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覺得肯定能成功,因為項羽可是無人能敵的,即使韓信在項羽面前也算是渣渣,因為項羽至今有三大記錄無人能破,而且項羽永遠都是以少勝多,不需要什麼計謀,正面剛就行,也就是說項羽只要帶兵一路殺到魏國就行,中途都可以不用停留,因為沒有人能夠阻擋他的步劃,統一指日可待!
16
回覆列表
  • 1 # 鴻哥iouyh福小鋪

    肯定不能成功,因為項羽之所以能夠成為項羽,完全是因為時勢造英雄,而後在楚漢爭霸當中仍然是按照這個規律決定勝利天平朝著哪一方傾斜,項羽無法做到逆天的英雄造時勢。

    為何我會如此認為,理由很簡單,秦末和東漢末年、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勢是完全不一樣的。

    秦朝之所以滅亡,之所以讓項羽幾乎是一戰封神躍身為天下霸主,不完全是項羽的能耐,準確說他是一個幸運兒,一個很努力的幸運兒。

    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而有準備的人即便遇到機會也不一定能夠中大獎,頂多就是能夠從中獲利就很了不起了。

    項羽很努力,所以說他是一個有準備的人也不為過,所以機會來了,他把握住了,運氣太好了,所以中了大獎。

    秦統一天下,收繳天下武器熔金鑄造銅人,雖然銅人當今考察還未有實證,但很說明一點,秦建立天下後對原六國的武器管制,包括軍事設施都進行了便於管理的拆毀,免得死灰復燃的六國遺族繼續作亂,事實證明,秦的考慮是正確的,伐秦的主力軍就是六國遺族。

    且秦的軍事力量從征討六國轉向了國土防禦,也就是說,秦的國防力量,武裝部隊都駐守邊境,只剩原秦的國土還有部分秦軍而已。

    秦末,大澤鄉起義作為開端,中原到處皆叛亂,反秦力量迅速壯大,對秦而言,叛亂是到處都是,沒有一個是好解決的,如此局勢就好比家裡著了火,無從救起。

    天下叛軍攻秦,作為天下之主的秦已經無力迴天,特別是在項羽的鉅鹿之戰後,秦的滅亡已是定局。

    如此劇情發展,哪一點有項羽的功績,秦是天下人推翻了,項羽只是在鉅鹿之戰成為壓垮秦的最後一根稻草。

    有準備的人,很幸運,他是最後一根稻草,所以中大獎了,僅此而已。

    這就是所謂的時勢造英雄。

    若不是諸侯們在攻擊秦軍猶豫了,哪有項羽展露的舞臺。

    時空背景轉換到東漢末年,三國鼎立時期。

    魏蜀吳,即便再弱的一方,武力都不容小覷,而且各自都心懷爭霸天下的夢想,城池、軍事據點都修得足夠讓攻擊方付出慘痛的代價,絕不可能是類似秦末那般可以一戰定天下的局面。

    你得啃,慢慢啃,待你啃爛了滿口牙就是被別人收拾的時候。

    這就是為什麼諸葛亮北伐總是受阻的原因,而且不僅是諸葛亮,魏蜀吳,任何一方的進攻都會遇到如此問題。

    沒有什麼所謂的長驅直入,一舉定江山的浪漫,只有熬死對手取得勝利的生存競賽。

    時空背景再次轉回楚漢爭霸,項羽的時代。

    劉項之爭就能看出如果北伐的不是諸葛亮,而是項羽會怎樣?

    劉邦被項羽打敗多次,那又如何?

    項羽永遠得不到一舉定江山的機會,而劉邦總是可以得到重整旗鼓的機會。

    這就好比項羽北伐,不管他從哪裡攻擊曹魏,曹魏總能夠防住他,即便幾次戰役的失利也還能夠繼續與之抗衡,如果項羽還能在這樣情況下能消滅得了曹魏,那麼為什麼當年採取同樣手段的劉邦卻消滅不了呢?

