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丿丿丿乂乂

    整個社會如何對待教師,如何評價教師是民族素質高低的體現。就當前看教師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具體體現在家長到學校鬧事,學生和老師對著幹甚至罵,打老師,隨便在媒體上拿老師說事等等。要說如何改革對教師的評價,我認為首先要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在教學上,在為人師表上讓學生和家長佩服。第二要提高全社會對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教育是強國之本,是培養我們孩子成才的聖地,尊師重教才能實現望子成龍。第三要有黨和國家的政策支援。我想這樣時間長了,不但能行成全社會尊師重師的風氣,也能促進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在這樣的社會氛圍中再評價教師標準會更高。供參考。

  • 2 # 曹老頭3539

    怎樣改革對教師的評價直接關係到中國教育制度、考試製度、用人制度和人才觀的重建,直接關係到囯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關係到社會主義制度的進一步鞏固和完善,關係到民族偉大復興,甚至關係到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的落實,它不僅僅與十四億中國人息息相關,而且將對整個世界都具有重要的影響,所以中國的教育改革舉步維艱主要是因為它的價值、意義和作用實在是太大和太重要了。

    中國傳統的教育制度有它的優勢,中國的人才輩出,中國人的聰明才智是世界公認的,也是具有悠久歷史的,這一點毋庸置疑,不容置喙,有人企圖全盤否定那是別有用心的,心懷不軌的行為,他們企圖透過否定中國人民的文化自信達到否定中國歷史和中國現實、現行制度的罪惡目的。

    我們現在之所以對現行的中國教育制度進行改革,是因為我們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高速發展,社會文明和世界科技的發展實在是太快了,需要各種人才太多太迫切了,現行的教育制度有的地方已經滯後了,不能更好的適應時代和科技發展的要求了,教育制度的改革箭在弦上,勢在必行。教育制度必須從教師評價制度的改革開始,什麼樣的教師評價制度將會決定什麼樣的教育管理,什麼樣教育管理將會決定培養什麼樣的人才,將會直接影響具體的人材觀,繼而影響到相關的用人制度。

    飛速發展的社會文明和世界科學技術決定了必須有與之適應的大量的人才,現在和未來需要的是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人才,需要更多的綜合型人才,需要具有道德高尚、身體健康和技術能力較高的優秀人才。

    本著這樣的人才觀,對教師的評價當然應該與之完全一致起來,過去我們的教師評價標準似乎不少,德能勤績面面俱到,其實落實到最後的就只有一個,學生的文化考試成績。只要學生的文化考試成績好就一切皆好,就是優秀教師,就可享受與之匹配的榮耀和經濟待遇,現在看來,顯然這是不妥的,再加上現在的家長們生怕自己的孩子輸在文化學習的起跑線上,從而擔心輸掉孩子的未來,都在跟風比攀,要給孩子最早的啟蒙教育,享受最好的教育資源,得到最快最佳的教育效果,目前的各種課外輔導甚囂塵上,各種補課愈演愈烈便是明證,如此攀比,對孩子如此重壓,實際上是揠苗助長,是對孩子的摧殘,是對人才的摧殘,是對未來的摧殘,教育改革已經到了非改不可的時候了。具體怎麼改變現狀,就應該從改革教師評價標準和評價體系做起,為了我們的社會主義的千秋大計,必須將教師的師德形象、綜合專業素質、教育教學的平時表現、教育效果結合起來對教師實行綜合評價。

    師德形象應該作為最基本的要求,凡是德不配位的一律不聘不用;師德應該包括多方面的,它應該包括奉獻精神、敬業精神、愛心、孝道、仁慈、同情心、法律法規意識、公序良俗觀等等。

    專業水平不僅指學業水平,諸如文憑、職稱,而且應該包括教育水平和課堂操作水平和操作效果;還應該包括是否有儘可能豐富的多方面知識和能力。

    教學的平時表現則包括課堂教學質量和課外引導的效果,還應包括對學生各種能力培養的效果,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提高的結果。其中課堂教學質量特別重要,看一個教師的專業素質和教學本領是否過硬主要看他的課堂表現能力,應該把這一條作為衡量評價一個教師業務水平是否合格的主要依據和標準之一。

    課外引導的效果如何則應該看學生在學期或者學年以及各種素質能力檢測的結果和實際成績。

    當然對教師評價標準和評價體系的改革應該與考試製度的改革同步進行,否則,對教師的評價標準和體系也是形同虛設,一紙空文。

    我們期待科學的行之有效和行穩致遠的教育制度、考試製度和教師的評價標準和評價體系的改革儘快的到來、健康的落實和卓有成效的施行。

  • 3 # 文字的文清

    我國基礎教育發展到今天,對教師的評價主要依靠學生升學率和考試成績這兩個可以量化的指標來進行,這種評價方法雖有一定的現實依據,但考試、分數的種種弊端也不斷暴露出來,不少專家學者認為目前對中小學教師的評價方法不很科學,尤其是怱視了立德樹人、身正為範的評價要素。

    為了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不斷改革對教師的評價,黨和國家印發了《關於分類推進人才評價機制改革的指導意見》。《意見》中指出,要適應中小學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新要求,建立充分體現中小學教師崗位特點的評價標準,重點評價其教育教學方法、教書育人工作業績和一線實踐經歷。嚴禁簡單用學生升學率和考試成績評價中小學教師。

