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柄柳葉刀
-
2 # 湖曉千
懸絲診脈是古人的演義之說,有些業者往往藉以把祖師爺的懸絲診脈加以神化,愚弄百姓。以達到抬高自已的目地。稍有常識的人就會知道一個紅線繩拴在脈上,多強的脈波能把線繩摶動。
科學在不斷髮展進步,人們不再在虛無縹緲中空想。現代科技很快就揭穿這種騙人的神化。經過近年來國內外硏制的中醫脈象儀證明,只有將電子感測器置於橈動脈,經放大轉變,將微弱的生理資訊經電子資訊處理後,才能轉換成中醫的脈象圖。試想古人的一根線就能診病,豈不是天大的笑談。相信懸絲診脈,就如相信孫吾空一個勁鬥十萬八千里一樣的無稽之談。我們要活在現實中,不要沉浸在無知中。
眾所周知,脈診是中醫”望、聞、問、切”口諺中”切法“的基本內容,是難度最大的一種中醫診斷技術。
也正如此,中醫脈診很多時候也用來考驗醫生水平的高低,常常被蒙上神秘的色彩。而懸絲診脈就是人們傳說中的一種技術。
古代“懸絲診脈”的由來流傳最廣的故事是唐代名醫孫思邈為長孫皇后“懸絲診脈”。
唐太宗李世民的長孫皇后懷孕十多個月不能分娩,重病臥床不起。經不少太醫醫治,病情一直不見好轉。
民間醫生孫思邈被推薦進宮診病。孫思邈不能接近皇后的“鳳體”,於是他叫來皇后身邊的宮女細問病情,要來太醫的病歷處方認真審閱, 基本掌握了皇后的病情。
然後,取出一條紅線,叫宮女把線系在皇后右手腕上,一端從竹簾拉出來, 孫思邈捏著線的一端,在皇后房間外“懸絲診脈”。
懸絲診脈經過小說家的筆端和群眾的耳口相傳,早已印入了人們的心中。
上海中醫藥大學醫史博物館內至 今仍儲存著一張陳御醫為慈禧太后牽線診脈的照片。
據說,慈禧患病,御醫在既看不到她的神色,又不敢詢問的情況下,隔著帷帳在紅紗絲線上切了脈,並小心翼翼地開了三帖消食健脾藥方。
慈禧服後果然奏效,並賜他 ”妙手回春“金匱一塊。過了許多年,御醫定居後才透露了當時的真情。他事先用重金賄賂了內侍和宮女,獲知慈禧的病是食螺肉引起消化不良,由此擬出藥方。
“懸絲”是真,“診脈"是假有人曾就此事專門問過位列“北京四大名醫” 的施今墨老先生。
據他介紹,這懸絲診脈可說是亦真亦假。所謂真者,確曾有其事;所謂假者,懸絲純粹是一種形式。
在為後宮妃子們看病時,太醫總會詳細詢問妃子們的貼身太監或侍女,面相、舌苔,病情的嚴重情況等, 對妃子們的病情已基本瞭解。懸絲診脈時,太醫屏息靜氣,沉著認真。
這樣做,一是謹守宮廷禮儀,表示臣屬對皇室的恭敬;二是利用此時暗思處方,準備應付,以免因一言不慎、一藥不當而招禍。
因此,“懸絲”是真,“診脈”是假。
如此看來,懸絲診脈是不靠譜的事情,不過是古代醫生迫於君權和禮教而不得已採取的技法。
不過,在科學家的不懈努力 下,透過現代計算機分析技術和傳導技術,使傳說中的 ”懸絲診脈“得以實現。
透過脈診儀、脈象儀等現代化的技術,醫生可以在幾米之外甚至幾千公里之外對患者的脈象進行分析、判斷,達到“懸絲診脈”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