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道韻樓
-
2 # 歷史小廚
“為什麼拜關羽,不拜劉備?”
這個問題張飛想了想,趙雲想了想,隨後曹操也想了想,就連孫權也加入進來,最後加入的人越來越多。
大家都在想,為啥提了劉備沒提我的名字呢?這值得思考!
問題最核心是,拜劉備啥?是拜他利用皇叔身份在亂世中謀生存?還是拜他拼盡全力輾轉各個諸侯門下?亦或是他為了安人心將可憐的阿斗摔在地上?難不成是拜他在稱帝之後的碌碌無為嗎?
真要是拜劉備,倒不如拜諸葛亮!至少這蜀國的生死存亡還是依靠諸葛亮在維繫著!
就如《三國演義》中描繪的一樣,關羽:“大哥、三弟,我們同生共死,往後上刀山下油鍋在所不辭!”
張飛:“二哥說的對,俺也一樣!”
劉備:“二弟、三弟,好兄弟!”
你看,如果要拜的話你要拜誰?很明瞭嘛!
“拜關公”拜的就是種精神,義薄雲天!雖然關羽在死後一直有人祭奠,但是並沒有達到如今這種神話的程度,最多也只是小範圍的膜拜。
拋去《三國演義》來說,關羽真正封神大約是在隋唐時期,那時候的關羽是被定為財神,這跟關羽早期經商還是有一定關係的。
大家可能都知道,趙公明是中國正財神,這不僅是民間所封,是道教正式加封的位置!雖然關羽也被稱為道教四大元帥之一,但更多的是被民間奉為財神,因此在財神這一塊,關羽不及趙公明正統,所以往後的日子裡,還是趙公明主財的多。
關羽佔優的是什麼呢?是信義!這又跟經商祖訓“誠信為本”不謀而合,再加上民間又將關羽定為驅邪庇佑的神靈,因此關公在很多領域都被共同祭拜!
“關聖帝君”是怎麼火起來的呢?如果要論皇帝出力,那肯定是北宋的宋徽宗最出力,他這一拜關羽,那關公的地位立馬就提升了上來,種種事蹟等等也都開始被添油加醋的描繪出來,這關羽得感謝宋徽宗,同時也得感謝《三國演義》,民間地位飆升!
再後來香港電影傳入內地,不論是古惑仔還是鬼片,裡面“拜關公”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這下就徹底火起來了,關公的地位在眾多勢力的推波助瀾之下,一下達到了頂峰,受眾人膜拜!
拜神也是找尋自己的心裡安慰,等於是自己的精神寄託,你拜的,總會有一種精神是打動你,震撼你的。
而這種東西,你能在劉備身上找到嗎?不能吧?至少我是覺得有點困難!
但是關羽就不一樣,信義!再不行就忠厚!實在不行還可以求個財!都不想那還可以保個平安!你看,拜關羽,顯然是比拜劉備強太多!
-
3 # 關公精神
是因為關公把人做到了極致,所以才拜他。最開始拜關公是荊州的老百姓自發組織的,據說關公死後其神靈經常保佑荊州的老百姓。之後,到了隋朝的時候,佛家在中國發展很不順利,就想找一個在漢地影響力大的人做護髮,智者大師就選中了關公,智者大師當時的道場就在荊州,關公就成了佛教的“伽藍菩薩”,佛教也是從那時開始慢慢興盛的。
到了唐朝,人們開始出遠門做生意,陌生人與陌生人之間有了很多交往,生意場上的規矩怎麼定呢?就找到了關公身上的信義,關公自然而然又稱為生意上的代言人。不過,這都是關公在民間的影響,關公真正在官方的影響是從宋朝開始的,北宋時期道教的張天師是用關公的勇武斬妖伏魔,直到南宋,由於國弱,就很想找一位國家的精神形象,關公的“忠”字精神就推了出來。
當時的朱熹他們從關公身上找到了非常高貴的品質,那就是“大丈夫精神”,也就是儒家講的“貧賤不移,威武不屈,富貴不淫”,歷史能做到這點的少之又少,關公是典型。在南宋的推廣下,關公才正式被官方認可。到了元朝和明朝,關公就不斷被封神,到了清朝更是封到了不可再封的地步了。
-
4 # 小小薇視
關羽是武聖人,是忠義的化身,"忠、義"二字是任何一個社會都需要的,是社會的核心價值觀,因而關羽為歷代統治者所推崇,以至而神化。現在社會背叛國家、朋友、家庭的不忠不義不孝的人太多,極需正本清源。
回覆列表
為什麼拜關羽,不拜劉備?這是三國民間故事所決定的,劉備雖貴為蜀國先主,是天下英雄,但在民間的可取平平,甚至有些是消極的,如一生的逃跑主義,戰敗準備自殺,一生好多次哭鼻子,身無寸土之地,只投靠其他主人,但還算是會求人才,用人才,識人才,使天下質量最好的文武英雄為他賣命,為他智奪和武力奪取國土,才佔據了西蜀一片土地,才有了安身之家,可以說,劉備的家國是他部下眾文武為他爭奪的,不是他有雄厚的勢力拼吞的,所以百姓不崇拜劉備,但關羽不同,關羽集忠、義、勇於一身,忠,他一生忠於姓劉的漢朝,劉備是漢家皇室後裔,劉備帶領關羽等文武打天下,代表漢室,所以關羽忠於劉備,即便關羽被曹操逼得無路可逃,他為了劉備的家室宣佈投降,但他宣告投漢不投曹。義,他身在曹營心在漢,一打聽到劉備的下落,他馬上舉身行動,放棄曹操給他的豪華富貴地位,隨即帶領劉備家室一路尋向劉備的住處。勇,關羽的勇武是驚人的,他一刀結束了顏良,文丑這二個超級名將,這在三國中是絕無僅有的,即使三國第一名將呂布也不可能殺死顏良,文丑的,關羽這些不求功名富貴,只求忠於蜀漢天朝,義薄雲天,勇氣沖天這些精神足可以受到古今中外的百姓所朝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