    足以證明,項羽做不到英雄造時勢,他改變不了局勢,所以被局勢吞沒,成了犧牲品,劉邦登頂天下的祭品。

  • 2 # 月日兮

    以項羽的用兵特點,準備這麼充分的十萬大軍,至少可取關中,據函谷關之險以東窺中原,威懾天下,一舉滅曹魏的可能極大,但一口氣吃不下東吳,所以,北伐成功的機率極大。諸葛亮之北伐真是一個天大的笑話,五千年來用兵者沒有蠢過他的;當然,他亦並不是真心北伐,只是挑起戰爭以鞏固自己權力,轉移國內激化的矛盾,就這來說,他做得不錯,只是蜀漢百姓為此吃大苦了。當劉關張馬黃趙法死亡後,蜀國勢力益州幫第一,東州幫李嚴第二,湖南幫魏延第三,湖北幫諸葛亮第四,南中少數民族第五,對諸葛亮來說,不僅自己隨時有滅頂之災(湖北幫首腦龐統/馬良先後戰死,取川/夷陵之戰其本打光了湖北兵,荊州精銳實際只剩魏延漢中部,河壯精銳也只剩趙雲/陳到的三千白犛護軍),蜀漢政權也隨時有滅頂之災,益州幫發力反抗能很輕鬆奪權,東州幫發力也不難,諸葛亮何去何從?發起戰爭轉移國內矛盾國民焦點,鞏固荊州同盟,拉擾東州勢力,削弱益州勢力,鞏固相權,奪取兵權(諸葛本無兵權,白帝託孤時政事交諸葛,軍事付李嚴了,但李嚴反對北伐,兵權就此被奪),從這些方面看,諸葛亮真做得不錯,但對蜀漢百姓來說,太缺德了些……

  • 3 # 殺胡世家的異見

    諸葛一生唯謹慎,其實就已經總結了他的用兵特點,是不適合作為主帥出征的。

    如果是碾壓局,當然能追求面面俱到勝得漂亮,如果勢均力敵,加強攻勢就會削弱守勢,或者主動暴露弱點誘敵,本軍都是要承擔風險的。諸葛求勝的慾望低於求全,所以很難創造戰機

  • 4 # 與生活交朋友

    項羽在楚漢爭霸中,以強對弱都輸了,以弱攻強去北伐又怎麼可能成功?

    論打仗的話,項羽是有勇有謀的,鉅鹿之戰、彭城之戰都是代表,項羽的謀略看起來很陽剛霸氣,沒有張良、陳平那麼陰險。

    項羽能夠以少勝多,贏得鉅鹿之戰和彭城之戰,除了項羽本身英勇善戰,敵人內部也是個大問題。

    鉅鹿之戰,項羽破釜沉舟,大敗秦軍,但秦軍還沒有傷元氣。但這時趙高猜疑前線章邯、司馬欣等,使得章邯沒了鬥志,找項羽求和。項羽最初不答應,接著又打敗了幾次秦軍。章邯繼續派人求和,項羽這時考慮到自己糧草問題,才接受了章邯的投降。

    如果不是趙高扯後腿,秦軍上下一心,與項羽決一死戰,項羽未必能贏得那麼輕鬆。兩軍相持久了,項羽銳氣沒了,再加上糧草不濟,勝負未可知。

    彭城之戰,項羽三萬騎兵大敗劉邦五十六萬聯軍,奪回彭城,還差點殺掉劉邦。

    劉邦打下關中後,張良寫信忽悠項羽,說劉邦只想要個關中王而已。結果項羽中計,出兵打東邊的齊國,使得劉邦在關中站穩腳跟。

    項羽部隊燒殺搶掠,不得人心,項羽雖然能打,但就是平定不了齊地,陷到這裡去了。劉邦趁機聯合諸侯,湊了五十六萬大軍,打下楚國都城彭城。之後劉邦就馬上飄了,與一群諸侯在彭城吃喝玩樂。而項羽馬上組織三萬騎兵,出其不意殺了回來,打得劉邦丟盔棄甲。