    因此,改革對教師的評價重點是教育教學方法、教書育人工作業績和一線實踐經歷。其中,教育教學方法比較抽象,因人而異,教無定法,但至少應根據教育教學活動的全過程特點,抓住最能反映教育教學方法關鍵環節,如教學內容的豐富性、教學過程的趣味性、教學方法的針對性、教學雙方的互動以及教學效率,並圍繞這些要素,分別不同情況來定性與定量相結合來綜合評價。

    教師教書育人的工作業績則可以透過學校有關機構根據學校的教學目標和工作任務的完成情況,以日常撿查考核結果為依據,比較簡單真實,主要考評工作效率、工作任務、工作效益等三方面即可。

    而評價教師在教學第一線的實踐經歷,只要綜合一下日常各項工作檢查考評的相關檔案就一目瞭然,這種寫實評價可信度高,為廣大教師所認可。但應注重每個教師日積月累即教師專業化發展成長和積累起來的經驗和貢獻。

    改革對教師的評價牽一髮而動全身,須積極穩妥地推進,並在改革中不斷得以完善。

  • 4 # 追師

    對教師的正確評價一直以來都是一個難點,都是隨著考試這一指揮棒轉,把學生考試成績作為主要依據來評價老師,大家都覺得很不合理,但是又拿不出更好的評價方法。

    特別是中小學階段的老師評價基本上就是學生的考試成績,存在的問題很多,比如教師職業期間遇到的學生非常多,個體差異很大,波動性也很大,另外教學有周期性,一般教師的工作都是週期性的重複,這個過程中也有很大差異,還有就是與領導安排工作也有很大關係,這些不穩定因素決定了對教師的評價也產生很大的不穩定。有的人提出要把師德作為考核的重點,實際上各學校也都做了只不過師德不好量化而已,大部分都是作為一票否決來處理的,比如老師違法亂紀受到處罰的,考核肯定不合格,甚至開除公職。

    許多學者專家也發現目前對教師的評價體系存在問題,但是也拿不出更好的評價方法,改革肯定要進行,但就目前來看成為瓶頸問題,怎樣突破困難重重。

  • 5 # 洪爺33344611

    多年來對教師的評價都是"結果評價",只看教師最後的結果。以結果來評定先進,以結果來評定職稱。唯一的結果評價存在侷限,不全面客觀,使全休老師被動接受這種評價方式。

    "十四五"教育規劃任務中將深化教育改革,優先深化教師評價改革,提出:改進結果評價,深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

    想來難度一定不小,涉及整個系統的深化改革,牽涉多個方面。怎麼改革對教師的評價?

    筆者認為關鍵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破,二是立。破什麼?破唯一的結果論,唯一結果論英雄。立什麼?立過程評價+綜合評價。

    首先從教師評職稱條件改革入手,打破教師職稱晉升條件唯一的結果論。不問工作過程,不問始終表現,不問發展潛力,只問五年,八年中取得多少個榮譽證書,縣市級多少個?地級市多少個?省部級又有多少個?有的就是優秀教師,就能晉升高階職稱,就能榮譽利益雙收。

    反之就是一般的教師,不算優秀,不具備評高階職稱,說明你能力差,水平不高。而實際並非如此。沒有高職稱的可能更敬業,更認真,教學效果更顯著,發展潛力更大。更能承擔重任,長期站在課堂一線,學生更喜歡,更愛戴。

    因此應立對教師的過程評價,立從德,能,勤,績全面綜合細化評價,不能唯一的結果評價。

    教師的工作結果有偶然性,人為性,限制性。應注重看一貫的工作表現,看起始終工作業績,看未來的發展潛力(增值評價)。要給予不同環境,不同學歷,不同學生基礎實際的教師客觀全面評價。

    評價導向應該肯定不同情況教師的工作成績,有激勵作用,有潛力挖掘和激發。

    比如環境,條件差的,學生基礎差的班級不能用同樣的固定標準去評價老師,應看他的進步和提升情況。學生成績不能只看分數,要看培養物件(學生)的德,智,體,美,勞的綜合素質。

    總之,只有改革現有對教師單一唯一的結果評價,針對教師實際,即要看結果,更要看過程是否對稱對應,看未來發展潛力,全面綜合客觀評價教師,公正給予每一位老師動態評價定性。

  • 6 # 吾本是真人

    改革對教師的評價,很難。就像高考一樣,喊了幾十年改革,到如今還是一考定終身。為什麼呢?因為這樣最公平,如果再加上其它考察專案,暗箱操作的可能性會隨之而來。

    對教師的評價也是這樣。比如你考察教師的"德"吧,你按什麼尺度考察。如果學校管理者想壓低你的分數,說你曾經體罰過學生,說家長對你某方面有意見。但誰沒體罰過學生,不體罰學生怎樣維持課堂紀律,怎樣出教學成績。家長對我有意見,家長的意見就是對的嗎?再比如老師收家長的錢物,這都是暗地裡進行,無憑無據怎樣考評他的"德"。其實對老師的全面評價在很多學校都實行過。我校十幾年來評價老師都是按德、才、績、能、勤五方面評價老師,但最後起決定作用的還是"績"。說的是"德"佔首位,師德不合格一票否決,但從來沒有不合格的。而且大多數情況下,只要沒有原則性錯誤大家都是滿分。一是怕產生矛盾,二是這方面分距過大打擊教師對"績"的積極性。而評價一個學校好壞的標準又是"績"。學校領導也左右兩難。除外"才""能""勤"還比較好評價,講課、論文、課題實驗,什麼級別的獎加什麼分,"勤"簡單點。但這三項分值同樣不能過大。

    所以,只要應試教育存在,教師評價無論怎樣改革,學生的考試成績永遠佔大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是放療和化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