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從此我是我
-
2 # 槓精低能量
都說老子道法無邊,名譽遠揚,為什麼不正大光明施展自己的才華,在人間做件實事留下一翻事業,確能紙上談兵,留下了一本著作,空談了自己的最高慾望(道法和名利)。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
3 # 錦月細雨
孔子向老子問過一次道,史記六十三卷記載,孔子適周,將問禮與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與骨皆已朽矣,獨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色與淫志,是皆無益於子之身。吾所以告之,若是而已。孔子去。
史書上只記載了這一次。
-
4 # 中上行
孔子問禮與老孑。老子說他是朽木,意淫。孔子一生沒明白道。七十二歲曰:"早聞道,夕死足矣"。遺憾而終。老子與孔子是中國文華的分水嶺。思維方式從客觀比較主觀認識,從數(物質數量)術(能量變化),轉變到主觀經念主義。聖人文化。。追求表面的華麗的語言。老子對孔子的批評是容觀的。也是秦漢之後中華文化使國家近代落後的根源。
-
5 # 實在二
我知道,但不告訴儒家,使它成千古之迷,我不後悔藏在肚中每一分每一秒,讓那些有毛,沒毛大溼去抓,透露一下,肯定不在北上廣深,也不在大武漢,大合肥,是在一個暗無天日的地方:問了三個
-
6 # 瑞武恬靜釋儒道
孔子問禮於老子
孔子問禮於老子的故事,史書上記載孔子與老子交往的故事不多,雖然老子與孔子同是春秋時期人,但老子比孔年紀大。司馬遷在《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記載了孔子到周朝都城禮見老子。事隔幾百年後的《莊子》一書有過回憶孔子問道、禮、仁義故事,四書五經鮮見他倆交流的故事,如此估量孔子與老子學術交流的故事不過是三至四次而已。為了使大家更加明晰其中故事,不才擬於孔子請教老子篇,名曰《問禮》、《問道》、《仁義》、《問禮易春秋》篇,以請各位賜教。
對於老子古來頗有爭議的人物,除了《道德經》本名《老子》一書外,正史記載不多,司馬遷只在《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裡寫了如下文記:
老子者,楚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適周,將問禮於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與骨皆已朽矣,獨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色與淫志,是皆無益於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謂弟子曰:“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遊;獸,吾之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遊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於龍吾不知能,其乘風雲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
老子修道德經,其學以自隱無名為務。居周久之,見周之衰弱,乃遂去。至關,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於是老子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經之意五千餘言而去,莫知其所終。
鉅著《史記》司馬遷寫老子就是以上這些,我們從中可知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時期楚國苦縣曲仁里人,據說他剛出生的時候就滿頭白髮,因為被人稱為老子。他做過周朝史官,負責管理藏書室工作。
孔子三十而立帶著學生周遊列國,三十五歲那年到了周朝都城,第一次禮貌拜訪在周朝當史官的老子,並向老子請教關於禮的問題。老子說:“你所說的禮,倡導它的人和骨頭都已經腐爛了,只有他們的言語還在。君子有了合適的時機,遇上英明的君主,就會駕著馬車,穿著朝服出去做官;要是沒有合適的時機,就像蓬蒿一樣,到處飄蕩,隨遇而安。我聽說,擅長做生意的商人把他的貨物藏得嚴嚴實實,卻好像什麼東西都沒有;君子有高尚的德行,但表面上都顯得非常愚鈍。拋棄你的驕氣和過多的慾望,拋棄你的做作姿態、神色和過於遠大的志向,那些東西對你沒有什麼好處。我要告訴你的,也就是這些。"我們從中可以體會,作為年長又是史官的老子,簡直不領情孔子,像是上司在教訓下屬,根本沒有把孔子這位教書先生放在眼裡。孔子聖人就是聖人,正如他《論語》所說的:“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得到如此禮遇,無損於孔子為人師表、不恥下問的光輝形象,孔子只是對其學生們說:“我知道鳥能飛,魚能遊,獸能跑。飛著的鳥能夠用箭去射它,遊著的魚可以用線去釣它,跑著的獸能用網去捉它。如果況到龍,我就真的不知道該怎麼對付了,因為龍是乘風騰雲上天的。我今天看到了老子,才知道他大概就是龍啊!"
由此可見,孔子與老子儒道兩家的學術分岐自倆位始祖起就存在,學派存異久矣。
回覆列表
什麼孔子問道於老子?他們是同一時代的人嗎?那莊子又是那個時代的人呢?中國的儒子百家起源於《道德經》,莊子繼承和發展了老子的學問,而孔子在後來的談論中說起了莊子不說話而保命的道理說了一大堆話。這件事看著很奇怪,孔子晚於莊子而又和老子是同代人,難道老子一直活著在等孔子去問道?
孔子所謂的學問都是在改編前人前人學問的基礎上建立的,他把前人的學問一解釋就成了他自己的了。所謂的儒家並不能特指孔家,而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儒子百家。後來漢朝為了強化皇權,獨尊了儒術,而在獨尊儒術之後又杜撰了多少所謂的學問就無從考證了。
我懷疑漢朝建立後為了淡化秦始皇的影響,改編了歷史。他們汙衊秦始皇荒淫無道,可是荒淫無道的秦始皇只有二個兒子,如果他荒淫無道應該至少有個十七八個兒子吧?!秦始皇如果不勤政,他就不會駕車去國家各地巡視了,坐在宮殿裡享受不就行了嗎?有人說他修建了腐敗的阿房宮,那我到要說,秦始皇在統一國家度量衡後,燒燬了大量如孔子學說般的偽學說,而獨留了農業工匠醫學等有用的有關民生的書,阿房宮是他聚集各種能工巧匠與藝術家的地方。秦始皇常年在外巡視,而把教育兒子的事交給了李斯這個膽小怕事的大臣,而趙高是以前貴族留下的閹人,秦始皇本就立扶蘇為太子,可趙高暗中勸李斯說扶蘇要段練才能,從而把扶蘇調離了京,然後又密謀讓胡亥這個弱智上臺表演,讓他指鹿為馬恐嚇群臣,這時又對李斯說如果你不認同,我就殺了胡亥,然後說是你殺的,李斯膽小隻能所從,此時趙高又密謀派人毒死了秦始皇,從而完全把持了朝政後又殺了李斯。
有人說杜牧的《阿房宮賦》能證實秦始皇的荒淫無道,可是這個杜牧是唐朝孔子的徒玄孫,他親眼看見了秦國的阿房宮嗎?秦的滅亡在於貴族們不忘舊國,要滅秦國罷了。秦始皇統一六國後,那些貴族們便派人要求秦始皇分封,秦始皇不答應而坑殺了那些貴族的門客,這激起了那些貴族們的仇恨,一心要滅了秦國。秦始皇死後,趙高亂政使國家政務混亂,這給那些貴族機會,他們不事生產專門聚兵謀反。劉邦本就是沛縣聚眾打家劫舍的強盜,他們不事生產專門行獵,吃完了動物又吃人,而呂雉隨家人經過時被搶為莊塞夫人罷了。肅何也是貴族舊門人式的人,他管理的地界上出了強盜,他無能剿滅,反而投靠了強盜成了幫兇。
漢立國後,改編纂了大量歷史,所謂的司馬遷的《史記》也是在皇帝的授意下寫的。如果皇帝不同意《史記》能留傳下來嗎?皇帝老子們為了自己的統治權可什麼都可以做出來的,不要說改寫歷史了,你就是讓他殺了他親爹他也是可以乾的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