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千找千尋
-
2 # jacky85chan
當國家元首,特別是清朝,身體不行、精力不旺是搞不了,有些你還真的不得不信命,有的人,生下來,還沒成年,也沒怎麼揮霍身體,就得病治不好死了。有些人身體倍棒,精力旺盛,晝夜顛倒,還活到80,90
-
3 # 別酒流年
雍正每天睡三四個小時,倒有些可信度,乾隆每天睡三四個小時,不是吹就是編。
雍正,愛新覺羅胤禛,康乾盛世最容易被忽略的那個男人。
沒有雍正,所謂的康熙盛世必然以笑話收場,胤禛繼位時,國庫虧空,吏治腐敗;沒有雍正,所謂的乾隆盛世必然煙消雲散,雍正死時,給乾隆留下了六千萬兩白銀的國庫,足以支撐乾隆揮霍,並且雍正還為其捋順了吏治,留下了一整套制度流程。
雍正勤政,據史書記載,在他執政的十三年裡,一共處置題本十九萬餘件,平均每天要處理60餘起事件,奏摺批語多達一千多萬字,平均每天三千多字,相當於四篇高考作文。
雍正不巡幸,不遊獵,日理政事,一年當中,雍正只給自己放三天假,每天睡眠時間不足4個小時。
高強度的工作,快速消耗掉了雍正的生命。康熙在位 61 年,死的時候 69 歲;乾隆在位 60 年(另外還有四年幕後主政),死的時候 89 歲;雍正在位 13 年,死時 58 歲。
雖然說雍正勤政,每天睡幾個小時的覺也是史籍記載,但這並不代表雍正13年裡天天睡幾個小時。皇帝起居注一般只記載皇帝入寢和起床時間,並不記載午休、小息時間。正如我們說自己晚上睡了多長時間,這並不包括白天的休息時間,平時午休睡上十幾分鍾,一天的精神就會很好。
當然,午休代替不了夜睡,因此,雍正雖然貴為天子,天下補品任其享用,仍然避免不了短命的命運。
至於乾隆,雖然號稱十全老人,但他完全是躺在雍正為其留下的豐厚家底上,坐享雍正改革成果。如果說乾隆也那麼勤政的話,那麼耗資無數的六下江南怎麼解釋?
雍正給乾隆留下了六千萬兩白銀,那麼乾隆死時國庫有多少白銀呢?八百萬兩。當嘉慶接手的時候,面對空虛國庫,嘉慶只有靠抄和珅的家過日子。
拋開歷史不談,那麼有沒有人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呢?現實當中也是存在這樣的人的,不過這並不是正常狀態,而是睡眠困難,或者神經方面的疾病。每天睡眠很少的人,一般精神狀態和身體狀態都不太好。其中的痛苦是我們想象不到的。
-
4 # 歷史抬槓大軍
在這裡我們不妨去分析一下當時這兩位皇帝所處的環境來解答是否正確。
雍正帝,本名愛新覺羅-胤禛,為大清帝國康熙皇帝第四子,康熙61年,康熙皇帝暴斃身亡,留下遺詔傳為於四子雍親王胤禛,是為雍正帝。
當時雍正即位的時候,大清的局勢已經相當不妙。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康熙皇帝在位期間,前期確實勤政愛民,且在收復失地上面也確實有著不小的功績。但是因為是少數民族入關做主江山,為了避免前面元朝入關造成的後果,所以康熙後期在治理江山的時候一貫採取寬仁之道,這樣既能保全自己的名聲,又能讓那些漢族官員感恩戴德,繼續為大清效力。
