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曹魏勞苦功高的大臣,攻滅蜀漢的大將鄧艾,他的被殺是三國末期最大的懸案,只因他觸碰到了司馬家最大的謀劃,只能被幹掉。
鄧艾和鍾會這兩個負責討伐蜀漢的大將,一個被曹魏封為太尉,一個被封司徒。按理說,獲得這麼多戰功的人,應該仕途暢通才對,但是他們都因為一個“謀逆”的罪名被殺。
鍾會被定罪毋庸置疑,畢竟他確實是發動了叛亂,但鄧艾可是曹魏的忠臣,一直兢兢業業地為主子打工,居然被冤枉“謀逆”。
要說他是被鍾會拉下水的話,那鍾會被處決之後,他的罪名應該是平反才對,但是鄧艾居然被監軍衛瓘派人追殺,而他在洛陽的家屬同事被司馬昭給背地裡解決了。而衛瓘擅自追殺後居然沒被處罰,反而還被司馬昭加官進爵。
《晉書 衛瓘傳》:“(衛瓘)除使持節、都督關中諸軍事、鎮西將軍,尋遷都督徐州諸軍事、鎮東將軍,增封菑陽侯,以餘爵封弟實開陽亭侯。”
很明顯,是司馬昭指示衛瓘把鄧艾給解決的,那司馬昭為啥要殺鄧艾?哪怕是真叛亂的鐘會的家屬都被赦免了,而冤枉的鄧艾卻沒有受到任何平反,司馬昭到底在想啥呢?
鄧艾一個七十歲高齡的老將,僅僅用了一萬部隊,翻山越嶺幾百裡突襲蜀漢都城,提前迫使劉禪投降,他的功勞可是非常大的。
沒想到,大勝歸來的鄧艾居然被鍾會給陷害了,結果落得個身首異處的局面。而鍾會帶了十幾萬軍隊打算叛亂,雖然被鎮壓了,但他的兩個兒子居然沒有被牽連,這是什麼操作?
更讓人覺得奇怪的是,鄧艾這個老功臣直到晉朝建立之後也沒有被平反,哪怕朝堂大臣上書替鄧艾喊冤,想要幫他平反,也沒有被晉武帝司馬炎接受。
司馬炎含糊其辭地回覆朝臣的上書,就說鄧艾確實有功,就算犯了罪也沒有抵抗,所以給鄧艾的孫子封了個郎中的職位作為補償,但是我們也就可以知道,哪怕是司馬炎也認為鄧艾有罪。
哪怕是司馬炎也不能幫鄧艾平反,因為認定鄧艾有罪、想要徹底誅滅鄧艾的人是司馬昭的意思,作為兒子怎麼敢忤逆自己的父親呢?
鄧艾從小是一個山裡的放牛娃,後來考試到曹魏的一個基層當小官員,而司馬懿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發現了有才能的鄧艾,所以直接把他提拔到自己身邊,可以說司馬懿對鄧艾有知遇之恩。
《世說新語》:“艾後為典農功曹,奉使詣宣王(司馬懿),由此見知,遂被拔擢。”
鄧艾是一個寒門出身的小官,在三國魏晉時期這樣一個注重門第出身的年代,如果不是司馬懿慧眼識英才,將有將才之能的鄧艾破格提拔,我想鄧艾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不可能爬到魏國朝堂的高層,他的軍事才能也能拿來指揮指揮牛羊了。
所以,沒有司馬懿對他的知遇之恩,我想在英雄輩出的三國中就不會出現鄧艾這樣一號人士,蜀漢也會或許不會那麼快覆滅,所以鄧艾非常感謝司馬氏。
在三國末年,毌丘儉、文欽等人起兵討伐司馬懿長子司馬師的時候,他們先派使者聯結鄧艾,想要把鄧艾拉倒自己陣營,裡應外合將司馬師給幹掉。
沒成想鄧艾一見到前來的使者直接就斬殺了,還連夜帶兵趕到樂嘉城堵截毌丘儉,為司馬師的撤離贏得了時間。
不僅如此,鄧艾還帶一小部分軍隊作為誘餌,成功引誘文欽前來進攻,讓司馬師設好包圍圈直接將文欽部擊破,進而平定毌丘儉。
可以看出,鄧艾在司馬氏平定毌丘儉之時發揮了很關鍵的作用,可以說他為了報司馬懿的知遇之恩,一直維護著司馬氏的權勢,是司馬家的難得的忠臣。
對司馬家這麼忠誠的人,司馬昭為啥要殺了他?司馬昭並不是一個庸才,他可是繼承了司馬懿智慧的英才,心思如此縝密的他不可能胡亂對鄧艾下手,只可能鄧艾觸碰到了司馬昭的底線,不然不會如此。
司馬昭討伐蜀國是有很重大的謀劃,而鄧艾卻干擾了司馬昭的謀劃,這怎麼不讓司馬昭生氣呢?
