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混跡於網路的胖子

    那國賊就不姓曹了,而是姓劉,劉備的劉。

    別看劉備這大半生都是打著“復興漢室”的旗幟,但他復興的漢室不一定就是劉協的漢室啊。別忘了,劉備也姓劉,他自認是漢室宗親,並且漢獻帝還認了劉備做皇叔,所以如果劉備真的蕩平諸侯,那漢獻帝打算怎麼封賞劉皇叔呢?

    別忘了,劉備晉位漢中王可是自封的。劉備就遠遠的給漢獻帝上了個表,說自己現有要當漢中王,至於漢獻帝樂不樂意,那劉備就從來沒考慮過,甚至是劉備集團的其他人也沒有考慮過。這種操作,你要說劉備有多尊重漢獻帝,那就是開玩笑了,說不好聽的,這份尊重恐怕還沒有一張紙重。

    更何況,跟著劉備混的這些人都是需要封賞的,難道這些人就為了個名頭出來跟劉備打生打死啊?那這些人就是劉備的屬下啊,是劉備集團的人,對這些人的封賞誰來給?這必然是劉備封賞啊,別忘了,漢獻帝身邊也有人!而漢獻帝身邊的人可不聽劉備的!

    這樣說吧,當劉備蕩平天下,漢獻帝如果想在劉備頭上騎著,那關羽和張飛就能把漢獻帝剁吧剁吧,根本就不用劉備張嘴。漢獻帝最好還是抓緊時間想想怎麼主動禪讓吧,畢竟將皇位給自己皇叔總比給外姓人強吧。

  • 2 # 文史學徒夢九霄

    如果劉備迎回漢獻帝,並打敗了其他諸侯,漢獻帝最後的結局估計就是死於非命,當然就算是劉備乾的也會用別的原因掩蓋,或者漢獻帝做個幾天傀儡皇帝,然後因病暴斃之類的可能性要很大,反正皇權是不會回到漢獻帝手裡的。

    一、劉備的志向本來就是皇帝

    劉備從小的志向就是當皇帝,看過《三國志》的基本都知道劉備的志向,劉備一生顛沛流離,屢敗屢戰靠的就是打不死的小強精神,這種小強精神就來自劉備那能當皇帝的志向。

    後來有了機會,先是漢中王,然後曹丕竄漢,那會漢獻帝還活著呢,劉備就對外宣稱漢獻帝被曹丕逼死了,最後極不情願的天下不可一日無君,自己勉為其難的當了皇帝。

    二、漢獻帝不想任人擺佈

    漢獻帝是以前的陳留王,和之前的少帝相比那還是比較有膽魄和見識的,要不然也不會有衣帶詔事件,更不會和劉備這個八竿子打不著的傢伙認親戚,畢竟劉備自稱劉勝之後,劉勝的後代太多了,幾百個兒子到了劉備這就算真是皇親國戚,魚目混珠的可能性也很大。

    漢獻帝之所以和劉備攀上親戚,那是希望借劉備之力,自己能夠逃離苦海呀,可漢獻帝哪知道,如果真跟了劉備那是剛從狼窩出來又進了虎穴。

    三、劉備集團的謀士不會留下漢獻帝

    和曹魏集團的謀士逼迫漢獻帝讓位一樣,亂世之中,劉備手下的文臣武將也不是善茬,雖然劉備的旗號是匡扶漢室,但是明眼人一看就是要自立為王,以奪天下的。

    要不然蜀中劉璋本來就是比劉備還純粹的漢室宗親,不好好效忠漢室投靠劉備幹啥,法正,張松之人也是想遇上明主幹一番事業的,諸葛亮就更不用說了。

    總結:就算劉備真的迎取了漢獻帝,也不會把權利還給漢獻帝,不但劉備不願意,劉備手下的人也不會願意,最多繼續挾天子以令天下,但是好處就是劉備也是劉姓,最後可以名正言順的找理由幹掉漢獻帝,自己還是稱帝罷了。

  • 3 # 江湖小曉生

    強權換來的禪讓就是合法的嗎?曹操殺了漢獻帝的皇后、貴妃和皇子,把漢獻帝根本不當人看待,當然漢獻帝自己也不像個人,一點血性都沒有,曹髦都比他強。曹丕在這種大前提之下,讓漢獻帝禪讓,這也叫合理合法?

