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三秋樹老
-
2 # 機智豆腦
性情恬淡的人,必然會被那些熱衷於豪華奢侈的人懷疑。這句話當然有其道理,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本就是人之常態,更何況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對於異類,小人更加憎恨,欲除之而後快,所以我們的歷史,文化,影視作品,生活中,總是有那些壞人,莫名其妙非要迫害那些正直甚至沒有利益糾紛的好人,因為小人追求的一切總是虛無縹緲的,他們擔憂有一天會失去一切,他們總想做點什麼保證自己的利益,而那些淡泊名利不去迎合他們的人,當然成為了他們的眼中釘,肉中刺。
-
3 # 南村群童701
有個詞叫“洗淨鉛華”,還有個詞叫“腹有詩書氣自華”,這兩個“華”都是指繁華。前者是指退出曾經的繁華;後者是指“華”並不一定來自財富,而是來自讀書,來自淵博的知識。新富、爆發富剛脫粗俗,自然穿金戴銀,處處顯富。反過來,他們自然對退出富華或以知識為華的人不能理解。此言是對新富、爆發富的極度的輕蔑。
-
4 # 旅居地球80年
這是人之常情,一般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也就懷疑別人怎麼做到的?特別是當你不看好某個人時,心裡就很不舒服,總是覺得這不可能那不可能,或許是某個人的偽裝?
一般人都是拿著自己的見識作為參照物,去衡量他人的是非,加上自己的好惡,去揣測他人的功底,這也就是佛家說的“妄想心識”,因為自己的見識這個東西並不具備作為量尺的標準,而見識這個東西並不是固定不變的,就是佛家說的“自性空”,即是空的,又如何佐證呢?
-
5 # 花有道
吸收文化精華,@❤❤❤愛的力量
“澹泊之士,必為濃豔者所疑”這句話出自《菜根譚·概論》,意思是:性情淡泊、不慕名利的人 ,一定會受到那些喜歡爭名奪利之人的懷疑。我覺得這句話很有道理。相當於是說,有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確實,內心陰暗狹隘的人,也會覺得他人內心陰暗狹隘;
內心斤斤計較的人 ,也會覺得他人喜歡斤斤計較;
內心光明磊落的人,容易發現他人的光明磊落;
內心善良美好的人,容易發現他人的善良美好;
內心悲傷痛苦的人,容易發現世界的淒涼憂愁……
不同的人看到的世界是不同的, 一切的感受都是自己內心情感的投射。
所以,那些汲汲於名聲地位的人,當然也會覺得周圍的人都在明爭暗鬥,追名逐利。這句話中的“濃豔者”不是說一個人穿衣打扮很豔麗,而是指一個人很看重名利,喜歡鑽營。
這樣的人自己喜歡追逐名聲和地位,還懷疑那些淡泊名利的人是假裝清高。懷疑就懷疑吧,“人正不怕影子歪”。有人喜歡鑽營就去鑽營吧,喜歡求索就去求索吧!淡泊的人依舊還是會淡泊。因為“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處處逞強爭先的人,不一定比那些生性淡泊的人得到的更多。
-
6 # 神經在發燒
“澹泊之士”不只是被濃豔者們所疑,如果只是所疑,那應該是濃豔者不能理解澹泊之士的人生態度,這也是人之常情在情理之中的。
現在是那個濃豔者連懷疑一下都不懈了,各種債務透支信用卡,花唄,借唄高消費不計欠債後果。
小高在網上借款100多萬,幸虧父母有錢,被逼還款時父母幫助還了,接著又在外面搞了女人,要父母拿出30萬補償前妻,離婚再娶。
父母親捨不得兒媳婦兒也捨不得錢。不答應這無理的要求,兒子就玩失蹤和父母斷絕聯絡。
現在社會誘惑太多,讓人都失去了平衡的能力,浮躁的沒有為法認真的思考問題。
澹泊之士也是血肉之軀,在浮躁的空氣裡他也無法置身事外。
澹泊之士都被濃豔者同化了,眼不見也不用再疑了。
-
7 # 冷月書話
非澹泊以明志,澹泊之士首先是一個潔身自好的人。在這樣一個社會大染缸裡要做到潔身自好殊為不易。
君不見:“你清高什麼呀”“就你能“”這個人有本事會混事”“人脈”“圈子”這些話語大行其道嗎?
大眾都在逐名逐利,你還玩什麼潔身自好,你不另類誰另類?
噢!你澹泊了,就你能!那我們這些大多數算什麼呀?呸!你讓我們難受,你就是個壞人,是個傻子!不猜忌你,還能猜忌誰?
回覆列表
俗語講,穿紅的跟穿紅的好,穿綠的和穿綠的好。淡泊之土就如曲高和寡一樣,必為濃豔者所猜疑。
社會中人們各有生存之道,由於社會中的人們各有性格、興趣及受教育的程度不同,所以有道不同不相為謀之說。志遠而淡泊的人,一定會遭受熱衷名利之流所疑,言慎而檢點的君子,往往遭受邪惡之輩的忌恨。所以淡泊之士處在這既被猜疑而又遭忌恨的環境中。固然不能改變自已操守的志向,也絕不可鋒芒太露,過分地表現自已的才華。
先哲說,標節義者,必以節義受謗,榜道學者,常因道學招尤。固君子不近惡事,亦不立善名,只渾然和氣,才是居身之珍。
大自然中,山林之木有高有矮,江河湖水有深和淺,它們相互包容,才成景和之象。社會中人各有生存之道,淡泊之土也不必要求別人與自已有高雅之風,濃豔者也不必認為淡泊者有什麼不好而猜忌。除邪惡之徒外,兩者要互相包容得,我們的社會才是一個和諧的社會,也是為人的正確處世之道。
淺見理解,謝網友和讀者。圖片來自全網,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