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這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總結。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下面詳細的來說一下,在此之前,先糾正一下題主的問題,穿山甲已經在2020年的6月5日從“二級保護動物”提升到了“一級保護動物”。
大家好,我是一隻中華穿山甲,是哺乳綱鱗甲目穿山甲科下穿山甲屬的動物。從整體上看,我的家族還是挺大的,有3個屬8種同類。在我所在的屬下一共有四種同類,它們分別是分佈在分佈在印度的印度穿山甲、分佈在菲律賓的菲律賓穿山甲以及分佈在馬來西亞的馬來穿山甲,再就是分佈在地大物博的中國的我了。
當然,在我們穿山甲家族中,並不是只有穿山甲屬,還有地穿山甲屬和黑腹穿山甲屬下的四種動物也都是我的近親,不過遺憾的是我跟它們都不熟,因為這兩個屬下的四種穿山甲都是非洲獨有的動物。(下圖中樹穿山甲、長尾穿山甲是黑腹穿山甲屬下的物種、南非穿山甲和大穿山甲是地穿山甲屬下的動物)
俺們家族中的成員身體都比較的細長,頭部較為細小,而且身上都佈滿了角質化的瓦狀鱗片,這可是我們保命的“法寶”,當遇到危險無法逃脫時,我們就會將身體蜷縮成一個球,這樣整個身體背部的鱗片就能很好的保護我們了。當然,我們保命的能力不止這麼一種,雖然我們身體細長,沒有牙齒,但是我們有粗壯的四肢,而且還有尖利的爪子,別害怕,我們的爪子並不用於攻擊,因為這是我們挖洞的利器,這樣我們就能躲開大多數獵食者的視線了。
我們的家族成員都沒有牙齒,所以不要害怕我們,我們不會咬人。由於缺少牙齒,所以我們的食物只能是一些比較小的昆蟲,比如螞蟻、蜂等等,在進食時,我們也只能透過細長帶有黏液的舌頭舔食獵物。
從食性上看,我們與大多數的動物都不重合,這就意味著我們的競爭者較少。本來以為,我們可以這樣快快樂樂的生活著。
儘管我們儘量的與世無爭,但是,人類這種自然界中所有動物的天敵並沒有放過我們。從古代開始,不知道哪一天,我們的名字突然出現在了藥典上。於是,從古至今,人類就沒有停止過對我們的搜尋和捕殺,以至於現在我們家族的8位成員,除了上面單獨說的四種非洲獨有的同類是易危動物外,我所在的屬下的四種同類,我和馬來穿山甲為極危動物,印度和菲律賓的兩種同類也已經成為了瀕危動物。而且根據你們人類的《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在2018釋出的資料看,全球範圍內我的同類在20年間就減少了90%。
雖然我不知道你們人類是如何將我們劃分級別的,但我知道在我生活的中國大地上,我已經很難見到我的同胞了。其實,我想說的是:我的鱗片就是簡單的角質,並沒有神奇的功效,而且我皮糙肉厚的,口感也很差。因此,請給我們一條生路。
在自然界中,論打洞我從來沒有服過誰,但是,我們從不亂打洞,因為我們的食物並不是從地下挖出來,即便是螞蟻生活在地下的洞穴中,我們細長的舌頭也足以讓它們成為我們的食物了。那麼,我們為什麼要挖洞呢?
我們挖洞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洞是我們的家,我們要在裡面休息、產仔、撫育後代。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我們通常有兩個洞,一個是夏洞,一個是冬洞。
這兩個洞是我們必不可少的,因為夏天,我們也熱,而且夏天的雨水較多,所以,我們的夏洞通常都會在地勢較高的山坡上,並且在背陽面,這樣炎熱的夏季,我們就能在洞口獲得一絲絲涼意了。而冬洞就不同了,由於我們身上沒有厚厚的毛髮覆蓋,所以冬天我們需要把洞穴挖在背風向陽的地方,這樣寒風就不會吹進我們的洞穴中,而且在冬日的午後,我們也能在洞口曬曬太陽。除了洞的位置不同外,我們夏冬兩個洞的深度也不同,一般情況下,夏天我們比較的活躍,進食的頻率也非常的高,所以夏洞不需要太深,有個20-40公分的縱深就夠了。但是,冬天我們要遠離寒氣,所以冬洞一般都是從洞口向下2-5米深。
有人說,我們喜歡潮溼一些的環境,所以經常在河堤兩側打洞,這實在是冤枉。我們的主要棲息地以相對潮溼的樹林為主,因為這裡有足夠的昆蟲作為我們的食物。如果是去到光禿禿的堤壩上,我們很難獲取食物,而且一旦到了雨季,我們很可能會被淹死。
因此,我們並不喜歡在堅硬的堤壩上打洞,而且我們的數量已經少到了極致,尤其是我的同類(中華穿山甲)已經離滅絕一步之遙。所以,請不要將堤壩出現的一些問題,強制的加在我們頭上,比起對堤壩的危害,我建議你們看一下是否是“豆腐渣工程”或者是螞蟻所為。
我們的家族成員種類不算少,但是全世界範圍內的數量已經低至冰點,尤其是我所在的穿山甲屬下的四種動物,最好的是瀕危,最差的是離滅絕一步之遙的極危。所以,請救救我們。
其次,請不要在網上散播關於我們的不實訊息,這樣只會增加人們對我們的誤解,加速我們的消失的速度。
