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深漂V揚子
-
2 # 天眼查
文章中提到:掌握著海量資料、先進演算法的網際網路巨頭,理應在科技創新上有更多擔當、有更多追求、有更多作為。別隻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未來的無限可能性,其實更令人心潮澎湃。
一時間,社群團購如何發展引起了更大的輿論風波。
社群團購到底有多火熱呢?天眼妹整理了一下網際網路巨頭們的投資歷程。
阿里巴巴分別於2019年1月,2020年1月、11月參與投資了“北京十薈科技有限公司”的A輪、B輪和C++輪融資。
騰訊2019年5月參與投資了“湖南興盛優選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的戰略融資,並在2020年7月追投了C+輪。
與此同時,2019年12月,騰訊還參與投資了“食享會”母公司“武漢七種美味科技有限公司”的B+輪融資。
滴滴2020年8月併購了“橙心優選”。
美團2020年9月成立了“美團優選”,同時還有“美團買菜”。
拼多多則是自建了“多多買菜”。
京東雖遲但到,12月11日晚宣佈,以7億美元戰略投資“湖南興盛優選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但這一切,都因人民日報的“點名”而被踩了“急剎車”。
此前有截圖傳出,稱馬雲、美團、拼多多均表示將“全面退出社群團購”,但今日三大“巨頭”均否認了此傳聞。
未來社群團購將如何發展,還是個未知數。你看好社群團購嗎?
-
3 # 陽光海牛大資料
不會終止,他們只會口頭上應承一下,答應好好監管,一定給大家帶來更多的方便,然後該幹什麼幹什麼。
這不是說他們的人品不好還是怎麼樣的,而是資本主義的本質所決定的。
眾所周知,資本的本性就是逐利的,當躺著可以賺錢的時候,沒有人會站著,甚至坐著他都嫌累。
如果沒有監管,一味地奉行“市場經濟”,一切都交給自然調節,那毒品交易,買賣人口就會被資本帶上舞臺,並結合網際網路起名換皮原理,美其名曰“將資源送到有需求的人手中去”。
有需求就一定要被滿足嗎?當然不,需求也有罪惡的。
想賺錢不費力,還想著千秋萬載,世世代代都踩在老百姓頭上作威作福,能實現嗎?
當然不能了,三座大山早就被我們給打倒過一次了。
這次,他們在把手伸向了打車,腳踏車,外賣和租房之後,還伸向了大爺大媽的菜籃子。。。國家已經要出手揍他們了。
至於只是喊兩句麼,資本是肯定不會服氣的,必須真的打到他們身上才會痛,然後才能改變。
可以對比之前對扎克伯格偷偷收集使用者隱私被罰款50億這點來制定罰款金額。自罰三杯,隔靴搔癢,都不解決問題。一點都不痛的結果必然是下次還敢。
好訊息是,不僅僅是民意,現在是全社會都對資本壟斷模式深惡痛絕,他們已經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了。
加上官方表態,他們的日子,恐怕不會那麼好過了。
先富帶動後富雖然是一種當年最純真的理想,基於人性是沒辦法期待的。但如果這是我們社會主義國家的期望,那這種美好的理念就有實現的可能。
但這需要我們所有人的努力。
打工人們,你們準備好共同富裕了嗎?
我可是早就準備好了。
回覆列表
按目前形勢來看,大機率不可能。
如果真的打算要終止的話,各大巨頭首先要做的事情,應該是把各app首頁上的“社群團購”等入口給關掉,而不是繼續大力搞活動。
我先給大家認個錯,雖然我不喜歡被各大巨頭壟斷,但是我還是沒有忍住不薅羊毛。
今天下午,我在某電商平臺上,花了四十塊錢,買了五種水果,一共18斤,平臺還承諾明天返還我50元無門檻劵。
四捨五入一下,不到一塊錢就能買一斤水果。
講真,我真的好久沒買到這麼便宜的東西了。
上一次感覺那麼划算的時候,還是前幾年百團大戰的時候,那時候,我能買到1塊錢的外賣,看到5塊錢的電影。
但是吧,資本不是慈善家,今天能讓你薅羊毛,那是為了讓你養成使用者習慣。
等到有一天,你習慣了點外賣、習慣了網約車、習慣了看電影,就是開始收割的時候了。
說好聽點,這叫網際網路思維,說不好聽點,那就是換種方式搞壟斷。
而壟斷,最後傷害的還是我們消費者還有整個市場體系。
雖然,我們都希望各大網際網路巨頭能承擔起更多的社會責任,但是無論再怎麼說“偉大的公司贏取人心”,也不能改變他們是商業公司的本質——它們的核心目的就是賺更多的錢。
與其指望巨頭們良心發現,還真不如提前斬斷這個念頭。
這創新,不做也罷。
建議大家下完app,薅完第一波羊毛就解除安裝,不給資本壟斷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