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奚譽賢

    人們口中常嘮叨的一句言語: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吶~這就說明皇帝擁有七十二位嬪妃。

    ——阿房宮賦注:自皇后而下,次為妃,次為嬪,又其次為媵為嬙,皆宮女之在阿房宮中者。

    帝王妾之封號。西周置此號,其後歷代沿用,封號為:三嬪、六嬪、九嬪之等級。

    西晉:武帝依“禮記.婚義”之說,置九嬪之妾。南朝沿用。

    北魏:置三嬪之位,視為三卿;六嬪之位,視為六卿。北周置六嬪。

    隋朝:開皇二年置嬪三員,掌教四德,視為正三品。仁壽三年增至九員。

    明朝:嘉靖十年之前,封才人、倢好、昭儀、美人等為諸嬪之名號。

    清朝:康熙以後定後名位,嬪列妃之下,貴人之上,額六人,出入用採仗,使用宮女六人。

    秦以前嘉偶曰妃,後世漸為皇帝之妾,太子、諸王之妻的專稱。

    ——《左傳·桓公二年》:嘉偶曰妃,怨偶曰仇。

    ——《說文解字注》:妃本上下通稱,後人以為貴稱耳。

    歷朝皇帝妃號繁多,稱謂不一。三國.魏.明帝始置淑妃。

    南朝:宋.孝建三年置貴妃,位比相國。

    隋朝:煬帝以貴妃、淑妃、德妃為三夫人,正一品,多為後代沿置。

    唐朝:初期皇后下置貴妃、淑妃、德妃、賢妃,唐.玄宗時改置惠妃、麗妃、華妃,旋復故。金海陵王時,多至十二妃:元、姝、惠、貴、賢、宸、麗、淑、德、昭、溫、柔。

    明朝:諸妃位號惟取賢、淑、莊、敬、惠、順、康、寧為稱。親王正妻及太子正妻通稱王妃及太子妃。

    清朝:康熙之時定後宮名位,貴妃之下為妃,其下為嬪。出入用採仗,使用宮女六人。

    三宮

    帝王、太后、後的合稱為三宮。

    ——漢書.王嘉傳:自貢獻宗廟三宮,猶不至此。

    ——顏師古注:三宮,天子、太后、皇后也。

    ——唐朝.李善注:三宮,明堂宮、辟雍宮、靈臺宮。

    ——宋朝.劉敞則指太皇太后.長信宮、傅太后.永信宮、丁姬.中安宮,即三宮。

    六院

    聞檢院、聞鼓院、糧料院、審計院、官告院、進奏院。

    一、登聞檢院

    唐朝:垂拱二年置理匭使,設四匭以接受四方投書。

    宋朝:雍熙元年改匭為檢,改匭院為登聞院,景德四年改為登聞檢院,以朝臣主管。元豐改制後,隸諫議大夫。凡官民上書,都先向登聞鼓院投,如被拒絕,再投進登聞檢院。檢院收到上書後,如事關緊急,即日上達皇帝,否則五日一次通進。天聖七年又另置匭函,專命御史中丞為理檢使,處理累經申訴而未得辨明和事關機密的上書。

    金朝:隸御史臺,掌奏進告尚書省、御史臺所斷不當之事。設知登聞檢院、同知登聞檢院各一員。

    二、登聞鼓院

    宋朝:初有鼓司,真宗景德四年,改為登聞鼓院,由諫院諫官主判。元豐改制後隸司諫、正言。掌受文武官員及士民章奏表疏,凡有關朝政得失、公私利害、軍期機密、陳乞恩賞、理雪冤濫以及奇方異術的上書,無成例通進的,都在鼓院投進,如被拒絕,再到登聞檢院投進。

    遼朝:景宗保寧三年置,屬南面官,官長稱登聞鼓使。金亦置,掌奏進告御史臺、登聞檢院理斷不當事,設知登聞鼓院、同知登聞鼓院事各一員。元初設,後廢。

    三、糧料院

    北宋:初置三司糧料院,以三司大將為都糧料使。開寶六年,改用京官充任在京都糧料使、西京糧料使。太平興國五年,分立諸司、馬軍、步軍三糧料院。後馬軍與步軍糧料院或合或分。各設勾當官一人,以京朝官充任。掌發放文武百官、諸司、諸軍俸祿等事務。元豐改制後,轉屬太府寺。

    南宋:臨安府有諸軍、諸司糧料院,鎮江、建康府有分差諸軍糧料院,鄂州有分差戶部糧料院,四川總領所有分差戶部魚關糧料院、分差利州戶部糧料院等。各設監官領之。

    四、審計院

    ……無考

    五、官告院

    五代:後唐吏部置,掌官員告身文書所需綾紙、褾軸、朱膠等。

    宋朝:初屬尚書省,分設兵、吏、司封、司勳四司告身案,掌文武官、將校告身及封贈告身。置提舉一人,以知制誥充任;判院一人,以帶職京朝官充任。元豐改制後,文武官告身歸吏部,蕃官告身歸兵部,封贈、命婦告身歸司封,加勳、將校歸司勳,遂廢。崇寧四年,置官告局,隸吏部,旋改屬尚書省。五年,罷。大觀元年,復置官告局,隸尚書省左右司。三年,改屬吏部。政和三年,復舊名,設主管二員,南宋因之。

    金朝:沿置,設提舉二人,以吏部郎中、翰林修撰各一人充任,掌署院事。

    六、進奏院

    唐朝、五代:藩鎮皆置邸於京師,為駐京城的辦事機構。肅宗、代宗時稱上都留後院,大曆十二年改稱上都進奏院,簡稱留邸、進奏務。以進奏官主其事,掌傳送文書、情報,主持本鎮進奉。憲宗時,一度掌本鎮飛錢兌換之事。

    五代:州郡不隸藩鎮者,亦置邸京師。

    宋朝:太宗罷諸鎮所領支郡,諸州各置邸京師。外州將吏不願久住京師,多私募京師人或以親信代理,事多洩漏。太平興國七年,置都進奏院,以京朝官及三班使臣二人為監官,掌受詔敕及諸司符牒頒下諸州軍,接受各地奏案牒牘,以奏御分送諸司。元豐改制後,隸給事中。

    ——唐時進奏官寫給本道藩鎮的狀文。現存敦煌出土進奏院狀兩份。

    一份藏於法國巴黎國立圖書館,編號P.3547,較完整。

    一份藏於英國倫敦不列顛博物院,編號S.1156,後部已佚。

    前份約寫於乾符五年,四十七行,約八百字。系沙州歸義軍節度使張淮深駐長安進奏官,報告本道賀正專使(向唐廷賀年使臣)在京活動情況。寫狀人約為南公佐。

    後份寫於光啟三年,六十行,約一千二百字。系報告歸義軍節度使張淮深使臣在朝廷請賜旌節經過,寫狀人為進奏官夷則。二件均手抄本。一般認為此件是現存最古的“邸報”,一說為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報紙,但此說近已為人置疑。

    本文參考歷史文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富士康幹了10年了,打算辭職,大家有什麼好的建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