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閒聊九公子

    歷史上不好說,三國演義裡差不多吧!給人感覺伯仲之間,到了他們這個程度單挑其實沒有什麼大的意義了!輸贏還得看形式,在哪打、兵力、計謀、後勤。

  • 2 # 海線石堤

    曹家三將武藝持平,張遼將略又高於另二人。

    張飛若碰上三將中其中一人,百合內可將其擊敗或殺之。若一對二,則可戰平。

    三國中武藝能挑戰三爺的,不多。呂布之後,難尋唉!

  • 3 # 吳老156510062

    張飛勝張郃主要在戰場情式上。張飛和曹魏五子良將中任何一位,個人武藝都在伯仲之間,一百回合之內無勝算。一般戰馬則不能再戰了,只有回營更換,這一換的過程人也就喘息休息了,再戰也無結果。

  • 4 # 王俊傑猛

    在三國演義中,除了呂布之外,關羽,張飛,趙雲,馬超,典韋,顏良等就是最強的二擋了。

    呂布戰績無與倫比,速勝穆順,武安國等人,單挑劉關張,單挑曹操手下六將,曹操直雲:呂布非一人可勝。

    呂布之後,關羽的戰績耀眼: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大戰黃忠,大戰龐德,除了對呂布,關羽單挑沒有輸過。

    趙雲勝張合,長坂坡七進七出殺敵無數,徐晃張遼不敢正面對抗趙雲。

    顏良秒殺宋憲,20回合速敗徐晃,這都是顏良實力的體現。

    張飛在徐州,在拼命的情況下,與呂布大戰100回合,從劉備的表現【恐飛有失】來看,張飛應該是下風的。

    典韋空手擊殺數百人,戰鬥力無疑是很強大的。

    馬超速勝李通,20回合敗張合,也奠定了馬超的地位。

    許褚裸衣鬥馬超,表面看許褚戰鬥意志旺盛,實則在速度和形象方面已明顯下風。

    在三國中,張合,張遼和徐晃表現更多的是統帥的才能,而不是單挑。

    如果說呂布的武力值是105,那麼關羽的武力值應該是100,典韋的武力也能達到100

    而趙雲,馬超,張飛的武力值都是99

    顏良武力值98

    至於張遼,張合和徐晃,武力值最多95

    張飛分別PK張遼、張合和徐晃,在50回合以後,就可以佔上風了。

  • 5 # 一貳一橙

    三國志裡有記錄過,張飛和張郃兩人發生過一場戰爭,由於發生地在於巴西郡的宕渠縣一帶,故稱“宕渠之戰”,在這一戰中,張飛擊敗了張郃,雙方記載結果相同,都是張飛贏張郃輸,但過程和成本卻大相徑庭,其中以《蜀記.張飛傳》記載得最為詳細:

    郃別督諸軍下巴西,欲徙其民於漢中,進軍宕渠、矇頭、蕩石,與飛相拒五十餘日。飛率精兵萬餘人,從他道邀郃軍交戰,山道迮狹,前後不得相救,飛遂破郃。

    在曹操拿下漢中之後,留夏侯淵、張郃繼續蠶食蜀地,遷移人口,成都方面人心惶惶,一聽到曹軍的訊息就朝野震驚,甚至到了“一日數十驚”的程度,後張郃進軍至宕渠、矇頭、蕩石之處,時任巴西太守的張飛率軍前去抵抗。

    雙方於宕渠遭遇,相拒五十多天不分勝負,張飛以正軍在正面引誘張郃到八濛山,由於山道狹長,張郃軍隊無法全面展開,張飛自己率領奇兵萬餘從“他道”進攻,從中截斷張郃軍隊,使其首尾不能兼顧,最後張郃大敗,棄馬逐山而逃,到達南鄭後身邊僅剩十幾個親兵,成都之危遂解。

    可以看出,張郃之敗是因為中了張飛的誘軍之計和吃了地利的虧,將大軍從廣闊的平原地帶移到了行軍不便的八濛山中,才會被張飛擊破的,張郃善騎兵,在宕渠之戰前,他大多是在河北、關中等地勢開闊地區鏖戰,所以一進入山林四布的巴地之後,就因為不明地利而速敗。不過這也給張郃長了一個經驗,日後他對地利的因素也愈加重視,擊敗馬謖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三國志也稱讚他“善處營陳,料戰勢地形,無不如計”。

