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去說歷史啊

    北魏之所以會分裂其直接原因是孝武帝和高歡的矛盾,而更深層的原因則要追溯到六鎮起義。公元533年,爾朱兆兵敗自殺,雄極一時的爾朱家從此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取而代之的則是高歡,也可以叫他賀六渾。爾朱榮很早就看出來高歡不是池中物,他警告爾朱兆說,你小子不是賀六渾的對手,但是爾朱榮死後,爾朱兆似乎把他叔這話給忘了,居然跟高歡拜起了把子。高歡很喜歡跟人做拜把兄弟,當然這些兄弟基本都沒什麼好下場。在六鎮之亂中,爾朱榮收編了二十萬六鎮軍民,接著把這二十萬人遷徒到幷州,並對他們採取高壓政策,激起了諸多反抗,到爾朱兆的時候,他仍然為如何處理這些人犯愁。這時候,高歡提議選一個心腹之人統帥他們,如果以後再出亂子,懲罰統帥即可。

    一、孝武帝拉攏賀拔嶽,對抗高歡,高歡則設計殺死了賀拔嶽

    爾朱兆覺得高歡的建議可行,那麼派誰去好呢?賀拔允提出讓高歡做這個統帥,高歡在一旁也是這麼想的,但是他卻做出了一個匪夷所思的舉動,他一拳把賀拔允打倒在地說:“讓誰做統帥是大王的事,什麼時候輪到你說話了。”爾朱兆又驚又喜,覺得高歡居然對自己這麼忠心,那就讓你做這個統帥吧。隨後,高歡又提議將這些六鎮軍民遷徙到山東去,爾朱兆又一次表示同意,高歡這下真的是如潛龍下海,再也沒有人能限制他了。

    公元531年,高歡與爾朱兆公開決裂,他旗下的六鎮軍民此前受盡了爾朱兆的壓迫,對爾朱氏充滿了仇恨,所以打起仗來異常兇猛。在廣阿之戰中,高歡大敗爾朱兆,隨後掌握了北魏的朝政大權,並且迎立元修為帝,這就是北魏孝武帝。孝武帝不甘心做一個傀儡皇帝,於是他把目光放到了關中的賀拔嶽和荊州的賀拔勝這兄弟二人身上,孝武帝讓賀拔嶽管關隴軍事,賀拔勝管荊襄七州的軍事,意在換取兄弟二人的支援。

    當時高歡權傾朝野,賀拔嶽心裡也有點虛,於是派遣宇文泰去試探高歡底細,於是宇文泰前往晉陽,見了高歡。高歡不會想到眼前的這個年輕人未來將成為自己窮盡一生都無法戰勝的對手。他一看到宇文泰覺得他不是一般人,想把他留作己有,宇文泰苦苦哀求,高歡這才放他回去。

    宇文泰回去之後,對賀拔嶽說:“高歡不是為人臣子的樣子,現在還沒有謀反,完全是忌憚你們兄弟二人,不過現在關隴後方尚不穩定,等到收服後方,便可還軍洛陽,匡扶魏室。”賀拔嶽聽從了宇文泰的建議,著手安撫關隴,一時之間許多部落的首領都來歸附,秦州、南秦州、河州等地也都表示願意接受賀拔嶽節度。只有靈州的曹泥沒有響應,是因為他是高歡的人。賀拔嶽於是召集部眾,準備討伐靈州曹泥。

    此前高歡由於忌憚賀拔嶽的勢力一天天壯大,便想起了反間計的主意,他派翟嵩前往關中,暗中挑撥賀拔嶽和侯莫陳悅的關係。於是侯莫陳悅假意請賀拔嶽前來河曲,商討征伐曹泥的事情,實則定下了暗殺計劃。兩人聊到一半,侯莫陳悅假裝說肚子疼,離開了大帳,隨後,他的女婿拔刀殺掉了賀拔嶽。侯莫陳悅是個懦弱的人,他沒有趁機接受賀拔嶽的部眾,而是退居水洛,賀拔嶽的部眾經過推選,選擇宇文泰作為新的首領。

