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薛志英
-
2 # 章北海8142
書法,這是一個常見的詞語,但是我個人覺得應該理解成書寫和法度。
書法是寫字沒錯,但不能亂寫,要遵循一定的規則。
畢竟老祖先幾千年流傳下來的東西不是隨便就能搞好的。
學習書法一定要臨帖,一個字一個字地吃透,才能有所感悟,不能隨便寫幾遍就認為在臨帖。所以學書法是一件比較枯燥而且吃力不討好的活兒。
-
3 # 書山衛士嶽明堂
書法,可以說是書寫技法形成藝術展示的結晶。最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尊重。是文從筆順的實踐應用。必須習古用之,感悟文以字薰之,字以文陶之,文字之一體,習字之練文,堅持書文並進的學習態度,才䏻真正領悟書畫藝術之真諦。
-
4 # 佛曰緣起緣滅
書法,簡言之書寫要有法度,就是有一定的規則,書法藝術猶是書寫有法度的藝術作品,當然,書法發展到當下,有了官方的機構,不再是民間雨後春筍般的局面,官僚機構主導的書法,讓當代書法走上了死路。當下多如牛毛的書法家,大師相互吹捧,卻不見有影響力的作品,甚至以醜標榜創新,將書法肢解的支離破碎,試問中國書法前途何在?
-
5 # 多米諾尼加
我如何看待書法,我是這樣認為的,簡單地說,書法就是寫字,文人和俗人都認為寫得好的就是書法,更有文人將其書寫之道加以整理,編輯上升為法則和規範,以後稱之為書法,書寫之規範,書寫之法律,到唐代,楷書登峰造極,法度森嚴,成為楷書之高峰,後人無法逾越。
其實書法沒那麼高大上,今天其重要性巳大打折扣,一些翻不過高峰的人也又另闢其徑,自創醜書,吼書,射書,把大眾書法又說成江湖,老幹等等,相互貶損。
-
6 # 六然居士孟憲義
如何看待書法?當然要先弄明白什麼是書法,然後再談怎樣看待的問題。
什麼是書法?我以前在這裡講過我的觀點,現在不談廣義的了,只談專業的書法界定。從專業角度講,非法書,不可成為書法。有最高古的書寫規範的法帖是法書。縱觀中國書法史,唯六朝法,以及集六朝書法大成的王羲之的書寫範本是為法書。不入六朝,不得書聖法,就不具備成為書法的條件。
關於什麼是六朝法,和王羲之怎樣的集六朝法的大成,而成為一千多年來的法書範本可另外再講。
-
7 # 塗之人995
書法,書寫方法,或因此而來的是可做寫字規範的毛筆字。
說“字無百日之功”,指寫字橫平豎直,可讀可觀。到可作規範的法書,便可能窮極書家一生的時間了。
古時,毛筆是主要書寫工具,寫毛筆字是讀書人的生活常態,書寫出的字易佳易好!
有了鉛筆、鋼筆後,寫毛筆字成了少數愛好者的事,好看的毛筆字便少了許多。
而現在碼字成了交流手段,寫毛筆字的就希罕起來。加上盲書、吼書、射書、陰書、亂書、趙長青賄書甚囂塵上,作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中國書法,難了!
-
8 # 王乃棟說書畫
書法,不是寫毛筆字的方法,而是按筆法來寫毛筆字的方法。
前者是書寫,古代稱為俗書、俗字、俗體、俗學,具體說就是幹祿書、院體、寫經體、賬房體、臺閣體、館閣體、民間體。
後者才是書法,古代稱為書、書勢、書道、書藝、書翰、書法。
書法和書寫形式相同,實質不同。兩者之間的差距,唐代孫過庭《書譜》一文早就說明了:差之一毫,失之千里。
如果不分是非,以為寫毛筆字就是書法,結果往往是南轅北轍,竹籃打水。
為什麼?因為書法是中國藝術,是反映天人合一格局的類四維藝術。既不是日本塗鴉,更不是西方當代藝術,當代藝術已被杜尚徹底破壞了:尿盆都可以當美術,還有什麼不能玩呢?心想就事成麼,如果這樣不講規則,到戈壁灘上去亂踢足球,可以當世界冠軍嗎?