    當時張郃的兵力是多於張飛的,在正面戰場上,張飛其實吃了兵力的虧,三巴地區作為成都的北部防禦,往後就是綿竹關、劍閣了,再進一步就到成都了,所以張飛才會不惜代價,冒險誘敵深入,再走山路攔截張郃的軍隊,後面劉備並沒有為此而對張飛加官進爵,大概也可以印證了。那既然這樣,那把張郃換成張遼、徐晃,再以佔據優勢的兵力和張飛開打的話,恐怕張飛也撐不住,就算撐住了,損失也很大。

    宕渠之敗,張郃遇事不定也是一個致命傷,一軍主帥被逼得棄馬奔山,也看出當時的情況是多麼危險了,而遇事穩定剛好就是張遼的優點之一,當初曹操南下征討荊州,張遼坐鎮長社,在大軍即將開拔時突然遇到軍中士兵謀反夜襲,亂軍四處放火,全軍皆驚,只有張遼穩如泰山,下令諸軍“沒有造反者就地安坐”,自己率親兵數十人把守營門等處,謀反放火者一律殺之,才穩定下了局面。

    而地利這一塊張遼也是佔有優勢的,曹操討伐陳蘭、梅成時,兩人遁入天柱山拒守,天柱山位於廬江郡潛縣,“高峻二十餘里,道險狹,步徑裁通”,其險峻危阻不亞於張飛之八濛山,當時諸將皆說不能進入,只有張遼力排眾議,執意在山下紮營,並強攻入山,終斬陳蘭、梅成,並留下了類似“狹路相逢勇者勝”的豪言:“此所謂一與一,勇者得前耳”

    所以如果換成張遼來對張飛的話,張遼不會顧忌兵力的損失,遇到張飛直接來一場決勝負之戰,要知道當時張遼是有這個權力的,而張郃由於受夏侯淵節制,控制兵力損失也是造成他束手束腳的主要原因。張遼和張郃,兩人性格雖然都穩,但張郃把穩帶到了戰場上,總顯得有點畏首畏尾的,而張遼一到戰場就是拼命三郎的打法,多少次曹操想過撤軍,都是張遼力勸強攻才最終或勝的。

    而且張遼在戰場上最厲害的一點是料敵於先,不管是東海破昌豨,白狼山破蹋頓,逍遙津之戰等都是如此,如果張飛在軍隊佈防有所動作的話,很可能會被張遼看出來,使得誘敵之計失敗,而就算成功了,那以張遼對山地戰的熟絡程度來說,張飛也未必能贏得過張遼,何況張遼兵力優於張飛,雙方會不會相持五十天還是個未知數呢。

    至於徐晃,首先他和張遼一樣,都有過山地戰的經驗,而且還正好就是在漢中之戰役裡,劉備大軍在陽平關正面迎擊夏侯淵大軍,另派了陳式率十餘營士兵攻取馬鳴閣山,打算截斷夏侯淵退路,同時封鎖戰線,包曹軍餃子,結果被徐晃看破,率軍上山進攻陳式,大破之,蜀軍自投山谷者不計其數。而徐晃最著名的一戰,莫過於打敗關羽的四冢之戰。

    這一場戰役中,徐晃多次以聲東擊西之計,在兵力弱於關羽之時,揚言要斷其後路,逼迫關羽燒屯退走,在得到殷署的十二營生力軍後,又揚言先攻關羽大軍集結所在的圍頭屯,其實率軍直取四冢屯,關羽急忙來救,被徐晃擊退,再分兵攻略諸屯,軍屯皆失,蜀軍自投沔水者甚多,關羽慘敗,退守麥城,襄陽、樊城之圍才總算解除了。連曹操都不得不承認“吾用兵三十餘年,未有長驅徑入敵圍者”。

    所以徐晃才是把孫子兵法玩出花來的,與他相比,張飛實在是差得遠了,而且徐晃破關羽的情況,和張飛敗張郃的情況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深入敵陣,不同的是徐晃深入而勝,而張郃深入卻敗了,那同樣的情況,徐晃就算真的中了張飛的誘敵之計,以他的本事,也足以扭轉局勢了,何況徐晃還有兵力的優勢的加持,擊退張飛也不在話下。