    二、宇文泰重掌關隴,孝武帝與高歡徹底破裂,逃至宇文泰處,從此東西魏並立

    宇文泰隨後開始討伐侯莫陳悅,為賀拔嶽報仇。按照慣例,先禮後兵,宇文泰先是給侯莫陳悅寫了一封信,嚴詞譴責他的背信棄義行為。侯莫陳悅賬下有一個叫做李弼的,他就是瓦崗寨李密的曾祖父,李弼勸侯莫陳悅投降宇文泰,但是侯莫陳悅沒有聽從。宇文泰從木狹關出發,大雪皚皚有兩尺深,他頂著風雪,星夜兼程,侯莫陳悅沒有想到宇文泰來得這麼快,於是退守略陽,留下一萬人守水洛。不過這些人沒有真的守城,宇文泰一來就投降了,侯莫陳悅打算再退到秦州。

    李弼是個聰明人,他早就看出了侯莫陳悅根本無法保全自身,為了自己不陪葬,他暗中結交宇文泰,並舉城投降。城外,侯莫陳悅的部隊還沒有打,軍心自散。侯莫陳悅和幾個弟弟拋下大軍,逃到了深山老林之中,但見宇文泰的追兵已到,只好自殺。就這樣,宇文泰重新掌控了關隴地區。高歡此前苦心設下的反間計雖然成功殺掉了賀拔嶽,但是他沒有料到又蹦出來一個宇文泰收拾殘局。

    硬的不行就來軟的,高歡派人準備了豐厚的禮物前往結交宇文泰,但是宇文泰讓張軌把這些禮物原封不動地獻給了孝武帝。於是孝武帝給了宇文泰自行任命官員的權力。宇文泰受命,便把關隴各州的刺史都換成自己信得過的人。孝武帝這邊也在進行清理高歡勢力的行為,雙方的矛盾逐漸升級。這年四月,孝武帝藉口攻打南梁,召集大軍,同時下詔京城戒嚴,閱兵於黃河南岸。為了打消高歡戒心,孝武帝給高歡寫信,說宇文泰有謀反之心,我假稱攻打梁國,其實是在戒備宇文泰。

    但高歡是什麼人,怎麼會被這等伎倆騙到,他一眼就看出來,孝武帝意在討伐晉陽,於是將計就計,上表說願意發兵,配合孝武帝。孝武帝這下慌了,沒想到弄巧成拙,眼見高歡的大軍就要渡過黃河。孝武帝只能沿著黃河防守高歡大軍,但是滑臺守將卻投降了高歡,讓高歡得以渡過黃河。洛陽城內得知訊息一片驚恐,正好虎牢關的守將元斌之同斛斯椿爭權,元斌之回到洛陽,騙孝武帝說高歡大軍已經到了,孝武帝這才決心出逃。孝武帝這次出逃十分狼狽,一路上只能喝山間泉水,一直到了稠桑,才遇上宇文泰前來接應的人。高歡派高敖曹在後面一路追趕,但是沒有追上。就這樣,孝武帝在和高歡爭權的過程中徹底敗下陣來。

    公元534年十月,高歡立元善見為帝,同時遷都鄴城,這就是東魏。在西面,孝武帝原先的想法是讓宇文泰為己所用,幫助他重奪朝政大權,但是宇文泰不願意做工具人,兩個月後宇文泰殺了孝武帝,另立元寶炬,西魏成立。

    結束語

    綜合來看,宇文泰魅力不如高歡,但能力比他強些。高歡祖上可能是北朝大官,可到他那一代已經完全是平頭百姓了,父親還是個無賴,沒有正經營生,他從小寄養在當牢頭的姐夫家。好在高歡是天生的大帥哥,靠著個人魅力迎娶了白富美,還收穫了一大批同僚和長官的歡心,還特別講底氣、重感情,才一步一步打拼到萬人之上的地位。

