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喂喂強哥來啦
-
2 # 先森數碼
一說到華為的手機業務,很多人都說這是華為的副業,無關緊要。即使華為不做手機了也會過得很滋潤,但事實上華為對於手機業務是比較看重的,並不是一個簡簡單單的“副業”!
華為的手機營收超過一半,重要性不言而喻下圖是華為今年華為公佈的上半年營收情況,其中總營收收入是4540億,其中消費者終端佔了2558億元,佔比超過56%,雖說手機業務不是消費者業務的全部,但手機在整個消費者終端中是佔了大頭,其餘的電腦、智慧屏、手錶穿戴和耳機這些份額還是少很多。
就算其他消費者業務佔10%,那華為的手機業務也有46%的份額,這也不低了。一個手機佔了公司近一半的收入來源,不管是誰都會引起重視。說直白點這是公司最賺錢的部門,企業的目的都是賺錢的,沒有錢一切計劃都百搭,作為華為的“搖錢樹”,那手機業務自然頗受重視。
第二、手機業務是華為的增長引擎華為做通訊起家這一點沒錯,但是華為最近的騰飛很大程度上是靠著手機業務。換句話說,不管是運營商業務還是企業業務,增長非常緩慢。一方面是市場份額固化,很難再提高佔有率。另一面則是這兩塊業務已經摸到天花板,很難再有大的增長點,所以華為才會開闢新的領域。
目前來看,華為是全球第二大手機廠家,2019年手機銷量達到2.4億多,雖然今年受困晶片危機,斷臂榮耀,但是手機業務生命力和活動力確實比其餘業務更強,機會更多。華為現在已經是世界第一大通訊商了,營收很難突破。但手機業務不一樣,前面的三星和蘋果遠高於華為,華為還有前進的動力,空間很足。
第三、手機業務非常重要,牽一髮動全身華為為了手機業務也投資了不少,就說這海思半導體,9成以上是為手機服務的,並且華為現在還要做鴻蒙系統,這些大手筆都需要不少投入,也從側面看出對手機業務的重視。
除了晶片和系統,華為的生態鏈也非常依賴手機終端這個入口。在萬物互聯的時代,手機就是操控的核心,是智慧生態鏈的入口,起到一個拓展作用。
看看今年下半年,華為晶片受困,手機業務也因此受到很大影響,華為現在不得已打包榮耀尋求生機。不管是業務上還是營收上,以及後續的規劃上都受到很大影響。你可以說華為根基是通訊,但華為未來的高度取決於手機業務及附屬業務。
別看一個小小的手機不起眼,但在科技圈,地位還是舉足輕重的,看看蘋果,市值破兩萬億,相比其他電子產品,手機的含金量已經非常高了。
回覆列表
華為為何如此看中手機業務?這應該從兩個時間斷來分析:一是,晶片“斷供”片前;二是,晶片“斷供”後。
晶片“斷供”片前這裡先講一個故事!大約十幾年前,華為任正非想以100億美元賣給美國的摩托羅拉公司。合同都簽了,結果這時摩托羅拉換了CEO。新老總不認可這筆收購,最後事情也就不了了之。
當時,任正非認為,華為一直髮展下去一定觸及美國的核心利益。買了,戴上“牛仔帽”,也就有了美國元素。企業的員工,還可以繼續在中國工作。賣後就去製造拖拉機,造一個“拖拉機王國”。
華為賣不成後,任正非就確定繼續幹的話,必須有備胎計劃,有極限生存的能力。因此,海思麒麟、華為鴻蒙等專案就應運而生。
而海思在一段時間的發展過程中,正好遇到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自然手機業務成為關鍵之一。
結果就是隨著海思麒麟可以設計各種晶片,並在通訊技術上領先美國。這都是美國核心利益,所以出現了晶片“斷供”現成。
晶片“斷供”後華為晶片“斷供”後,不能使用谷歌安卓GMS服務。因此,華為把不成熟的物聯網系統——鴻蒙,提上時間日程。
而鴻蒙以“1+8+N”的方案進行部署,其中“1”就是手機,也處在核心位置。
之所以是核心位置,在於其它的鴻蒙裝置是以手機為中心完成“互動”。也就是說使用者是用手機與各個鴻蒙裝置完成各種場景的體驗。譬如,鴻蒙手機碰一碰使用鴻蒙系統的烤箱裝置。手機與汽車的體驗等等。
可以這麼說,少了手機有些裝置的體驗感就會大大減分。這與鴻蒙全場景體驗就不符合。
即使華為不生產手機,手機業務的重要性也不可能下降。目前看,國內國產手機不太可能使用鴻蒙。一方面,晶片、系統都是人家的,會有擔心“斷供”的風險;另一方,華為本身也有手機業務,大家都是同行,友商肯定有所顧慮。
最後:對華為而言,手機業務不能單以手機來看待。需要結合鴻蒙分析。華為做不做手機,手機業務都是華為鴻蒙生態不可缺少的部分。也就是說,我們的“萬物鴻蒙裝置”需要手機完成交流、完成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