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廣刂
-
2 # 安繼民c
宋明理學分為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兩支。王陽明是陸王心學的集大成者。宋明理學也被稱為新儒家,以區別於孔孟原儒及其他中間形態。為什麼會有新儒家呢?這與透過老莊道家特別是莊子思想,改造過的中國佛學禪宗所取得的巨大成功相關。所以,也可以把宋明理學稱謂宋明道學。王陽明作為宋明新儒家最後的大儒,個性極為鮮明,禪道思想要素自然也多。儒釋道的三教合流甚至“合一”不是後人的加冕,而是體現在具體的歷史過程中的。王陽明思想體系形成並迅速產生巨大的社會影響後,為了維護自己的正統信念和地位,必須反過來對禪宗和道家思想進行批判,以便劃清儒家與佛道的界限。王陽明對佛道的批判,不是對自己理論缺陷的補救,而恰恰是對陸王心學的完善。
-
3 # 天涯有你
缺陷太大了,心學在主流學界根本上不了檯面,民間對心學倒是有很多意淫,比如一生俯首拜陽明,還有《明朝那些事》的作者當年明月對王陽明的推崇。為什麼心學在主流學界不受待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心學是形而上學,根本就不適合世俗化,世俗化的結果太可怕,容易走歪路,明朝就是最好的例子
心學根本就比不上道家和佛家,甚至連儒家都比不上,具體原因我下面會分析
先看一下明朝遺民對明朝滅亡的總結,很多遺民都認為明朝的滅亡離不開心學的興起:王夫之痛斥陸王心學是誤國之學、亡國之學,王守仁為“禍烈於蛇龍猛獸”(《老子衍·序》)。黃宗羲也反對理學家的空談。顧炎武痛斥王陽明學派“置四海之窮困不言,而終講危微精一之說”(《亭林文集》卷3,《與友人論學書》),致使社稷傾覆。說到底很多人都覺得心學只會談心性,但在具體生活中到底應該怎麼做,王陽明卻一個字都沒提,以至於到明朝中晚期心學走向歪路,就是心裡想什麼就做什麼,從心所欲不管規矩,發展到最後整個社會道德急劇滑坡,忠義廉恥全都沒了,還迎來了性解放,明朝後期的春宮圖,小黃書是最多的,大名鼎鼎的《金瓶梅》就是出自這一時期,這本書也反應了明朝當時的社會狀況,全書沒一個好人,社會腐化可見一斑,最後明朝滅亡的時候官員們在忙著斂財站隊,老百姓在造反,沒有幾個人心疼。對比宋朝滅亡時的崖山之戰,明朝時期的讀書人比宋朝的骨頭軟多了
最後說一下自己的分析,中國三大宗教,世俗化最成功的就是儒教,就是教你怎麼做人,怎麼求取功名,成為人上人,雖然很多人嘴上罵儒家,但他們的身體卻在不自覺的按照儒家的意思去做,儒家對中國人影響最深,我就不多說了。道家是離世俗最遠的一個宗教,道家有一點和心學很像,就是大談無為不談實際,也屬於形而上學,歷史上道家也走過歪路,魏晉時期一大幫才子全都歸隱山林不問世事,一天到晚就是坐而論道不幹正事,把無為理解成了啥事都不幹,這樣肯定是不行的,不過道家還算是有覺悟,知道自己不適合世俗化所以就不傳道了,亂世的時候就出來幫幫忙,盛世的時候就歸隱。再看佛家,佛家是包羅永珍,什麼都講,不同的經書對應不同層次的人,你有什麼樣的覺悟就看什麼樣的佛經,佛教以次第而分,從精深處說是得道天成的道法,從淺義處說是導人向善的教義,從眾生處說是以貪制貪、以幻制幻的善巧,雖不滅敗壞下流,卻無礙撫慰靈魂的慈悲。說了這麼多大家也看出來了,儒教成為國教不是沒有原因的,它符合人性的規律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心學直到現在也沒有搞清楚自己的定位,王陽明批判佛道兩家的時候顯然高估了人民群眾的智慧,他以為所有人都能領悟到他心中所想的那個“心學”,他更不會想到他的心學居然走上了歪路,很多人說日本的明治維新有心學的功勞,你也不看看那人是什麼段位,同樣一本書,有的人看一遍就能領悟,有的人看到死也領悟不了還容易走火入魔,說到底心學根本就不適合世俗化
好的宗教它一定是普世的,它可以讓普通人一看就懂,而不是隻有一大堆道理讓人看的雲裡霧裡,類似論語它可以直接告訴你在生活中應該怎麼做人做事,怎麼學習,怎麼交朋友,怎麼對待尊長,告訴你什麼是君子什麼是小人。還有地藏經它可以直接告訴你做哪些事會有好報,做哪些事會下地獄,這些宗教都有一套行為準則告訴普通人哪些事應該做,哪些事不能做。這就是心學最大的缺陷,它與我們的實際生活沒有一個正向的銜接,你怎麼做完全取決於你自己對心學的理解,你解解錯了也不會有一個行為準則對你進行約束和糾正,正是因為沒有約束,所以更容易走歪路,這也是心學最詬病的地方,只談道理不談實際