    反觀宇文泰,他是宇文鮮卑首領的五世孫,雖然到他那一代,家族已然不那麼顯赫了,而且父兄雙亡,可還是有著不錯的出身,這也是為什麼賀拔嶽的部眾推舉他為首領的原因之一。但是他接受這不到三萬人的部眾時,高歡已經是可與皇帝抗衡且根深葉茂的權臣了。可是他就靠著這並不算強大的軍隊,一路和高歡鬥爭,最終成了高歡的掘墓人。

  • 2 # 影影之火

    上層建築不穩定。也就是皇宮裡的政權交替更換。篡位奪權的太多了。胡專太后掌權後宮。看重權屬力大過看重做事。政權不斷更迭。百姓民不聊生。所以分裂是政黨的分裂,觀念的分裂。想的都是權力,想的都是自己,沒有多少人去想這個這個國家該如何治理?分裂是早晚的事兒。走向滅亡也是註定的事兒。

  • 3 # 兵夏333

    北元魏,分東西:

    北魏為什麼會分裂成東西魏,原因很多:

    北魏皇族本應該姓拓跋,改革後稱元。

    1、爾朱家崛起。北魏末年的農民起義動搖了北魏的統治者基礎,爾朱榮在鎮壓起義中,大權在握。公元530年,北魏孝莊帝殺死了專權的爾朱榮,爾朱兆(爾朱榮弟)又殺死孝莊帝,立元恭為帝,政權又為爾朱氏所握。

    2、高歡取代爾朱氏。在爭奪中,爾朱氏被其部將鮮卑化的漢人高歡所滅。高歡殺掉元恭,立元修為帝(魏孝武帝)。

    3、關隴集團宇文泰勝出。賀拔嶽被高歡算計被殺後,賀拔嶽的部眾經過推選,選擇宇文泰作為新的首領。逐步控制力關隴地區。魏孝武帝元修為擺脫高歡所控,從洛陽出逃,投奔鎮守關中的將領宇文泰。

    4、魏孝武帝出逃,高歡另立新帝。魏孝武帝元修出逃洛陽到關中後,高歡立元善見為帝,遷都鄴城,史稱東魏。此後,北魏分裂為兩個政權。後來宇文泰殺元修,立元寶炬為帝,都長安,,史稱西魏。

    5、東西魏分別改名為北齊北周。公元547年高歡死,其子高澄、高洋相繼執政,550年高洋廢魏孝靜帝元善見,自立為帝,改國號為齊,史稱北齊,都鄴城。

    北魏石窟

    西魏在宇文泰執政下,國勢日盛,公元557年,宇文泰的兒子宇文覺廢魏恭帝,自立為帝,改國號為周,史稱北周。

    當初,魏孝武帝為了擺脫淪落為傀儡,大力提拔和拉攏關隴集團的賀拔嶽、賀拔勝兄弟。隨著賀拔兄弟的實力進一步增強,高歡也有所忌憚,於是採用反間計殺了賀拔嶽。賀拔嶽死後,賀拔嶽的部眾經過推選,選擇宇文泰作為新的首領。高歡、宇文泰至此開始對立幾十年。

  • 4 # 圖文繪歷史

    北魏分裂為東魏和西魏,就是高歡和宇文泰倆人炮製的結果。

    圖為東魏、西魏、南梁,三國鼎立勢力圖。

    鮮卑的拓跋氏建立北魏,統一北方後要面對更北柔然的侵擾,於是把重兵都集中在六鎮,稱北方六鎮,政治中心先是遷到平城,到孝文帝上臺想漢化,又遷都洛陽,於是遙遠的北方六鎮成了被人遺忘的地方,但又是重兵集結最危險的隱患,果不然六鎮起義了,前去平定六鎮起義的人是爾朱榮,高歡則是爾朱榮身邊最厲害的將領。

