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淺談自動化

    因為,科技始終是為大眾服務的,普通人的飯碗也是最好搶的!

    可能我這樣說你會很不服氣,但且聽我給你細細道來。我們就拿出租車來說,在滴滴等網約車平臺還沒出現之前,計程車可謂是盛極一時,在車站基本上你都能看見排成長龍的車隊。有的時候你還一車難求 根本就打不到車,在一些稍微偏僻一點的郊區,計程車漫天要價,繞路已經成為了行業的共識,單就出租車這一行來說,有很高的技術含量嗎?我看未必見得吧!大部分開了五年車的老司機都能勝任這個崗位。

    很多人抱怨滴滴出來之後把計程車的生意給搶了,但是殊不知計程車行業本身並沒有很大的技術性可言,而且繞路,亂計費的問題沒有一個很好的解決辦法,車況也比較差,都是一些七八年的老捷達,桑塔納。但是,網約車就不一樣了,雖然可能現在網約車價格已經接近計程車了,但是網約車基本上很好的解決了,繞路(司機按導航走,你手機上面可以看得一清二楚),亂收費(價格預算上面可以看的一清二楚),車況(大多以私家車為主,例如軒逸,雷凌一類)。最為方便的是打車很快,就算是郊區,只要你不是特別偏僻,都能打到車。而且服務相對比出租車好太多(主動給你提行李,開門,問好之類的)。

    所以並不能說網際網路巨頭搶普通人的飯碗,因為這些崗位並不是不可替代的,加上這一些行業也有太多弊端,畢竟科技總是要為大眾服務的嘛!

  • 2 # 職場長存

    網際網路巨頭為什麼要搶普通人的飯碗呢?

    網際網路巨頭他們是商業機構,既然是商業機構,他們就有了商人的本質,追逐利益,任何能夠給他們帶來盈利的專案他們都要去其中插一手。

    一、網際網路巨頭佔有資本和技術優勢

    網際網路巨頭作為大型的商業機構他們的背後有龐大的財團在支撐,普通的中小企業或者普通人與網際網路在同一個行業競爭,明顯是競爭不過的,同樣的服務條件下,網際網路巨頭可以透過資本優勢進行大量的燒錢補貼模式,搶佔市場,甚至有時候為了搶佔市場,不惜虧損買賣,而中小企業和普通人則沒有這麼多的資金量同網際網路巨頭進行較量,搶佔市場份額。

    網際網路依靠大資料系統,分析收集客戶資訊,進行精準投放,在某個行業搶佔市場時,能夠做到精準擊中客戶痛點。當中小企業還在思考如何去找到客戶的需求點的時候,網際網路巨頭們早已走在了他們的前面,同時依靠發達的網際網路大資料,準確的掌握了使用者的消費習慣,出現了網購殺熟的現象。

    二、新行業產生必然佔據傳統行業的生存空間

    自滴滴等網約車平臺出現之後,雖然豐富了人們的出行方式,但對計程車行業造成了巨大的打擊,原先在車站能夠看到排成長龍的計程車隊,現在基本上已經很難見到了,當然本身也可能跟出租車自身沒有較高的技術壁壘有關,一般一個開車多年的老司機都能夠勝任計程車司機這個崗位。除了滴滴等網約車對計程車行業的打擊,後期出現的哈羅單車,小黃車等共享單車,對計程車行業來說更是雪上加霜,人們短距離的出行直接使用共享單車或者共享電動車,再也沒有人去選擇坐計程車,導致了計程車業務量的大幅下降,因此許多出租車司機對共享單車頗有成見。

    自2019年12月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本就很少人參加的社群團購電商因為疫情隔離的原因迎來了迅猛的發展,僅僅2020年3月社群團購電商就增長了600%,這個號稱萬億規模的社群團購電商專案吸引著大大小小的企業紛紛加入進來,搶佔使用者市場。眾多的網際網路大佬看到社群團購的紅紅火火,那也是紛紛備足糧草,招兵買馬,排兵佈陣進行了赤裸裸的補貼價格戰,騰訊,美團,拼多多,京東,位元組跳動等大型企業透過自建或者投資的方式入局社群團購,在全國各大城市透過價格補貼的方式,挖社群團購團長,建轉運倉庫,透過蔬菜糧油的價格補貼,大量的培養使用者的習慣,搶佔市場。透過這種大量燒錢的方式,部分超市便利店等實體產業受到了很大的打擊,營業額直線下降,許許多普普通通的菜農小攤小販收入減少。

