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愛狗146281108

    我自己的問題,我自己先答下吧。拋磚引玉。 我認為趙括的進攻選擇沒有錯。但我不認為應該把消滅秦軍為單一目標,同時應該也以消滅趙軍人數為目標。即是以不計代價的傷亡換取秦軍最大傷亡。使趙軍人數下降到趙軍後勤可以承受的人數的同時,換取秦軍的巨大傷亡,讓秦軍也無力繼續戰爭。不僅對敵人狠,對自己更狠。這個決斷一下,指揮官們就知道沒多少人能活下來了。

  • 2 # 縑簡

    反過來思考,秦國是怎麼解開長平死局的呢?

    要知道,兩大軍事強國大量軍隊對峙在長平,不光趙國,秦國他也不好受!

    從後人的角度看,秦勝趙敗,趙國面對的困難多,最突出的焦點是,趙括和白起兩個軍事主將的才能問題。

    實際上,是綜合國力的問題!

    雙方軍隊的吃喝拉撒和軍需補給都是很大的問題。

    趙國最先坐不住了,為什麼?農業不行!

    要知道,秦國有商鞅變法,可是趙國也有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改革。雙方都是經歷過改革後發展起來的強國!

    這才是兩個軍事強國對戰的本錢!

    否則,虎狼之師的秦國早就在戰神白起的帶領下爆錘對方軍隊了。

    可見趙國軍隊也不是白給的。

    世紀之戰為什麼趙國輸了?

    其實,趙國不是輸在軍力上,而是輸在農業上!

    胡服騎射只是軍事改革,農業上,趙國還是封建的奴隸制經濟,內在活力不足,生產力有限。

    而秦國的商鞅變法廢除井田制和奴隸制,鼓勵生產,生產多的農戶還給爵位,在這麼多的刺激下,秦國可是富得很。

    要知道,在農業社會,錢多可是沒有糧食多來的實在。

    何況,趙國的糧食還不多,早就被40萬大軍吃光了!

    這就是趙國為什麼急於出兵的原因,要麼被吃垮,要麼被打垮,吃垮必死無疑,打一打還有勝利的機會,畢竟趙括可是趙國上下看好的軍事天才!

    高手過招,講究一招制敵。

    趙國自亂陣腳,那就別怪秦國不客氣了。

    趙國40萬大軍灰飛煙滅!

    也好,趙國早就沒糧食了,不被坑殺,也得餓死。

    看似偶然,其實是歷史的必然。

    前有強敵,後沒糧食!

    死亡早已是這支大軍註定的歸宿。

    歷史和命運啊,早就決定了。

    只不過,又便宜了白起,戰神,人屠,看來老天還是很喜歡白起的。

  • 3 # 勤奮努力的小螞蟻

    感謝閱讀。

    當時的人們沒有答案,現在有了,不是現在的人聰明瞭,而是後來發生了相同的戰爭,甚至於在強弱對比、環境複雜上遠勝長平之戰,但最終弱勢方勝了。

    我們看長平之戰,就從趙括接手看起,秦強趙弱,這是不爭的事實,整體環境雖然對趙不利,但區域性環境對趙有利,這個利就是廉頗違抗君命堅壁清野帶來的戰機:秦軍久攻不下的疲軟,這個疲軟是人員、軍糧減少,還有後勤不濟。