    圖為敦煌莫高窟第285西魏窟。

    北魏後期手握軍權的將領是可以擅政的,一旦掌握政權為大丞相大將軍,就可以換著皇帝玩,當年的爾朱榮是這樣乾的,爾朱兆也這樣幹,高歡在羽翼豐滿後,先與爾朱兆分庭抗禮,殲滅爾朱家族後掌握朝政,也是換了幾任皇帝,都覺得不滿意,直到遇到落魄的元修,於是立他為帝,還把女兒嫁給他為皇后,高歡自己仍掌握朝政,元修實為傀儡。

    回過味兒來的元修感覺不對勁,想擺脫高歡的掌控,宮中已被高歡嚴密控制,自己根本沒機會,只能依靠外面的人,而當時舉國上下有實力於高歡抗衡的,是擁兵關中地區的賀拔嶽,宇文泰則是賀拔嶽身邊智勇雙全的幕僚。

    圖為莫高窟第285窟西魏的鮮卑貴族女人像。

    所以,當高歡已經是大丞相、大將軍、國丈等頂級身份,操控國家大權時,宇文泰只是邊將軍閥底下一名隨軍司馬,差距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宇文泰雖起步晚但成長快,在鳥籠子裡的元修向賀拔嶽拋來媚眼時,前去對接的人正是宇文泰,所以宇文泰的身份也直線上升,賀拔嶽死後宇文泰接管了軍權,獲得了與高權對抗的資本。

    宇文泰成陵。

    元修實在不想淪為高歡手中玩物,決定出走去長安投靠宇文泰,你想想皇帝跑了,朝中無主怎麼辦,高歡一點不急,又挑了個元善見立為傀儡帝,國號仍是魏,元修以皇帝身份跑到宇文泰身邊,繼續為皇帝,國號也是魏,歷史上為了區分兩個分家的魏國,稱高歡的為西魏,宇文泰的為東魏,兩個政治集團成了世仇,國家打沒了還在打,建個國家繼續打。

  • 5 # 遊弋歷史長河

    北魏(386年~534年)是南北朝時期北朝的第一個由拓跋鮮卑建立的封建王朝,在戰亂不休的南北朝時期,北魏從弱小的少數民族政權逐步成長為統一北方的強大國家,遷都洛陽後,加強了中央集權和促進了民族的大融合。但盛極而衰,隨著北魏吏治逐漸腐敗,邊境爆發了六鎮起義,北魏也很快分裂為東魏和西魏,在這一動亂時期,高歡和宇文泰先後登上了歷史舞臺。

    北魏的盛極而衰引發六鎮起義

    北魏是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在孝文帝變法之後,遷都洛陽讓北方的民族矛盾有所緩和。但北魏政治的日益腐敗, 吏治逐步敗壞。王公貴胄爭相鬥富,官吏橫徵暴斂,激發了人民的反抗之心。

    北魏在北方邊境設定了六大重鎮,以此防禦北方柔然的入侵,而在北魏遷都洛陽後,實施了門閥化,六鎮的統治者們無論立了多大的戰功,總是被排斥在門閥以外,六鎮的軍事地位下降,人民貧富差距明顯,引發六鎮軍農的強烈不滿,這種情緒逐漸積蓄,就引發了聲勢浩大的六鎮起義。

    圖 北魏六鎮所在位置

    北魏聯合柔然共同討伐起義軍,六鎮起義最終失敗,但起義也動搖了北魏的統治根基,在起義中,地方豪強逐漸作大,這其中勢力最大的是爾朱榮。

    河陰之變

    在此時北魏皇室又發生了變故,孝明帝元詡(孝文帝之孫)被殺,立元釗(孝文帝曾孫)繼位,爾朱榮以此為藉口,追查皇帝死因,率軍攻下了洛陽,立孝文帝的侄子元子攸為帝,將害死皇帝的太后和元釗以及王公大臣200多人全部殺害,這就是河陰之變,通常認為這是北魏政權崩潰的開端。