但是隨之而來的後果也相當嚴重。自古以來,就沒有哪個朝代沒有貪官的,更何況在當時這種寬厚的制度之下,更是助長了他們的貪腐之風。而貪汙所帶來的後果就是國家財政收入被剋扣,很多地方有利於民的政令實施不下去,大批官員中飽私囊,欺上瞞下,對百姓橫徵暴斂,造成很多地方的百姓因為生活不下去而變成了流民,甚至於有些人不滿官府的統治而選擇造反。
在這個時候就需要一個有能力的繼承人來直面這些問題從而解決這些問題。而在康熙的眾多皇子當中,只有老四胤禛最為符合這一特點,所以,在康熙駕崩之後,胤禛順利登基稱帝,改元雍正。
雖說繼承了皇位,但是雍正心裡也挺苦的,沒辦法,咱接的是個爛攤子,得好好管才行。
加上雍正本來就是個雷厲風行的性格,幾乎是一上位就針對當時的情況採取了相應的措施來補救,在這裡我舉兩個典型的例子。
第一,古時候國家收稅,因為每個地方情況不一樣,有的地方以銅錢入稅,有的以白銀,有的乾脆就是糧食,這種情況如果照單全收,入國庫的時候根本就不好計算,怎麼辦?以州府為單位,設定官銀。意思就是各地政府在完成稅收任務之後,自行先處置稅款,換成等價的白銀,然後統一製造成1兩,5兩,10兩等計量單位不同的元寶樣式,再在背後刻制大清某某府督造官銀的字眼,方便辨認,最後再押送至國庫入庫。這樣一來就解決了計算的麻煩。
但是由於當時熔鍊金屬技術不成熟,通常百兩左右的白銀透過熔鍊製造之後刻字以後都會少那麼一些重量,或者還剩下一些散碎銀子又不足以製造官銀的白銀,在那時候俗稱,火耗。這火耗的確有,但是當時官府為了自己的利益,直接虛增火耗,更有甚者百兩入爐,出爐之時不過五六成,極其恐怖!
而雍正在瞭解了這方面的情況之後,採取了兩個辦法。第一,嚴格控制火耗比例,下發各地州府,超過此比例者,立馬追究其責任。同時在官銀後面增設工匠姓名,如果入庫的時候缺斤少兩,上到州府主官,下到工匠,全部都跑不掉。
第二,設定火耗歸公制度,意思就是那些不足以或者不夠重量再去製造官銀的銀兩,也要按實際情況上交國庫,不能少。這樣一來,官府貪汙火耗銀的情況立馬就被遏制,增加了國庫收入。
第二個例子,增設考核制度,設定養廉銀。從字面意義上看,這個考核制度不難理解,就是當地一任主官上任開始算,3到5年考核一次,透過就留任或者另調他用,沒有透過,貶官或者直接罷免,嚴重的可能還會有牢獄之災。但恐怖的就是,雍正的考核制度裡面,多了一點特別之處,就是如果你為官一任,如果不能造福百姓,或者說是做出一點政績出來,哪怕你兩袖清風,不貪汙腐敗,你也只有罷免一條路可走,因為雍正需要的是能臣,不是那種貪官或者是混吃等死之輩。這樣的政策在官場之上就掀起了腥風血雨,各地官員唯恐自己考核通不過,不管在其治下各種大小事件統統親自過問,不敢出絲毫差錯,而帶來的好處也很明顯,治下一片清明,大大減少冤假錯案,不存在欺壓百姓,如此利民之事,百姓也安居樂業,自然也不會腦袋發熱去造反了。
而這個養廉銀就更有意思了,那時候雍正頒佈規定,下到七品地方縣令,上到朝廷一品大員,若是在其任期透過考核且沒有貪汙之事,允許在其退休的時候發放一筆高額的養廉銀作為獎勵,相當於平時俸祿的20倍以上,通俗點說就是你乾的不錯,要退休了,給你一比豐厚的退休費,安心養老去吧。這樣一個舉措一出,各地官員在如此高壓之下自然也不會去想著如何去貪汙錢財讓自己好過一點,反正只要自己透過考核,退休了有朝廷發放退休金,幹嘛要去作死貪汙呢?
