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悲傷逆流已成河
-
2 # 景陰
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比如你生氣的時候別人能看得出你生氣了。
一個人經常幹什麼,久了之後身體會無意識的有相應的變化。還是拿生氣為例,一個人愛生氣,一生氣眉頭就會倒豎,久了之後他就會無意識的倒豎眉頭,給人一種他在生氣的感覺。
一個人平時和善,每天都笑容滿面的,那他不笑的時候面部也會呈現出一種在笑的樣子,給人一種親近感。
-
3 # 四維正邦
相由心生
相者,客觀事物透過眼、耳、鼻、舌、身、意觀感在心裡、大腦中形成之印記,或主觀加工而成之形象。比如“胸有成竹”,胸中之竹就是相。與相關聯者,精神、心理或心念。
相由心生即內心世界決定外部世界。指人類看到的人、事、物以及對人、事、物的認識、理解、領悟由內心決定。與“相由心生”相關聯的“境由心造、境隨心轉、念由心起”都是哲學問題,至今無法用科學來解釋。
精神世界
意識、思想、心理活動屬於意識形態的東西,它是人類精神文明活動。人類精神文明成果:宇宙能量(有人認為是“神、造物主、上帝”);“道”-心道-精神道-靈魂道;……這些都屬於“相由心生”領域,即人心創造了精神文明。“相由心生”例證_情人眼裡出西施;“境由心造、境隨心轉”例證_此心安處便是吾鄉。
心念力量
心念力量即心理力量。心念力量之威力_善惡一念之間,美醜一念之間,天堂地獄一念之間;一念之喜,景星盡雲;一念之怒,震雷暴雨;一念之慈,和風甘露;一念之嚴,烈日秋霜。人心創造了“道”,人心創造了精神文明,相只是“道”中之微小部分。“念由心起”例證_陳勝吳廣一念之間揭竿而起。
-
4 # 東方白542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
一說相由心生,沒錯,確實有的人其長相或有時候的面部表情即是其內心世界的外在表現,通常,透過和善的容顏,我們可窺見其心地的善良;看到醜陋 的嘴臉,我們似乎感覺到了其內心的醜惡。
又一說不要以貌取人,也沒錯,有的人真是這樣,其貌不揚,但卻頗有內涵,內心非常強大,令人崇拜和景仰;而有的人金玉其外卻敗絮其中,看似道貌岸然,卻一肚子的男盜女娼,讓人反感和厭惡。
還有一說叫不露聲色,這也沒錯,有的人就是這樣,內心是怎麼想的,卻不在面色表情上流露出來。這又有兩種人,一種是沉穩、內斂 ;另一種是陰險、奸詐。
從上述幾種說法來看,都有其各自的道理,都是人們識人的經驗之談,值得我們借鑑。而在不同的場合,不同情景中則需要我們察言觀色,認真加以辨識。
回覆列表
有的,很多時候相由心生精神決定氣質,這個從老一輩的口吻裡面可以知道:見一個人第一面,透過一個人的長相,有時可以判斷出來他為人性格的好壞,甚至說其家庭和教養。
直到後面,成人了才慢慢明白,:“以貌取人”是大多數成人世界裡面的技能,見的人多了,這個經驗就越豐富,閱歷越廣,慢慢的會發現大部分人其實都有一個共性存在,言行,穿著,吐談,神情,這些無時無刻透露出一個人最真實的模樣。
有句話說過:“性格寫在臉上,人品刻在眼裡;生活方式顯現在身材;而家教看站姿,審美看衣品”,所以大部分都是以貌取人留下的觀點,但也往往都是偏向於對的。
很快不到半年,當他把富有善良,慈悲,寬容的觀音大士像雕塑出來後,並且達成與方丈的約定數量 ,他急忙去寺廟找方丈,對方丈說:“請務必幫助我,大師”。
方丈不急不躁什麼也沒有說,從包裡拿出一面鏡子給他看,手藝人恍然大悟,發現鏡子裡面自己已經變得正直祥和。
雖然是一個故事,但我們其實在生活裡面也有所體會,一個人如果經常微笑,以熱情待人,到老了的那一刻臉上的皺紋都是慈祥的,但如果一個人一直嚴肅,只知道批評他人,那麼老了面部僵硬,而且越來越沒有親和力。所以我的理解是:總而言之一個人到一個階段,你已經成熟並具備了與你的年齡身份地位一致的面相和言行舉止,這就是所謂“相由心生”。
而且在我們家人是信佛家庭,而且相信善良,其實是一種最好看的精神長相,曾子說過:“人而好善,富雖未至,禍以遠矣。”《六祖壇經》上也說一切的福地福田都離不開心地,心田上播下善良的種子,有那麼一天也會開花結果。
有了精神顏值,才是最頂級的魅力,奧黛麗赫本被譽為世界級女神,不僅僅是因為美貌,因為美貌的人很多 唯獨被全世界記下的卻寥寥無幾她用一生詮釋了精神長相這個詞。
甚至她在遺言裡也說到:
1.若要優美的嘴唇,就要講親切的話
2.若要可愛的眼睛,就要多看看別人的長處
3.若要苗條身材,就要把你的食物分享給飢餓的人
4.若要美麗的秀髮,在於每天有孩子的手指間穿過
5.若要優雅的姿態,走路時要記得行人不止有你
我想這就是一個人對精神長相最好的解讀,不是短暫的容貌而是不會隨時間流逝的精神長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