    爾朱榮被殺

    爾朱榮立了皇帝,自己卻重新回到了老巢晉陽,但新皇帝元子攸可不甘心成為傀儡,將爾朱榮誅殺,但爾朱榮的堂弟爾朱世隆和侄子爾朱兆再次攻下了洛陽,元子攸被殺害。爾朱世隆鎮守洛陽,但他無惡不作,給高歡可趁之機。

    高歡進入洛陽 掌控朝局

    高歡原本是爾朱榮的部將,爾朱榮死後,高歡收編六鎮殘兵,抓住爾朱世隆在洛陽失去民心的時機攻下了洛陽,消滅了爾朱榮的殘餘勢力,控制了北魏的朝局。立元修(孝文帝之孫)為皇帝。

    北魏分裂

    元修無法忍受高歡拿自己當傀儡,就跑到長安投靠了宇文泰。而高歡立元善見(孝文帝曾孫)為皇帝,遷都鄴城,這就是東魏政權。宇文泰和元修也出現了嫌隙,宇文泰殺掉了元修,立元寶炬(孝文帝之孫)為皇帝,建立西魏,建都長安。而實際上,西魏和東魏的實際掌權者是宇文泰和高歡。

    圖 東西魏對峙

    而宇文泰是如何一步步成為為關中地區最大勢力的呢?

    宇文泰的發家史

    宇文泰早年加入了鮮于修禮的起義大軍(六鎮起義時期的河北起義),起義被爾朱榮打敗後,宇文泰成為北魏名將賀拔嶽的部將,而在北魏逐漸衰弱的情況下,賀拔嶽也算是一方諸侯,是關隴集團的第一代首領。

    賀拔嶽被殺了,宇文泰成為新的首領,在平定敵對勢力後,宇文泰統一了關隴地區,但此時宇文泰的實力只有關隴一隅,北魏的其他地方基本都被高歡所掌控。雙方實力差距很大。高歡勢必要進攻關隴,統一北方。這就引發了東西魏潼關之戰和沙苑大戰

    宇文泰和高歡的兩次正面對抗:宇文泰勝

    東西魏潼關之戰

    此戰東魏兵力眾多,看起來是場沒有懸念的戰爭,但東魏軍缺乏協調行動,驕傲輕進,而宇文泰審時度勢,利用東魏軍的弱點,迅速集中兵力,不等東魏軍大軍趕到,東魏大敗。

    圖 東西魏潼關之戰

    沙苑大戰

    高歡不甘心失敗,再次發動20萬人進攻西魏,而宇文泰只有不到1萬軍隊,率輕騎渡渭河至北岸的沙苑,在渭曲列陣,讓將士們把武器藏在蘆葦中,等候聞鼓聲而起。高歡看到西魏兵少,輕敵冒進,西魏軍伏兵驟起,奮力衝殺,東魏軍大亂,此戰,西魏殺敵萬人,俘虜7萬人。

    圖 沙苑大戰

    這兩次作戰,維護了新興的西魏政權的統治,也拉進了東西魏的實力對比,自此東魏再也不敢輕易入侵西魏,此後雙方又接連發動了數次大戰,互有勝負,東西魏分裂割據的局面已經形成。

    北齊和北周

    高歡去世,後其子高洋代東魏建立北齊政權,宇文泰死後,其子宇文覺代西魏建立北周政權。

    北齊和北周繼續連年作戰,高歡和宇文泰和宇文泰的鬥爭在他們死後,繼續由他們的後人進行。最終北齊被北周攻滅。

    圖 北周北齊

    總結

    北魏末年的亂局,造就了宇文泰和高歡兩位梟雄,二人代表兩個政權爭鬥不休,加上他們的子孫,這場宿敵之爭持續了42年之久(從第一次東西魏潼關之戰,到北齊被北周攻滅)。

    圖 北周統一北方

    最終北周重新統一了北方,為後來的隋朝統一全國、結束南北朝以來一百多年戰亂不休的動盪局面。

  • 6 # 聊以自娛2

    對於題主這個問題,我的上一個回答《南北朝時期東魏權臣高歡是一個怎樣的人?》已做過部分回答,結合今天的回答,或許你就清楚了。讀者朋友可參看我的上一個回答一併瞭解。

    宇文泰(507年-556年),字黑獺(一作黑泰),代郡武川(今內蒙古武川西)人,鮮卑宇文部後裔,南北朝時期西魏傑出的軍事家、改革家、西魏的實際掌權者,亦是北周政權的奠基者、創立者,所以史稱周文帝,亦稱周太祖。