    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麼這就說明了一點,這個世界不講道理,只講實力。所以沒有必要把合理合法再搬上講臺作為幌子,誰實力強誰就可以做皇帝。

    冠冕堂皇的禪讓反而顯得很虛偽,反倒是直截了當的篡位,會更加讓人心服口服。曹丕應該告訴大家:咋地?不服啊?我就是篡位了,我實力強,你行你上啊!

    反觀劉備的稱帝,我覺得是合理合法的。為什麼?因為漢獻帝下臺了,大漢朝沒了。這個時候要想延續大漢朝,就必須要扶植一個皇帝出來。就當是那情況,還有誰比劉備更合適的?

    其實劉備和劉秀是一個情況,大家都是漢景帝的後代,都跟正統皇帝八竿子打不著的親戚關係,都是從基層做大。只是劉秀成功了,所以得到了大家的認可,都說他是正統,而劉備失敗了,所以大家都瞧不起他,說他是亂賊。僅此而已,沒有那麼多大道理。

    當年張士誠、李自成、洪秀全這些人,要是成功了,你還會像現在這樣,對他們指指點點,認為他們是亂賊嗎?當然不會。其實朱元璋、多爾袞這些人也好不到哪兒去,可人家成功了,所以就是正統了。

    一、要是劉備坐了天下,漢獻帝依舊得下臺。

    漢獻帝集團的班子,已經被曹操基本殺光了。一個皇帝,就算是在和平時代,如果沒有自己的班底,那麼他想要行使權力,其實並不現實。

    因為大臣們跟他不是一路貨色,人家不聽他的,你又能怎麼辦?比如說漢廢帝劉賀,他自己帶了200多個親信過來登基。霍光一看,這哥們是來奪權的!所以立刻就把他給廢了,同時把那200多個親信全部誅殺。

    劉賀登基那個時候,正是大漢朝最強盛的階段之一,為什麼還會出現皇帝被廢掉的情況呢?就是因為大臣們不是皇帝的班底,不聽皇帝的話。不是所謂的劉賀荒淫無道,事實是,這世上百分之八九十的皇帝都是荒淫無道的。

    所以說漢獻帝的班底都被除掉了,留在朝中的都是曹操的班底,這才讓曹丕順利登基。道理是一樣的,劉備手握漢獻帝,再讓他一統天下以後,其實情況和曹丕是一樣的。

    因為漢獻帝沒有班底,滿朝文武都是劉備的班底。劉備完全有資格像霍光一樣廢了漢獻帝,也可以像王莽一樣取而代之。而且劉備比王莽有優勢的地方是,他跟劉秀一樣,都是老劉家的子孫。

    所以只要實力允許,劉備肯定會取代漢獻帝,而且是合理合法的取代。畢竟實力上允許,客觀條件也是最佳的。

    二、漢獻帝大機率會被殺,但是此前沒有這種案例。

    如果劉備取代漢獻帝登基稱帝,那麼漢獻帝的結局會怎樣呢?我們先看看後世的幾個例子,看看那些下崗或者即將下崗的皇帝,是什麼結局。

    南朝宋的開國皇帝劉裕登基的時候,晉恭帝司馬德文先被封為零陵王,沒多久就被劉裕派去的人給宰掉了。大隋開國皇帝隋文帝楊堅登基的時候,他名義上的外孫周靜帝宇文闡,被封為介國公,沒多久也被楊堅派人殺害,年僅9歲。大唐開國皇帝唐高祖李淵上臺時,如法炮製,將傀儡皇帝隋恭帝楊侑廢除並封為酅國公,不到一年時間,這孩子也掛了,年僅15歲。最著名的就是大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了,這哥們還沒登基做皇帝,還是吳王的時候,就提前把小明王韓靈兒給弄死了。

    歷史上有這麼多歷歷在目的例子擺在這裡,傀儡皇帝都沒什麼好下場,這是可以肯定的。相對來說曹丕對漢獻帝的處理,還是比較溫柔的了。

    至於漢獻帝如果落在了劉備手裡,估摸著也是個死。因為漢獻帝活著一天,那麼天下人都會覺得劉備奪取了漢獻帝的江山,豈不知這江山是劉備和他的班底一點點打下來的。

    三、劉備就缺一個成功,其他的都具備了。

    如果說三國唯一可以名正言順登基稱帝的,估摸著只有劉備了。因為劉備高舉大旗是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外劉備本人姓劉。