    如果劉邦打下彭城後,不膨脹,就五十六萬烏合之眾加以訓練整頓,嚴陣以待,彭城之戰估計又是另一個結果了。

    作為統帥,最重要的就是會用人,項羽在這方面是不及格。很多人才從他手中流失,最後成了他的對手。劉邦的部下對他都忠心耿耿,願意為他赴死。項羽陣營真找不到這樣的人。

    統帥還得有戰略眼光,項羽在這方面也是不及格的。項羽自稱西楚霸王后,放棄關中,跑去彭城,又迫不及待地殺了義帝,這都是他敗亡的開始。

    范增老早就提醒他劉邦有天子氣,他就是不聽,鴻門宴放過了劉邦。後來劉邦出漢中,佔據關中,項羽仍然沒意識到劉邦的威脅,輕易相信張良,跑去打齊國,給劉邦站穩關中的機會。

    統帥要以德服人,以民為本,起仁義之師,項羽在這方面也是不夠格的。秦軍二十多萬降卒,項羽不能好好安撫,任由手下把他們當奴隸一樣侮辱,使得他們有怨言,項羽聽說後反而將他們全部殺害。

    項羽攻齊地,雖然輕鬆打贏,但是走到哪燒到哪,一路上燒殺搶掠,使得齊人不斷反叛。項羽雖然所向披靡,但就是平定不了齊地。

    項羽最厲害的就是攻城掠地,衝鋒陷陣了。楚漢之爭中,項羽雖然一直碾壓劉邦,追著劉邦打,但就是消滅不了劉邦,劉邦一直與項羽死耗。這期間,劉邦這邊離間計,統一戰線等各種手段都用上了,韓信直接從北方滅諸國,發展壯大,繞到項羽背後。彭越打游擊戰,騷擾項羽,截斷項羽糧道。項羽雖然壓制劉邦,但實力越來越弱,最後不得不與劉邦議和。

    項羽和劉邦鴻溝劃界後,項羽按約定東歸,劉邦卻撕毀約定,追擊楚軍,叫來韓信、彭越等人,來了個垓下之圍。

    項羽雖然戰無不勝,但是劉邦仍然能擋住他的進攻。即使項羽再能打,也不是城池說打就能打下的。項羽是戰神,但他也是人,部隊也要吃喝拉撒,軍備器械,沒有了後勤供應,也就是沒牙的老虎。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項羽越打越弱,主要也是缺乏糧草。

    三國時期諸葛亮北伐,最缺的恰恰是糧草。蜀國國力不強,供養部隊本就是難事,又要出漢中作戰,補給線是個非常大的難題,所以逼得諸葛亮去發明木牛流馬。

    諸葛亮北伐,那是看菜下飯的,並不是每次都有大目標的。多數時候都是在看糧草打仗,糧草吃完了,後方又供應不上,便主動退兵。諸葛亮打陳倉時,城中郝昭守城,手下也就一千多人。諸葛亮打了個把月沒打下來,魏軍援兵到了,諸葛亮也沒糧草了,於是就退兵就不跟他玩了。

    如果是項羽北伐,同樣會面臨糧草問題。而且項羽沒有諸葛亮那麼會搞內政,不會像諸葛亮那樣搞發明,糧草問題會更加嚴重。蜀漢也沒什麼兵源補給。

    項羽的部隊作風有問題,得不到百姓的支援,攻下地盤也難以立足。要項羽統領蜀漢那點人馬,等他打下幾個地盤,人都死光。畢竟古代戰爭,殺敵一百,自損八千,更何況北伐要打攻堅戰。

    項羽能打,也不能做到殺到哪就攻下哪裡。楚漢之爭中,項羽被劉邦耗在滎陽、成皋一帶。否則項羽一路向西追殺劉邦,打下關中,也不會給韓信發育的機會。結果項羽苦戰幾年,連函谷關都沒看到。