    宇文泰的先祖源出南匈奴,後融入鮮卑族中,號宇文部。後為鮮卑慕容皝(huàng)所滅,宇文餘部乃仕於慕容氏諸燕。後燕為北魏擊敗後,宇文家族乃歸北魏,不久被徙居武川(今內蒙古武川西),遂世居守之。

    北魏正光五年(公元524年),北方六鎮(沃野鎮,懷朔鎮,武川鎮,撫冥鎮,柔玄鎮,懷荒鎮)戍卒和各族人民發動的農民起義。宇文泰隨父宇文肱加入了鮮于修禮的起義。起義被爾朱榮鎮壓後,宇文泰成為賀拔嶽麾下,出任夏州刺史。永安三年(530年)春,宇文泰隨賀拔嶽率兵前往鎮壓關隴起義軍。因鎮壓有功累遷至徵西將軍、金紫光祿大夫,增邑三百戶,加直閣將軍、行原州事。

    永熙三年(534年)正月,賀拔嶽被陳悅謀殺遇害後,宇文泰被推舉為首領,率眾攻滅侯莫陳悅、曹泥,統一關隴地區。宇文泰接手賀拔嶽軍後,命諸軍戒嚴,準備進討侯莫陳悅,同時上表孝武帝元脩,並與元毗等將領刑牲盟誓,相約共扶王室,孝武帝遂下詔以宇文泰為大都督,統領賀拔嶽所部人馬。成為僅次於高歡的實力人物。同年五月,北魏孝武帝欲起兵伐高歡,事洩之後,高歡已有所戒備。中軍將軍王思政對孝武帝說:“高歡的篡逆之心,已昭然若揭,洛陽非用武之地,一旦遭到進攻,難以守禦,宇文泰心存魏室,不如前往關中,可憑其力與高歡抗衡”。孝武帝深以為然。秦隴剛平定時,夏州長史於謹曾勸宇文泰上書孝武帝,徙都關中,以仿效曹操之舉,挾天子以令諸侯。宇文泰接受了這一意見,將高歡結好自己的書信都封好交孝武帝,以示忠心王室。孝武帝欲伐高歡,宇文泰遣大都督梁御率步騎五千屯於黃河、渭水合口處,以為聲援,令秦州刺史駱超率輕騎一千入洛陽。不久,又遣大都督李賢領精騎一千赴洛陽。因此,當孝武帝向大臣徵詢徙都關中的意見時,上下幾乎都表示同意。七月,孝武帝不敵高歡,遂從洛陽率輕騎入關,遷都長安,加授宇文泰大將軍、雍州刺史,兼尚書令。

    永熙三年(534年)正月,高歡另立魏孝靜帝元善見即位,徙都於鄴(今河北臨漳縣鄴鎮),史稱東魏,高氏繼續控制著東魏朝政。北魏孝武帝元脩遷都至長安,軍令、政令全部取決於宇文泰,孝武帝元脩受制於人,心中不悅,與宇文泰漸生嫌隙,不滿之情溢於言表。同年十二月,宇文泰毒殺孝武帝,立元寶炬為帝,史稱西魏。次年(535年)正月,元寶炬於長安城西正式即位,改元大統,是為西魏文帝。宇文泰仍控制著西魏朝政實權,為丞相、都督中外諸軍事、大行臺,爵安定郡公。北魏由是一分為二。史稱“東、西兩魏”。