記得在公元260年,也就是曹魏正式開始討伐蜀漢之前,當時的曹魏君主提出討伐司馬昭卻被司馬氏陣營下的成濟弒殺了。
發生如此謀逆之事,作為主子的司馬昭在曹魏的聲譽當然一落千丈,他原本想要用“禪代”的方式獲得皇位的計劃破產,而成濟只能當了替罪羊。
畢竟在古代,用“禪代”的形式來獲得皇位可以說是有正統性的,只要禪代之人有很大的功績,對國家發展有很大的功勞就行,比如堯舜禹之間的禪讓也是具有合法性的。就連蜀漢著名謀士諸葛先生,如果他北伐計劃成功,對蜀漢的功勞極大,他也是可以禪代劉禪坐上蜀漢的皇位。
司馬昭為了提高自己的功績,所以提出討伐蜀國的決策,而當時的曹魏朝堂只有鍾會支援他,其他的文武群臣都是反對的,尤其是手握重兵的鄧艾。
鄧艾作為曹魏的重要將領,他是有很大的影響力的,他對司馬昭的反對肯定會影響其他人,司馬昭還派了專人去說服他。
鄧艾一個又有才能又得民心的老資歷,他不服從司馬昭的伐蜀決策,還三番兩次的干擾,這肯定讓著急做皇帝的司馬昭上躥下跳的,自然對他起了殺心。
《晉書 文帝本紀》:徵西將軍鄧艾以為未有釁,屢陳異議。帝患之。
不僅如此,在平定蜀漢之後,鄧艾居然把功勞都攔在自己的頭上,這讓想要透過伐蜀提高自己聲望的司馬昭怎麼不記恨他?
鄧艾用一萬兵力就攻破蜀漢都城讓劉禪投降,魏國朝堂都在誇讚他的功績比白起、韓信等人都要強,還封了他為太尉一直,賞賜田地兩萬戶,還封他的兩個兒子亭侯一職。這樣一來,鄧艾的功勳已經快超過司馬昭。
“雖白起破強楚,韓信克勁趙,吳漢擒子陽,亞夫滅七國,計功論美,不足比勳也。”
鄧艾在滿朝文武的吹捧聲中開始飄飄然了,他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未來的危機,完全忘記了能夠平定蜀國是在司馬昭的英明決策和領導之下,畢竟最大的功勞是司馬昭,而鄧艾居然把功勞攔走了,這不就跟二傻子一樣嗎,給自己沒事找事。
鄧艾居然還效仿司馬昭曾經把平定淮南所擊破的敵人築城京觀這一舉動,將在綿竹之戰陣亡的將士 “築臺以為京觀,用彰戰功。士卒死事者,皆與蜀兵同共埋藏。”
用這種效仿的方式來彰顯自己的功勞能夠跟司馬昭比肩,這讓司馬昭怎麼想?他肯定以為鄧艾也想奪得皇位,既然如此,肯定會剷除這樣一個威脅。
上面幾件事只不過是司馬昭把鄧艾當做眼中釘肉中刺而已,而真正惹怒司馬昭的原因,就是鄧艾居然擅自冊封投降的劉禪和蜀漢群臣,這“冊封”難道不是君主才能做得事嗎?
按道理來說,蜀漢後主和群臣投降是要向司馬昭投降的,而冊封這種事也是他親自來做,而鄧艾居然自己擅自做了,這怎麼不能惹怒司馬昭呢?
不僅如此,這“二愣子”鄧艾居然還提出出征孫吳的戰略,對戰略的謀劃極為詳細,好像他對所有事都運籌於帷幄之中一樣,這種姿態難不成是想一統天下?鄧艾把司馬昭的臉面往哪裡放了呢?