    三、新行業的發展應當給傳統行業留些生存空間

    從目前網際網路巨頭紛紛佈局涉及民生行業大量的絞殺中,小從業者,透過燒錢補貼價格的模式,快速搶佔市場,這種現象可能會形成寡頭林立的現象,不適合中國經濟的發展和競爭,一個良好的經濟環境,應當是大樹底下長滿野草,而不是大樹底下寸草不生。當然也有人可能說這是時代發展所帶來的必然趨勢,但即使是時代的趨勢,也應當給普通人留夠足夠的生存空間,而不應當是片甲不留。

  • 3 # 騰多魚

    因為厲害的人不敢搶,你讓它是美國搶試一下,打得它牙都不知道在哪兒,到時候你問阿里你姓馬吧?它說:不我姓豬,你問美團你姓王吧?它說:不我姓烏龜

  • 4 # 海小抽

    為什麼?

    因為時代在進步,每個時代多有自身的特色,而處在浪潮裡的我們,肯定也會跟著變遷去進化自身。

    這不存在搶於不搶,總是有利益方和他的對立者,而我們能做的也就是進化自身,不求成為弄潮兒,只要在浪潮之中生存下去就好了。

  • 5 # 創業者李孟

    最近關於社群團購的事情鬧的沸沸揚揚的,說網際網路巨頭正在透過本地化社交電商在改變賣菜賣水果的方式,可能會影響賣菜和賣水果的商販們。而電商的出現也在逐步的影響很多消費者的消費方式,從而給線下的很多零售店也帶來了不小的影響!

    不過發生這樣的變化也沒有任何的辦法,因為科技的快速發展總是要創新的,而且這個過程網際網路巨頭要佈局這個路線也找過一些線下的企業合作過,甚至個人的個體戶合作,你有沒有選擇,如果你沒有選擇,還是堅守傳統的方式,也許會受到影響,而且這個領域美團、滴滴、阿里、京東、拼多多企業都在參與了,開始要動你的菜籃子了!

    雖然最終結果是影響了普通人生意人飯碗,但是相比較網際網路企業在智慧領域的推動,那影響更大,例如智慧化工廠體系,智慧化程式設計,智慧化駕駛等等,這些就會讓很多人的工作受到了影響,這也就讓我們不得不意識到一個問題,那就是未來和你競爭的不僅僅是對手的人,還有隱形的智慧機器人被某一個公司操控著和你競爭!

    而如果我們想要在市場上取得好的成績,我們必須要有足夠的意識,而且也要努力的逆水行舟,快速的讓自己成長,樂於接受新鮮東西,才會避免不會被這個快速發展社會所淘汰,那具體為什麼會有巨頭搶普通人的飯碗現象呢?

    其實這個是一個社會發展的必然性,不然馬雲為什麼說未來人們的辦公只需要每週上三天休四天,因為很多工作已經不需要人去機械形式的辦公了,如果你的崗位是機械形式的固定化的,那麼這些智慧化都能替代,所以我們需要研究一些新的,學習一些新的東西!

  • 6 # 數影科技

    愛科技 愛數碼 十年數碼圈經驗,動動小手指,你們的關注對我有很大幫助!

    為什麼網際網路巨頭要搶普通人的飯碗呢?

    商人逐利,這是恆古不變的道理,在一個行業已經基本沒增長的空間,巨頭門就會將戰場帶到另一個地方,不管是普通人的飯碗,還是高精尖的行業,只要有利可圖就會有他們。

    如最近巨頭都在紛紛入場的線下賣菜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在各自的行業裡都已經做到最高了,那麼利潤的增長點在哪?股價怎麼升?投資人怎麼才能投錢,這個時候就需要一個新的行業也刺激。

    在網際網路巨頭門入場的賣菜行業,看似大家都賺的,事實上在市場上面辛苦的普通人是最受傷,本來在菜市場上賣菜,利潤本就不高,而且勞累,環境一般,勉強可以餬口,現在巨頭門一進場,直接受到衝擊的就是小商販們,這個我是最有感觸的,我媽媽就是在市場上賣菜的,因為今年疫情原因,行情並不好,菜市場是一個重點關注的物件,已經流失了很多客人,現在巨頭進場,她們的日子更不好過。