由此看來,雍正在位期間,不僅掃除了康熙晚年帶來的各種隱患,同時又加強了中央集權,又做到了有利於民,國庫收入也日漸高漲,可以稱其英明瞭。
但是我們再說回來,雍正即位的時候是44歲,在位僅13年,這13年裡,朝廷做了這麼多事情,換成以往任何一個皇帝,恐怕也是焦頭爛額吧?雍正其實也不例外,但是時間就這麼多,不可能因為你是皇帝你特殊,你比別人多一倍的時間。所以雍正只能是儘量去壓縮自己的休息時間去處理政務,每天週而復始。根據當時大清內務府記載,雍正在位期間一年只休息兩日,即旦日,也就是大年初一那一天和自己的生日。其餘時間從不休息一直處理政務,經常因為忙到後半夜雞叫還沒休息,累了直接睡在御書房的次數也多不勝數。
所以網傳雍正在位期間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是真的,因為這麼多事情都得他親自處理才能扭轉當時的局勢。但是身體受得了嗎?我分析出了兩個原因來證實這個觀點。
第一,雍正的前任是康熙皇帝,因為得過天花未死而選擇其繼任皇位,那時候才8歲,而後在位61年,直至69歲才因突發病而身亡。
根據這組資料來分析,古時候的醫療條件很差,一個人正常生活能活到60歲已經算是高壽了,不然也不會有,人到七十古來稀這樣的說法。而且康熙得過天花,當時天花這個病任何人都沒有辦法解決,只能等死,但是康熙硬生生地熬了過來,所以我們不妨大膽猜測一下,是不是因為基因的原因,康熙身體天生的抵抗力就強,能接受這樣的高強度的工作?
那麼作為兒子的雍正來說,自然也就遺傳了身體好這一優點,再加上身為皇帝,不管是衣食住行來說,放在當時肯定也是用的最好的東西,所以比一般人活的久也不稀奇,但是雍正44歲登基,在位僅13年,58歲就駕崩了。在位時間比他爹少,死的也早,什麼原因呢?很大一部分可能是因為他常年不眠不休地處理政事,經常熬夜導致。別說那時候了,就算放到現在,一個正常人熬夜13年也頂不住。所以雍正皇帝的身體是受不了當時那種高強度的工作的。
說完雍正我們接下來說說乾隆。
乾隆皇帝,本名愛新覺羅,弘曆。雍正帝第四子,寶親王。即位時年僅25歲,正值青春年少,在位60年,後退位於嘉慶皇帝,於嘉慶4年壽終正寢,享年89歲。
在這組資料看來,康熙這一脈身體好是沒錯的,乾隆作為康熙的孫子,雍正的兒子,能活到89歲,也不算太稀奇。
但是不同於雍正,乾隆在位期間雖說也是勤勤懇懇,但是當時局面已經好轉了太多,自然也不需要他日以繼夜的辛苦操勞,再加上他老人家活到了快90,我們可以由此推測,乾隆皇帝每天只睡4個小時是不可能的。自然也就不存在身體受不受得了這一說了,人家都活到了89,放眼現在都算高壽了!
-
5 # GRIDMAN
每天睡四個小時,中午再午休20分鐘左右差不多。韓國前總統李明博就是標榜每天睡四個小時的。只要作息規律,身體沒什麼問題的。
雍正每天睡三四個小時應該是有可能的,但是應該也不是天天都睡三四個小時,勤政也有閒的時候。雍正活了56歲,雖然沒有康熙、乾隆長壽,但是在古代也算活得比較長壽了。
而乾隆每天睡四個小時那就是扯淡的。乾隆每到夏天就去避暑山莊,一避暑就是幾個月,一生七次下江南,哪次不是奢華糜費,乾隆是吃苦的主?
回覆列表
3個時辰4個時辰吧。當時哪有小時的說法?
就是3小時4個小時,也不是天天如此。現在說那些老闆也不是說只有1~2個小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