    大漢朝當時還沒有滅亡,人心思漢的局面其實還存在。之所以後來有人說人心不思漢了,那是因為曹操能力太強了,曹魏的統治完全取代了漢朝的統治影響力。

    而且漢朝能給士族們的利益,曹丕一樣不落地全部給了這些士族,這些士族們都不思念漢朝了,老百姓思念與否都沒有任何作用。

    劉備最失敗的地方,就是在軍事上沒有取得成功,僅此而已。他不是曹老闆的對手,所以就算他再跟劉秀的出身地位相同,他也走不了劉秀的老路。

    從西漢的角度來說,東漢王朝壓根也不算啥正統,至少不算漢朝,是完全屬於另外一個朝代了。只不過劉秀姓劉,所以給老祖宗一個面子,稱之為漢朝。

    真正的漢朝已經被王莽給滅了,人家王莽可是做了15年皇帝的男人,他的新朝取代了漢朝長達15年時間,怎麼能被忽略呢?其實就是正統思想在史學界作怪,大家覺得王莽是亂臣賊子,所以不配做正統王朝。

    可是如果劉秀沒有戰勝王莽,王莽的江山傳承了兩百年呢?你還能這麼視而不見嗎?這就是成王敗寇的道理。

    總結:漢獻帝到哪兒都免不了被廢的厄運。

    皇位是當時所有豪傑都想要爭奪的東西,誰實力強大,誰就有資格擁有它。可問題是當時幾乎沒有任何實力可言的漢獻帝,擁有皇位,這就比較滑稽了。

    所以說他手無縛雞之力,卻佔著狼群們都要爭奪的食物,你覺得他能長久嗎?自然是不能的。落在曹丕手裡,還能勉強活下來,真落在了劉備手裡,絕對活不成。

    參考資料:《三國志》

  • 4 # 凌煙歷史社

    假如劉備迎回漢獻帝,並打敗了其他諸侯,我想漢獻帝末代皇帝的命運並不會因此而改變,漢獻帝最好的結局是自感無力勝任皇帝之位,而主動禪讓給劉備;中等的結局是劉備軟禁他,然後被手下的謀臣將士勸進,登上皇位,而宣佈漢獻帝無能,所以廢黜他;最壞的結局是漢獻帝表面上被繼續奉為皇上,而沒過多久卻暴病而亡。當然,劉備一直以來以仁義標榜自己,所以最有可能的結局是漢獻帝主動禪讓皇位給劉備。

    劉備從小就有羽葆蓋車之夢,他的一生都在為實現這個夢想而奮鬥,這也是他在無數次失敗之後仍能堅持下去的動力源泉,而他心裡也認為自己就是上天選擇的那個人,當他遇到張飛時,張飛說他家頗有家產,問劉備是幹什麼的時候,他回答張飛說自己本是漢室宗親,一方面是年輕人爭強好勝,不希望輸了面子,另一方面是為了確立自己的領導地位,而後來劉備、張飛、關羽三人義結金蘭,劉備如願以償的成為大哥,確立了三人團隊中自己的領導地位,而劉備也從此有了自己的堅實的班底。