司馬昭原本就計劃用平定蜀漢的功勞來提高自己的聲望,這樣他就可以開始禪代魏國的皇位,結果被鄧艾把功勞攔走了。不僅如此,這司馬昭還沒說想進攻吳國呢,這鄧艾反而先提出了,鄧艾是想咋樣?想把司馬昭的功勞都給搶走嗎?
所以,司馬昭直接讓衛瓘跟鄧艾傳達,以後無論做任何事都得想跟他報告,不能擅自實施。本來呢,鄧艾如果能從這個話語中聽出危機感,他是可以善終的,畢竟他也是勞苦功高的老將。
只不過滅蜀的大勝讓鄧艾頭腦發昏了,完全沒有聽出司馬昭的潛臺詞,還直接回懟: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如果每一件事都得報告,那花在成都和洛陽之間傳信的時間不是太多了嗎?很多戰機都因此延誤,而我做的任何事都是有利於魏國發展的,不用您多擔心。
此話一出,鍾會、衛瓘直接利用這個機會陷害鄧艾是忤逆之人,已經謀反,這讓司馬昭也抓住了能合理處理掉鄧艾的機會。哪怕後來鍾會因為謀反被鎮壓了,而司馬昭不管鄧艾是不是被陷害,直接讓衛瓘派人追殺。
這也是為什麼“擅自”派人追殺鄧艾的衛瓘,回到魏國不僅沒有受到懲罰,反而成為司馬昭最信任的心腹大臣的原因所在。
鄧艾雖然作為司馬氏的忠臣,但是他確實不瞭解司馬氏真正的意圖在何處,還在平定蜀漢中獨攬功勞、擅自決定討伐吳國,這不用說都知道是威脅到了司馬昭想要成為帝王的計劃。
而司馬氏奪位可是從司馬懿時期就開始謀劃了,這鄧艾一直在司馬氏的核心利益邊緣來回試探,司馬家的人怎麼可能會讓這樣一個二愣子毀了自己幾代人的謀劃呢?
作為曹魏勞苦功高的大臣,攻滅蜀漢的大將鄧艾,他的被殺是三國末期最大的懸案,只因他觸碰到了司馬家最大的謀劃,只能被幹掉。
鄧艾和鍾會這兩個負責討伐蜀漢的大將,一個被曹魏封為太尉,一個被封司徒。按理說,獲得這麼多戰功的人,應該仕途暢通才對,但是他們都因為一個“謀逆”的罪名被殺。
鍾會被定罪毋庸置疑,畢竟他確實是發動了叛亂,但鄧艾可是曹魏的忠臣,一直兢兢業業地為主子打工,居然被冤枉“謀逆”。
要說他是被鍾會拉下水的話,那鍾會被處決之後,他的罪名應該是平反才對,但是鄧艾居然被監軍衛瓘派人追殺,而他在洛陽的家屬同事被司馬昭給背地裡解決了。而衛瓘擅自追殺後居然沒被處罰,反而還被司馬昭加官進爵。
《晉書 衛瓘傳》:“(衛瓘)除使持節、都督關中諸軍事、鎮西將軍,尋遷都督徐州諸軍事、鎮東將軍,增封菑陽侯,以餘爵封弟實開陽亭侯。”
很明顯,是司馬昭指示衛瓘把鄧艾給解決的,那司馬昭為啥要殺鄧艾?哪怕是真叛亂的鐘會的家屬都被赦免了,而冤枉的鄧艾卻沒有受到任何平反,司馬昭到底在想啥呢?
鄧艾一個七十歲高齡的老將,僅僅用了一萬部隊,翻山越嶺幾百裡突襲蜀漢都城,提前迫使劉禪投降,他的功勞可是非常大的。
沒想到,大勝歸來的鄧艾居然被鍾會給陷害了,結果落得個身首異處的局面。而鍾會帶了十幾萬軍隊打算叛亂,雖然被鎮壓了,但他的兩個兒子居然沒有被牽連,這是什麼操作?
