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鴻哥iouyh福小鋪
-
2 # abc8233835
可以這樣來回答,項羽輸於劉邦原因是,項羽代表的貴族利益,反對秦朝高度集權專制,恢復周朝的分封制,恢復貴族集團的利益,推翻秦朝統治是他最大目標,對當秦始皇式的帝王願望不很強烈,這是他對造反同僚後來的對手心慈手軟的根本原因,而地痞流氓出身的劉幫則相反。可以這樣判斷,如果厲史上項羽勝了,中國歷史可能會徹底改寫。
-
3 # 劉坤忠120
項羽名義上尊楚懷王為義帝,實則項羽為天下諸侯之霸主。項羽武力天下無雙,但目光短淺,無爭奪天下之志,只安居一隅坐享榮華。。。項羽以2萬兵力破釜沉舟,大破鄣邯40萬秦軍,全部坑殺降卒,秦軍再無主力。項羽與盟軍約定,誰先入關中為王,劉邦率部屬從武關直入關中,攻入咸陽,秦王子嬰投降,大秦15年而亡。劉邦沉醉在阿房宮裡,張良提醒才還軍灞上,項羽率眾諸侯趕到,幾經曲折才分封諸侯,將居功之偉的劉邦封為漢王,領地為巴蜀漢中偏遠之地,其餘原六國王裔復封為王。劉邦在漢中勵精圖治,在蕭何的力舉下拜韓信為大將軍,即日興兵入關中,韓信在隴中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出其不意消滅關中三王,劉邦隊伍壯大,自領大軍逐鹿中原,張良陳平為軍師,韓信為先鋒大將,蕭何安撫所佔之地,保障後勤供給。韓信率部攻取代地,劉邦率部從潼關直出滎陽,楚漢戰爭暴發。項羽見劉邦出關中爭奪天下,率部發起成皋之戰,將劉邦大軍圍困在成皋城內,部眾缺糧少衣,劉邦成亡危急。後由部將紀信假代劉邦投降,劉邦趁亂突圍而去。劉邦與攻取代地的韓信匯合,韓信繼續攻魏,劉邦在魏地招驀兵士,經營中原,與項羽對峙。韓信用背水之戰攻取趙地,開闢第二戰場,繼而伐燕,又回師攻齊。事先劉邦已派謀士遊說齊王,齊王答應歸順,但沒告知韓信此事。韓信駐軍已久,決定攻打齊地,齊王差人向項羽求救,原本齊國附屬楚國,項羽令手下第一大將龍且率20萬大軍救援,龍且勇猛無敵,自恃兵多將勇,在淮水與韓信人馬隔江相望,見河水不深,奮力下水渡河,將渡一半,轟的一聲,大水急奔而來,將楚軍淹死大半,韓信又在水中插上無數削尖竹竿,楚軍戮死大半,龍且也被亂軍所殺。原來韓信探得楚軍來援,在淮水上用十萬沙袋堵水,楚軍見河水淺漫,毫無猶豫過河,韓信命人掘開沙袋,大水狂奔直下,致使楚軍全軍覆滅。從此項羽勢力衰弱,劉邦又發揚統一戰線,遊說搖擺不定的六國王侯加入聯盟,收服彭越英布,攻下項羽的老巢彭城。但項羽反戈一擊,以3萬人馬大敗劉邦56萬大軍,劉邦退居中原與項羽對峙。韓信開闢第二戰場時,項羽無心進取,只想安居楚地,以待百鳳來儀,不想坐失良機,天下大變。此時韓信擁有30萬大軍,在齊地觀望,想坐地稱王,與劉邦項羽三分天下,但韓信威望不足,下不了決心,張良看得明白,不以高官厚祿攏絡不了人心,建議封韓信為齊王,英布為九江王,彭越也為王。一面使反間計,離間項羽與智蠹范增的關係,收買項羽手下鍾離昧等大將。項羽在兵力有限,糧草短缺的情況下,建議與劉邦以鴻溝為界互不相犯,項羽自撤兵回江東,劉邦滿口答應並簽約。但張良陳平不給項羽喘息的機會,怕項羽捲土重來,建議劉邦追擊項羽,但項羽有十萬人馬,大敗劉邦十萬人馬。劉邦只得聯合韓信、英布、彭越、劉賈同時出兵,共50萬人馬,由韓信統一指揮,務必圍殲項羽。韓信用十面埋伏,在垓下一戰成功,逼得項羽在烏江自刎,一代智謀不足,勇力有餘的戰神項羽從此隕落。劉邦從此穩坐大漢天下,韓信為大漢建立居功之偉,成為歷史上的兵仙,世受兵家仰慕。
-
4 # 歷史的陪伴者
很多人都疑惑,韓信和項羽正面交鋒的沒有多少次,這是不是能證明韓信害怕項羽?那韓信為什麼不和項羽正面剛呢?