  • 6 # 產季青說歷史

    張飛對上張遼或徐晃,張飛一定會贏的。張飛鼎盛時期的實力與呂布相當,強於關羽,關羽在土山之戰時,奮力殺退許褚和徐晃二將,張飛也能完勝二人。對上張遼或徐晃更加能夠輕鬆速勝,

  • 7 # 小年輕160

    肯定贏!長板橋上,曹操身邊,精銳盡岀,徐晃,張遼,許褚,李典,樂毅,夏侯惇,夏侯淵,曹洪,曹仁等,面見張飛獨自一人在長板橋頭,都沒那個敢上前挑戰,屁流煙跟著曹操跑了!更有夏侯傑被張飛的聲音,嚇的五內俱裂倒栽蔥摔下馬而死!(當然演義有誇張)可見張飛之勇,在當時已是譽滿華夏!

  • 8 # 超短一點制勝

    張飛打不贏任何人,張飛位列三國水貨草包榜第四,三國演義武將實際排名如下:

    關羽、華雄、顏良、趙雲、呂布、馬超、文丑、張飛、徐晃、張郃、張遼、高覽、夏侯惇、龐德、關平、馬岱、魏延、太史慈、孫策、甘寧、淩統、曹洪

  • 9 # 一劍飄雪53

    大家主要被三國演義誤導了,真實的張飛被稱“萬人敵”,絕對是有勇有謀的猛將。當陽據橋可見其勇,進軍西川,收服老將顏嚴,大敗張郃可見其謀。後世稱之為“熊虎之將”“萬人敵”的三國唯有關張二人

  • 10 # 詩人之友

    真實的張飛與關羽並稱‘萬人敵’,在《三國演義》中曾單挑呂布、馬超等人,如遇上張遼、徐晃等人,嬴是毫無懸念,斬殺卻未必。

  • 11 # 孤獨ai寂寞

    若論單挑,張三爺怕過誰?一個發起狠來連呂布都犯怵的人,張遼徐晃碰上了,估計非死即傷。看曹營眾將對錦馬超的戰績就知道若是單挑張飛,肯定是凶多吉少。而張三爺跟馬超可是幾百回合鬥了個難解難分的

  • 12 # 庭州行者

    【三國演義】中,張飛與張郃在漢中戰場上有過直接交鋒。張飛、張郃分別作為攻擊方和防禦方的主帥鬥智鬥勇,二人單挑三次,最長交手時間為五十回合,結果未能分出勝負,但從戰鬥過程而言,張飛顯然是在像貓捉老鼠一般“玩弄”張郃,而張郃則盡全力與張飛交手。但在戰略戰術層面,張飛則完勝張郃,直接奪去了張郃所鎮守的關隘,且殺得張郃幾乎全軍覆沒。綜合來說,張飛無論是在戰鬥力還是在指揮方面,均勝過張郃一籌。

    但曹營名將不止有張郃,如果面對戰鬥力在曹營排第二的徐晃,或者被關羽極度看好的張遼,張飛還能取勝嗎?

    張飛的實力

    張飛在【三國演義】中 初次大顯神威,是虎牢關下與呂布激戰。彼時董卓親自帶兵討伐十八路諸侯,西涼鐵騎很快抵達諸侯駐紮的虎牢關,軍中第一名將呂布前來挑戰。時天下有“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之說,呂布為人中龍鳳,赤兔乃駿馬中第一。天下第一猛將呂布的坐騎,則正好是天下第一名駒赤兔。諸侯聯軍先後派出兩員名將,均被呂布在短時間內送去見閻王,而“上將武安國”則在堅持了是個回合後被呂布一戟斬斷手臂,瞬間喪失戰鬥力。見此情景,身為一方諸侯的公孫瓚怒不可遏,親自出戰呂奉先,結果顯而易見,很快便不敵呂布,倉皇敗退。呂布哪裡肯放過這建立功勳的大好機會,對公孫瓚窮追不捨。