    劉備帶領關羽、張飛透過不斷地奮鬥,慢慢地獲得了一定的身份地位,但每次都是福兮禍之所倚,禍兮福之所伏,在得到好處後,厄運總是隨之而來,幸好劉備的羽葆蓋車之夢一直都讓他堅持著,在陶謙三讓徐州後,劉備得到徐州,劉備終於有了自己的容身之處,更是讓他堅定了自己就是上天垂青的幸運兒這個念頭,後來好景不長,徐州又被呂布奪去,在這種打擊下劉備投靠了呂布,後來與呂布翻臉,被呂布打得兄弟失散,劉備差一點就信念崩塌而自殺,幸好他的謀士孫乾遇到了他,阻止了他,後來他又投奔了曹操,在曹操奪了徐州後,趁機又從曹操手裡得到了徐州,但徐州回到手裡沒多久,又一次被曹操打敗,劉備又一次把家底敗光,於是不得不投靠袁紹,投靠袁紹後,劉備感覺袁紹不是明主,於是以聯結劉表為由,離開袁紹,但是命運卻再次跟他開玩笑,他又一次被曹操打敗,這一年劉備四十歲,從二十幾歲從軍,已經過去了十多年,劉備又失去了所有,幸好還有一些一直跟著他的謀臣與武將,以及他被漢獻帝所承認的皇叔身份,但那時的劉備卻覺得自己離羽葆蓋車之夢越來越遠,所以打算放棄了,要眾謀臣武將離開他,自尋出路,劉備說:“眾位兄弟跟著我劉備,本是為了得到榮華富貴,可這麼多年下來,我劉備屢經失敗,到如今還是一事無成,以諸位的才能,還是到其他地方博取榮華富貴吧。”可見劉備當時有多絕望,但這個時候孫乾卻提出了一個建議,可以去投奔劉表,並許諾自己去打頭陣,一定讓劉表親自出來迎接他,後來,孫乾發揮了他一生中最好的一次遊說,讓劉表親自出來迎接劉備。但劉表對劉備心有忌憚,沒有重用劉備,只是讓劉備屯兵新野,以劉備手下大才,一個小小的縣的治理自然不在話下,在屯兵新野期間,因為日子安定,劉備終於有了自己的第一個兒子,他為其取名劉禪,而且他在新野還收了一個養子,叫劉封,從他的養子與親生兒子的名義‘封禪’來看,劉備的羽葆蓋車之夢並沒有消失。

    但劉備一直以仁義為行事標準,他一路走來,意識到,要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所以他的行事,每與操反,曹操是在奉天子以令不臣中,逐漸滋長了野心,最終挾天子以令諸侯,晉魏王。劉備雖說要與曹操相反,但他無論是奪荊州,還是奪益州,都不是做的仁義之事,只不過每次都有人為他找到藉口,包括他自封為漢中王時,也是手下大臣勸進,後來稱帝,也是傳來漢獻帝被曹丕害死,然後他才在諸葛亮為首的文臣武將勸說下即位。

    綜上所述,我認為劉備如果迎回了漢獻帝,並打敗了其他諸侯,劉備不可能放棄這個成就羽葆蓋車夢想的機會,所以漢獻帝最有可能是主動把皇位禪讓給劉備,即使漢獻帝不願意,劉備手下謀臣武將也會為了功名利祿,而想辦法讓劉備成為皇帝。

  • 5 # 縹緲峰下一粒沙

    由於《三國志》作者陳壽及《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的偏向,雖然劉備智謀和武力方面都不是很突出,但他在三國中的形象很正面,一說起劉皇叔,那都是仁義無雙、以德服人,在當時擁有眾多鐵粉。

    於是給人們造成一種錯誤的印象,彷彿劉備才是三國故事中的第一主角,曹操是奸角、孫權是配角。可事實上,蜀漢這個政權是三國中存在時間最短的,僅43年,疆域面積、人口數量都是墊底。

    當然了,陳壽和羅貫中偏愛劉備,也不是因為他個人,而是因為他以匡扶漢室為口號,所建立的蜀漢代表的是漢室的延續。以其說兩位作者喜歡蜀漢,不如說他們以漢室為正統。

    那麼,如果劉備在爭霸的過程中迎回漢獻帝劉協,並打敗了其他諸侯,最後會怎麼對待劉協呢?

    這麼說吧,不會比曹家對劉協更仁慈,劉協甚至會失去性命。

    劉備雖然自稱是中山靖王劉勝之後,但劉勝是漢景帝的兒子,西漢的藩王,劉協則是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的後裔。劉勝和劉秀的血緣都已經很遠了,劉備跟劉協更是遠得不能再遠的親戚。