於是,網上出現不少的段子,其實比較出名的段子是:韓信去打野了猥瑣發育,讓劉邦一人與項羽對抗。雖然這個段子把當時的局勢說的比較形象、貼切,但是不完全正確。其實,韓信往北開拓勢力是得到劉邦的認可和支援,並不是韓信頭腦發熱獨自往北開拓勢力。因此,劉邦與項羽正面交鋒,韓信到北方開拓勢力,這是韓信定下的戰略部署。
打仗可不是打架那樣,直接擼起袖子操傢伙幹,而是運用自己的謀略與智慧戰勝敵人。自從韓信被蕭何推薦給劉邦後,他就向劉邦提出了自己的軍事戰略。雖然史書只記載韓信向劉邦提出“東出陳倉,定三秦”的策略,但是我認為韓信不可能只向劉邦獻這一條策略,他肯定還和劉邦會談到天下大勢與如何戰勝項羽的計劃。要不然,劉邦不可能把統兵的權力交給韓信。
因此,當劉邦聽到韓信的戰略計劃後,欣然接受韓信的建議,並且配合韓信實施戰略包圍項羽。等到項羽完全被自己的勢力包圍後,才是與項羽決一死戰的最佳時機。當韓信開闢第二戰場後,劉邦一直挑釁項羽,把項羽託在了自己跟前。加強項羽沒有戰略意識,並沒有察覺到韓信開闢第二戰場的真正意圖,因而項羽才沒有理會韓信。令項羽惱火的是劉邦,劉邦經常用流氓、無賴的手段挑釁自己,項羽才決定與劉邦死磕。一個劉邦已經夠嗆的,如果再加上韓信,自己真的自顧不暇,而且韓信離自己比較遠,他一直忙著“打野”,相對而言劉邦比韓信的威脅更大。所以項羽才沒有去主動找韓信,而是一直和劉邦死磕。
然而,當龍且被韓信消滅後,項羽才意識到韓信的可怕。可惜為時已晚,因為韓信對項羽已經形成了戰略包圍之勢,加上項羽的部下英部的背叛,更是讓項羽雪上加霜。所以,項羽的失敗是必然的,因為他面對的對手是劉邦、韓信這樣的英傑。
總之,項羽沒有正面突破韓信開闢的第二戰場有幾個原因:一是沒有戰略意識,項羽沒有意識到韓信的危害;二是項羽被劉邦拖住,這正是中了韓信的圈套;三是韓信離項羽還相對比較遠,項羽覺得自己的部下能搞定韓信。因此,韓信才很少有機會在戰場上遇到項羽,當韓信與項羽正面交鋒時已經是決戰之時,在最後的“決賽圈”不是你死就是我活。項羽終究還是幹不過韓信,結果自刎烏江。
-
5 # 漩渦鳴人yy
分成兩個不同的時候,把兩種不同的時期,韓信在整個楚漢戰場上面所承擔的地位,作用都是不一樣的,項羽對於他的看法也是不一樣!
首先第一個時候,韓信率領軍隊在魏國趙國,燕國作戰!或者再算一個時期,就是韓信在齊國和楚國軍隊主力打仗,這個時候韓信對於西楚霸王項羽來講是沒有任何威脅的!為什麼原因也很簡單,此時韓信作戰,除了徒增劉邦軍隊內部的軍事壓力以外,他沒有任何作用,它的效果是需要時間來檢驗的,而當時的項羽,他很難看透這一層的效果!
項羽這個人就是這樣,他是缺少戰略眼光的!對於長遠的戰略,項羽一般來講都不屑於去考慮,比如說他放棄秦國的關中地區,回到楚國,然後放任劉邦在關中地區發展,最後劉邦打到彭城!這和項羽的戰略有關有很大的關係!
這個時候韓信對項羽造不成任何威脅,韓信沒有辦法威脅到項羽,項羽在這個時候就不會把韓信的事情放在心上,他覺得韓信完全就是一個編外人員,完全就是一個遊離在外的勢力,靠著撿現成的,撿各種各樣的破爛,組建起了一支不小的勢力,但這股勢力在他西楚霸王的眼中什麼都不算,他連在鉅鹿地區作戰的30萬秦國主力都不怕,他連在彭城地區作戰的56萬諸侯聯軍都不怕,她還怕你一個韓信!
然後緊接著齊國,燕國的主力20萬大軍以及大降龍駒一起全部戰死沙場,韓信一躍成為了除劉邦,項羽之外第三大甚至於第二大強大的實力!
第二點,此時項羽對韓信是心存僥倖的!包括天下所有的諸侯都認為韓信在這個時候必須得待價而沽,必須得跟劉邦提一下條件,這麼大一塊兒土地這麼多,地盤這麼多兵力,這麼能幹的一個人。你不跟自己的主子提點條件你合適嗎,你不合適!
所以當時項羽也派人去遊說韓信,打算分化打擊一下劉邦,但是劉邦這回不吃這個虧,包括韓信本人也信任劉邦,所以這個時候韓信和劉邦一起去聯手追擊。潰逃之中的西楚霸王項羽,並且終於斬殺了項羽!
回覆列表
楚漢爭霸,劉項對峙,天下群雄,也就是各路諸侯也沒閒著,支援或者不支援項羽的都有,韓信開闢的第二戰場就是為了剪除支援項羽的勢力,收編不支援項羽的勢力,總之一句話,順生逆死。
如此局面就屬於類似於三角關係,至於是直角、等邊或者什麼形狀的三角形應該沒有什麼重要,重要的是項羽在想法設法消滅劉邦的同時必須時刻警惕著側翼被插刀、後院起火的問題。
甚至到了爭霸的中後期,九江英布等項羽嫡系的諸侯也開始站隊劉邦陣營,三角關係成了四邊形的關係。
項羽不但要提防韓信一個端點,還得解決英布這個冒出來的刺頭端點。
四邊形關係啊,更可以說是一桌子麻將都湊齊了,並且檯面上的三家都是攜手對付項羽一家,局勢危急。
三角關係的時候,項羽沒解決韓信,因為他被劉邦牽制著,成了四角關係,項羽反而有了動作,選擇解決九江王英布,也就是四角關係其中的一個端點。
英布是被撲滅了,但態勢立馬變得更惡劣。
韓信和劉邦獲得了時間和空間優勢,畢竟項羽無形中削弱了自身的力量。
結果是英布僅僅是暫時性的失敗,很快捲土重來,更可怕的是將項羽壓縮得更加窘迫,導致後來的烏江飲恨。
所以說,項羽不是不想消滅韓信,但消滅韓信是要付出代價的,對付九江王英布便是最典型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