    項羽也有可能不會像諸葛亮那樣,不考慮國力,以透支國力為代價去北伐,這樣一來,不但前線容易出問題,後院也容易起火。

    另一方面,對手司馬懿一點都不比張良、韓信好對付。以項羽的頭腦,隨時都會進入司馬懿的圈套。司馬懿以奇謀著稱,面對諸葛亮只能被動防禦,無奇謀可施。面對項羽,可能就會像滅孟達,平遼東一樣,出奇謀讓項羽的部隊有來無回。

    我們玩遊戲的時候,也會經常發現,大家個個都牛,人頭一個接一個,打得非常的順,但後面卻越打越費勁,最後還輸了。能打是好事,但也要知道自己的戰略目標。光去搶人頭了,結果自己的大本營丟了。畢竟遊戲規則不是比人頭多,而是要佔地盤,打掉對手的大本營。我經常看著遊戲資料無奈,明明比對手多二十個人頭,但偏偏還是輸了。

    項羽就只會拿人頭,不會佔地盤,所以他再能打,最終也只能悲劇收場。

  • 5 # 使用者名稱雲中鶴

    秦末陳勝吳廣農民起義,已把秦攪的四分五裂,項羽

    率八千子弟兵破釜沉舟,取的鉅鹿大戰的勝利,後又取的了彭城大戰的勝利,典定了楚漢霸主的地位。假如霸王項羽能聽從范增計謀,沒有婦人小惠之沽名 ,殺掉劉邦,就沒有楚漢之爭,那天下就是項羽的!三國時期呢?曹魏基本統一了北方大部分地區,百姓安居樂業,曹魏政權人才濟濟,軍事實力,經濟實力都是三國時期最強的!這時候的形勢和秦末時期的形勢完全不一樣,就是項羽能徵貫戰,但是想北伐成功那絕對不會成功!項羽秦末北伐能成功,是秦末時期的形勢是秦王朝已是四分五裂,可以以一戰定成功,項羽就是憑鉅鹿之戰一戰成功的,可是在三國時期,項羽能憑一戰成功嗎?答案只有一個,就是肯定不行,你可能取的一個戰場的勝利,但絕對不會取的全域性的勝利!更不會取的北伐的全面勝利!諸葛孔明北伐曹魏,是以弱國之勢來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諸葛孔明就從來沒想過能北伐成功,諸葛孔明北伐只是以攻為守,為弱小的蜀漢拖延時日,蜀漢,連年征戰,勞民傷財,蜀漢是三國時期最弱的統治政權,諸葛孔明六出祁山,警慎用兵,最後病死在五丈原,諸葛孔明北伐以失敗告終!如果是霸王項羽北伐伐曹魏,其結果也一樣會以失敗而告終!

  • 6 # 天宇之塵

    如果是項羽北伐更不可能成功。如果是項羽他勢必要面對三國頂級謀士司馬懿,所以項羽要僅憑他個人的武值根本談不上北伐成功。司馬懿無論個人謀略,國家實力都要比蜀國強大的太多,大規模的軍事戰爭單單以靠少數單兵作戰能力很強的人是不可能取的大規模勝利的。從國家人口來判斷、蜀國當時人口僅有一百來萬,曹魏人口則是四百來萬,這一點就限制了蜀國北伐能否成功的先決條件。從國力來講、曹魏在當時統治著大片中原地區,陝西,山西,河北,山東,河南,等人口眾多且生產力遠強於蜀吳。所以無論換成誰也難以取的北伐成功的。

  • 7 # 靜夜思160519196

    歷史上的項羽在江東起家,如果在三國時代,我覺得他會先弄死孫權再談北伐,而孫權要是被弄死了,蜀漢就無後顧之憂,而且水陸交通也被打通,後勤保障就解決了。這跟劉備的想法是一樣的,不過跟劉備的猶豫不決,畏首畏尾不一樣,項羽的性格特點就是專一,他不會去管魏國,直接把全國兵力壓過去打東吳,不留後手,打完再說。用最快的速度打完東吳再回過頭打魏國。項羽打仗就是一個字“快”,從不拖泥帶水。像關羽從江陵出發,沿漢水北上到襄樊都要三年,在項羽看來就跟老牛拉破車一樣。