    大統三年(537年),宇文泰進一步整頓軍隊。當時,西魏外部環境惡劣,當時天下三分,蕭梁和東魏虎視眈眈。特別是高歡掌控的東魏國力強盛,連年入侵。永熙三年(524年)八月,高歡攻破潼關,進逼華陰;大統元年(535年)正月,東魏大行臺、尚書司馬子如攻華州(今陝西華縣);大統二年(536年)三月,高歡率萬騎襲取夏州(今陝西靖邊),遷徙5千戶而歸。不久又襲擊靈州(今寧夏靈武西南),再遷徙5千戶而歸。大統三年(537年)正月,高歡軍屯蒲坂(今山西省永濟市),在黃河架三座浮橋,欲在蒲坂準備搶渡黃河。第一次東西兩魏“小關大戰”拉開序幕。東魏大行臺尚書司馬子如率大都督竇泰、秦州刺史韓軌等在蒲津(今山西省永濟市蒲州鎮黃河渡口)夜渡黃河,攻華州(今陝西省大荔縣),被西魏刺史王羆擊退。

    西魏宇文泰屯軍灞上(今陝西西安)。認為高歡以架橋示渡,實為牽制西魏軍,欲使竇泰軍得以西入。竇泰為高歡之驍將,屢勝而產生驕傲情緒,宇文泰判斷,如果打敗竇泰,高歡必然不戰自退。西魏諸將則認為,高歡在近,竇泰在遠,那有捨近求遠的道理,不如分兵抵禦。宇文泰徵詢直事郎中宇文深的意見。宇文深認為,若先攻高歡,竇泰赴救,我將腹背受敵。若以輕騎精銳潛出小關(今陝西潼關東面),先擊竇泰,高歡持重,難以及時出救。竇泰敗,高歡的兵勢肯定受挫,此時再回師擊之,可獲全勝。宇文泰採納了他的建議。

    宇文泰在潼關之戰中審時度勢,利用東魏軍的弱點,對外揚言捨棄關中、退守隴右,以迷惑東魏軍,自己親率大軍自長安潛出。到達小關。竇泰突聞西魏軍到達,驚惶失措,急忙自風陵(今山西芮城黃河北岸)南渡迎擊,宇文泰出馬牧澤(今華山北麓),竇泰兵敗自殺,所部萬餘人被俘。高歡以黃河冰薄難以赴救,拆浮橋而退。第一次東、西魏“小關之戰”以西魏大勝而告結束。同年七月,高歡親自帶兵二十萬自壺口出發趕往蒲津。第二次東西魏“沙苑大戰”開始。宇文泰得知東魏大軍逼境,率軍近萬人返關中,並告誡華州刺史王羆等嚴加守備。宇文泰採納部將李弼之策,率兵背水東西列陣,以李弼為右翼,部將趙貴為左翼,選擇駐地以東十里葦深土濘的渭曲設伏,令將士皆偃戈於蘆葦中,聞鼓聲即起。兩軍交戰正酣,宇文泰命軍士擊鼓,伏兵驟起,奮勇衝殺。將東魏軍分割為二,高歡大敗、率殘部東渡黃河遁走。宇文泰率西魏軍追至黃河邊,斬俘八萬人。東魏高敖曹聞知高歡兵敗,忙從桓農撤圍,退守洛陽。宇文泰經此一勝,兵精糧足,命令將士每人在戰場上植柳樹一株,以示慶賀。

    兩戰皆捷,宇文泰名聲大振,歸降、投靠兵士、百姓甚眾。大統四年(538年),高歡大將侯景、高敖曹重兵包圍洛陽金墉城,燒燬洛陽大量民居官寺。宇文泰正好帶著西魏文帝元寶炬回洛陽祭掃北魏帝陵廟,聞訊後親自率軍馳援,臨陣斬殺了高歡大將莫多婁貸文。逃跑的高敖曹被西魏大隊追兵趕上、斬掉了頭顱。東西兩魏第三次大戰“洛陽鏖戰”結束。大統八年(542年),宇文泰正式建立六軍,總兵力約十萬,自任柱國大將軍。

