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匯侃
-
2 # 人知初心
孝子和學歷地位沒關係,孝只是道德的一點,有的土匪都很孝順父母,有些知識分子也不會孝順父母!孝還是和一個人的德行有關
-
3 # 桑太山
孝子不是一種資格,而是一種心理,一種態度,二十四孝中的臥冰求鯉,戲彩娛樂,負米養親,親嘗蕩藥,賣身葬父,鹿乳奉親等都不是有文化,有經濟實力的人。孝敬父母就是儘自己最大的努力讓父母過的舒心,讓他們感到幸福,不是要他們達到那個層次。不然的話,窮人家的孩子就永遠不會是孝子了。而父母有了多少資產,不愁吃穿,就不需要孝子。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父母即使家產殷實。但你對他們不聞不問。常年不去看他們,甚至給他們氣受。你也算不上孝子。
-
4 # 真語清風
對於這個問題依我片面的眼光和認識,我以為是沒有一點聯絡的。
首先對於孝的感受說一點自己的觀點,隨著近些年的生活富足,有很多的人或多或少,有了顯赫的資本,給過世的親人立碑修墓,光耀宗族,但對親人真正的作用不大,只是自感獲得了更高的尊重。而那些米水湯粥,母子相顧,哀哀度日的人總是無問無聞。
曾有弟兄二人,哥哥一生未娶,守望老孃,在母親最後的日子裡,一人照料,服侍之周全,村人稱頌。其弟縣城顯赫,偶爾回村,只是與人表白自己的一貫清廉。哥哥在母親去世後在村裡一人生活種地,還餵了幾隻羊,有時想念城裡的兄弟一家就背上包裹步行去趟城裡。
那時縣城集日同村趕集的人多,都羨慕他有一個富貴的兄弟,可在回來的路上,村人才知道,他的弟弟從不會留他吃飯,他只是待一會就往回趕,那時錢的缺少,沒有人在飯店吃飯的。
就是這樣的一個孤獨老人,臨終時房屋裡攢滿了糧食,那隻老羊也早被人偷去了,但他沒罵街,只是告訴了鄰里,由此可知老人的懦弱和善良。最後所有的東西歸兄弟所有,土屋也翻蓋成了磚混。
由此可見,知識與孝無關,地位與孝無關,有錢與孝也無關。這些見解與社會無關,與風尚無關。
-
5 # 張玲鳳的生活日記
考核和定位一個人是否是一個孝子,這和他本人的學歷,地位,經濟狀況是沒有太大的關係的,這些要素也不重要。
因為孝是一個人思想境界的高與低,品質的好與壞所決定的,也就是一個德字的好與壞決定的,這是一個孝子必須具備的先決條件。
如果一個人的學歷很高,社會地位也很高,並且經濟狀況也很殷實富有,但卻沒有好的思想境界與品質,沒有一個尊敬父母,奉養父母的感恩之心,不能夠在父母在世之時,做到對父母的言行加以尊敬、順從視為不孝;也不能在父母過世之後,常常懷念悲咽,不能常常去墓地誠心、恭敬的祭拜;如有對待過世的父母的這些行為也視為不孝。
反之,一個人雖然沒有高學歷,高社會地位,即使是經濟狀況不富裕,對待父母也能做到盡心盡力,傾其所有的去誠心的尊敬與服待,對待父母的態度上能夠做到生與死視而同的境界,則視為孝。
子日:“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後能事親。事親者,居上不驕,為下不亂,在寵不爭。居上而驕則亡,為下而亂則刑,在寵而爭則兵。三者不除,雖日用三牲之養,猶為不孝也。”
所以考核定位一個人是否為孝子,是不能用學歷,社會地位高經濟狀況好來決定的,這些都不重要。
-
6 # 民間成語小故事
孝道文化在中國源遠流長,它是一種理念與精神,是為人的立身之本,是社會責任意識的源頭,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所以我覺得孝順與否跟金錢 學歷 和社會地位關係不大。
-
7 # 龍祐華夏
我沒有傳統孝道觀念,不僅不想成為孝子,我還特別煩感那些沒有獨立人格,是非不分的孝子賢孫。我認為傳統孝道就是精神控制的手段。百善孝為先就是封建垃圾思想!
-
8 # 浦東老翁
孝與學歷地位經濟的狀況的好壞實屬關取不大,這主要看一個人的良心,富但無孝l心,,窮恰富有孝心,老人的衣著冷暖,老人的一日三餐,老人的日常生活料理你是何盡到責任了,長言道書讀多了丟了道理,官當大了忘了父母,錢多了忘了鄉親你再怎麼有學歷,有官權,有財富,但恰丟了最根本的良心良知,丟失了做人的理念,你就什麼多不是,你也就不配做人,一個連孝心多沒有的人,他的仕宮途,他的財源,他的人際關係也不會好到那裡去,人在做天在看是有著一定的因果關係的。
-
9 # 紅桃k小平
根本不重要。中國歷史悠久,禮儀之邦,孔孟之道,百善孝為先。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人都是有孝心的。經濟條件會影響盡孝的物質條件,但人窮並不會失去孝心,只是在生活條件上差些。學歷高低影響更小。倒是有些出國留學的人,受西方教育的影響,父母住院養老要靠保險靠國家等等。感覺與自己無關。
回覆列表
孝字論心不論事,論事萬代無孝子
這是一句古代俗語,它說明了作為孝子,重要的是心裡要有孝意,從內心要敬重父母。所以說:一個孝子,最重要的是要有“孝心”,當然具有高學歷,比較高的社會地位,和好的經濟條件,再加上孝心,就能更好地孝順父母,使父母的晚年更幸福,更如意。如不具備孝心,其它條件再好,也是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