可惜書法不是雜耍,而是講究筆法(即美和藝術性)的高雅深奧人文心畫。
-
9 # 平凡氣象人
書法不知如何定義啦。感覺是亂象叢生,缺乏藝術審美標準,大眾認為好的被稱之俗,普遍認為醜的被稱之古樸高雅,亦如執毛筆者酒後高談闊論,似乎成了“書寫的瘋子,看字的傻子”。我每天堅持寫寫毛筆字,近期用不同的毛筆懸肘抄寫《道德經》段落,適當臨臨帖,漸而體會到指掌臂膀揮灑靈活的快樂,瞧著筆下呈現的橫豎撇捺點按輕柔剛勁急緩,愉悅而遐思,僅此。
-
10 # 天中山人
書法,顧名思義就是寫字方法、規律和法則。中國書法的特定含義是指具有美的欣賞價值的藝術作品。從結字整體上看來,筆勢是在筆法運用純熟的基礎上逐漸衍生出來的,筆意又是在筆勢進一步互相聯絡、活動往來的基礎上顯現出來的,三者融為一體,才能稱之為書法。
-
11 # 庸行者
書法,我的認為是我們東方的一種文化顯現。就如同我們的酒文化,茶文化一樣。
我們經常喝茶,有很多人在喝茶,喝茶的範圍很廣受眾也多,茶有各式各樣的味道,將各式各樣的味道發揮到頂端的我們就叫好茶。喝茶因為司空見慣,所以我們不需要很多的表述,大家不難品味出它的好歹,好的會有千般好,差的總會有相似的弱點。茶的味道並不是說他總給你愉悅的味覺就是好,有時候也可以給你苦的味覺,澀的味覺,然後慢慢回甘,需要綿長,不能太過猛烈,等等等等。。。
不是可樂或者果汁,讓你一甜到底,那樣就顯得單調淺薄無趣了,其實果汁可樂就能夠解決基礎的喝的需求了,但是有人想喝得更深入些呢?假如有空的時候想了呢?那在我們東方你就得找茶,找酒了。其實這些品味的法則也可以往書法上套,只要你會品茶,你也必定能品書法。
當代人比古人缺少了很多的日常書寫經驗,有時候一些對於古人來說直接明瞭的書寫感覺,我們就顯得難以理解了。就從技巧上來說,如果你書寫經驗豐富,見一些墨跡,單從技術的角度你也能體會到他的難度,他的高超之處,你也能感同身受,拍案叫絕。而如果缺乏,那就只能是聽風是雨,往往看一張字是被名頭所震懾,而不是書寫的字跡。所以現代人對書法的品讀層次就顯得比較淺,用品茶來同感一下更容易說明這個道理,茶其實在現在的年輕人中也並不是必備的飲品,有時候一杯茶,可能來得其苦無比,這時候可能很容易誤判為劣質,而這時如果來一粒橄欖,那麼可能會引出它的回甘,持續得久久的。。。
書法也是如此,我們的書寫經驗太過缺乏,很多的審美只停留在橫平豎直,對的整齊而已。其實對於一年下來都難以摸到毛筆的多數人,寫得乾淨,對得整齊已經難度不小的了。但是對於深入學習書法的人來說,這其實只是小兒科,書法的追求其實與品茶一樣還有更深的,有層次的,深遠的感受。就與喝飲料一樣,如果你追求簡單爽口,只想滿足喝的需求那直接喝可樂果汁,不必受茶的苦澀,而書法就是茶,必須要耐人尋味,否則,寫字就好!