    大統九年(543年)二月,兩魏第四次“邙山大戰”揭開序幕。此戰導火索是由於高敖曹的哥哥高仲密以北豫州(今河南省滎陽市汜水鎮)投降西魏引起的。東魏的戰略要地虎牢關(今河南省滎陽市汜水鎮)落入西魏之手。宇文泰親率諸軍接應高仲密,軍至洛陽,包圍河橋南城。高歡也親自將兵十萬,自黃河北岸渡河,據邙山為陣。雙方交戰,宇文泰不敵,損失了6萬多人馬,大敗而逃。邙山(今河南洛陽北)大戰,以西魏宇文泰失敗而告終。宇文泰痛定思痛,他知道鮮卑人畢竟人數有限,便做了兩手準備:一是從漢族人中吸收兵員,挑選有能耐的人充任基層官佐,後視軍功拔擢;二是徵募關隴地區豪強大戶武裝,收攏各地勢力,把分散在各地鄉兵府兵遊勇聚攏起來,變成國家軍隊。同時選派有名望的人士擔任統領。這樣,既遏制防止地方勢力坐大,又解決了國家兵力不足的問題,同時還密切了軍人與地主豪強的命運聯絡。宇文泰進一步將軍隊進行深化改革,表面上依舊採用鮮卑人的“八部制”,也就是“八柱國制度”。由於宇文泰自己是“柱國大將軍”,總攬全國軍事,軍隊實際統帥。所以,實際上還是他一人說了算的“中央集權制”。宇文泰任命西魏王室廣陵王元欣同為柱國大將軍,但僅有個虛衘,沒有實際權力。任命趙貴、李虎、李弼、於謹、獨孤信、陳崇等人為柱國將軍,他們隸屬柱國大將軍指揮。也就是說他們只能在宇文泰指揮下聯合作戰,平時互不隸屬。這一招又防備了軍隊獨裁、個人勢力坐大。

    大統十二年(546年)九月,高歡親率東魏大軍十餘萬人,圍攻西魏據守的玉壁(今山西省稷山縣),想拔除西魏在汾水下游的這個釘子。西魏幷州刺史韋孝寬鎮守玉壁,頑強抵抗。這就是歷史上的“玉壁之戰”,也是東西兩魏第五次大戰。高歡傾力而出,攻一孤城五十餘天不下,憤恚成疾,只得解圍而去。次年(547年)正月,高歡病發而死。大統十七年(552年),侯景敗亡,“侯景之亂”結束,梁武帝蕭衍第七子蕭繹在江陵(今湖北省江陵縣)稱帝,是為梁元帝。西魏以竟陵(今湖北潛江),南梁以安陸(今湖北安陸)為界,雙方互通友好。大統十七年(551年)三月,西魏文帝元寶炬駕崩,太子元欽繼位,是為西魏廢帝。宇文泰更為元年,但不再設立年號,西魏皇帝自此不立年號。

    西魏恭帝三年(556年)四月,宇文泰北巡。八月,渡北河(今內蒙古境內烏加河)。九月,還至牽屯山(今寧夏回族自治區隆德縣東)染疾。宇文泰知自己病重,派人急招侄子宇文護前去,以託付大事。宇文護趕到涇州(今甘肅涇川縣),宇文泰已經病危,他託孤於侄宇文護:“我的兒子們都還年幼,如今外敵強悍,內部對手也很多,今後國家之事,都由你決定,你一定要努力完成我的志向”。十月,宇文泰病死於雲陽(今陝西省涇陽縣),時年50歲,葬於成陵(今陝西富平縣北宮裡鎮小學院內),諡號文公。是月,其子宇文覺嗣其位,封為太師、大冢宰,由宇文護輔政。次年(557年),宇文覺稱帝,是為周閔帝。追封宇文泰為北周文王、文皇帝,廟號太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女朋友跟別的男士一起吃飯你會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