  • 8 # 頭牛奇異故事

    希望不大,一個過於謹慎一個魯莽有佳屬於兩個極端的人,關鍵時刻都會由於性格原因遺誤戰機,如果換成司馬懿或韓信北伐到是真可能會成功這兩位都是沉穩幹練能急能緩,這種人大多的時候才能把捂得住機會或天時地利等有利的條件。

  • 9 # 北疆同心聊歷史

    北伐曹魏恢復中原,是蜀國的一項戰略決策。北伐戰爭不是武士角鬥,比拼的也不是大將的武功之高低。

    蜀漢之所以沒法恢復中原,其最根本的原因並不完全是因為缺乏將才,而是由於蜀漢的整體實力太弱,難以支撐其興復漢室的鴻圖大志。

    首先,由於魏國佔據著整個北方,人口眾多、財力充沛、物資充足,因此其實力相當強大,遠非僅據益州一隅之地的蜀國可比。

    這也是為什麼每當諸葛亮興兵伐曹時,魏國都會盡量避免與蜀軍做正面對抗,而是採取據險而守的拖延、消耗戰術,直至將蜀軍拖得糧盡兵疲,使諸葛亮不得不退兵。

    打不起消耗戰是蜀國的致命傷,是難以彌補的先天缺陷。而且這個缺陷,並不會因為讓項羽取代諸葛亮指揮蜀軍作戰便會改變!

    其次,蜀地不僅道路艱難,交通運輸不便,而且還僅有那麼幾條可以北伐中原的通道!

    山川之險猶如一把雙刃劍,實力弱小的蜀國正是仰仗著山川之險,才得以暫時逃過了曹魏的鯨吞!

    然而,一旦蜀國打算北伐中原,試圖奪取曹魏的甘、涼二州時,則又有因出擊路線過於單一,導致魏國早有防備,而使蜀漢難以達成戰略目標的缺憾!

    因此,諸葛亮的幾次北伐近乎於同對手“打明牌”,因為缺乏攻擊的突然性,而難以攻及魏國的要害。

    兵法雲“傷敵十指,不如斷敵一指”,但諸葛亮卻始終無法拿下長安城,斷掉曹魏的一支臂膀。

    因出擊路徑單一,而使敵人有備在先的形勢,是造成諸葛亮北伐失利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這種不利態勢,並不會因項羽取代了諸葛亮而改變。

    此外,經過曹操幾十年的經營,曹家對北方的統治已經穩固,已不是蜀漢可以輕易動搖的了!

    即使退一步講,就算蜀漢能夠佔據甘、涼二州,也需要一段時間的鞏固。

    因此,蜀漢一時也難以再向長安以東擴張。而且東吳軍隊又善於水戰而善於陸戰,因此諸葛亮是指望不上吳軍深入魏國腹地配合蜀軍作戰的。

    如此,蜀吳雖號稱聯合作戰,但實際上卻仍是蜀軍在西線唱獨角戲!

    而以魏國足以碾壓蜀吳兩國的實力,他們是不難在壓制住吳軍之後,集中主力向佔據甘涼二州的蜀軍發起反擊的。

    而屆時,蜀軍能否守得住甘涼二州還是個未知數。由於實力對比懸殊,蜀軍將有可能又被逐回了漢中。

    總之,蜀國實力有限、又因交通閉塞而導致出擊路徑單。如果以上兩個先天缺陷無法得到改變,即便是把兵仙韓信放在諸葛亮的位置上,只怕也是無力迴天呀!

  • 10 # 寄暇學宮

    要是把諸葛亮換成項羽,北伐能否成功尚不好說,但三國的格局肯定會變。

    當時魏蜀吳都各有一個皇帝,這就同時出現了三個皇帝。雖然三家的國力強弱不一,但是誰也沒有吞併其他一家的實力。

    魏國的皇帝是怎麼來的?曹丕是漢獻帝禪讓給他的,也就是說曹魏直接繼承了漢獻帝的皇位。

    蜀漢的皇帝是怎麼來的?他們宣稱漢朝的氣數依然未盡,漢朝的天命又轉到了蜀漢那裡。

    東吳的皇帝是怎麼來的?也就是東吳境內不斷地出現祥瑞,他們就說是天命所歸。

    雖然他們都有著各自的說辭,乍一看都很有說服力,但問題還是來了。天下臣民會認為這三個皇帝誰更正統?