-
12 # zhuxuan1918
書法,從一種日常的書寫工具轉變成一種藝術展現形式,本身就是一種文化的流失。一種隨性的書寫只為應用,一種刻意的模仿只為觀賞,其中有本質的區別。書法應該得到傳承和推廣,因為它是一種文化符號,應該抵制那種“藝術性”創作書法,寫的像畢加索式書法,是對文化的一種羞辱和蹂躪,國家應該給社會大眾一個好的正確的文化導向,才能使書法有繼續生長和傳承的土壤。
-
13 # 詩禮悅書院劉東
這麼宏大的一個問題,分配給我“一介布衣”回答,實在“受寵若驚”,這個標題有點像在問“你如何看待世界”,“你如何看待人生”,雖然有點“漫無邊際”,作為一名書法工作者,還是可以說幾句的。
第一,書法可以是一種世界觀。
自倉頡造字以來,書法便應運而生,據考古記錄,最早發現的體系文字是甲骨文,也是最早一個書法體系。直到魏國太子太傅鍾繇的楷書出現,歷時三千年,包括甲骨文在內“六體”算齊了。無論筆法如何變幻莫測,總無法脫離“陰陽平衡”的大道,這也是宇宙形成的規律,由此說來,書法自然而然反應一種矛盾又統一的世界觀。
第二,書法可以是一種人生觀。
如果您研讀過天下三大行書,王羲之《蘭亭序》,顏真卿《祭侄稿》和蘇東坡《黃州寒食貼》,您一定會明白他們表達的人生感悟,《蘭亭序》感慨人生苦短和世間美好無常,《祭侄稿》表達悲憤和嫉惡如仇的錚錚鐵骨,《黃州寒食貼》說出了流落異鄉的無奈和窘迫。每個都有一個不平凡的人生,難免曲曲折折,無盡感慨。
第三,書法可以是一種修行。
書法看似筆墨技法,當我們提筆寫書時,總會被書法的無形的哲理深深栓住,不能自拔。歷朝歷代,大凡有修為的高僧或道人,總能找到與書法的緣分,這是一種很巧妙的“書道互生”意境。之所以說書法是修行,首先,練習書法是非常“清苦”的,如隋朝智永法師在樓上寫了三十年,他把用壞的筆,幾大籮筐,建立一座高如小山的“筆墳”,這就是“退筆成冢”的故事。遂成一代名家,有800本《真草千字文》流傳人世間。再者,書法要煉達“爐火純青”,光有技法遠遠不夠,需要對書法背後幾千年的文史哲做一番研習,要有豐厚的學養底子才能“出彩”。否則,只能落得“書匠”的俗套,不可能“超凡脫俗”。由此說來,書法當然是一種高階修行。
當然,對於不喜歡書法的人來說,書法也許沒有任何意義。因為他永遠停留在“門外”,未曾真正瞭解過書法藝術的奧妙,僅此而已。
-
14 # 流雲藝朵
你好!
學了幾年書法了,對如何看待書法可以表達以下自己的觀點。
開始的時候,臨帖廢寢忘食,真是希望自己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法帖的精髓,掌握法帖的技法。
後來有了一定的基礎,對參加各種筆會等書法活動感興趣,認為能在筆會是即興創作寫作品是自己學有所得的一個重要標誌。對參加各種徵稿活動感興趣,往往積極準備投稿作品,期待能入展各種展覽。
再後來發現,筆會和入展,其實其中也包含著方方面面的因素,不只是寫書法作品。
現在覺得,書法學習,它確實是一件修身養性的事情,確實是一件更加跟自己有關的事情。既然,書法的過程是認識自我,修正自我,表達自我的過程,那麼書法這一項傳統文化的精粹確實給了我們一個非常好的精神修養,健益身心的途徑。
所以,如何看待書法?書法就是一項對自己有益的愛好,就是一個表達自我的途徑,就是一種繼承傳統文化的方式。
-
15 # 上官1898
書法是書寫文字的學問,也是書寫的藝術。因之書法存在於所有文字的書寫之中,別以為除漢字以外就無書法。當然我們此刻所討論的是中國漢字書法。必須看到,中國書法從清朝以後即淪落為寫字。今日之所謂書法理論,實在都在玩文字遊戲而已,毫無實際意義!拿著古人理論,翻來覆去不過是翻成不倫不類的館閣體例!所說所寫不過是自覺或不自覺的館閣體而巳。究竟何謂館閣?不過是古代的官制設定,與書法並無瓜葛,若說館閣體那便是做官者所寫之字,有的寫得不錯,多的是裝模作樣唬弄人的。若說有體例,那便是吭哧來喂裝模作樣寫出來的字,而巳而巳!這便是當今中國書壇之大體。
