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黃聰書法
-
2 # 瀟瀟雨1958
一般講學書法大多數從楷書開始,楷書過關,隸書就容易了。如果從隸開始,那楷書就要從頭練起。如果要寫寫玩玩,那就無所謂了。一些名人時間金貴,直接上行草,玩唄。
-
3 # 張博玉書畫
學習書法可以從靜態的篆書、隸書及楷書中任選一種書體開始學習。也可以從動態的行書甚至草書入手。從草書開始可以先從容易把握的章草或小草開始,一般不主張初學者從大草開始。
初學隸書,首先是選帖。可以從漢隸、清隸中選帖。漢隸適合初學者臨摹的主要有《乙瑛碑》、《禮器碑》、《張景碑》、《鮮于璜碑》、《西狹頌》、《衡方碑》、《張遷碑》、《曹全碑》等。清隸適合初學者臨摹的主要有鄧石如隸書、伊秉綬隸書、金農隸書、何紹基隸書、鄭簠隸書、趙之謙隸書等。
確定碑帖之後,就要準確臨摹,書法臨摹主要強調技巧的準確性、熟練性等基本功的訓練,並對古典名帖有大致的瞭解與基本風格掌握。大致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
首先是實踐:基本掌握隸書書體的一般技巧,並能準確臨摹,對古代隸書的著名作品做到熟悉與充分領會。比如《乙瑛碑》,此碑書體端莊凝重,氣象雍容,是漢碑中名品。臨摹時注意每個字均整齊、方正、凝重,點畫結構嚴謹,講究穿插避讓。筆劃粗細對比,輕重變化,頗多妙趣,較長的筆畫多呈彎弧形,波筆常有大挑勢,形態飛動遒勁。
其次是理論:對書體理論與技法理論作初步的瞭解,並與自己的臨摹體驗相對照,閱讀一些古代技法理論與書法理論的文章。
-
4 # 子淸955
前面許多回答一語見底,客觀的,準確的。不同書體是形式,是風格,從哪裡開始不重要,重要的是認知,是標準,經典是怎麼回事,一般作品是怎麼回事,怎樣取捨,怎樣提高,學習本質的東西,不要被玄虛的東西影響到,從任何書體學都可以,他們之間沒有高低之分,只是體例不同
-
5 # 善緣有我
從某種程度上說,學習書法先從隸書開始,比先從楷書開始更重要。這是因為隸書的筆畫講究粗細一致,圓潤。隸書練好了,正鋒行筆也到位了,練起楷書來,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6 # 寞客漢風堂
學習書法從那個書體開始學習都可以,不必拘泥某些大家的說法,可以從你最喜歡的書體開始,因為你喜歡,所以學起來你才會有樂趣。經過一段時間學習後,你就會對其它產生興趣,也可以涉獵。當然學習書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有困惑有畏懼但更多的是樂趣。目標定的不要太大,貪多嚼不爛。
-
7 # 唯吾德馨80667127
我認為只要你喜歡,從那種字型開始,都不是問題,我一般傾向於從隸或楷起步,相對較好一些,因為這兩種字的筆法相對比較變化少一些,字的間架結構相對好掌握一些,所以從這兩種字型開始,學習就相對容易些!
-
8 # 觀局閣主
可以。學習隸書相對容易些,楷書最難。由隸入楷難,由楷入隸易。先學楷書,再學隸書反而順理成章。當然根據個人情況選擇即可。
-
9 # 聲遠q95393702
這個問題題的好。
我學書法就是從隸書開始學起的,寫隸書快五年了。
我是從張遷碑入手的,作為入門的第一碑帖。
學書從隸書入手,優點是:容易上手,筆法簡單易掌握。結字也不復雜。
隸書主要筆法,是從篆書裡演變而來的,只要熟練掌握中鋒的寫法即可。
隸書筆法兼有側鋒的運用,這是常被乎視的。
側鋒的運用,會增加字的靈活性!
我的隸書書作
-
10 # 海拉紹
一般先從楷書開始,因為其他書體有筆畫變形,而楷書中規中矩。當然,喜歡也可以從隸書開始練習,但必須從臨帖開始,臨帖!臨帖!還是臨帖!要點強調三遍!!!
-
11 # 松竹閣書法
完全可以。隸書平正,而且楷書就是從隸書演變來的,可謂是一脈相承。先學隸書,可防止寫楷書時傾斜的毛病,比直接寫楷書要更得法和要領。
-
12 # tianyuanyelao
書法學習先從那種書體入手?因人而異,真草隸篆都可以先入手。特別是由篆隸入手的書家,再學楷行草寫出來自帶古風。
-
13 # 趙俊峰評談
學習書法可以先從學隸書開始嗎?