    可惜趙王沒有雄才偉略,看不出廉頗的戰略,急功近利,覺得用了這麼多錢居然沒有趕跑敵人,對廉頗起了疑心。

    這個問題上,秦軍也有作用,就是使用了離間計,也就是說,廉頗對秦軍戰術起了作用,秦軍覺得自己耗不起了,不得不使出離間之計。

    後來的趙括迎合君主,造成趙國滅亡,這個大家都知道了,如何解開這個死結,方法就是;誘敵深入,分而殲之

    步驟為;首先,有計劃後撤,延途要萬里無人煙;其次,要抵抗性後撤,沿途分兵埋伏;最後,找好伏步點,幾路兵馬分而殲之。

    這個辦法後世成功過,那就是抗日戰爭,這個大家都知道,在那個什麼都沒有的年代,我們靠正確的戰略戰術拖到美國參戰,蘇聯出兵,終於保住了中華民族。

  • 4 # 永葆江山

    就當年的實際情況而言,想解開長平死局,必須要繼續留用作戰經驗豐富、老到的戰將廉頗。長平之戰剛開始,廉頗在秦軍咄咄逼人的戰場上,就處於劣勢。但廉頗畢竟戎馬一生,深知其中的厲害,便收縮兵力堅守不戰,任憑秦軍怎麼的折騰,他就是不加理採,讓你奈何不得。他深知,秦軍戰鬥力為當時各諸侯之最,如果與之硬碰硬,趙軍勢必吃大虧。他更深知秦軍遠師勞兵,日子長了,後勤勢必捉襟見肘。到那時,我即使吃不下你,你也拿我無法。因而,他牢牢地堅守不出擊,採用“拖”、“磨”、“耗”的戰略,令秦軍如鯁在喉。果然不出廉頗的所料,秦軍因日子長了便出現糧草短缺的問題,難以進行持久戰。但就在這時,老奸巨滑的秦將白起開始玩陰的了,他派特務到趙國首都邯鄲四處散謠,說什麼廉頗老矣,思維遲頓性情懦弱了,不努力去打仗就是為保老命。特務還謠傳,秦軍最怕的就是趙國那個熟讀兵書、年青有為的趙括。腦瓜子被驢踢了似的趙孝成王卻信以為真,便迫不及待地撤了廉頗換上沒有實戰經驗只會“紙上談兵”的趙括。最終,趙括被白起擊潰慘敗,這就出現了中國古代戰史上“白起長平坑趙卒”的慘劇。

    其實,真正讓趙國陷於滅頂之災的人,就是趙孝成王!雖說陣前易將也是極正常的事,但他居然傻到不分青紅皂白換上沒有打過仗的趙括上戰場,豈有不敗之理?在趙括還未上戰場時,趙母曾直諫趙王收回成命,但趙王卻置若罔聞。實話實說,趙王實為謠言所惑,還有聽不進趙括母親的話,以至釀成禦敵慘敗——這也是中國歷史上君王無謀,害死“三軍”的典型事例,多麼的令人刻骨銘心呵!歷史如果有假如,趙孝成王不乏是個聰明絕頂的人,而廉頗還是原來的廉頗,趙國就不會往“死坑”裡跳!

  • 5 # 歷史遨遊

    趙國如何解開長平死局,實際上趙國的虞卿,已經給出了戰略規劃,即聯合楚魏迫秦求和,大的方向是對的,要看怎麼去實施了。

    長平之戰的起因是因為趙國接收了韓國的上黨,這引起了秦國的不滿,才決定發兵攻趙。

    接受“上黨”雖有趙王貪利、投機的一面,但趙王也看到了上黨對趙國的重要性,更何況十七座城池不是小數,在這大爭之世,趙國還是有實力一搏的。

    只是可惜趙國戰略失誤,長平一戰,使趙國失去了一代的男丁,自此一蹶不振,實力大減。

    趙國在初戰不利時,趙孝成王與大臣商議,想親自率領部隊與秦決戰。但樓昌認為這樣做,無濟於事,不如和秦國議和。

    而虞卿則認為秦國是決心攻打趙國,定會獅子大張口,議和很難達成。應派使者

    攜帶珍寶去楚國、魏國活動,使秦國畏懼各國的合縱抗秦,這樣議和才有成功的可能。

    但趙孝成王決定派鄭朱前去秦國議和,雖然都是議和,但直接去秦國和聯絡楚、魏形成合縱趨勢再議和可是兩回事。

    正如虞卿所說,“鄭朱入秦,秦王與範睢必定隆重接待,以示天下。楚國、魏國以為趙國已經議和,必定不出兵救趙”。

    當秦國知道楚、魏不會救趙國後,議和是肯定不會成功的,趙國一軍獨戰秦國,必定失敗。

    當時秦國的實力已遠超其他六國,唯有合縱才能抵擋秦國的攻勢,當年齊韓魏三國聯軍攻入函谷關的勝利,就是一次六國偉大外交家的絕響。

    趙國要戰勝或至少逼和秦國,就必須取得其他諸侯國的實際支援。要取得其他諸侯的實際支援,就必須向他們讓利,而土地是最直接、最有效的籠絡諸侯的方式。

    一者要以厚利壓過諸侯們對秦軍的恐懼;二者也可以打消各諸侯對趙國坐大的顧慮。

    趙武靈王時期的戰略成功,已經向趙孝成王證明,必須挑動其他諸侯國遏制秦人,才能完成趙國的戰略目標,使趙國發展強大,應該以“土地交換”理念替代“土地擴張”理念。

    上黨對邯鄲、對趙國如此重要,為之犧牲一些邊邊角角是值當的。

    我認為這個設想比指望廉頗、趙括在戰場上擊退秦軍靠譜一些。秦趙國力、軍力相差懸殊,即便能擊敗秦軍,秦國定然連年報復;鄰國恐趙國坐大,或聯秦遏趙。則趙國之患,才剛剛開始。

    但長平之戰時的趙國並沒有“合縱”的戰略構想,導致獨自在上黨面對虎狼之秦。另外組織上臨陣換將,外交上搖擺不定,連魏國都沒聯盟起來,這才導致其在長平一戰的慘敗。

    而趙國雖然慘敗,同時也幾乎耗盡了秦國的國力,由此也可看出趙國當時的國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90後是否結婚已經上升到社會階層矛盾的高度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