-
16 # 王石259252230
答案是:“你如何看待書法?”,很簡單的七個字,回答起來卻非一般簡單。縱觀華夏書法史,書法,是一部記載中華民族歷史悠久的文化符號,她記錄著華夏民族璀燦的輝煌歷史…。她讓多少文人騷客為之瘋狂傾倒…。點醉著祖國的大好河山…。刻畫著文明的足跡…。書法,一旦涉足,如邁入浩瀚的太平洋,深不可測,讓人探索不盡…。
-
17 # 王守東
書法是以漢字為載體的藝術門類,是典型的中國傳統文化。
華人對書法這種抽象的藝術美情有獨鍾,喜愛和學習的人很多。如今好多人把學習品評書法當成一個人精神生活追求的標配。
書法的學習有兩個過程,一個是寫像(準確臨摹),繼承傳統。一個是寫不像(意臨創臨創作),筆墨當隨時代。
不談繼承,略涉書法就以己意隨手亂畫,審美趣味低階,離書法遠矣。表面上看是江湖,實際上是學養不足,審美低下。
不談創新,死抱一家一門,不敢逾越雷池半步,表面上是書奴,實際上是故步自封,思想僵化。
書法經過近四十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一整套的實臨、意臨、創臨,集字、創作等學習方法和規範。
-
18 # 蘭亭舍翁
都說書畫同源,書法,心之畫也。字如其人,就是說看字可識其人,書法是寫字的藝術,它代表了一個人的學識涵養、人性品格、精神風貌。
-
19 # 愚之及
中國字與世界各國文字最大的區別,就是各國文只有一個功能,一一實用性。而我囯文字具備兩個功能,1一一實用性,2一一覌賞性。這樣一來,為了覌賞性,大概就產生了書法一說。說上天,落下地,終究還是寫字而已。這樣,一些書家就變作法兒寫字。如此,怪書,醜書,狂書,瘋書,爛書等等層出不窮,把一個流傳幾千年的中國字搞得亂七八糟,不成體統,更無章法!可悲至極!當然,在中國14億人口中這些不良文人書者,屬於極少極少數,但為害極大,不可小覷!!!!!!所以,書法就是寫字,區別在於有無覌賞價值罷了。中國字,對於中國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的人來說,只有實用性,當然就不需要,沒必要覌賞性了。寫字一一實用性,書法一一觀賞性。拙見,敬請批評指正。正能量的呵。
-
20 # 婚姻家庭老孃舅
書法,我認為是針對有文化的人,到一定境界自由會對書法引起重視。對我這樣只認識字的人好像不怎麼重要。
學生時代請好好讀書,做好功課!
回覆列表
書法是中國漢字的書寫形式,最具中國化的元素,是中國的名片。東方大國,四大文明,雄漢盛唐,公雞地圖,漢字漢語漢族漢人為世界所認知,與黃面板黑眼睛連在一起,構成中華民族整體。
我們從小寫字,橫平豎直這樣練下來,最終即使寫得和印刷體一樣,據說也不能算作書法,叫館閣體或寫字匠。好的書法似乎是書家從歷代碑帖中汲取營養,並且有所發展和創新,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面貌。“用最大的毅力融進傳統,以最大勇氣跳出來”經過藝術的兩次蛻變,加以豐厚的思想修養,才可能達到藝術的巔峰。不臨帖不從古人處討教,自以為是,靠小聰明走捷徑,寫出來的東西稱為“江湖體”,只能濛濛外行,登不上大雅之堂的。但如何品讀作品其內涵,怎樣界定創新與“醜”、“怪”“病”字,卻大有講究。同一件作品見仁見智,是曲高和寡還是一堆垃圾,沒有統一的標準很難做出準確的判斷,當然也不排除個人的喜好名氣人情關係地域師承等非藝術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