更讓人覺得奇怪的是,鄧艾這個老功臣直到晉朝建立之後也沒有被平反,哪怕朝堂大臣上書替鄧艾喊冤,想要幫他平反,也沒有被晉武帝司馬炎接受。
司馬炎含糊其辭地回覆朝臣的上書,就說鄧艾確實有功,就算犯了罪也沒有抵抗,所以給鄧艾的孫子封了個郎中的職位作為補償,但是我們也就可以知道,哪怕是司馬炎也認為鄧艾有罪。
哪怕是司馬炎也不能幫鄧艾平反,因為認定鄧艾有罪、想要徹底誅滅鄧艾的人是司馬昭的意思,作為兒子怎麼敢忤逆自己的父親呢?
瞭解司馬昭與鄧艾的恩怨之前,我們得清楚鄧艾與司馬氏的淵源鄧艾從小是一個山裡的放牛娃,後來考試到曹魏的一個基層當小官員,而司馬懿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發現了有才能的鄧艾,所以直接把他提拔到自己身邊,可以說司馬懿對鄧艾有知遇之恩。
《世說新語》:“艾後為典農功曹,奉使詣宣王(司馬懿),由此見知,遂被拔擢。”
鄧艾是一個寒門出身的小官,在三國魏晉時期這樣一個注重門第出身的年代,如果不是司馬懿慧眼識英才,將有將才之能的鄧艾破格提拔,我想鄧艾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不可能爬到魏國朝堂的高層,他的軍事才能也能拿來指揮指揮牛羊了。
所以,沒有司馬懿對他的知遇之恩,我想在英雄輩出的三國中就不會出現鄧艾這樣一號人士,蜀漢也會或許不會那麼快覆滅,所以鄧艾非常感謝司馬氏。
在三國末年,毌丘儉、文欽等人起兵討伐司馬懿長子司馬師的時候,他們先派使者聯結鄧艾,想要把鄧艾拉倒自己陣營,裡應外合將司馬師給幹掉。
沒成想鄧艾一見到前來的使者直接就斬殺了,還連夜帶兵趕到樂嘉城堵截毌丘儉,為司馬師的撤離贏得了時間。
不僅如此,鄧艾還帶一小部分軍隊作為誘餌,成功引誘文欽前來進攻,讓司馬師設好包圍圈直接將文欽部擊破,進而平定毌丘儉。
可以看出,鄧艾在司馬氏平定毌丘儉之時發揮了很關鍵的作用,可以說他為了報司馬懿的知遇之恩,一直維護著司馬氏的權勢,是司馬家的難得的忠臣。
對司馬家這麼忠誠的人,司馬昭為啥要殺了他?司馬昭並不是一個庸才,他可是繼承了司馬懿智慧的英才,心思如此縝密的他不可能胡亂對鄧艾下手,只可能鄧艾觸碰到了司馬昭的底線,不然不會如此。
其實在伐蜀過程中就能得知鄧艾到底怎麼得罪了司馬昭司馬昭討伐蜀國是有很重大的謀劃,而鄧艾卻干擾了司馬昭的謀劃,這怎麼不讓司馬昭生氣呢?
記得在公元260年,也就是曹魏正式開始討伐蜀漢之前,當時的曹魏君主提出討伐司馬昭卻被司馬氏陣營下的成濟弒殺了。
發生如此謀逆之事,作為主子的司馬昭在曹魏的聲譽當然一落千丈,他原本想要用“禪代”的方式獲得皇位的計劃破產,而成濟只能當了替罪羊。
畢竟在古代,用“禪代”的形式來獲得皇位可以說是有正統性的,只要禪代之人有很大的功績,對國家發展有很大的功勞就行,比如堯舜禹之間的禪讓也是具有合法性的。就連蜀漢著名謀士諸葛先生,如果他北伐計劃成功,對蜀漢的功勞極大,他也是可以禪代劉禪坐上蜀漢的皇位。
司馬昭為了提高自己的功績,所以提出討伐蜀國的決策,而當時的曹魏朝堂只有鍾會支援他,其他的文武群臣都是反對的,尤其是手握重兵的鄧艾。
鄧艾作為曹魏的重要將領,他是有很大的影響力的,他對司馬昭的反對肯定會影響其他人,司馬昭還派了專人去說服他。
鄧艾一個又有才能又得民心的老資歷,他不服從司馬昭的伐蜀決策,還三番兩次的干擾,這肯定讓著急做皇帝的司馬昭上躥下跳的,自然對他起了殺心。
《晉書 文帝本紀》:徵西將軍鄧艾以為未有釁,屢陳異議。帝患之。
不僅如此,在平定蜀漢之後,鄧艾居然把功勞都攔在自己的頭上,這讓想要透過伐蜀提高自己聲望的司馬昭怎麼不記恨他?
