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0
回覆列表
  • 1 # 黃藥師手記

    “健脾”的“健”,指的就是一種有力、旺盛、執行不止的狀態,健脾,就是指讓脾的功能正常執行,不至於“脾虛”

    中醫講究健脾,主要有4個原因(以下的脾都是中醫中的脾,不是現代解剖學的脾):

    如果沒有食物會怎麼樣呢?沒有幾天就餓死了。

    所以脾又被叫做“後天之本”,是掌管人體出生之後,氣血生化的源頭和開關。脾主管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並將食物轉化為人體所需要的能量和元素,中醫叫做“精微物質”。然後把這些物質,傳輸到心、肺,佈散到全身,使各個臟腑、組織、器官、四肢百骸得到充足的營養和能量,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因此,如果脾的功能受損,把食物轉化為營養和能量的功能就失常了,人體當然就容易生病了。

    2、脾也是主管運化水液的,是人體是否會有“溼氣”的開關

    很多人說,我有溼氣,但是為什麼有溼氣呢,又說不上來。

    其實,“溼氣”是一種通俗說法,中醫一般叫“水溼”,或者“溼邪”,指的是身體各個部位水液代謝障礙形成的病理狀態。

    比如:

    溼邪在面部,容易致面部不潔晦暗、臉泛油、痤瘡、眼屎多,有眼袋;溼邪在肺,容易導致痰多,咳嗽;溼邪在脾胃,容易導致胃脹、腹脹、口臭、口苦、食慾不振、食物堵脹感、大便不爽(排便一次排不盡的感覺)、大便黏(粘馬桶)、大便稀、肥胖;溼邪在腎與膀胱(包括生殖功能),容易導致小便短澀、小便渾濁、女子帶下多;溼邪在四肢關節,容易導致表現為風溼關節痛、肌肉痠痛等。

    形成“溼邪”的根本原因是脾虛,因為脾是運化水溼的。脾的運化能力弱了,水溼就會在體內滯留,而且越積越多。

    脾胃有溼,常見胃脹、食物堵塞感、反酸

    3、脾主升清、升提——脾氣有向上升散的作用,維持機體內臟正常的位置

    脾主升清,一方面是指脾可以將食物轉化的“精微物質”上輸於心肺,透過心肺的作用化生為氣血,營養全身。

    另一方面,脾主升提,以維持內臟的正確位置。如果脾的功能減弱了,容易導致臟器下垂,如胃下垂、子宮下垂、脫肛等。中藥有專門用於補氣升提的藥,如黃芪、升麻、補中益氣湯等。

    黃芪,補脾昇陽

    4、脾主統攝血液,使血液正常循行在脈內,不出血

    脾能統攝、控制血液,使血液正常循行在脈內,而不溢位脈外,溢位就會導致異常出血,比如鼻出血、吐血、咳血、便血、尿血、崩漏等。

    脾之所以可以統攝血液,與脾胃氣血生化之源密切相關。脾的運化功能健旺,則氣血充盈,機體運轉正常。

    總結

    脾有運化水谷食物、運化水液、升提、統攝血液4個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臟器,被稱作“後天之本”,是氣血生化之源。

    所以,脾的健運,關係著一個人的生理功能是否能正常運轉。有時候人得病了之後、手術之後,只要是食慾還不錯,說明這個人好轉的機率大、好轉得快;但如果一個人生命了,蔫蔫的,什麼都不想吃,就好的慢一些——脾的功能是否正常,對於身體的功能的恢復是非常重要的。

  • 2 # 今古齊觀

    中醫理論的“脾”是營養物質吸收系統。

    人體的生命需要物質的補充,由能量(陽)的轉換後被吸收。

    這就是“陽主生,陰主長”。

    如果物質吸收不好。身體就會衰弱。

    就像“節約開支”不如“增加收入”。

  • 3 # 緣來是你179316

    脾是中醫認為,是後天之本,腎是先天之本。脾胃重要吸收消化系統,脾又是吸收營養轉化能量之要髒,也是氣血生化之腑。健脾養胃後天調養,人體之正氣營養充足,滋養五臟全身,增強免疫力,正氣存足,邪不干正,則體健也!

  • 4 # 中醫內科郭燕醫生

    在中醫理論基礎中,腎存先天之精,先天之精秉於父母,所存之精出生時便已固定,難以增補。

    脾胃為後天之本,運化水谷精微,輸部全身,人生長所需營養皆由脾胃運化食物而來,後天可以補充。在中醫藏象學說中脾主運化,主升,主統血,也就是說主要由脾轉化吸收食物中的營養物質來輸部全身。

    脾的功能減弱會使人體吸收營養能力不足,身體各部分得不到營養,導致身體羸弱。輕則乏力倦怠、嗜睡、厭食,重則身體免疫力下降,長期下去可導致肌肉萎縮或各種器官衰竭。所以中醫非常重視保護脾的正常功能。

  • 5 # 慕容渴河

    中醫的脾是運化系統概念。啥意思呢,人作為一個生命系統,需要輸入物質,轉化成能量,分配能量,輸出能量,排出垃圾。脾作為一箇中間的運營機構,如果死氣沉沉不幹活,後續的工序就比較難開展。不知道說的對不對,請各位大神指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5g出來這麼久了,什麼常用情景能用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