    說時遲,那時快,眼見公孫瓚即將命喪黃泉,張飛突然出手截住呂布,大罵其為“三姓家奴”,並“抖擻精神”與之廝殺,五十回合絲毫不露敗象。此一戰後,張飛名氣大漲,呂布也因為張飛拼命三郎的戰鬥慾望而對張飛 頗為忌憚。二人之後又交手三次,呂布均未能奈何得了張飛。觀整本【三國演義】,能與呂布交手有如此戰績者,也只有張飛。

    因此,張飛可以說是毫無疑問的三國第二名將。

    徐晃VS 張翼德

    典韋戰死後,許褚成為當之無愧的曹營第一猛將,而徐晃則緊隨其後。如此排名的依據說服力相當強,徐晃還未歸順曹操時,曾與許褚交過手,大戰五十回合勝負未分,說明二人的戰鬥力即便有差距,也不十分明顯。徐晃一生中最為耀眼的戰績莫過於擊敗過關二爺,但那場戰鬥的含金量相當低,因為關二爺不僅巔峰已過,且拖著一隻無法發力的↑臂大戰徐晃,即便如此徐晃也打了八十回合才略勝二爺。因此並不具備說服力。

    按照真實水平,徐晃絕非關二爺對手。關羽被圍困在下邳城外的土山,曾奮力突圍,曹操派徐晃與許褚阻擊,結果曹營第一第二名將聯手挑戰二爺,被二爺殺退,因此徐晃並不具備單挑關二爺的實力。再者,顏良和文丑均與徐晃交過手,結果徐晃在二人手下都沒能撐過二十回合,其與河北兩名將的差距相當之大。關二爺與文丑交戰,僅僅幾個回合文丑便“力怯”,拔馬而走,這再一次印證了徐晃戰鬥力與關羽差距較大這一事實。

    綜合徐晃的戰鬥力分析,若他對上張飛這種能單刷呂布的絕世名將,根本沒有絲毫取勝的機會。在拼命死戰不退的情況下,徐晃在五十回合之內應該會成為張飛丈八蛇矛之下的冤死鬼。

    張遼VS張翼德

    張遼是【三國演義】中唯一一個被關於看好的曹魏猛將。最初張遼在呂布手下效力,奉命討伐小沛,關羽一通嘴炮勸退了張遼。張飛準備領兵去追,關羽說出了那句經典的評價,“此人武藝不在你我之下”,令張飛打消這個念頭。不過根據張遼的實際表現來看,關羽這句話顯然是過分謙虛。張遼的性格與關二爺頗為相似,在關羽入曹營後唯一的真朋友便是張遼,因此不排除關羽想留張遼一命而故意誇大其戰鬥力,避免張飛追擊而斬殺張遼。

    張遼的表現也是十分不穩定。他曾與張郃、夏侯惇這種頂級名將交手不分勝負,但與淩統這種三流武將單挑也拿不下來,當時淩統還是帶傷出戰。唯一能夠確定的是,張遼的戰鬥力在顏良之下,因為徐晃二十回合被顏良擊敗後,曹營諸將駭然,無一敢於出戰顏良,也包括張遼。

    可見,張遼的戰鬥力有些神經刀,遇強則強,遇弱則不強。對陣 這種型別的武將,戰鬥結果是難以預測的。也可能他奮起神威,逼平呂布級別的對手,也可能突然拉胯,被一無名小輩擊敗。因此,若張遼對上張飛,則大機率是平手,因為以他的五五開特質,雖然有可能拿不下較弱的對手,但在面對強敵時也頗有自保的能力。不過張遼有一弱點,防偷襲能力極差,與文丑交戰時他被文丑一箭射傷。張遼在【三國演義】中的結局,也是在保護曹丕撤退過程中被曹魏無名小卒射中,結果不治身亡。如果張飛在與張遼交戰中適當運用些“不講武德”的招數,恐怕張遼難逃一死。

    綜上,徐晃與張飛交手必敗,張遼也很有可能與張飛打成平手。

  • 13 # stephensheung

    三名曹將基本武功相若,徐晃也許會高一丁點。兩張持平因為曾經交手五十回合不分勝負。但他們和張飛單挑,一百回合之內肯定全部敗北。

  • 14 # 吾黃萬歲

    不用值疑,張飛會羸。縱觀三國演義中有哪個敢單挑張飛的。關羽太傲,小瞧別人才引起徐晃,龐德不服。試問曹營誰能單勝張飛,許諸的幾次失利足能震懾他們。

  • 15 # 饞嘴肥貓鏟史官

    關公有二友,張遼與徐晃。

    河東徐公明,魏武之良將。

    幷州張文遠,勇略堪獨當。

    威名加海內,驅馳開帝疆。

    為有大風志,猛士守四方!