鄧艾用一萬兵力就攻破蜀漢都城讓劉禪投降,魏國朝堂都在誇讚他的功績比白起、韓信等人都要強,還封了他為太尉一直,賞賜田地兩萬戶,還封他的兩個兒子亭侯一職。這樣一來,鄧艾的功勳已經快超過司馬昭。
“雖白起破強楚,韓信克勁趙,吳漢擒子陽,亞夫滅七國,計功論美,不足比勳也。”
鄧艾在滿朝文武的吹捧聲中開始飄飄然了,他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未來的危機,完全忘記了能夠平定蜀國是在司馬昭的英明決策和領導之下,畢竟最大的功勞是司馬昭,而鄧艾居然把功勞攔走了,這不就跟二傻子一樣嗎,給自己沒事找事。
鄧艾居然還效仿司馬昭曾經把平定淮南所擊破的敵人築城京觀這一舉動,將在綿竹之戰陣亡的將士 “築臺以為京觀,用彰戰功。士卒死事者,皆與蜀兵同共埋藏。”
用這種效仿的方式來彰顯自己的功勞能夠跟司馬昭比肩,這讓司馬昭怎麼想?他肯定以為鄧艾也想奪得皇位,既然如此,肯定會剷除這樣一個威脅。
上面幾件事只不過是司馬昭把鄧艾當做眼中釘肉中刺而已,而真正惹怒司馬昭的原因,就是鄧艾居然擅自冊封投降的劉禪和蜀漢群臣,這“冊封”難道不是君主才能做得事嗎?
按道理來說,蜀漢後主和群臣投降是要向司馬昭投降的,而冊封這種事也是他親自來做,而鄧艾居然自己擅自做了,這怎麼不能惹怒司馬昭呢?
不僅如此,這“二愣子”鄧艾居然還提出出征孫吳的戰略,對戰略的謀劃極為詳細,好像他對所有事都運籌於帷幄之中一樣,這種姿態難不成是想一統天下?鄧艾把司馬昭的臉面往哪裡放了呢?
司馬昭原本就計劃用平定蜀漢的功勞來提高自己的聲望,這樣他就可以開始禪代魏國的皇位,結果被鄧艾把功勞攔走了。不僅如此,這司馬昭還沒說想進攻吳國呢,這鄧艾反而先提出了,鄧艾是想咋樣?想把司馬昭的功勞都給搶走嗎?
所以,司馬昭直接讓衛瓘跟鄧艾傳達,以後無論做任何事都得想跟他報告,不能擅自實施。本來呢,鄧艾如果能從這個話語中聽出危機感,他是可以善終的,畢竟他也是勞苦功高的老將。
只不過滅蜀的大勝讓鄧艾頭腦發昏了,完全沒有聽出司馬昭的潛臺詞,還直接回懟: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如果每一件事都得報告,那花在成都和洛陽之間傳信的時間不是太多了嗎?很多戰機都因此延誤,而我做的任何事都是有利於魏國發展的,不用您多擔心。
此話一出,鍾會、衛瓘直接利用這個機會陷害鄧艾是忤逆之人,已經謀反,這讓司馬昭也抓住了能合理處理掉鄧艾的機會。哪怕後來鍾會因為謀反被鎮壓了,而司馬昭不管鄧艾是不是被陷害,直接讓衛瓘派人追殺。
這也是為什麼“擅自”派人追殺鄧艾的衛瓘,回到魏國不僅沒有受到懲罰,反而成為司馬昭最信任的心腹大臣的原因所在。
總結鄧艾雖然作為司馬氏的忠臣,但是他確實不瞭解司馬氏真正的意圖在何處,還在平定蜀漢中獨攬功勞、擅自決定討伐吳國,這不用說都知道是威脅到了司馬昭想要成為帝王的計劃。
而司馬氏奪位可是從司馬懿時期就開始謀劃了,這鄧艾一直在司馬氏的核心利益邊緣來回試探,司馬家的人怎麼可能會讓這樣一個二愣子毀了自己幾代人的謀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