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孩子上幼兒園兩個月,但是在園裡吃飯、穿衣等各項行動都很慢,應該怎麼辦?這種情況需不需要一直在後邊催他?
9
回覆列表
  • 1 # 涵寶媽在奮鬥

    絕對不能催!!!

    我太有經驗了。以前我上班的時候,因為自己的時間很緊張,沒有多餘的時間和耐心去等待孩子,所以就會一個勁地催促孩子。

    我每天都是在催促中度過的。早上催孩子快點起床、快點吃飯。晚上我下班回來,為了讓孩子早點睡覺,就不停催促孩子快刷牙、快讀書講故事、快睡覺。

    本來很美好的睡前讀書時光,硬生生被我催成了讓人煩躁的任務。孩子每天睡覺前也很不高興。

    大人一催孩子,孩子心裡也著急,手上更不知道怎麼辦了。

    而且久而久之,就養成了孩子急躁、不沉穩的性格。

    我兒子現在就很急躁。做什麼事都毛毛躁躁的,不穩重。就是前幾年我總催他催的。

    所以,千萬不要催孩子。

    第一,孩子本身的行動力、思考力就比大人慢。要有足夠的耐心等他。

    第二、催多了他會當作耳旁風,根本就聽不見了。

    第三,頻繁催促,也不會讓孩子對時間概念有什麼認知。催促孩子,還不如想想怎麼讓孩子有時間觀念呢。

    我兒子現在剛上一年級。剛開始有點時間觀念。這個時間觀念也是我慢慢教給他的。

    比如,星期日下午4點他有一場足球課。我在中午吃完飯後,就引導他:“你知道下午上課是幾點嗎?” 他說4點。我又問:“那你知道你應該幾點出發嗎?”他跑去問了爸爸路上要花多少時間。然後告訴我3點半走。我再說:“那你出發前要做什麼?”他說:“要穿衣服”。因為足球服、襪子,還有鞋子穿起來挺費事的。所以他又給自己留出了10分鐘的時間。

    就這樣,透過一件件具體的事情,慢慢引導、培養他規劃自己的時間。

    所以我們要幫助孩子養成正確的時間觀念,而不是成為孩子的鬧鐘。這樣才是治本啊!

  • 2 # 奶爸聯盟社群

    其實很多人有個誤解,認為吃飯,穿衣快是優點,因此,在孩子做這些事情的時候,往往會在後面催促孩子,快點,快點。

    並沒有任何科學依據認為行動快比行動慢更好。無論是吃飯的細嚼慢嚥,還是行動遲緩的烏龜的長壽,都體現出了“慢”的好處。

    很多家長催促孩子,是因為家長的性格比較急,因此,在看孩子做事情的時候,就會覺得很慢,也就會產生催促的衝動。其實仔細想想,我們會催促一個年邁的老人快速完成事情嗎?答案是肯定不會。

    急性子和慢性子很多是天生的,我們家長在養育孩子的時候,更多應該“順勢而為”,而不是把自己的性格強加給孩子。急性子和慢性子各有優劣,因此,沒有那個好,那個不好一說。

    當然,如果孩子做事慢到一定的程度,就要注意了,畢竟任何事務都有一個限度,如果超出這個限度,那就容易出問題。

    解決這個問題一方面給孩子充分的鍛鍊,一件事情熟能生巧,越熟悉也就效率越高,另一個方面,孩子的家長要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這樣,孩子就會學習到一些良好的習慣。

    孩子如果是一個蝸牛,我們只需要耐心的陪伴散步就好了,不需要把她成為自己內心的獵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OPPO Reno5和華為nova8 SE哪款更值得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