    喜歡三國的朋友們不難發現,魏蜀吳三方的軍事成員的組成有著各自鮮明的特色:東吳出帥才,比如周瑜,魯肅,呂蒙、陸遜這四大都督都是運籌帷幄,算無遺策的統兵之才;蜀漢出猛將,比如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都是武藝高強、能征善戰之輩;而曹操方面則力量均衡,有曹仁、張遼這些能統領一軍的帥才,也有許褚、典韋、徐晃這樣的猛將,還有張郃、夏侯淵這樣可堪獨當一面的大將。

    大家都知道,在曹操的麾下,武藝最為高強的是典韋和許褚,再往後就是夏侯惇、徐晃、張遼、張郃等人了。典韋宛城犧牲,夏侯惇眼盲之後戰鬥力有所下降,再無斬獲,曹魏軍中武力值排名靠前的就是許褚、徐晃、張遼、張郃等。

    蜀漢陣營中,甚至說在整個三國時代,作戰風格最為悍猛,廝殺最為驍勇玩命的就是張飛了。張飛不但令天下第一勇士呂布非常忌憚,是呂布一生的“剋星”,他還三次打敗許褚,三次打敗張郃,令他們心寒膽喪。以徐晃和張遼的武藝,與張飛根本就不在同一層次上,如果單挑,都不是張飛之敵。

    那麼,如果張遼和徐晃兩大猛將聯手夾攻,與張飛決一雌雄,結果如何呢?

    其實在火燒赤壁之後的葫蘆口伏擊戰中,張遼和徐晃就與張飛交過手。當時,曹軍兵敗赤壁,倉皇北逃,取道葫蘆口,遭到張飛伏擊,許褚“騎無鞍馬來戰張飛”,張遼和徐晃“縱馬也來夾攻”,一場混戰過後,“諸將各自脫身”,張飛尾隨追殺了一陣,曹操“回顧眾將,多已帶傷”。也就是說,在這場以一敵三的廝殺中,張飛是佔了便宜的,三人中肯定是有人負傷了。

    當然,大家明白,這個結果與當時的戰場形勢有很大關係,曹軍新敗,倉皇北逃,將士皆無戰心,許褚、張遼、徐晃三將圍攻,主要目的是拖住張飛,掩護曹操和一班謀士文臣們迅速脫離險境,並非戰陣上決死力戰,任務一旦完成,就“各自脫身”,所以在以三敵一的狀態下,仍然被張飛打跑,甚至還受了傷。

    在曹魏軍中,徐晃是武力值僅次於許褚、典韋的猛將,他曾經硬撼許褚“五十餘合”不分勝負,而張遼的武藝則也曾被關羽對張飛評判為“不在你我之下”,按道理來講,兩人聯手,實力倍增,應當能與張飛相抗衡。但我們也發現一個比較奇葩的現象:徐晃似乎不擅長與人配合,只要有他參與配合的戰鬥,基本上都輸了。

    比如說,土山之戰,徐晃與許褚配合,兩人聯手截擊關羽,被關羽“奮力殺退”;延津渡之戰,徐晃與張遼聯手雙戰文丑,張遼被射掉盔纓,又被射倒戰馬,徐晃掄斧截住大戰,又“料敵不過”拔馬迴轉;烏林道之戰,徐晃與張郃雙戰趙雲,被趙雲打跑;葫蘆口伏擊戰,徐晃與許褚、張遼以三敵一,又被張飛打得各自逃散,“多已帶傷”;米倉山之戰,徐晃、張郃聯手作戰,被趙雲秀了一套槍法,嚇得“心驚膽戰,不敢迎敵”,眼睜睜看著趙雲殺入重圍,救走黃忠、張著;曹丕徵吳,遇火攻退兵,遭到吳將丁奉的埋伏,徐晃與張遼配合迎戰,張遼又被射中腰部。