    打個比方,一棟房子原先的戶主是漢獻帝,現在漢獻帝把房子轉贈給了曹丕。那麼現在這棟房子就是曹丕的了。

    在那棟房子已經完成過戶手續之後,漢獻帝的遠房親戚劉備卻站出來說,漢獻帝已經死了,這棟房子應該是我的。

    旁邊看熱鬧的孫權也跟著起鬨,我站的這個位置,能看見太陽,還能看見鳥,這棟房子應該是我的。

    這麼一說就能夠看出來了,蜀漢對於東吳還能佔點兒優勢,對於曹魏那可是毫無優勢可言。

    如果把諸葛亮換成項羽,那麼蜀漢就可以扭轉這一不利的局面。

    曹丕在完成了禪讓大典之後,對著群臣說了一句:“舜、禹之事,吾知之矣。”

    從漢朝的儒生們開始,就有了那麼一種說法——舜有兩個瞳仁。項羽恰恰也是有兩個瞳仁。蜀漢就可以利用項羽的這一特點,把項羽打造成當世堯舜。

    曹魏接受禪讓在先,蜀漢再在曹魏後面說大漢氣數未盡,顯然是沒有多大的影響力。而“舜目重瞳”這個說法,是漢朝的儒生鼓搗出來,自然是很有影響力的。

    在那個戰亂不休的年代,大家都盼望著一個堯舜那樣的明主出現。而堯舜禹湯,就是儒生們心目中的帝王楷模,也是黎民百姓心目中理想的君主。

    堯舜已經出現在了蜀漢那裡,那就比氣數未盡更有影響力。現在咱們會覺得這都是無稽之談,但那個時期的人們可就是吃這一套。

    項羽以當世堯舜的身份開始北伐,自然也就比諸葛亮更有影響力了。只不過問題緊跟著又來了。

    項羽畢竟不是諸葛亮,他會盡心輔佐後主劉禪嗎?項羽回頭一瞅,劉禪怎麼看都像是楚懷王。劉禪瞅著項羽,心裡也直發毛,怎麼看這也不像是相父。

    劉禪和項羽,既然相看兩相厭,那就只有決戰敬亭山了。魏蜀吳君臣之間的這種紛爭,蜀漢就會早於曹魏和東吳出現。劉禪和項羽誰會勝出呢?

    既然是項羽率軍北伐,那麼以項羽的個性,必然會採納魏延的建議。魏延“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於潼關”的戰術就會施行。

    那麼在項羽的統帥之下,魏延的戰法有多大的機率成功呢?

    始,國家以蜀中惟有劉備。備既死,數歲寂然無聲,是以略無備預;而卒聞亮出,朝野恐懼,隴右、祁山尤甚,故三郡同時應亮。

    蜀漢好幾年沒有個動靜,曹魏對此也是一點兒準備都沒有。諸葛亮突然間率兵就殺了過來,曹魏的朝野上下全都驚恐萬分。

    蜀漢項羽和劉禪爭鬥,曹魏也是想不到項羽會突然率軍殺過來。當項羽突然率軍殺了過去,曹魏方面也會和諸葛亮突然殺過去一樣。

    就在曹魏一片恐慌的時候,魏延又突然間殺了出來。項羽本身就很擅長這種打法,項羽和魏延的配合肯定會比諸葛亮要好。之後的事情會不會就向魏延預料的那樣發展?

    歷史上魏延的戰法沒有得到實施,但不代表就沒有成功的可能。要是鄧艾沒有偷襲陰平,那歷史又會怎麼發展呢?

    【我喜歡以連續的眼光看待歷史上的節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五十歲的單身男人再婚,經濟條件很重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