    缺乏監管

    巨頭們的隨意擴張,很大程度是因為缺乏監管,我國的勞動人口本就是以底層為多,巨頭們瓜分完線上的紅利, 就將手伸到底層,而基本是以個人為主的營業模式,怎麼可能是巨頭們的對手,只是看著巨頭們對自己所在行業的衝擊,最後的結果是巨頭拿下市場,而底層卻是成了炮灰。

  • 7 # 月空清照

    生為普通的老百姓,沒有那麼大的高瞻遠囑,要的是,只爭朝期不顧後續。誰的商品物美價廉就買誰的貨。所謂的搶飯碗,只不過是不同層次的商業群體的營銷手段罷了。

  • 8 # zheng多佳佳

    說這種話就不對了,什麼搶飯碗,現在社會誰有本事,誰就有立足之地,新事物代替老事物,有便宜,有能送到家,消費者是貨比三家,最敏感的消費人群,他們覺得這有很多的實惠,同樣在菜場裡,小區的小超市買,東西沒有便宜,還要自己去買,那不是網上買的實惠。

    所以不要說壟斷這種話,現在還過時已早,但是我們親身經歷菜市場壟斷的經歷,短斤缺兩以次充好,掉包,所有一切都是他們所做的後果,不管怎樣,壞的,惡劣的事都要被社會所拋棄。

  • 9 # 育鄰人

    國家反壟斷必須警惕資本成為洗劫民間財富的“洪流”,行政公權力的根本職責就是預防社會發展中出現資本式的“叢林抑制效應”。

    到過大森林的人都知道,在森林深處其實植物並不會呈現出多樣性生長狀態,那些長勢旺盛、生命力強的植株下面往往很大一片空間都屬於它的私有領地,這就是人類總結出的“叢林抑制效應”原型,也有人稱之為大樹之下寸草不生。

    現如今,國內所謂的網際網路企業都在幹所謂“掃地僧”的活兒,它們幹完工業消費品【服裝、鞋帽、電子產品等等】網路化之後又瞄準了農副產品【主食、蔬菜、水果等】團購進社群的活兒。其實,它們之所以要進入所謂的“社群生鮮團購”,其實並不是他們真的想為人民提供更好的日常消費品生產與購銷服務【如果他們真想為人民提供更好的餐食原料,那麼他們更應該去做農業生產科技化】,而是想搶佔社會消費財富的最基本通路——生活必需品購銷,並最終實現基本社會消費財富購銷通路壟斷。

    俗話說:“得民心者得天下”,如果有資本控制了人民日常生活必需品購銷通路,那麼他們想做什麼?想解決最底層勞動人民的生活疾苦,是逐步消除貧苦、還是把城鎮中依靠販賣蔬菜的為生的勞動人民逼到牆腳?他們是想借助渠道優勢提升農民種地收入,還是借團購之名打壓生鮮價格、壟斷生鮮流通渠道讓社會真正底層勞動人民根本就沒有就業可能?所以,反壟斷必須預防資本殖民、資本壟斷並在社會生活必需品購銷活動中形成事實上的壟斷,進而使社會生活產生資本式的“叢林抑制效應”。

  • 10 # 大美東北hhmm

    因為搶銀行的飯碗乙經吃虧了,上市沒成功,所以不敢和國企爭了,現在只能以科技創新的名字搶個體商戶和菜販的飯碗了,最後形成全國生鮮壟斷,操縱 國人的菜籃子,謀取暴利

  • 11 # 經管東西

    商人和資本都是逐利的,成功了就一堆新名詞,新理念,造福這個,改變那個。現在高利潤的行業幾乎沒有了,資本就會不斷倒逼企業不斷去挖掘暴利,新市場。

  • 12 # 我是冒痞我怕誰

    這個問題是憤青的傻問題。老馬又不是在做慈善,說到底,在網上買便宜菜的人,串通起來搶普通人的飯碗,包括提問題的這個憤青。你難道沒有在美團外賣上買過東西嗎?

  • 13 # 快樂的老貓貓

    只能說這些網際網路巨頭貪得無厭!

    現在電商氾濫,我小區周邊不少實體店,例如便利店、菸酒雜貨店…都關了。而這些小店的老闆都是四五十歲的再就業人員,一個小店養一家子的小個體戶。真慘!