    透過以上戰例,我們不能不承認,單挑廝殺的情況下,徐晃確實是一員猛將,但他非常不擅長與人配合,他要摻合進來,準沒好事,簡直就是個專坑隊友的貓頭鷹。

    所以我們認為:如果單挑,張飛能輕鬆擊敗徐晃或張遼任何一人,即使徐晃與張遼聯手夾攻張飛,也肯定會被張飛打敗。

  • 16 # 紅塵滾滾歷史

    張飛與關羽在當時並稱:萬人敵!這足以見得張飛是一員驍勇善戰的武將,張飛是一個實力派,他的實力是十分強悍的,他曾與曹魏很多大將都交過手,在與許褚一生的四次對決中,張飛完勝,在與張郃交手後,張郃在兵力有優勢的情況下,張飛依舊獲勝,其實從很多戰役中,我們就應該從腦子裡,改變張飛是一個猛張飛的想法!

    他是有勇有謀,在虎牢關前,大戰呂布的時候,就能夠看出張飛的謀略。呂布貴為天下第一猛將,他的實力比起張飛自然是有過而之而無不及,張飛在交手的時候,怎麼說也是打了50回合,可是他在開戰前夕,有一個十分聰明的舉措,他大罵呂布,呂布一聽張飛叫罵,心中自然是惱火萬分,作為天下第一的呂布,怎麼能忍受這種屈辱呢?

    筆者認為,在呂布情緒穩定的情況下,張飛是很難和他打五十回合的,這是很簡單的一個道理,這件事情,也是讓很多人逐漸的明白,張飛絕不是隻猛而不會用智謀的武將。張郃也有自己的缺陷,他被張飛打敗,很大一部的情況下,是他不想和張飛拼命,曹操當時已經統一北方,張郃戰功赫赫,之前的戰功也足以讓他享受很多榮華富貴。

    若是此時死戰被張飛一槍刺於馬下,之前做的努力可以說是全部白費。張郃並不是一身是膽的戰將,他從不死戰,只要能給自己留一點餘地,就絕不以身犯險,張郃之所以能夠活到曹魏中後期,可以說完全是靠自己腦子來的!若是說張遼能夠戰的過張飛,相信大家也認為這件事情,不太可能成功。

    張遼與關羽的關係不錯,張遼是一個善於使用計謀的武將,然而遇上張飛這種智勇雙全的人,從根本上他是打不過張飛的,不過張遼作為一員善於用兵的將領,張飛想要輕取他,也絕非簡單的事情。我們接著來說徐晃,徐晃一生中最輝煌的一戰,當屬樊城擊敗關羽。

    當時關羽已經上了年紀,並且手臂上還有重傷,因此徐晃很難殺掉他,這是極其簡單的一件事情。若是碰上張飛,筆者認為他的結局應該是慘敗!

    那麼對於“三國中張飛曾擊敗過張郃,如果張飛對上張遼或徐晃,張飛會贏嗎?”大家是怎麼看的呢?

  • 17 # 書劍談

    張飛繡花-粗中有細,這句話基本上就被作為張飛的標籤。因此,若單論勇猛,三國將領中能與之匹敵的並不多,而張飛的勇猛曾是連敵對方曹魏著名謀臣程昱都要稱其為萬人敵。單就就考慮勇猛這點而言,恐怕無論張遼、或者徐晃都是無法戰而勝之的。

    但三國戰場上並不僅僅靠著勇猛就能掃平敵方,更多的是善用天時地利人和,善為籌劃方能最終獲得戰場的最終勝利。

    從大敗張郃中看張飛

    在這點上,《三國演義》中演義出來的粗中有細的張飛,實際在正史中還是頗有謀略的,至少在漢中戰勝張郃這事上顯出張飛的軍事才能。

    須知,張郃的軍事指揮能力,在《三國志.魏書》中對他的評價中是連諸葛亮都害怕的一位魏軍上將。

    “郃識變數,善處營陳,料戰勢地形,無不如計,自諸葛亮皆憚之。”……

    同樣,漢中之戰中,在劉備的眼裡,張郃比魏軍主帥夏侯淵可是受重視的多,以至於夏侯淵被殺後,反而劉備卻不甚高興,空嘆怎麼不殺了張郃呢。

    魏略曰:淵雖為都督,劉備憚郃而易淵。及殺淵,備曰:"當得其魁,用此何為邪!"