最後再次宣告:我們幾乎不會在堤壩上打洞,因為這裡並不是我們的理想棲息地。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這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總結。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下面詳細的來說一下,在此之前,先糾正一下題主的問題,穿山甲已經在2020年的6月5日從“二級保護動物”提升到了“一級保護動物”。
一隻穿山甲的自白大家好,我是一隻中華穿山甲,是哺乳綱鱗甲目穿山甲科下穿山甲屬的動物。從整體上看,我的家族還是挺大的,有3個屬8種同類。在我所在的屬下一共有四種同類,它們分別是分佈在分佈在印度的印度穿山甲、分佈在菲律賓的菲律賓穿山甲以及分佈在馬來西亞的馬來穿山甲,再就是分佈在地大物博的中國的我了。
當然,在我們穿山甲家族中,並不是只有穿山甲屬,還有地穿山甲屬和黑腹穿山甲屬下的四種動物也都是我的近親,不過遺憾的是我跟它們都不熟,因為這兩個屬下的四種穿山甲都是非洲獨有的動物。(下圖中樹穿山甲、長尾穿山甲是黑腹穿山甲屬下的物種、南非穿山甲和大穿山甲是地穿山甲屬下的動物)
俺們家族中的成員身體都比較的細長,頭部較為細小,而且身上都佈滿了角質化的瓦狀鱗片,這可是我們保命的“法寶”,當遇到危險無法逃脫時,我們就會將身體蜷縮成一個球,這樣整個身體背部的鱗片就能很好的保護我們了。當然,我們保命的能力不止這麼一種,雖然我們身體細長,沒有牙齒,但是我們有粗壯的四肢,而且還有尖利的爪子,別害怕,我們的爪子並不用於攻擊,因為這是我們挖洞的利器,這樣我們就能躲開大多數獵食者的視線了。
我們的家族成員都沒有牙齒,所以不要害怕我們,我們不會咬人。由於缺少牙齒,所以我們的食物只能是一些比較小的昆蟲,比如螞蟻、蜂等等,在進食時,我們也只能透過細長帶有黏液的舌頭舔食獵物。
從食性上看,我們與大多數的動物都不重合,這就意味著我們的競爭者較少。本來以為,我們可以這樣快快樂樂的生活著。
儘管我們儘量的與世無爭,但是,人類這種自然界中所有動物的天敵並沒有放過我們。從古代開始,不知道哪一天,我們的名字突然出現在了藥典上。於是,從古至今,人類就沒有停止過對我們的搜尋和捕殺,以至於現在我們家族的8位成員,除了上面單獨說的四種非洲獨有的同類是易危動物外,我所在的屬下的四種同類,我和馬來穿山甲為極危動物,印度和菲律賓的兩種同類也已經成為了瀕危動物。而且根據你們人類的《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在2018釋出的資料看,全球範圍內我的同類在20年間就減少了90%。
雖然我不知道你們人類是如何將我們劃分級別的,但我知道在我生活的中國大地上,我已經很難見到我的同胞了。其實,我想說的是:我的鱗片就是簡單的角質,並沒有神奇的功效,而且我皮糙肉厚的,口感也很差。因此,請給我們一條生路。
我真的危害人類建造的堤壩嗎?在自然界中,論打洞我從來沒有服過誰,但是,我們從不亂打洞,因為我們的食物並不是從地下挖出來,即便是螞蟻生活在地下的洞穴中,我們細長的舌頭也足以讓它們成為我們的食物了。那麼,我們為什麼要挖洞呢?
我們挖洞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洞是我們的家,我們要在裡面休息、產仔、撫育後代。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我們通常有兩個洞,一個是夏洞,一個是冬洞。
這兩個洞是我們必不可少的,因為夏天,我們也熱,而且夏天的雨水較多,所以,我們的夏洞通常都會在地勢較高的山坡上,並且在背陽面,這樣炎熱的夏季,我們就能在洞口獲得一絲絲涼意了。而冬洞就不同了,由於我們身上沒有厚厚的毛髮覆蓋,所以冬天我們需要把洞穴挖在背風向陽的地方,這樣寒風就不會吹進我們的洞穴中,而且在冬日的午後,我們也能在洞口曬曬太陽。除了洞的位置不同外,我們夏冬兩個洞的深度也不同,一般情況下,夏天我們比較的活躍,進食的頻率也非常的高,所以夏洞不需要太深,有個20-40公分的縱深就夠了。但是,冬天我們要遠離寒氣,所以冬洞一般都是從洞口向下2-5米深。
有人說,我們喜歡潮溼一些的環境,所以經常在河堤兩側打洞,這實在是冤枉。我們的主要棲息地以相對潮溼的樹林為主,因為這裡有足夠的昆蟲作為我們的食物。如果是去到光禿禿的堤壩上,我們很難獲取食物,而且一旦到了雨季,我們很可能會被淹死。
因此,我們並不喜歡在堅硬的堤壩上打洞,而且我們的數量已經少到了極致,尤其是我的同類(中華穿山甲)已經離滅絕一步之遙。所以,請不要將堤壩出現的一些問題,強制的加在我們頭上,比起對堤壩的危害,我建議你們看一下是否是“豆腐渣工程”或者是螞蟻所為。
我的總結我們的家族成員種類不算少,但是全世界範圍內的數量已經低至冰點,尤其是我所在的穿山甲屬下的四種動物,最好的是瀕危,最差的是離滅絕一步之遙的極危。所以,請救救我們。
其次,請不要在網上散播關於我們的不實訊息,這樣只會增加人們對我們的誤解,加速我們的消失的速度。
最後再次宣告:我們幾乎不會在堤壩上打洞,因為這裡並不是我們的理想棲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