    現在這些

    網際網路巨頭又幹起了社群賣菜這事。平心而論,有一部分人確實會受益,就是經濟收入比較高,自己又比較懶的。另外快遞等服務業繼續擴張。

    但是對大多數普通民眾不見得是好事。首先賣菜的小商小販,尤其是三四線的,抗風險能力很差。現在巨頭2塊的菜進來九毛九就賣,他們幾天就被幹死了。那麼,這些商販最終會丟掉飯碗。

    而等這些靈活供給的末梢血管沒有了,巨頭就可以開始漲價了。兩塊的菜進來,3塊4塊賣。別說它們不會,現在某團外賣送餐兩頭吃。

    最後,吐個槽。要是網際網路大佬們把現在搶人飯碗的熱忱之心,用於做晶片和儲存該多好!這樣利國利民,不是?何必去割底層的羊毛呢?可惜中國在真正做技術的又有幾家呢?

  • 14 # 施小林

    很多發達國家為了保護小微企業,出臺了反不正當競爭法,明文規定大的財團商業巨頭,不能涉足小微行業,以避免不公平競爭的產生,曾經發生過韓國某財團女兒開美容院,遭到小微企業投訴的案例,我們國家也應該出臺象印的規定,不允許大資本涉足小微行業,以便保護小微經營創業者的利益,現在各網際網路巨頭,雖然只是提供商業平臺,但是他們往往冠上自己的名號,甚至投入大資本行成壟斷,使得許多小微企業的生存發展舉步為艱、難以為繼,現在網際網路已經將實體經濟搞得每況愈下,現在又將關係到百姓日常生活的菜籃子上來,雖然說透過網上選購配送是方便了民眾,但是確傷害了許許多多,經營菜籃子從業者的切身利益,長遠看電商對市場人氣的聚集影響是負面的,一個大型賣場如果每天聚集上萬人次,能帶動周邊其它小微服務業的佔比是很高的。

  • 15 # 只相信現代醫學

    現代資本已到喪心病狂的程度

    嚴重打擊社會生態鏈,任其發展

    後果很嚴重,遺憾的是國家沒有

    引起足夠重視。

    只需幾年社會問題就會出來。

  • 16 # 俠客60150962287

    資本家慣用手法!壟斷行業式發展!自己富的流油!失業者沒米下鍋?堅決取諦網購電商?讓市場經濟迴歸正常流通!讓大家有口飯吃!有份職業!

  • 17 # 阿里金融A

    和普通老百姓搶飯碗沒事,哪個實力強那個有理。和國企央企有後臺的人搶飯碗,等於找死,輕的讓你一無所有,重的非死即逃。

  • 18 # 遺失的文明1

    它們除了搶普通人的飯碗還敢搶誰的?自打有了網際網路經濟,人民的生活沒有以前有意思了,參與網際網路經濟的人還更累了,大量實體店的消失對社會是一個很大的威脅,實體店承載了很大的社會責任,它們是社會穩定的基石。網際網路經濟不是社會自然發展的產物,是由人為干預產生的,只是強制改變了人民的消費習慣,不算什麼高科技,對國家沒有什麼貢獻。電商壟斷國家經濟對國家社會安全是一個很大的威脅。

  • 19 # 遁逃者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有些潮流是不可抵擋的,人類的科技在網際網路的助力下,往智慧化方向發展就是如此,而之所以出現網際網路巨頭搶普通人的飯碗的情況,原因也比較複雜,但其中很關鍵的一條是我們的監管沒有跟上,比如保護隱私保護立法,比如反壟斷法的執行,因為網際網路巨頭之間也是存在競爭的,而合理有序的競爭對普通人其實是有利的。

    網際網路巨頭為何要搶普通人的飯碗呢?

    一、多數情況下,網際網路巨頭的出發點並不是搶,而是看到了人們的需求

    就拿淘寶來說,雖然電子商務並不是中國率先發展起來的,但是淘寶卻代表了中國電商的興起甚至是後來居上,而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剛開始的時候恐怕也沒有要搶實體店生意的想法,他們的願景是透過網際網路的手段讓普通人可以以更高效地、更便宜的方式買到自己需要的商品,幫助店主實現創業夢想,而如果他們一開始就盯著別人的飯碗,那麼小的格局又如何能夠做成那麼大的事業呢?