    因此,可以說,就憑張飛戰勝張郃這點,顯然證明張飛已經從戰爭中成長起來,已經不是當初那個在被呂布攆的連劉備的家屬都不要的那個敗軍之將了。

    《三國志》裡,張飛與張郃的二虎相鬥,其實描述的挺詳細的。

    郃別督諸軍下巴西,欲徙其民於漢中,進軍宕渠、矇頭、蕩石,與飛相拒五十餘日。飛率精卒萬餘人,從他道邀郃軍交戰,山道迮狹,前後不得相救,飛遂破郃。郃棄馬緣山,獨與麾下十餘人從間道退,引軍還南鄭,巴土獲安……

    從描述裡,我們看出,張飛在這場戰鬥中更多的是利用了地利,讓張郃的軍隊無法發揮出機動能力,首尾難顧。值得一提的是,從這段描述中我們看到張飛的部署中特意使用“邀郃軍交戰”這段話。

    顯然這個字已經表明這場戰鬥是張飛用心部署的,所謂誘敵、中間突破、分割,使得張郃完全被動,最後僅有十多人從岔道退回漢中,可說是慘敗。

    可見,長期的戰爭積累,張飛不僅有義釋嚴顏的舉動,也有誘敵深入善於地理山勢的絕佳部署,可說是已經勇謀俱佳了。

    張遼徐晃與張飛的比對

    五子之傳,張遼為首,事實上,張遼在其戰爭生涯中,與蜀漢軍隊交戰的機會並不多,他的大部分攻防都在與孫吳的戰場中體現。不過根據其平生經歷,張遼其人屬於處亂不驚,動則勢如猛虎,看準了的事情就不畏艱難,可以說動靜有方,處置果斷,不武斷,也不保守是張遼的最大的特點。

    比如,比較類似與二張之戰時的險阻攻防的張遼平陳蘭之戰,仰攻天柱山險要地,同樣的道路狹窄,而陳蘭等則是居高臨下,所謂“壁其上”,而卻被張遼拿下。這件事也可看出,張遼在攻堅克難上,確實有獨到之處。正因有了以上的軍事素質和膽識,所以才有後來張遼威震逍遙津的閃光時刻。張遼也成了孫權的夢魘,他就成了曹魏長期與孫吳對抗的方面大員。後來本來要有一場與同樣威震華夏的關羽對決,無奈卻被徐晃先提前破了關羽軍,少了這場強強也是好友間的對戰。

    再說徐晃。徐晃為五子最後一位,為人謹慎,軍事謀略也高。不過,從其戰爭生涯中,可以說在戰略戰術上,屬於步步為營,穩紮穩打的將領。

    正如《三國志》書中說,徐晃從不打無把握之戰,在軍事行動前,一定會有偵查人員查清戰場形勢。與張遼相比,可謂五子之中最強之矛最堅之盾。也正是如此,在面對蜀漢強將關羽的時候解曹仁之圍,才有了徐晃的閃光,穩紮穩打,甚至在郾城時,最近離蜀營只有三丈左右的距離。而徐晃部署有方,最終擊破強悍的關羽。而徐晃的整軍有方,攻防有度,曹操甚至稱其為西漢名將周亞夫之風度。

    從這兩個人的特點來說,一攻一防,各有其長。

    結語

    如果真的面對張飛來說,徐晃恐怕是最讓張飛難受的。他的性格很穩,從不冒進險地,因此,如果讓其領軍,不會有張郃之敗。最明顯的戰例,就有徐晃對蜀漢陳式,同樣是山地戰,善於山地戰的蜀漢軍卻被徐晃率領的魏軍攆殺的跳入谷底中。

    至於張遼,則不太好說。其性勇,雖然沉穩,但在天柱山之戰卻有些運氣成分。畢竟和他對戰的陳蘭也非什麼名將,這與後期能主動示弱誘敵的張飛可有些難比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諸葛亮和劉表親戚關係,又是叔父朋友,劉表為啥不重用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