學習書法先從學隸書開始是完全可以的。首先從中國書法的演變上來看,學習隸書往上可以追溯小篆、金文、甲骨文;向下可以延伸魏碑、唐楷、行書、草書等等。可以說,隸書是一個承上啟下的書體,所包含的各種書體元素最多,學好了隸書再學其他書體很容易上手。
金文:散氏盤
這一點兒從點劃的寫法上就能看出,隸書以中鋒行筆為主,點劃的結尾偶有波磔。而小篆往上的書體,點劃的變化很少,純以中鋒示人。因此中鋒行筆可以溝通小篆、金文、甲骨文。還有就是隸書中的波磔直接開啟了後世魏碑、唐楷的筆畫面貌,就相當於練隸書的同時,其他書體也練了,絕對是一件事半功倍的事兒。
漢隸:石門頌
另外,隸書興盛於漢代,漢代是我國曆史上最強盛的朝代之一,這個時代不僅國力強大,文化也十分繁榮。漢代的隸書集中體現了漢代盛大、雄強的氣象,有些作品還具有樸拙、天真的氣息,都讓人十分迷戀。長期臨摹隸書作品,無疑會讓自己的心胸更為開闊,志向更為遠大,這對個人的成長也十分有益。
漢武帝
最後一點也很重要,我們現在學習書法,一個最大的問題是辨識古代書體,隸書無疑是障礙最少的。隸書演變為後來的楷書,而我們今天的印刷體就來源於楷書,所以隸書相對於其他高古的書體來說,辨識起來更加容易,更便於上手。從這個角度來看,學習書法從漢隸入手,方便程度僅次於從唐楷入手。
顏真卿:自書告身帖
不過從隸書入手,也有一個顯而易見的弊端,不得不提,那就是很容易就寫俗了,也就是通常所說的俗隸。要避免成為俗隸,一方面入手的時候選擇樸拙、雄強的範本,慢慢再涉獵流暢、妍美一類的;還要多讀儒家、道家的書,領悟古人心態和價值觀,只有做好這兩方面,才能避免寫成“俗隸”。
-
14 # 西園秋竹
書法的基礎是筆勢,字型只是形式。只要你能感應到筆勢,剩下的從哪裡入手,都不是個問題。如果不加強筆勢的練習,學哪一體,都是個問題。
-
15 # 東官貝勒
謝謝邀請。如果有留意王鏞先生、邱振中先生文章的方家可能會知道,兩位先生對學習書法選取哪一體入門是沒有定式的。以往主流的聲音是從楷書入門,再學行,再學草、隸;認為楷書是基礎,正如小孩學步,連站立都不會,就不應學行書(行走)、草書(奔跑)。這個理論三十多年前我學書法的時候就有聽過,這是不全面的。楷書是書法五體發展到當代時間最長、筆法也最完善的字型,從楷書入門往上溯源,追求書法五體的起源,這是行之有效、也是最多人實踐的途徑。但是按文字的起源、往下發展的脈絡從甲骨文、金文入手學習書法可不可以呢?從科學傳承的角度來看,這是完全可以的。難點在於通識性,對於現代人又是初學者來說,認識甲骨文和金文是很有難度的,但好處也是明顯的,即沒有傳統學習書法的思維定勢,也沒有一般學習楷書所形成的技法、筆法的思想包袱和條條框框,而直接探究古人的用筆之道,反而更有助於窺得堂奧。
迴歸到本文主題。隸書是五體發展的中間階段,往下發展是花開兩支,一支是發展成楷書,一支是發展為行、草;往上則可追溯大篆、金文、甲骨文起源。所以隸書在五體中的發展時期,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階段。學隸不學篆,到老一場空。隸書的線條如果沒有篆籀氣、金石氣;不參借篆書、簡牘的結體、筆法,所學的隸書也高古不到哪裡去,終難成大家。此外,隸書向楷書發展的過程中,也產生了不少似隸非隸、似楷非楷的過渡時期的名碑(如好太王、二爨),或雄渾肅穆、靜氣沉著,或稚拙簡樸、天真爛漫,為隸書創作出個人風格面貌提供了不少路徑。
所以學習書法,是完全可以從隸書入門,開始學書之路的。
很多書法學習者先從學習楷書開始。難得不能從學習隸書開始嗎?中國書法的筆法是從隸書開始逐步成熟,如頓筆,提筆,轉筆。學隸書入門,更能系統體會中國書法的發展傳承,能體會書法的淵源和傳承。
回覆列表
學習書法的過程殊途同歸,只要是經典的碑帖,不論書體、風格都值得學習,關鍵的問題是如何取捨。如果能有好的老師指引,弄清楚學什麼,怎麼學,如何消化,會少走很多彎路。
書法的基礎愚以為,分兩方面。一是對毛筆的駕馭,二是是審美意識形態。而這兩樣在任意書體都具備。認為楷書就是書法的基礎,從藝術的角度上是片面的。而從實用角度上又是合理的。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