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風過藍花楹

    謝謝邀請。當下社會 ,文學素養其實更應該像食物,水和空氣一樣成為人們的必須。所謂文學素養,指的是從小浸潤在傳統文化,思想美德,哲學藝術,美學欣賞之中,不單指文學一方面,因為所有藝術都是相通的。文學造詣深的,在其他藝術領域也會觸類旁通。一個人如果從小注重這些素質的培養,對於其將來全面發展有著決定性的意義。

    文學素養高,意味著個人修為好,有操守,眼界高,志向遠,言行有底線。這樣的人即使一生沒有傑出的成就,生活裡他們也會比一般人活得超脫,瀟灑,因為他們憑藉淵博的學識,在人生的每一步關鍵時刻,知進退,懂取捨,明是非,一般不會偏離正確的軌道。

    你身邊如果有這樣的人,恭喜你,他就是你的貴人。當你遇到困難,迷惘,不知所措時,聽他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 2 # 詩和遠方的ta

    文學素養是指一個人讀了多少書,受到了多少潛移默化以及懂得多少文學知識。其中,文學對一個人的潛移默化,即文學對一個人的性情和性格的養成,對豐富感情的培養以及對想象力的產生是直接關係到一個人的全面發展的要因。

    首先,文學作品所描寫的物件可以說是通古今貫東西,文學歷史哲學本來就不分家,讀文學作品就自然會了解歷史事件,這是一個人全面發展的根基。蘇聯有一部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講述一個蘇俄革命者保爾·柯察金奮鬥的故事。他的苦難童年及戰爭烽火和艱苦勞動錘鍊了他的意志。讀這部小說,不僅能感受到小說主人公的堅韌的意志和不屈不撓的性格,也可以觀賞到那個時代的歷史社會畫面,瞭解戰爭烽火和艱苦的勞動場面。同類的小說,我們當代的作品還有路遙的《平凡的世界》。這些歷史和社會的知識是一個人全面發展所必須的知識和資訊的儲藏。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因素,是文學作品對於一個人的性格和性情乃至思維方式的潛移默化。人們說飽讀詩書氣自華就是這個道理。貫穿文學作品的主線是人的情感,親情愛情友情,遊子思鄉和慈母手中線都是人類情感的體現,林黛玉荷鋤葬花,觸景生情,王國維的採菊東南下悠然見南山,進入物我兩忘的境界,無不是細微入至的感情體驗。一個人的全面發展,離不開這樣的豐富的感情體驗和薰陶。空靈剔透的二胡映月是經歷了曲折人生後的阿炳的悲憤的傾訴,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從開頭的音符就伴隨了人生的力量感。德國工業的嚴謹和日本匠人精神的培養是和細膩的情感分不開的。日本汽車的內飾更加人性化,材料和做工都發揮到了極致。如果沒有情感豐富的職業精神是不可能完成這樣的高素質工作的。

    再來看文學作品對於人的思維方式的訓練和養成。小說詩歌除了情感以外還有畫面感,它們就是用語言描繪的社會人生的畫面,讀文學作品就是在自身的主觀世界裡建立起小說畫面的模型,這個過程極大地鍛鍊了讀者的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的能力。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就是想象力,就是創造力的前奏。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先在腦袋裡面建立起光速的情景即模型,然後再運用數學公式計算,由此推論出相對論的。這就是從零到一的發明,是典型的想象力的結果。這種想象力是和讀文學作品時的想象力同出一轍。

  • 3 # 太行閒雲

    文學素養對人的發展有重要意義,從表象上說,它能提高我們的語言水平、審美水平、寫作能力……從內在說,它能深化我們對世界的認識,豐富我們的精神世界,培養人的情操和氣質……因此,多讀書、讀好書,不斷提高文學素養,對人的發展大有裨益。

  • 4 # 南村群童701

    文學素養很重要,也很難得。一個人文學素養足夠,可以為自己帶來閱讀快感,其表達和理解能力及交流能力自然也能精準,與人打交道,還能為對方帶來愉悅感且高效。在朋友圈比較受歡迎。更兼知識比較淵博,或能傳播知識,或能時不時幽他一默。但文學素養只是一個人諸多素養之一,萬不可誇大。文學素養不能代替動手能力、技術能力,也不能取代其他能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我們一定要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