    說得直白點,兩家若有情投意合的小情侶,成親都沒問題。這就意味著,劉備和劉協之間沒什麼親情,全靠一個“劉”姓維繫著。

    況且劉備早已淪為平民,很是落魄,假如天下太平,他這一輩子也不一定能見到劉協的面。兩人壓根沒相處過,沒感情基礎。

    劉備自稱皇室後裔,只是種凝聚人心的手段,劉協認他做皇叔,那是病急亂投醫,能找一個靠山是一個。

    可惜,劉備從來不是劉協的依靠。

    眾所周知,呂布曾和劉備爭徐州,雙方交戰數次,劉備不敵,依附了曹操,在曹操的幫助下打敗呂布。之後,劉備跟著曹操去往許昌,在那裡第一次見到了劉協。

    對於劉備的到來,不想被曹操當作傀儡的劉協十分開心,他也聽過劉備的名氣,正式承認了劉備的身份,指望劉備救自己於危難。

    沒多久就發生了“青梅煮酒論英雄”,劉備知道曹操忌憚自己,擔心被謀害,竟然找機會跑了。誠然,劉備留在許昌或者也做不了什麼,遠走他方,才能“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但這可不是忠臣該有的表現。得知劉備離開的那一刻,劉協定然無比失望。他的這位皇叔,和別的軍閥區別也不是很大。

    後來劉備就沒怎麼管過劉協了,更沒想過營救,儘管他一直拿漢室說事。或許在他心裡,劉協並不等同於漢室。

    其實很多忠於漢室的臣子估計也是這種想法,只要漢之國號能夠流傳、坐在龍椅上的皇帝還姓劉,是誰並不重要。劉協能當皇帝,劉備也有這資格。劉協可以被取代。

    因而,一傳來劉協禪位於曹丕的訊息,劉備就火速登基稱帝了。《三國志》中解釋,這是因為蜀漢君臣以為劉協已經被害,可這根本說不通。如此大事,不得到確切的資訊就敢幹嗎?

    那可是皇帝,又不是普通的小吏,一個可能沒了,另一個不經查證,趕緊就頂上。

    而且曹丕為了宣揚自己的仁德,做好表面文章,一定會把自己給劉協的種種優待公佈於天下,蜀漢怎麼會產生“劉協已死”這種懷疑呢?

    只能說明,劉備早已在等這個機會。他手下的謀臣武將,平日的言談裡也沒把劉協當回事兒。

    客觀來說,不管劉協死沒死,劉備稱帝都是正確的作法,將自己提高到與曹丕一樣的等級,否則在政治身份上就弱了一等。更重要的是,劉備如果不這樣做,漢室就斷絕了。

    雖然後世也沒將蜀漢當作漢,但當時的人們是有這種想法的。不過站在劉協的角度,劉備的稱帝,是對他的再一次放棄。

    退位後的劉協,實際上生活得挺好,亡國之君能有他這種結局算不錯了。曹丕封他為山陽公,允許他在其封地奉漢正朔和服色,建漢宗廟以奉漢祀,使用漢之禮儀。

    曹丕這麼做,是要顯示自己的寬容,也是想表示江山傳承有序。越沒底氣,越要表現得大方。

    反觀劉備,他若是中興漢室的功臣,自身威望必然達到頂點,也就會站在曹操那個位置上。就算他真心奉劉協為主,手下的謀士將領們也不會願意。大勢之下,劉協也只能讓位。

    又因為劉備也是劉氏子孫,不需要借劉協彰顯正統,劉協也就沒了價值。為防未來生變,弄死他是劉備最好的選擇。

    總之,劉備不是三國諸侯中最後的大贏家還好,若是,劉協小命休矣。

  • 6 # 彼岸長安

    如果漢獻帝被劉備帶走的結局估計還不如曹操帶走的結局。

    1,曹操帶走漢獻帝的利用價值就是挾天子以令諸侯,最終曹丕逼漢獻帝退位被封山陽公,漢獻帝也在魏明帝曹睿時期去世,最終傳了三世到西晉懷帝永嘉年間在劉秋手裡結束。

    2,曹家畢竟是劉家家臣上位,春秋戰國剛去不晚,滅國不滅祀的行為準則也還有影響力,漢獻帝本人也能力平平,到曹丕手裡魏國江山也已經穩固,漢獻帝最終安然無恙利大於弊。

    3,劉備畢竟性劉,如果漢獻帝的存在就是一個釘子在蜀漢內部,從蜀漢的後期行為和人性自私的角度出發,赤壁之戰後局勢發生變化,劉協一定會被劉備或者諸葛亮想個由頭弄死,這樣才能名正言順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根治黃河究竟有多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