    而從事實看,網際網路給人們生活帶來的變化有目共睹,應該說每一個人都享受到了網際網路科技帶來的便利和實惠,這一點還是無法抹殺的。

    二、網際網路巨頭的優勢是資本、資料以及資料背後的資訊挖掘

    每一個普通人都有很大的侷限性,做事或者做生意很多時候只能透過自己有限的客戶樣本去分析客戶的需求,有時候即使自己有很好的想法,也會受到種種條件的限制,但是網際網路巨頭不同,他們不僅有資金的優勢,可以將成熟的商業模式快速複製,還有宣傳和輿論的優勢,某種程度上甚至可以影響人們的思維和習慣,最關鍵的是網際網路巨頭們普遍透過強大的資料庫累計了海量的資料,繼而透過雲計算等大資料分析技術,可以挖掘出太多關於普通人飯碗的資訊,接下來做什麼都要容易地多。

    三、有什麼辦法可以保護普通人的飯碗

    邏輯上講,網際網路巨頭們的做法只要是合規的,普通人只能被動的選擇接受,而一個跟不上時代發展的人則是註定會被淘汰的,記得曾經看過一條新聞,北京故宮博物院專門負責售票、制票的工作人員因為故宮採取了線上售票的方式一夜之間全部失業,這個我們可以理解為網際網路搶了普通人的飯碗,但是換句話說,也可以理解成為其他行業提供了一定數量的人力資源,同時還給故宮節省了大量的成本。

    但是,如果我們的法規在裁員政策上、在員工再就業的扶持上能夠有所作為,那麼就可以有效保護普通人的權益,再者,如果對網際網路巨頭的監管能夠更到位、更有效,那麼網際網路巨頭們發展起來就不會那麼輕鬆,比如很多APP對使用者隱私的收集,對使用者行為習慣的記錄和分析,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都應該有明確的規定才行,如果能有這些規定並且能夠徹底執行,想必網際網路巨頭們砸起普通人的飯碗來也就沒那麼容易了。

  • 20 # 夜郎觀評

    網際網路巨頭這股勢力一旦“不講武德,”和底層民眾爭起利來,負面影響是不可低估的。

    最近,網際網路巨頭們向賣菜的小商小販使出“五連鞭”和底層老百姓爭奪起賣菜生意來,這種現象讓人擔心。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把所有小攤小販幹掉,把所有實體店幹掉之後,你就知道後果了。現在做小攤小販的都是底層勞動人民,不給他們活路,以後你回過頭來再想買便宜菜,就再也不會有便宜的了。

    想想目前的情形,網際網路巨頭賣菜,搶弱勢群體的生意,看看美團收割餐飲行業就明白結果了。前期是會燒錢補貼,前期消費者是得到一些利益了,可形成壟斷後,兩頭剋扣,餐館沒啥利潤,外賣小哥抽成提高。說是科技公司,是巨頭,其實是吸血蟲,寄生蟲,搞到最後大家都沒飯吃。等大家熟悉了消費模式後,就利用平臺一邊收割小商販,一邊收割消費者,現在把餐飲收割完,又開始打食材的主意了。

    再看生豬養殖,現在被大型資本集團控制,現在被他們壟斷了。我們現在的豬肉價格高得什麼樣子了?豬肉價格差不多漲了一倍!如果蔬菜也被大型資本控制了,那我們就慘了,到時候這些巨頭上欺菜農,下欺消費者,到時候菜農也沒有利潤,消費者吃的菜也貴得要命,

    巨頭現在低價搶市場,形成壟斷後就提價,滴滴美團哪個不是這樣乾的。小商小販失業以後哪來的錢消費,沒有消費哪來的市場。為什麼網際網路蓬勃發展的這幾年,企業破產多,店鋪關門多,工作不好找,錢難掙?歸根到底,讓別人有錢賺,人人有錢賺,有市場,經濟才會活,人心安,不為生存犯難,各司其責,潛心鑽研,工匠精神,科研創新,都能有新氣象 。

    一直對馬大吹不存好感就是因為看似服務大眾的背後是多少底層人員養家餬口的心酸血淚!民生行業雖有一些賺錢機會,可這些行業用傳統的方式在養活著數以千萬計的勞動者。市值萬億的巨頭傾盡力量與小民爭利,在資本+科技的助推下肆意剝奪弱勢群體生計,這是一個巨頭應該乾的事麼?要敢學華為那樣,要搶就搶美國的生意,我才佩服!

    網際網路巨頭吃相太難看了!與民與弱勢群體爭利,臉都不要了?圈錢無下限了?瘋狂的資本像一頭野獸,應給其拴上韁繩,戴上緊箍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身邊有親戚要借錢,你不想借,怎樣回答最好?