故型別這一項來看,很多戶外事故的發生多因為參與者與組織者盲目自信,沒有做好行前準備和相應計劃與應急方案。

    四類事故成為戶外最應關注的方向

    迷路已連續多年成為主要戶外遇險的型別之一。近年來,迷路事故數量佔比呈現連續上升趨勢。2019年,迷路事故仍然是登山戶外事故數量最多的型別,共139起,佔總體事故的49.63%。透過收集的案例分析來看,2019年迷路型別增添了新的類別,除了過去的天黑迷路、落單迷路、大霧迷路、挑戰新線路迷路,新增了導航迷路。如今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發達,很多導航地圖共享軌跡的戶外APP流行,戶外路線易得可以導航的特點讓很多“驢友”冒然出行。由於環境因素對手機定位導航的影響,還有其他不可控的因素導致這種新型迷路事故多發。

    我所瞭解到的很多迷路案例,都是大家無法及時找到出路,盲目行事導致迷路者出現體能透支、心理崩潰、飢餓過度等情況,從而造成戶外事故的發生。如果發現自己迷路,一定要牢記國內外通用的STOP原則,即首先待在原地,禁止隨意走動;其次要保持冷靜,尤其帶隊人員要時刻保持清醒,及時安撫大家,準確作出判斷;第三,觀察周圍地形地貌,尋找可以走出去的辦法;第四,綜合分析現狀,制訂切實有效的計劃,最後按照計劃有條不紊地實施。

    山洪引發的事故嚴重程度較高。根據中登協2019年的資料,當年因山洪造成17人死亡、1人失蹤,單次山洪事故造成3人以上死亡的案例2起。由此可以得出山洪事故的結果非常嚴重,死亡人數較多,需要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參與者需要及時查詢運動環境以及周邊的天氣預報,及早做出防範措施。我一直秉持一句戶外原則“下雨不進山”。即便在登山過程中遇到降雨,及時離開山谷和山體鬆動的地方,及時在高處合適地方休整避雨,不輕易冒雨前進。

    高墜和滑墜類事故在受傷和死亡事故中仍佔比較高。高墜即垂直墜落,滑墜指在具有一定坡度的地形滑落。根據2019年統計資料來看,272起事故中高墜事故和滑墜事故分別為17起和48起。高墜事故中造成死亡的事故15起,佔死亡事故總起數的30.61%,受傷事故2起,佔受傷事故總起數的2.44%;滑墜事故中造成死亡的事故13起,佔死亡事故總起數的26.53%,受傷事故35起,佔受傷事故總起數的42.68%。高墜和滑墜死亡事故起數佔死亡事故總起數的57.14%,與2018年的53.86%相比,有小幅的增長;受傷事故起數佔受傷事故總起數的45.12%,與2018年的55.36%相比,有了小幅的降低。從整體資料來看,高墜和滑墜仍然是死亡率佔比最高的事故型別。

    如果喜歡探洞、登山、溯溪等運動,在進行這裡單繩或者戶外活動的時候,一定要掌握相應技能,不能貿然前往。到達現地後一定要探查路線,檢查下降錨點。既是徒步登山也要儘量避開險峻的道路。切記在無保護措施下禁止靠近懸崖或者陡峭處,尤其下雨或者下雪時更不能大意。所有活動都要有保護措施,這是意外發生時對生命的最後保障。

    疾病類事故不容小覷。2019年發生疾病類事故12起,死亡7起,佔總體死亡事故起數的14.28%,與2018年的7.5%相比,有一定增幅。從資料統計來看,疾病致死的主要原因是猝死,一類是體能消耗過大,另一類是心臟本身有問題。去年雀兒山攀登就有山友因為心源性問題長眠於雪山。因此在從事戶外活動前一定要做好體檢,最起碼得有半年的體檢報告,對自身的情況有個大致的瞭解,然後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量力參與戶外活動。在活動當中不比拼、不逞強,量力而行。畢竟山和景色一直在那裡,一次遊玩丟了命,我們可沒有遊戲裡重來的機會。

    關於戶外事故發生原因的一些看法

    從中登協的相關資料和自己的親身經歷來看,登山(尤其低海拔登山)和徒步穿越事故發生較多。這主要由於活動的門檻較低,對技術、裝備等方面要求較低,參與人群較多。而參與其中的人大多缺乏戶外經驗,缺少專業的知識、裝備和技術;出行前沒有做好行前計劃的制訂和當地天氣以及地形地貌的瞭解,還對戶外運動認識不足;進行戶外運動時,再加上一定的盲目性和安全意識的淡薄,用旅行的心態參與戶外運動,導致很多參與者麻痺大意、放鬆警惕,從而導致事故頻頻發生。

    我個人建議各位戶外愛好者,參與任何戶外運動都要遵從:

    1、行前要做好行程計劃,切忌盲目出行。

    2、應避免單獨登山戶外,瞭解戶外三人行的原則,以便在事故發生時第一時間得到救援。

    3、不輕易組織親友進行戶外活動,進行前也必須有足夠專業知識,對親友的身體狀況有足夠了解,選擇安全可靠的戶外地點,不涉險。

    4、建議參與戶外運動選擇可靠的商業公司,輕易不AA拼團、網約。不可靠的組織,組織鬆散的團體一般都缺少責任,缺乏戶外經驗,也完全沒有責任主體,遇到風險時抵禦能力非常有限,易造成悲劇發生。

    5、參與高山探險活動時一定要向山峰所在地的管理單位申請,獲得活動許可證,以獲得安全的監控和及時有效的救援。

    6、進行戶外活動時要保持高度專注,不能懈怠大意,分配好體力,始終把安全放在首位。

    7、要積極學習戶外知識,參加相關組織機構的戶外專業培訓,正式參加活動時遵循從簡到難的入門原理,避免盲從和跟風,每一次出行都需要做好行前計劃,保障出行安全。

    專業理智的參與戶外運動,讓這項運動在我國健康發展,讓更多人能夠參與進來是大家都想看到的。愛戶外,愛自然,更要熱愛生命是所有戶外人牢記心中的概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勸和離婚後的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