-
4 # 童子練功
王陽明在創立心學後,併成功運用心學完成兩次剿匪,大功告成,由此在總結心學理論的時,剖析佛道兩家的利弊,在佈道講學過程中,完成心學的理論高度,可惜,他死的早了些,後續沒有新的發展和實踐。
-
5 # 天天向上天天向上
也不能這麼說,他並沒有批判過佛道兩家,這是他的徒子徒孫在後來分幫結派時為了抬高自己學說時故意杜撰的,後來還有人說心學就是枯禪呢,任何學說都不可能是完美的,這要根據每個人的資質來判斷,陽明心學最大的特點就是其實用性,事上練是心學的精髓,你仔細看一下心學的理論其實都是最簡單的大道理,但要想真正掌握心學你需要恪守本心,心明則智開,在此基礎上去靈活運用心學就會無往不利。
-
6 # Dreampatch
人類社會誕生那一天起,人類就本能的偶像崇拜。外國的偶像是神靈,中國的偶像是君王聖人,王陽明對宗教不批判難道還要推舉麼?推舉了,儒狗之途又將何去何從
-
7 # 無咎54
別的聖賢都是後人給包裝的,和企業形象代言人一樣,其實自己啥逼事也沒幹成,比如孔子,而王陽明你不服不行,真的是有理論有實踐。
-
8 # 遛牛的芭比
心學也就是搬了禪宗裡的東西,很多東西都是禪宗的思想換一種語言表達出來。為天地立心,為萬民請命,為往聖繼絕學,這境界也得常人所能有。王陽明是儒家,為入世的,佛道是出世的,所以可以理解為何搞批判。不過這不就是另類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麼……各有各的好與不足吧!
大部分人,因思想對物質有了理解,卻往往又因物質對思想產生質疑。
-
9 # 江東布衣78477325
王陽明死了幾百年了 怎麼評判?你以為的心學真的是你以為的心學麼? 同理 王陽明以為的佛道兩家真的是他以為的佛道兩家麼? 宗教也好 哲學也好 學術也好 各取所需吧 不要輕易評判和批判
-
10 # 走自己的路8501
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陽明先生留下這一句話後,溘然長逝。
如果說心學有什麼缺陷,那就是心不光明的人,踐行心學會做很大的惡。
陽明先生: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大學》: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格物,意思是探究萬物的規律,格“規律”之意。
可以說踐行心學的基礎是探究客觀規律。
-
11 # 粉黛桃花
王陽明是明代影響最大的思想家,是“心學”派代表人物,他的思想對當時以及後代都有深遠的歷史影響。
王陽明的思想形成過程中,經歷了“前三變”和“後三變”。
“前三變”是“學三變”,指王陽明求學經歷有研究心的現象逐漸歸於聖道,這裡的聖道指的是孔孟之道。“後三變”是指“教三變”,王陽明的心學教義由“知行合一”發展到“致良知”的過程。
王陽明的一生跌宕起伏,青年時期的王陽明熱心騎射,28歲中進士,34歲因得罪宦官劉瑾,被貶偏遠的貴州龍場驛。這個時候,王陽明潛心研究心學,形成了自己的心學思想體系,歷史上稱之為“龍場悟道”。
因為王陽明心學的核心理論之一是“知行合一”,這一理論強調的是儒家以生活實踐為本的觀點,體現的是儒家的實踐性理論思想特色。
綜上所述,王陽明的心學崇尚的是儒家思想,因此,王文明晚年心學思想成熟的時候批判佛道兩家就可以理解了。
王陽明的心學缺陷是:形而上學。
說的通俗簡單點就是:唯心主義。
唯物主義堅持物質的第一性,精神的第二性,世界都是物質組成的,而不是精神。說簡單一點兒就是:世界是由物質構成的,而不是由精神構成的。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正好相反,一切以“心”為主宰,認為世界是由心“想當然”的,精神第一,物質第二。關於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就簡單的說到這裡。
這個問題就回答到這。
回覆列表
佛道兩家的思想是專門為統治階級服務的,是套在勞動人民身上的精神枷鎖,顯然,王陽明早年佛道思想的流毒不淺,殘酷的社會現實讓他大徹大悟,並深惡痛絕地加以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